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实验在图形与几何领域中的应用

2016-03-11王怀军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6年2期
关键词:数学实验图形与几何小学数学

王怀军

[摘 要]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研究内容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实验方法。在图形与几何领域的教学中,采用数学实验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亲历数学知识的建构过程,深化学习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数学实验 图形与几何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5-049

数学实验是指在数学教学中,借助一些工具和材料,创设出恰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动手操作来验证结论的实践性活动。在图形与几何领域的教学中,如果单靠教师传授,学生很难深刻了解数学知识的内涵。教师若能引入数学实验,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还能强化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具体来说,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借助数学实验,深化几何概念理解

在图形与几何领域概念的传统教学中,教师都喜欢用下定义的方式让学生记住这些概念。这导致学生对概念的本质理解不清,只会生搬硬套。要想改变这种现状,教师可以借助数学实验,使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理解几何概念。

教学片断:圆的认识

师:你知道什么是圆吗?你会用什么方法来画?

生1:我会用硬币来画,这样最方便。

生2:我会通过线绕钉子旋转来画,这样很有意思。

生3:我会用圆规来画,这样最科学。

师: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在纸上画上一个圆。(生画,师巡视)

师:大家都画得不错。如果要精确画出自己想要的圆,应该选择什么方式?

生:用圆规画。

师:请大家用圆规画出自己想画的圆。

师:大家画出的圆的大小不一样,这与什么有关?

生4:与圆规两角之间的距离有关。

上述教学片断中,教师通过让学生动手进行数学实验,使学生对圆的位置、半径、直径、圆心等概念形成直观的了解与认识,强化了学生对相关概念的理解程度。

二、借助数学实验,验证图形特征猜想

在学习一些基本平面图形的特征之前,学生已经对这些图形有了初步的认识,因而会对它们的特征有自己的猜想。为帮助学生验证猜想是否正确,教师可将数学实验引入课堂,使学生在猜想验证中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片断:长方形与正方形

师:你们认识这些图形吗?

生:认识,它们都是四边形。

师:它们当中有一些比较特殊的图形,你们知道是哪些吗?

生:是长方形和正方形。

师:你们知道长方形与正方形各有什么特点吗?请利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纸验证一下。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师:总结结果如右图所示)

在该教学片断中,教师没有采用下定义的方式让学生去熟记结论,而是让学生通过数学实验去验证自己的猜想,从而正确把握图形的特征。这样教学,既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还能丰富学生的实践操作经验。

三、借助数学实验,探究几何定理公式

在几何图形定理公式的教学中,教师若能借助数学实验,让学生亲历数学知识“猜想→验证→总结”的形成过程,则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轻松。

教学片断:圆锥的体积

(实验准备:等底等高的圆柱形及圆锥形杯子若干)

师:今天我们来做一个实验:将圆锥形杯子装满水,然后注入与之等底高的圆柱形杯子中,观察需要几次才能注满。

(生操作,师巡视指导)

生1:我们小组恰好3次就可以把圆柱注满。

生2:我们小组的实验结果也是3次可以注满。

师:经过这个实验,你明白了什么?

生3:圆锥的体积是与其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

师:那么圆锥的体积公式应该如何表示呢?

生3:V锥=V柱=sh。

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主要引导学生通过具体实验来完成对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圆柱体积与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从而理解公式,突破学习难点,提高学习效果。

总之,数学实验对图形与几何领域的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是能使学生动手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等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方法。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灵活运用,使数学课堂焕发别样的光彩!

(责编 吴美玲)

猜你喜欢

数学实验图形与几何小学数学
第一学段图形与几何操作活动的有效性策略探究
关于“图形与几何之《长方体和正方体》”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
互联网+背景下数学试验课程的探究式教学改革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