APP下载

武威地区高血压病发病住院人数与气象要素关系分析

2016-06-09李晶静李登永于尚睿

当代医学 2016年36期
关键词:百分率日照高血压病

李晶静 李登永 于尚睿

武威地区高血压病发病住院人数与气象要素关系分析

李晶静 李登永 于尚睿

目的 通过当地高血压病住院人数变化与气象要素的分析,探讨它们之间内在关系,提高人们对高血压疾病的认识、预防能力。方法 采用武威市2009~2013年的高血压病住院人数与气温、气压、日照百分率等气象要素进行统计学相关分析。结果 高血压病的住院人数与气温的变化有明显的季节性,别出现在冬末初春3~4月、秋末初冬11~12月;住院人数同气压升降、着日照百分率呈正比,11~12月份气压高且着日照百分率高,因此住院人数也多。结论 高血压住院人数与气温的年变化呈“两高一低”型,即春秋季节发病率高,而夏季发病率低;高血压病住院人数与当地气压变化呈正相关,冬季气压高发患者数多,而夏季气压低,发患者数少,这表明气象要素的剧烈变化是诱发高血压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高血压;发病;天气气候变化

高血压病是常见的疾病之一,高血压的病因为多因素,可分为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两个方面,是遗传易感性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1],一般认为,其发病的主要环节在于人体小动脉痉挛使外周阻力增加,血压升高,而小动脉痉挛的发生是脑皮层兴奋和抑制过程平衡失调的结果。受各种外界(大气环境)或内在不良刺激,使皮层和皮层下中枢互相调节作用失调,使人体植物神经中枢系统发生紊乱,机体自稳调节功能产生异常,引起丘脑下部血管运动中枢的调节障碍,结果引起全身小动脉痉挛,使血管外周阻力加大,心缩力量增强,导致血压升高[2],近年来在国内有不少学者研究表明,高血压的发病不当与遗传基因,生活习惯有关,而且高血压发病与当地的气象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这方面已有不少研究成果,因各地气候环境条件的不同,主要结论也不完全一致[3-6],同时这些研究仅限在气候条件较好的大城市,对区域性研究甚少。武威地处河西走廊的东端,是黄土、青藏、蒙新三大高原的交汇地,由于复杂的地形地貌,造成区域内天气气候的多样性、复杂性和多变性,气温的日、年较差大,夏季炎热高温,最高气温达40.8℃,冬季异常寒冷,最低气温达零下29.5℃,气温的年较差达70.3℃,气温变化加剧,给当地群众生活和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人类生活在大气环境中,人的机体为了保持体温恒定,每时每刻为了适应天气气候的变化进行着不自觉的调整,以适应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如果人体调整的节奏跟不上天气气候的变化,或者超出了人体调整机能的一定限度,调整的节奏有时往往很难跟随天气气候的变化而变化,使人体植物神经中枢系统发生紊乱,机体自稳调节功能产生异常,各类病菌会乘机而入,诱发各类疾病[7],这也可能是当地成为疾病多发区原因之一,本文主要对当地高血压病住院人数及同时段气象资料进行分析,探讨高血压病与天气气候的关系,旨在提高人们对高血压疾病的认识、预防、治疗。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医学资料来源于武威市人民医院;气象资料来源于武威市气象局;资料采用2009~2013年逐月、季、年进行统计。见表1。

表1 武威市2009~2013年逐月气温、气压、日照时数、住院人数统计表

1.2 数据分析方法 资料按月、季、年平均进行统计,利用统计学(线性回归)方法进行分析,揭示气候与高血压发病住院人数之间的关系。

2 结果

2.1 高血压病的住院人数与气温的变化有明显的季节性,它和季节的转换和冷空气的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年变化基本呈“两高一低”型,两个高值分别出现在冬末初春3~4月、秋末初冬

11~12月,低值出现在气温较高6~8月。见图1。

图1 高血压月平均住院人数与月平均气温关系

2.2 高血压病的住院人数随着气压的降低而减少,随着气压的升高而增加,全年气压的最大值出现在11~12月,住院人数最多也是11~12月份,最小值出现在6~7月,住院人数的低值也出现在6~7月。见图2。

