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受害者,引领史上最危险的风格
2016-03-12谢玲丽
谢玲丽
“时尚受害者”一词最初由美国时装设计师奥斯卡·德拉伦塔提出,他曾在20世纪60年代为美国总统第一夫人设计服装。他后来提出,许多痴迷于时尚的女人成了受害者。尽管这不是一种病,但越来越多的人受到其影响。澳大利亚一名35岁女性因长期穿紧身牛仔裤而患上骨筋膜间隔综合征。这让“时尚受害者”一词产生新意。《致命时尚》(Fashionably Fatal)作者萨默尔·斯特雷文斯(Summer Strevens)说:“从石器时代起人们就热衷于追求时尚,并将其推向高潮,我因此将其称为虚荣疯狂。”下面列举5个历史上的致命时尚。
紧身胸衣
其实在斯盘克斯塑身衣风靡之前,紧身内衣就已流行,在帮助女人塑形的同时,也催生出了新词,如:紧身褡,给穿戴者以维多利亚式的高贵感。当时,“荡妇”一词暗指不穿紧身衣道德败坏的女人,她们与其满身松散的蕾丝带一样放荡。但斯特雷文斯在她的书中描述道,“紧身衣容易引发消化不良、便秘、呼吸困难致昏厥,甚至内出血……抑制呼吸等。维多利亚式的‘挺胸还给肺部造成压力,迫使其他内脏器官为适应新的人体形状而偏离原位受损。”1874年英国公布一项数据显示,97种疾病都源于紧身衣,包括日益常见的癔症和抑郁。斯特雷文斯谈道,19世纪6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世界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每年至少发表一篇关于紧身衣危害的文章。其中提及,紧身衣的危害不限于呼吸困难和器官损伤。另一报道称:1903年42岁的玛丽·韩礼德突发癫痫猝死。据《纽约时报》报道,这位女士的尸体被解剖时,人们发现其胸腔内有两片塑身衣钢片,其总长度分别为8英寸(约20.32厘米)和0.75英寸(约1.90厘米)。这是在人体活动时,塑身衣钢片末端相互摩擦,形成薄刀沿形状,刺入人体,造成死亡。
衬裙着火
衬裙用于支撑裙子的蓬松状。衬裙在19世纪盛行,同时也随之成为衬裙失火高发时代的缘由。1861年7月,诗人亨利·沃兹沃思·朗费罗的妻子裙摆着火。据《波士顿每日广告》报道,她刚在书桌前坐下,不知道是一根燃着的火柴还是一张纸掉到裙子上,便瞬间被火焰笼罩,第二天不治身亡。奥斯卡·王尔德两个同母异父的妹妹也因穿舞裙靠火太近而被烧伤。1858年也发生了一件衬裙着火事件。《纽约时报》后来统计称:平均每周有3人死于衬裙着火。虽然有这一统计数据,它却不能阻止女性对衬裙的酷爱。当局不得不持续向她们发出警告,提醒其要远离火源。
硬高领
可拆卸衣领发明于19世纪,有了它男士们便无需每天更换衬衣。但这种衣领本身有一定硬度,存在安全隐患。在早期社会,西方男人把硬高领作为时尚配饰,去俱乐部喝上几杯波特酒。之后则有人前倾着头坐在手扶椅上,表面看上去像在打盹,而实际上已经窒息身亡。1888年《纽约时报》刊登了一则标题为“衣领窒息:约翰·克鲁斯死于公园”的讣告,“经验尸官检验,死者曾饮酒,之后就坐在一长凳上,再也没有站起来。他头垂在胸前,硬挺的高领阻碍了呼吸,抑制了血液流通,从而引起窒息身亡。”
自从硬挺高领问世,它导致死亡的事件就从未间断,这就是为什么英语称硬高领为“父亲杀手”,德语称“弑父者”的缘故,其实质是硬挺的高领容易阻断颈动脉供血,也易使人窒息。尽管如此,认同者寥寥无几,男士对它的酷爱丝毫不减,直到20世纪后期。
疯狂的帽子商
“疯狂的帽子商”这一说法使用了30多年后,制片商路易斯·卡罗尔将其拍成电影《爱丽丝梦游仙境》,将其推向时尚前沿。18和19世纪,欧洲时兴高帽子。这一行业的崛起导致大量使用汞,制造商不理会其对人的危害。随之汞中毒成为制帽工人的一种职业病。工人们长时间暴露于汞环境中导致慢性汞中毒。其症状为震颤及病态的羞怯和烦躁、疑神疑鬼。卡罗尔电影里的古怪女帽商也成了受害者。
《英国医学杂志》一篇文章这样写道,“由于时尚帽走俏市场,帽子制造商为追求时尚,在吸引眼球的心理欲望促动下,疯狂地加班加点生产帽子。在很大程度上他们既是时尚的危害者,也是受害者。”
高跟鞋潮流
据说10世纪西方一宫廷舞者用丝绸裹脚为皇帝表演,高跟鞋的发明便是受此启发。1912年中国正式禁止缠足,但有些人仍保持着这种陋习,理由是,缠足可体现个人的社会地位,这也暗示女人不需要用脚来工作。英国摄影师乔·法雷尔(Jo Farrell)在她的摄影系列“生活史”中记录了最后几位缠足的中国妇女现在的生活。她告诉英国广播公司(BBC):“很多人都认为这种缠足传统很野蛮,但在我看来这种传统赋予了女性一定的权力,让她们拥有更好的生活……最重要的就是她们以裹小脚为荣。”然而,斯特雷文斯表示,缠足不仅在中国流行,早在几个世纪前,西方就有许多追求时尚的女性开始截小趾,只为能穿上时尚的尖头鞋。虽然缠足陋习已成为历史,但当今女性仍在遭受着追求时尚带来的痛苦,比如为穿上尖头高跟鞋做脚趾缩短手术甚至截趾手术,为缩小腰围而去做肋骨移除手术等。
时尚潮流瞬息万变,它眼花缭乱地吸引着无数眼球。在健康与危害间,唯一不变的是人们追求时尚的心理。而最不应该漠视的问题是,它是否给身体带来伤害。下一波流行元素到来前请切记:潮流不一定安全。只有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才能追求真正的健康时尚。
(据英国广播公司http://www.bbc.com/culture/story/20150624-when-fashion-kills最新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