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还是不却
2016-03-11孤山夜雨
孤山夜雨
盛情难却,似乎已成真理。如今,很多人就是打着这样的幌子,中饱私囊,还美其名曰“却之不恭”。
刘宠是齐悼惠王刘肥之孙牟平侯刘渫的后代。刘渫受封为牟平侯,他的子孙就成了牟平县人。刘宠的父亲刘丕,博览群书,被人们称为“通儒”。刘宠年轻时随父亲学习,因通晓经学被荐举为孝廉,被光禄署察举为“四行”,后授任东平陵县令,他为政因仁爱惠民而受到吏民的爱戴。后因母亲患病,刘宠弃官回家。百姓送他离去,连道路也被堵塞,车子不能前进,他便穿着便服悄悄地离开。
刘宠主政之前的会稽,官员横征暴敛,胡作非为,百姓不堪其扰,只得纷纷遁迹于深山老林之间,甚至到了“白首不入市井”的地步。刘宠主政后,废除那些烦琐的规章制度,禁止部属扰民等不法行为,郡中秩序井然,老百姓安居乐业。刘宠因为为官清廉,政绩卓著,被调往京城任职。
刘宠上京途经会稽郡辖下的山阴县时,有五六个老翁,眉毛头发都发白了,从若邪山谷间出来,每人拿着一百文钱,要送给刘宠。刘宠说:“各位父老何必这样呢?”老翁回答说:“山谷里人,没有见过郡守。别的太守在任时,官吏到民间搜求财物,白天黑夜不断,有时狗叫通宵,百姓不得安宁。自从您到任以来,夜里听不见狗叫声,我们年老,难得逢此太平盛世,现在听说您要离开我们而去,因此我们特意来奉送。”刘宠听罢,十分感动:“父老们如此过奖,我实在惭愧。大家的心意我领受了,这钱我不能收,还是请带回去吧!”可是,这几个老翁执意赠送,情真意切;刘宠不收,他们不肯离去。真是“盛情难却”!刘宠无奈,只得从每人手里拿了一文钱收下,老人们这才称谢作别。他将出山阴县界至西小江时,将钱投入江中而去。这钱,在刘宠看来已经不是钱了,而是百姓们的心。全部收下,显然有违他做人、为官的原则;一概不收,又盛情难却,也有违他的爱民之心。刘宠是个聪明人,他只象征性地取“一钱”,表示不“却”民之“盛情”。然而,“一钱”也是钱。带走,也有违于他为官“两袖清风,一尘不染”的准则,所以,随后又投之江中,归还会稽郡。刘宠在“盛情难却”之下的明智之举,获得了千古美名。后来,史学家范晔将此记入《后汉书·循吏传》,奉为楷模。传说,这段江水自从刘宠投钱后,更为清澈了。后人遂将西小江改名为“钱清江”(在今绍兴市境内),建碑于江边,上书“会稽太守刘宠投钱处”,碑旁建“一钱亭”,又在钱清设立“一钱太守庙”为之纪念。如今浙江紹兴市北面的钱清镇,据说就是当年刘宠投钱入河的地方。“一钱太守”的美名自此传开。
清顺治己亥进士、宁海州午台南塂(今烟台市莱山区南塂)人杨维乔作诗题曰《题莒岛汉刘宠墓》:“居官莫道一钱轻,尽是苍生血作成。向使持来抛海底,莒波赢得有清名。”
汉代苏章为政清廉,执法严明,公私分明。其出任冀州刺史时,有老友在其属下任清河太守,因多有贪赃枉法行为,致民怨沸腾,纷纷上告。后其得知苏章为其上司,便设宴相请。席间清河太守陈述了二人平生的友好,并说:“人皆有一天,我独有二天”(意即苏章为其保护伞)。苏章闻言称:“今日我与你故人叙旧,是私恩;明日我是冀州刺史,办公事。”第二日公堂之上,苏章对清河太守愤然作声:“你有二天,我亦有二天,上天不可欺,民心不可辱,岂能因私而废公?”遂将老友拿下,依律治罪。
汉代的官员,离我们相当遥远了,可是历史并未淡忘,人民依然怀念。这一点,是颇值得当代官员们认真思索的。不是说“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间”吗?这民意对政声的臧否褒贬,说到底,完全取决于官员自身的作为。由人民主撰的历史,从来就是最为公正和权威的“金哨”。
(编辑 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