图2 高血压月平均住院人数与月平均气压的关系

2.3 高血压病的住院人数与日照百分率的关系,夏季(6~8月)日照百分率低,相对应的住院人数少,10月后随着日照百分率的增加,住院人数也上升,到11~12月日照百分率和住院人数均出现峰值。见图3。

图3 高血压月平均住院人数与月平均日照百分率的关系

3 讨论

3.1 高血压病是一种多因素疾病,在发病的比例上遗传因素约占40%,环境因素占60%[8],多数学者认为与遗传、自身的素质条件、饮食习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近年来发现高血压病与人们生活的环境关系密切,主要是生活环境的受外界及内在的不良刺激下,容易诱发大脑皮质功能障碍,机体自稳调节紊乱,引起高级神经中枢功能失调,使全身细小动脉痉挛,心脏排血量增加,血容量增加而引起的血压升高,频繁刺激容易诱发高血压病。

3.2 高血压病的住院人数有明显的季节性[8],两个高值分别出现在冬末初春3月和秋末初冬的11月,在季节交换的过程中常常出现强降温、寒潮、大风天气过程,在寒冷空气的刺激下人体的毛孔收闭,肾上腺分泌增加,心跳加快,排血量增加,血管阻力增大,容易导致血管痉挛,斑块破裂,血小板聚集而形成血栓,导致心脑血管病率增加。而夏季(6~8月)由于冷气的活动频率较低,强度弱,气温高,人体的毛孔张开,血管扩张,外周血管阻力减少,同时夏季出汗多,汗液中排出的钠盐多,减轻了肾脏负担,血容量减少,相应高血压病的发病机率降低。

3.3 高血压病的住院人数与气压关系成正相关,气压低住院人数少,反之就高。因为气压的高低与当地冷空气的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

3.4 高血压病的住院人数与日照百分率关系,夏季(6~8月)日照百分率低,相对应的住院人数少,10~11月日照百分率和发病住院人数均出现峰值,其后缓慢下降,这与秋末初冬干冷空气剧烈频繁活动有关,时而寒冷,时而炎热,超出了人体对外界气候变化适应能力的一定限制。

4 结论

4.1 高血压病的住院人数与气温变化呈负相关,气温高住院人数少,反之则多,年变化呈“两高一低”型。

4.2 高血压病的住院人数与气压呈正相关,气压低住院人数少,反之则多。

4.3 高血压病的住院人数与日照百分率关系不显著,但高值均出现11月,表明与天气的剧烈变化密切相关。

4.4 高血压病是一种多因素引起的疾病,气象环境因素只是其中的诱因之一。

[1] 葛均波.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69-271.

[2] 高血压养生保健知识[M].江苏:凤凰科技出版社,2015:8-9.

[3] 阮烨,牛静萍,张莉,等.冷空气活动对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相关敏感指标影响的研究[J].环境与健康杂志,2012,29(6):496-498.

[4] 张维全,梁丽芳,李霞.冬天气温骤降引发心脑血管病的原因和急救措施[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3):90-91.

[5] 张大辉,高霞.心脑血管疾病与气象条件关系分析[J].河北医学, 2012,18(2):161-163.

[6] 郑婵新,王大成.心脑血管病和气象因素关系的研究概况[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2,6(9):2429-2430.

[7] 朱大年.生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88-91.

[8] 王克英,崔甍甍,张进军.气象因素对脑血管疾病急性发病影响的病例交叉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5,18(22):2662-2666.

10.3969/j.issn.1009-4393.2016.36.133

甘肃 733000 甘肃省武威市人民医院 (李晶静 李登永) 730020 兰州大学医学院 (于尚睿)

猜你喜欢

百分率日照高血压病
心之向往,便是日照
沧海桑田话日照
有一种生活叫日照
求百分率的实际问题(部级优课)
求百分率的实际问题(部级优课)
10%+10%为什么等于0.11
在日照(节选)
中老年高血压病的预防及蒙医护理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
基于距平百分率的万源市气象干旱灰色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