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研究进展

2016-03-12贺道远

运动 2016年23期
关键词:体育场馆场馆体育

陈 家,贺道远

(三峡大学体育学院,湖北 宜昌 443002)

理论与方法探索

我国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研究进展

陈 家,贺道远

(三峡大学体育学院,湖北 宜昌 443002)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学者关于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现状的研究文献,分析了目前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规模与程度、对外开放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对外开放的运营管理及定价策略等方面研究内容。通过揭示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困境,总结了各研究者提出的高校体育场馆开放策略。在深入分析本研究领域的基础上,对今后我国高校体育场馆开放研究趋势做出了展望。

高校体育场馆;开放;运营管理

满足学校体育教学活动需要是高校体育场馆的基本功能。实现本校学生的课外锻炼,教职工、周边社区居民的健身锻炼是其公益性功能,而场馆的开放是实现这一功能的重要途径。高校体育场馆如何发挥其功能,如何营运与管理,成为许多研究者和高校体育场馆管理部门关注的问题。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学者们普遍认为场馆开放是最大限度提高场馆使用效率、发挥其功能的有效途径。为此本文对高校体育场馆的开放现状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和分析,通过总结提炼已有的研究成果,揭示高校体育场馆营运的基本规律,为高校体育场馆的开放管理提供理论指导。

1 国内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基本情况

1.1 国内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时间

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时间长短不一,主要根据学校教学安排及场馆条件、地理气候状况来确定具体的开放时间与时段。吴碧红通过调研发现,福建省高校体育场馆大多全年平均开放时间为36.5周,在开放具体项目上,以网球场时间最长,游泳池时间最短。蒋向华对南京市10所高校进行调查时发现,场馆开放时间主要集中在晚上2h。王玫研究发现,高校场馆开放的时间集中在周末,如双休日全天及寒暑假占到94.3%。

1.2 国内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对象

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对象主要为在校学生、学校教职工,资源丰富的学校也向社会群众开放。胡伟涛指出,西安市相关文件规定,学校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要向学生免费开放体育设施,并在保证学校教学及安全的前提下,有组织、有计划地向社会开放。吴碧红对福建省高校体育场馆的对外开放情况进行调研发现,多数高校对本校学生、教职工、学校周边居民、社会个人、社会团体进行开放,并取得一定成就。王玫通过对我国高校体育场馆进行调研发现,进入高校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以社区居民和学生为主,其中中老年人居多。

1.3 国内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形式

蒋向华发现,南京市体育场馆的开放形式主要包括室外无偿开放、室内有偿开放和部分场地对团体单位实行有偿租用。吴碧红也指出,福建省高校体育场馆实行有偿经营、无偿经营和无偿有偿混合经营形式,无偿开放的排序依次是篮球场、足球场、排球场和田径,有偿开放的形式主要以自由锻炼、各种培训和出租场地为主。王玫通过调研发现,各高校除了足球适当对外进行有偿开放或只象征性收取低额费用外,其他室外体育场地会定时向附近居民无偿开放。

鉴于此,有学者认为,学校场馆对外开放对象的范围应突破管理的局限,在提高体育场馆使用率方面,科学合理地安排体育场馆开放的时间,结合实际情况向社会人士开放。更有学者提倡场馆的运营可以打破单一从事体育类服务经营的现状,扩展对非体育综合类服务经营业务的开展。

2 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影响因素

我国高校体育场馆在对外开放中面临着一系列问题,例如开放影响学校体育教学管理秩序、增加额外的工作量、增加体育场馆的管理费用、损坏体育场馆设施、出现意外伤害事故责任问题等,这些问题成为制约高校场馆对外开放的瓶颈。

2.1 学校管理体制

学校充分利用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和社会充分接触,扩大学校的影响力,提高学校的知名度,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王玫指出,大部分高校拥有一定规模的室内室外体育场馆,期望借助对外开发提高学校声誉和知名度,但考虑到会对教学和锻炼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在实行上有一定限制。廖梦航在论文中指出,为了保证学校环境、秩序而不支持对外开放的理由和为让体育场馆服务于社会而支持对外开放的理由之间并不存在本质冲突,加快转变高校领导层思想观念是高效推行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重要命题。

2.2 场馆的经营理念

高校体育场馆面临投入高和使用效益低的矛盾,需要转变经营理念。目前学校场馆基本实行了自主管理模式。刘倩辉运用SWOT分析方法指出,高校体育场馆要树立政体分开、权责分明的经营理念,建立有效的运营机制。姜宏宇提出,要打破政府部门与学校之间作为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传统身份角色,确立监管与经营的良好关系,政府要允许各级学校采取适合自身特点的各种场馆经营管理方式进行营运,如与委托第三方机构,有偿开放与无偿开放相结合等多样化模式开放场馆。

2.3 场馆的管理模式

刘倩辉指出,高校场馆的功能首要是教学与运动训练,在此基础上才能开展其他各项服务。为此建议对体育场馆的安排实行精细化管理,既保证教学,又满足学生课余锻炼、教职工以及社会群众健身的多种体育需要。廖梦航发现,成都高校主要采取体育部门管理模式,或在体育部门负责下承包给专业化私人或公司进行管理。谭仲秋总结了对外开放的三种模式,一是学校自主开放、独立管理;二是以体育俱乐部形式实行局部分片统一管理运行机制;三是由行政部门牵头,同一行政区内实行统一管理机制。

