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导练结合”教学新模式的构建

2016-03-11蔡永忠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6年2期
关键词:模式构建小学数学

蔡永忠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与开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学生的学习需求。“导练结合”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可以让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都得到充分发挥,理应在数学教学中广泛应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 导练结合 课堂教学 模式 构建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5-038

“导练结合”,就是把教师的“导”与学生的“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教学模式。教师要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把“导练结合”的教学模式运用到数学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目的。

“乘法分配律”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是运算律的组成部分之一,也是简便运算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掌握好乘法分配律,对促进和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本文以“乘法分配律”一课为例,分别从课前试练、课始铺练、课中操练、课后延练四个阶级进行阐述。

一、第一阶段——课前自学试练

教师在新课开讲之前为学生设置预习目标,预习完毕后,再让学生自学试练与本课知识点相关的习题。经过这样的自学和试练,有助于学生发现自己在新知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为有针对性的听讲奠定基础。

【教学流程1】

师:从教材例题中,你知道了什么?等号两边的算式具有什么关系?

师:以教材中的例子为标准,你会做同类型的练习吗?试一试。

3×(6+3)=3×□+3×□ 3×6+3×4=3×(□+□)

15×6+8×6=(□+□)×6 (15+5)×6=□×6+□×6

(学生汇报自己在试练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希望得到哪些帮助)

【分析与思考】在课前预习阶段,教师只有以提纲式的自学试练形式,才能使学生在预习时感到有章可循,使学生思路更明确,为学生获得新知学习的主动权奠定基础,有利于师生双边活动的正常开展。

二、第二阶段——课始做好铺练

为了帮助学生顺利学习新知,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做好相关知识的梳理,就新旧知识之间的切入点展开学习铺练。这样的教学设计既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学生提供了思考探究的方向。

【教学流程2】

(教师出示如下笑脸图,每行有五个黄色笑脸和三个红色笑脸,共四行)

师:用你的方法求出上面一共有多少个笑脸?

生1:先算1行有多少个笑脸,再算4行一共有多少个笑脸。列式为:(5+3)×4=32(个)。

生2:先算黄色笑脸、红色笑脸各有多少个,再算一共有多少个笑脸。列式为:5×4+3×4=32(个)。

师:因为以上两种算法的结果相同,所以我们可以写作(5+3)×4=5×4+3×4。

【分析与思考】有了课前的预习作为基础,教师在新知讲授时可以引入活泼可爱的笑脸图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得出的不同解法,又为教师能顺利从学生旧知转入新知的学习做好了铺垫。从上述教学流程可以看出,等号两边相等是学习铺练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在此基础上引申,符合学生认知事物的特点,而且衔接自然,深化了学习效果。

三、第三阶段——课中集中操练

在“导练结合”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经过课前预习以及课始的复习铺练后,虽然已经能够发现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但是还不能有效地掌握与理解新的学习方法。在这种教学情形下,就需要教师以精讲为基础,通过引导学生操练,达到及时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

【教学流程3】

师:仔细观察“(5+3)×4=5×4+3×4”这个等式,你有什么发现?

生1:等式两边的数字一样(都有3、4和5),符号也一样(都有加号与乘号)。

生2:(5+3)×4是5和3的和乘4,而5×4+3×4是5和3都跟4相乘后,再把积相加。

师:是不是具有这样特点的式子的等号两边都相等呢?请大家举出相关实例来验证一下。

生1:(3+2)×5=3×5+2×5

生2:(30+50)×5=30×5+50×5

生3:(24+76)×2=24×2+76×2

师:看来具有这个特点的式子都有一个规律,那么,你能用自己的方式把这个规律表示出来吗?

生5:(A+B)×C=A×C+B×C

生6:(a+b)×c=a×c+b×c

生7:(○+□)×◎=○×◎+□×◎

师:(a+b)×c=a×c+b×c这个式子既好记又简便,我们就用它来表示这个规律,称之为“乘法分配律”。

【分析与思考】在乘法分配律的教学中,教师并没有把重点放在公式的死记硬背上,而是通过点拨引导,让学生在同类型习题的操作中发现等式的特点,总结出规律。这样教学中,所有的学习活动都是围绕着学生来进行的,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学得欢、学得快,乘法分配律的公式也自然随着学生的反复操练浮出了水面,深化了学习效果。

四、第四阶段——课后拓展延练

课后拓展是对学生的知识转化能力过程中的基本要求。它不仅要求学生及时巩固深化所学知识,还要求学生能够在此基础上拓展和创新。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即善于对数学知识进行拓展延练。

在这一课的练习设计上,教师本着拓展,创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在教学时应用了下面具有层次性,拓展性,综合性的练习,使学生在延练的过程中能及时巩固新知,深化学习效果。

【教学流程4】

问题1:根据运算定律,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

(10+7)×6=( )×6+7×( )

8×(125+9)=( )×125+( )×9

7×48+7×52=( )×(48+52)(7×48+7×52中有相同的因数吗?)

问题2:34×10+27×10+39×10可以用乘法分配律吗?

问题3:24×8-4×8=(24-4)×8等式成立吗?

问题4:合理选择,算一算。

312×12+188×12 101×87 (53+47)×23

【分析与思考】问题1中,教师重在考查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运用掌握情况。问题2中,教师旨在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乘法分配律不仅适合两个数相加的和与一个数相乘,三个数相加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同样适合这个定律。问题3是乘法分配律的拓展,培养学生从小具有全面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问题4是让学生学会运用乘法分配律在没有“梯子”的情况下自行计算,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综上所述,在“导练结合”的教学新模式的构建中,教师要始终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并且采取丰富多样的练习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此一来,才能真正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达到全面提升学生数学学习效果的目的。

(责编 李琪琦)

猜你喜欢

模式构建小学数学
永续债券探析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