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与实践”教学的几点思考

2016-03-11李霞陈新福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6年2期
关键词:综合与实践提高效果

李霞 陈新福

[摘 要]“综合与实践”是本次课改的内容,也是教师课堂教学的短板。一线教师普遍认为该内容“曲好听”,但“曲难唱”。实际上,教师只要做到定位取向明确、问题带出讲究、实践活动凸显,就能提高“综合与实践”领域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综合与实践 教学 提高 效果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5-053

“综合与实践”是本次课改的内容,也是教师教学经验中的短板。一线教师普遍认为该内容“曲好听”,但“曲难唱”。怎样才能更好地实施“综合与实践”教学呢?下面,我们就如何做好“综合与实践”内容的教学谈几点看法。

一、定位取向要明确

要想开展好“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教师就要明确综合与实践的课程也有明确教学指向和具体教学目标这一点。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动手操作和学习的内容是“综合与实践”教学开展的载体,其实质是让学生学会为人处世。

依据“综合与实践”学习内容的目标取向,我们将这类课分为以下几种。

1.指向品行教育

如在教学五年级“废纸”一课时,有位教师让学生事先统计了班上同学从周一到周五扔掉的废纸数量,并制作出统计表和统计图。上课时,教师让学生依据图表信息,试着提出数学问题。学生提出了以下问题:

一个年级一天扔废纸多少张?

全校37个班级一天扔废纸多少张?

全校37个班级一年(在校时间为200天)扔掉废纸多少张?

学生通过解决上述问题,发现全校学生一年扔掉的废纸叠在一起约有12层楼那么高,重量相当于一头大象的体重,若摊开铺在地上大约有学校面积的2倍那么大!学生被这些数据惊呆了,纷纷表示要节约纸张。

“综合与实践”的课程,能给学生以直观、具体的感受,能更好地教育学生,影响他们的品行。

2.指向策略学习

如有位教师教学“植树问题”后,让学生试着解决“600米长的路,每隔3米种一棵树,只种一边,两端都种,那么需要多少棵树苗?”这个问题。对于这类题目,我们一般都会考虑通过画图来解答,但由于这道题目的数据比较大,学生认为这个方法的操作性不强。

于是学生开始讨论,以寻求更适合的解题方法。最后他们一致认为,像这样复杂的问题,可以先解决同类型中较简单的问题,从中找出解题规律,然后用这个规律去解决复杂问题。如此一来,“综合与实践”课程便达到了促使学生深入思考,寻求更优化的解题策略的目标。

3.指向应用题解答

有些“综合与实践”的教学内容是配备在“数的运算”内容后的,如三年级的“租车、租船问题”。这样的课程安排,其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数量关系以及数的运算规律。教师在教学时需引导学生分析条件和问题,使其理解题目中的等量关系,掌握解题方法。

4.指向思维训练

有些“综合与实践”的教学内容是指向思维训练的。在这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感悟教学内容,积极主动去思考问题,以达到思维训练的目的。

5.指向新知识学习

“综合与实践”的教学内容大都是应用已学的知识、方法和策略去解决新的问题,是传播新知识的途径,能使学生通过学习理解并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

二、问题带出有讲究

问题性是“综合与实践”与其他学习领域的本质区别,是综合与实践课的灵魂。因此,在该领域的教学中,教师应该着力思考问题设计方案。

1.问题由学生提出

“综合与实践”课程的魅力所在就是学生要解决的问题是由他们自己提出的。因此,教师要善于设计教学问题,引导学生产生疑惑,从而提出问题并积极主动地去解决。

如有位教师教学“体育比赛”时问:“你知道进行球队比赛之前要先做好什么准备吗?”学生回答:“排出比赛表。”然后教师出示课本中的题目:“20个球队,每两个球队之间要比赛一场,一共需要比赛多少场?你能排出结果吗?”这个问题是由学生带出来的,因此他们解决问题的欲望就会更为强烈,对提升教学效果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2.研究的问题明确化

“综合与实践”的课程一般都会要求学生动手实践,因此花费的时间相对会多一些,在一定程度上会减弱教学效率。为提高教学实效,教师必须让学生在实践之前明确操作活动的目的,使学生明白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如教学“植树问题”时,教师放手让学生操作。结果,学生汇报学习成果时,发言散乱,没有突出中心以及重点。为此,教师随后特意安排了“说一说”的环节,向学生问道:“有的同学认为是200棵,有的认为是201棵,有的认为是202棵,这三个得数在列式时有什么不同?”学生思考后说:“200棵是由600÷3得到的,201棵是由600÷3再加上1得到的,202棵是由600÷3再加上2得到的。”教师接着问:“那么到底是加1还是加2,或者是都不加呢?请大家动手画一画。”通过增设这样的教学环节,学生操作时目标明确,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3.问题设计需要序列化

课堂教学的本质是解决一系列的问题。从该角度看,我们认为要提高“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效果,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有序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去思考。

如教学“数字的用处”时,我们让学生从以下三点去动手实践。

(1)如果现在要你用数字设计一个编码代表自己,你认为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2)你为自己设计的编码是什么?

(3)请你根据年龄、班级、学号、性别为自己设计编码。

首先,由学生自由发言,得出大致需要考虑的要素:班级、年龄、学号、性别等。其次,让学生自由编码,可发现存在各因素排列先后不同的情况。此时教师可让学生再次整理编码包含信息的顺序,使之条理清晰。最后,让学生再次编码,使编码不仅具有唯一性和可持续性,而且易于识别。这三个环节依次进行,可使学生发现自己方案的不足之处,从而产生主动寻求解决方法的愿望。最后通过教师的提示,学生发现在设计编码时,应该用不变的因素代替不断变化的因素,从而提高编码的通用性。

三、实践活动要突显

活动是“综合与实践”的生命所在。在“综合与实践”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秉承“先活动,后学习”的理念去推进教学。

猜测推理是活动的风向标。在“综合与实践”领域的教学中,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安排猜测推理环节,使学生的注意力聚焦到课题上来。如教学“旅游的费用”时,一位教师让学生看下面的数学信息:

在学生读完信息后,教师提问:“如果你是导游,一辆载有40人的旅游车来到时,你会选择哪种购票方案?

学生讨论后,回答道:“要知道大人和小孩的数量后才能决定。如果大人多,小孩少,则应选择方案2;如果小孩多,大人少,则应选择方案1。”教师接着问:“真的是这样吗?请大家举例来证明吧。”如此,接下来的学习活动就成了学生为证明自己观点而进行的探究过程,这比老师直接布置任务的效果要好很多。

总之,为切实提高“综合与实践”领域的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应恪守组织者、合作者的职责,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责编 吴美玲)

猜你喜欢

综合与实践提高效果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关于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设计案例探究
让“综合与实践”活动“活”起来
让作文互评提高能力
漫谈初中作文教学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