2.4 场馆的资金筹集

有学者认为,要解决高校体育场馆资金不足的困境可以借助民间资本、面向市场,依靠社会力量集中解决,对于开放后物耗加重问题可以实行政府购买服务,由政府与社会共同分担社会公益成本。调查显示,现有高校体育场馆资金来源中,财政拨款占40.2%,学校自筹资金占53.4%。王玫指出,目前体育场馆资金分配预算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主要有全额配、差额配、自筹自配3种方式,并对三种方式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进行了比较分析。

2.5 场馆的安全保障

阻碍高校体育场馆开放的最大顾虑是安全问题。刘倩辉指出,应建立安全保障机制,实行应急处置机制和巡视检查制度。廖梦航认为,要排除高校场馆开放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可以与保险公司达成协议,签订保险合同,建立专项责任保险分担风险。谭仲秋对学校场馆设施伤害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发现学校场馆设施缺乏安全保障的同时,还存在体育医务监督和技术指导缺乏的问题。王聃认为,缺乏强制性、保障性和可操作性的立法体系是校园安全问题存在的关键原因。

2.6 相关政策法规

谭仲秋研究分析了现行体育法规,对场馆开放中出现的体育伤害事故的规避、分摊经济赔偿或补偿,化解家庭、社会与学校间矛盾等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刘倩辉在论文中梳理了保障高校对外开放的法律法规,重点分析了关于学校应当向学生开放体育设施等内容的《全民健身条例》(2009年)的法律及制度意义。尹辉通过对开放后危险性事故特点进行分析后指出,应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建立健全安全责任保障体系。王聃认为,现在的立法主要存在群众对体育立法保障的重视程度不够和立法缺乏可操作性等问题。

3 高校体育场馆开放研究存在的问题

3.1 相关法律基础研究不足

体育健身权利在《体育法》(1995年)中已得到明确,是公民一项基本权利,应该受到严格保护,我们有义务依法保障该权利不受侵犯。目前各省根据地方具体情况明确了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法律义务,制定了学校场馆对外开放的具体保障措施。但是限于相关体育行政法规立法为原则性条款,内容含糊,导致学校体育场馆开放依然缺乏可操作性。然而目前学术界对相关研究依然少之又少,这一领域研究的滞后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高校完善体育场馆开放的法制保障体系。

3.2 对如何适应互联网时代研究不足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互联网在各行各业广泛应用,成为新时代人的生活方式、生活理念和心理需求。“互联网+体育场馆”的数字化管理可以有效弥补高校场馆利用率不足和市场配置能力发挥不足的缺陷。目前对于如何充分运用“互联网+体育场馆”的数字化管理有效弥补高校场馆利用率不足缺少系统性研究,如何对管理人员进行信息化管理能力培训的研究也相对较少。适应互联网经济时代的到来,探索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在当前显得尤为迫切,这一领域研究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校体育文化的营建以及“全民健身”理念的实现。

3.3 安全保障机制研究不足

近年来,在我国不同的地区已经接连发生了多起校园体育场馆安全事件,在这种情况下,对外开放体育场馆的学校管理工作面临巨大挑战。为预防降低伤害事故的发生,学校要保证场馆器材质量的标准化,目前从标准化的视角来分析其在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中运营与管理的研究不足。其次保障学校学生及社群人员的安全,不仅需要学校场馆管理人员加强场馆设施的质量监管与维护,同时也需要建立体育安全保险保障机制,目前相关研究多集中于将安全保障作为影响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一个因素进行分析,从体育保险保障机制的建立与完善入手进行的研究较少。

4 结 语

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有效减少了体育设施放学后及节假日闲置浪费现象,弥补公共体育设施的不足,为广大群众参加健身活动创造了良好的物质环境条件。随着人民群众对公共体育场馆的需求日益增长和高校管理体制的改革向纵深推进,高校体育场馆的对外开放将越来越引起学术界的高度重视。目前相关研究由注重一般基本理论转向地区、城市甚至场馆个案实证研究,研究者将从不同视角关注对外开放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保险机制、定价策略、互联网应用平台的建立与完善是未来高校体育场馆管理体制改革的保障和推动力,因此上述有关问题的研究将成为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研究的热点,会吸引更多学者从多学科、专业化视角对其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

[ 1 ]吴碧红,施文忠,刘宝亮.普通高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实证研究——以福建省为例[ 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12):109-115.

[ 2 ]杨震,李燕翎.我国高校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的困境与优化策略[ 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1):92-101.

[ 3 ]王玫,刘昕,刘守君.我国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研究[ J ].体育文化导刊,2012(10):74-77.

[ 4 ]蒋向华.南京市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现状与对策研究[ J ].当代体育科技,2012(2):65-68.

G818

A

1674-151X(2016)12-081-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6.23.041

投稿日期:2016-10-18

陈家(1990—),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校体育管理。

贺道远(1967—),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体育与健康。

猜你喜欢

体育场馆场馆体育
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模式研究
政府购买体育场馆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化解策略
会前视察 支招亚运场馆利用
创新标准打造绿色雪上运动场馆
冬奥之约,场馆先行
我国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
场馆风采
我们的“体育梦”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