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银联会出现竞争对手吗?

2016-03-11董峥

金融经济 2015年11期
关键词:收单美国银行中国银联

董峥

一个卡组织的成立,从国际国内的发展过程中可以看到,完全不像央行发放第三方支付牌照那么简单。

最近媒体和网络上又在炒作“第二银联”的成立。据称,央行已将银行卡清算市场准入规则的方案上报国务院待批,一旦批准,中国清算市场就将可能出现第二家银行卡清算机构。似乎“第二银联”已经呼之欲出,而它的出现,就可以打破银联的所谓“垄断”局面。这种期望,如果是站在提高清算机构市场竞争力的角度来看,是非常必要的;但是站在行业的角度来看,这个“期待”似乎期望值过高了,放开清算市场与是否成立更多的“卡组织”之间,似乎没有更多必要联系。

在这些媒体的评论中,基本上遵循了一个先入为主的脉络,那就是:银联是垄断的,垄断需要破除,破除的方式就是成立第二、乃至更多的“银联”,甚至2015年人民币转接清算市场的开放,也成为中国应该成立更多卡组织的主要原因。先不考虑按照这个套路成立的“第二银联”是否就能破除垄断而不会形成新的“垄断”,还是了解一下卡组织成立的背景条件。

VISA、MasterCard、JCB这些卡组织的成立之初,其初衷没有一个是以商业利益为目的,均为部分银行因业务发展的关系而自发形成的非盈利会员制行业组织机构。比如,美国VISA和MasterCard两大国际卡组织分别是由一些银行,为了解决银行卡的跨行交易以期扩大市场,通过相互认同而自发组成。

VISA的前身是由美国银行牵头,以向会员银行进行品牌授权形式组建的“美国银行卡全国联盟(简称NBI)”,共有200多家发起银行,包括美国银行、第一芝加哥银行等;MasterCard的前身是由银行间卡协会和西部各州银行卡协会合并组成,并使用了后者的“Master Charge”服务标识。进入二十一世纪后,V/MC从会员机构回购股份,进行股份制改造并公开上市。V/MC经过几十年不断地开疆辟土,才逐渐形成了今天的市场霸主地位。

在VISA刚刚成立时,美国银行曾要求董事会承认其在银行卡产业发展中的重要贡献,同时要求获得相应比例的董事会席位。而这一要求与VISA成立的原则相违背,VISA的首任CEO迪伊·霍克以一席肺腑之言“美国银行应该是运动的领导者,而不是机构的指挥者”,劝美国银行放弃了对董事会更多的要求,终于让VISA得以飞速发展。从中也应该看到,一个银行卡转接清算机构的成立,并不是一个企业、一个部门之力就能实现的。

银行卡组织是指维护跨行交易清算系统、规范监督支付市场行为,实现银行卡得以跨银行、跨地区和跨境使用的组织机构,通常是由联盟形式出现。虽然多数为自发组建形成,但中国银联则是由政府支持下建立的转接清算机构的典型,由于组建初期,中国支付行业还处于相当初级的水平,中国银联需要同时扮演转接清算组织机构和构建跨行交易与支付体系的多重职责。这也是现在一直被诟病“垄断”的主要原因。但不管怎么说,随着中国银联在全球开疆辟土,它俨然已经成为了能够与Visa、MasterCard、American Express和JCB并驾齐驱的第五个国际性银行卡组织,规模和实力也在与日俱增。

粗略了解了转接清算机构成立的背景条件,再来看成立“第二银联”的缘由是否成立。

据媒体报道,已经有银行和企业有意挑头成立新的转接清算机构的传闻,但笔者认为这恐怕目前也只能是停留在“传闻”,组建一家转接清算机构与成立一家第三方支付企业完全不是一个层面的问题。这也是为什么美国如此发达的信用卡市场中,仅有两家世界级的开放式转接清算机构,却存在着包括美国银行、Vantiv、FDA等数十家世界级的收单机构,2012年全球收单机构前十位中六个来自美国,且占据了前五位。

在欧洲、日本、韩国、台湾也都有类似的例子,台湾曾经出现过独立的信用卡品牌“梅花卡”,但终因本土市场过于狭窄,以及经济因素的制约而沦落,其它国家也还有一些区域性银行卡管理与交易机构,但能成为国际品牌,则需要非常强大的经济实力做后盾。

中国银联自2002年成立至今,已经跻身国际银行卡市场重要一席。2013年,银联国际业务总交易量超过6200亿元人民币;2014年4月,尼尔森报告称,在全球刷卡消费交易方面,2013年银联借记卡的市场份额达47.19%,成为全球第一的借记卡支付工具;信用卡份额上升至20.39%,位居世界第三。但是由于中国转接清算市场尚未全面向其它卡组织开放,未能在市场准入方面引入竞争机制,而引发了市场的疑虑。当一个新的组织机构成立之初,获得一定的市场保护本无可厚非,但是随着自身的成长,过度的保护就会成为“溺爱”,而溺爱对成长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随着银联高层的更迭换代,新任总裁时文朝履新银联不久,银联便显现出对内对外全方位转型开放的姿态,一改过去相对封闭不透明的低调风格,“更开放、更包容、更市场化”成为此次银联转型的关键词。可以看出,中国银联在很短的时间里,已经开始了新的市场定位和发展战略的调整,剥离收单业务,打造成为真正的“卡组织”的发展趋势业已逐渐成形。而VISA、MasterCard这些国际卡组织并不参与收单业务,中国银联的此次调整实际是“市场回归”。

综上所述,就可以清楚地看到,打破银联的“垄断”只有加快银联自身的转型和开放这一条路,使之转变成为具有规则制订和市场监督职责的、真正意义上的“卡组织”。目前喧嚣尘上的“第二银联”的声音,可以看做是一种希望打破市场垄断的“愿望”,但是一个卡组织的成立,从国际国内的发展过程中可以看到,完全不像央行发放第三方支付牌照那么简单,成立“卡组织”不是靠企业级别重、市场影响力大就能胜任的,媒体混淆了“卡组织”和第三方支付这两个完全不同层面的概念。

随着2015年人民币转接清算市场的开放,中国银联将与VISA、万事达、AE、JCB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这对于已经经历了十多年飞速发展,而且拥有140多个市场基础的中国银联来说,这次转型势在必行且志在必得,当年VISA、MasterCard成立之初可是没有这么厚实的市场基础的。冷眼旁观摆在中国转接清算市场面前的主要问题,不是要不要建立更多的“卡组织”,而是要建立一个良好的银行卡支付市场秩序,完善和健全市场竞争机制。中国的“卡组织”唯有参与到真正的市场竞争中,才能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实力,才能融入世界支付领域这个大市场。

猜你喜欢

收单美国银行中国银联
“云闪付”被认定为驰名商标
浅议“收单商圈”营销
关于通过银联数据查找案件线索的思考
推动支付创新,中国银联引领支付科技新浪潮
浅谈当前银行卡收单行业中“二清”风险及防范对策
大数据时代银行卡收单业务发展决策思考
美银要大卖房产降成本
垄断竞争市场下的中国银行卡产业收单费定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