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2016-03-12鞠桂兰

内蒙古教育·职教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小学数学

鞠桂兰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越来越受到广大学校和家长的关注。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和抽象性都很强的学科,在数学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能够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本文详细论述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方案。

关键词:小学数学;动手操作;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2C-0053-01

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知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有利于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在实践中学生的探索精神被激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以及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小学数学教师要采取合理的培养方案进行培养。

一、注重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过程中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一个重要方面。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学生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想问题的思维能力得到系统化的锻炼。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古往今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是教师和家长普遍关注的问题。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能够增强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发散性思维在学生的动手操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学生动手操作的力量源泉。例如小学三年级数学《对圆的周长和面积的初步认识》有一个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例题:“一只挂钟的分针长40cm,这根分针的针尖一昼夜所走的路程是多少米? ”此题从生活中截取素材考察学生对圆的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在讲解此题时先让学生将挂钟的形状想象为圆形,将挂钟的分针看为圆的半径,则可以得出挂钟的分针的针尖走一圈就是求圆的周长。由于小学生年龄小,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还没有被挖掘,教师对此题基本思路的分析还未能从更深层次理解,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动手画一个圆形的挂钟,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然后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画的圆形挂钟引导学生思考,一昼夜是24小时,一小时分针要转60圈,所以一昼夜分针走的路是:0.4×2×3.14×60×24=3617.28(米)。

二、 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同时自主探究

教师在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的同时也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可以教给学生一些探究的方法,例如类比法,学生通过不同的数学题目的类比可以发现数学的规律性。类比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式思维使学生可以探索更广阔的数学世界,解决数学之谜。另外转化思想也是数学探究的常用方法。转化可以使数学由难变易,摒弃了学生因为数学学习难度大而对数学产生的厌烦心理,通过转化思想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也可以得到充分锻炼。转化思想和类比法在数学教学中应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例如小学五年级的《方程式应用题》一课中有这样的例题:有两根同样长的绳子,第一根先用去三分之一,再用去三分之一米;第二根先用去三分之一米,再用去三分之一,都仍有剩余。这时两根绳子所剩部分相比( )A.第一根长B.第二根长C.两根一样长D.无法比较。

教师在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的同时自主探究的具体做法为: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己思考如何解答这个数学问题,思考完毕后进行小组讨论,在小组讨论中每个同学都可以畅所欲言,说出自己对这个数学题的见解。组内的小戈同学提出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他从家里拿来了两根绳子、一把小刀以及卷尺。他先用卷尺量出了这两根绳子的长度并在纸上做了记录,然后他根据题目要求对两根绳子进行了截取,最终得出了第二根绳子剩下的部分长。小戈就是从动手操作出发,在动手操作的同时不断思考并对两根绳子进行类比,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小组内的小亚同学也是从动手操作的角度出发,但她比小戈的办法简便易行,她在纸上画了两条等长的线段,然后按照题目要求对线段进行切割,最后也得到了正确答案。通过两位同学的动手操作方法的展示可以使学生清楚地了解数学答案的来龙去脉,更让学生学会了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方法——动手操作法,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不断思考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生活中实际数学问题的能力。另外,小组讨论解决数学问题既拓宽了解决数学问题的思路,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团结意识,让学生明白聚集大家的智慧可以让自己的数学学习更有效率。

三、合理选取教学辅助工具

数学作为一门工具型学科,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具有很广泛的应用。有很多数学辅助工具帮助我们进行高效的数学学习,通过数学辅助工具的使用可以让我们将抽象的数学问题变得简单、易于理解,也可以培养我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常见的数学辅助工具有几何画图工具、计算工具等。例如小学四年级数学《平面图形的基本认识》中涉及到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周长面积公式推导,此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在硬纸板上画出这三种图形,然后让学生利用剪纸工具将自己所画的图形剪下来,接着教师要让学生利用测量工具测出自己所画图形的长、宽、高,最后便可以利用公式进行基本图形的周长、面积计算。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要注重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同时自主探究。另外,教师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过程中也要辅助使用数学工具,从而让抽象的数学变得简单。

参考文献:

王淼.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学生创新思维培养探究[J].吉林教育,2015,(23).

猜你喜欢

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小学数学
“上课时间太长,下课时间太短”的启示
在活动中探索求知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