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开展数学实践活动之我见

2016-03-11姜晓梅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6年2期
关键词:实践活动小学数学

姜晓梅

[摘 要]教师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必须要明确数学实践活动的目的,在活动中加强对学生的指导,重视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的提升,提高数学实践活动的实效性。

[关键词]实践活动 有效 小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5-064

数学课程标准将获得数学活动经验、理解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技能与感悟数学思想相并列,把数学活动经验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由此,积极开展有效的数学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成为一线教师追求的课堂目标之一。纵观目前的数学课堂,数学实践活动的有效性亟待提高。因此,我认为:高效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明确数学实践活动的目的

有学者指出:学生在日常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还必须通过一些特有的数学实践活动,才能把握数学知识的本质,提高数学学习的能力。因此,教师在课堂中开展数学实践活动时,应该紧紧围绕着活动目的来开展活动,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经历知识的内化、迁移和掌握新知的过程。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活动经验,感悟数学思想,把握数学本质,并最终迁移到其他活动和学习中。教师只有明确数学实践活动的目的,把握数学学科的本质,才能设计、组织、开展好真正意义上的数学实践活动。

例如,在教学“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时,有一道题:比较和的大小。我先提问学生:“你认为大,还是大?”学生各抒己见,有认为比较大,也有认为比较大的。这时,我让学生用相同的两张纸片分别折出和,再比一比它们的面积大小。借助图形,学生形象直观地感知到>。

教师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应具有明确的数学目的,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数学经验并直观地理解相关的数学概念,使他们更好地投入学习之中。

二、在活动中加强对学生的指导

我曾旁听过一节“超市购物”的数学实践活动课。教师模拟一个超市购物的情景,让学生去模拟购物,学生情绪高涨,教室里炸开了花。吵吵闹闹的一节课下来,教师提问学生:“这节课有什么收获?”但学生还沉浸在购物的情境之中,回答教师的是“好玩!”“老师,他耍赖!”可见,这种放任学生自由,教师没有及时引导的数学实践活动是毫无价值可言的。

实践活动需要教师的精心组织、适时指导、及时评价,学生迷茫时离不开教师的情感支撑与适时疏导,思维的断层处少不了教师的点拨与引导,活动的节点上更需要教师的组织与指导。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同样不能缺失。“过程就是目标”,活动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创设基于学生学习需要的活动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激情,为他们提供充足的时间与空间将知识吸收,有效提高数学实践活动的质量。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我引导学生用量角器分别量出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再把三个内角的度数相加,求出三角形的内角和。学生动手操作和讨论交流,总结得出:三角形内角和为180°。这时,我又抛出“有没有其他办法也可以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问题,学生情绪高涨,通过思考、动手操作、讨论、交流,很快就有学生用折、剪、拼等方法证明了“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在层层递进的探究性实践活动中,教师的积极引导,让学生向着既定的目标去探索,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初步领悟到探究问题的基本方法,获得了较为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三、活动结束后及时总结

马复教授指出:学生对经验的处理不能停留在感性认识上,须与理性认识相统一,即条理化过程极为重要。因此,在实践活动结束后,教师应组织学生对参与实践活动中所获得的经验、体会进行及时总结、反思、交流,让学生领悟数学知识的实质并丰富数学活动经验。

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我先让学生把一张圆形的纸片通过裁剪、拼接成其他的平面图形。学生的操作活动结束后,我提问学生:“你把圆形拼接成什么图形?是怎样裁剪的?”学生积极主动地将自己思考的过程以及在操作活动中所获得的活动经验用自己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达出来。学生不仅掌握了圆的面积公式,理解了知识的来龙去脉,更重要是进一步感悟到转化思想的精髓。

数学实践活动以丰富学生数学活动经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为目的。教师应做到以生为本,紧扣数学学科的特点,设计出有利于学生参与的数学实践活动。活动中,教师要加强指导,引导反思,帮助学生从经历过程向提升经验过渡,提高数学实践活动的实效性。

(责编 莫秋鸿)

猜你喜欢

实践活动小学数学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对策研究
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