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件的记忆

2016-03-11刘刚

数码摄影 2016年3期
关键词:尝试衣服摄影

刘刚

我的家是一个普通的四口之家。与无数家庭一样,有着父亲母亲,还有一个可爱的妹妹。而我也足够普通地经历了和无数人没有太大区别的成长过程——童年的淘气、少年的叛逆、青春的迷茫……从一个男孩到男人,这条路走到今天,回头去看,发现不知不觉中,青春只剩下了个浅浅的影子,长长地拖在身后,寄托在那些旧物身上,向我证明它们确实存在过。

离家很多年,一直在北京工作生活。家乡反倒成了异乡,每次回去,看到那里的变化,总感觉越来越陌生,甚至连成长的印象也慢慢模糊起来。我忽然觉得,要拍组关于回忆的照片。记忆里的东西不断流逝,虽然微不足道,但至少我可以伸出手,努力抓住些什么。

回忆能够寄托的旧物很多。我最终只选择了衣服作为拍照的主体,画面中并没有出现人物。有时,太过具体反而会失去想象的空间。这组照片中的衣服时间跨度大概30年。这30年间中国的变化,实在可以套用一句歌词:不是我不明白,是这世界变化快。人在变,时代在变,精神也在变。望着这组作品时,我仿佛回到了童年,那些沉淀着时光味道的衣服,在孩童的目光中被静静注视,回忆的画面若隐若现在照片中掠过,也许会产生一些共鸣,也许不会,但这些其实已经不再重要。

在选择拍摄方式时,直觉告诉我,胶片和数码的成像都太过真实和完美,如同一场被精心设计的场景。但生活怎么可以完美无瑕?回忆更是如同一场梦,又有谁记得清自己的梦呓?正巧,此时我正在研究湿版摄影。在了解了湿版的手法后,立刻确信,这正是最适合这组作品的拍摄方式。

对我而言,只是触摸到家里的那些旧衣裳,似乎就能闻到上面传来某种怀旧的气息。衣服,见证了家庭与时代变迁。那些被收在箱底再也拿不出来的旧衣裳,曾经是穿在身上足以向同伴炫耀的新衣。繁华落后的寂寞,沉淀出时光的味道,有了记忆的厚度。让原本已经开始模糊的回忆,重新被染上鲜活的色彩。这组作品,正是我用来收藏回忆的匣子。

大概前四五年,我在国内有一些朋友和老师,大家开始关注湿版这一个古典工艺。我是从学绘画出身的,最初是在书上看到湿版摄影工艺,一看到这个古典工艺的时候,被它画面的感染力和它所呈现的独特艺术性吸引。我开始寻找配方,在技术方面从零开始摸索,一边琢磨一边和朋友探讨。当时这一批人很多都是处于摸索阶段,大家在一起找到的东西,可能也不是有特别大的帮助。所以自己不停的尝试,不断学习一些摄影前辈的好作品。

一开始我做湿版的时候也非常模糊。虽然我在学校做摄影的时候就拥有自己的暗房自己冲洗照片。但那时对于正片和负片的工艺没有特别直接的感受。只是在书上看到,印象很模糊,也没有实物可供参考。我记得有一年中华世纪坛办了个湿版工艺展览。主要是湿版工艺拍摄的清末中国纪实摄影图片。在那个展览上,我看到了湿版作品的实物。后来,我对正片、负片有很明确的认识后,就决定研究负片。我个人更喜欢负片,它在后期有很多可能,而且它的成像质量非常好。那个阶段,我尝试了很多书上和大家提供的配方来进行自己的负片尝试。

现在关于湿版摄影的基础知识和资料都非常多。我们可以通过网络、视频、论坛里了解学习。前两天“蝴蝶效应“论坛里的外国摄影师朋友,讲的湿版工艺非常好。所以,我就根据自己想到的与大家交流。学习这个工艺最初,我更多的是想把它作为一个技术储备去琢磨和研究,并没有特别明确的想法。也不知道湿版适合拍什么题材。技术稍微稳定后,我觉得自己能掌控这个工艺,才开始琢磨题材问题。对于湿版摄影来说,它有很大的局限性。我觉得它不是万能钥匙,你必须根据题材来选择。有时候你觉得它合适用来拍这个题材,试验后其实不然。

大概三四年前,春节回家的时候,我把湿版配方里的药、相机都装好,准备回家尝试拍家人和家里的一些物件。我的老家在北方唐山,冬季非常冷。那次回去气温很低,拍得非常失败,做出来的成像也不好。我家父母的关系不是特别好,有时候回家感觉特别冷清。但我发现家里很多的旧衣服都完好地放在阳台上的柜子里保存着。在家中我尝试拍人,但觉得很麻烦,就把衣服拿出来挂在那儿拍。晚上,一个人静静地看着那些衣服挂在那里,就想起了自己的过去,想起家里曾经发生的点点滴滴。那些衣服对于我来说,已经不是简单的挂在那里了。我总是在这些旧衣物上看到过去幸福的影子。那时候我的家庭和睦而安宁。我觉得应该做点什么。那时我正好在用湿版,我觉得应该拍一组关于家庭回忆的东西,给自己过去、给家庭生活,给父亲母亲一个过往时光的留念。

因为很多过去的东西已经不可能再拥有了。后来我经常开车回家,系统的找一些家里的衣服拿到北京现在住的地方,开始琢磨。这些衣服里有上世纪八十年代父母穿的衣服,还有中山装。它们安静地挂在那里的时候,我觉得过去的生活触手可及,仿佛就在眼前。我甚至想,我童年时父母穿的那些衣服又帅气又漂亮的样子。我断断续续的把衣服拿到北京。当时,我也想过一些别的表现方式——比如用数码,用大画幅胶片来拍摄。我进行了各种尝试。这些东西对我个人来说,用数码,用胶片都太过于写实。我就想到要用湿版来尝试一下。那时北京的气候逐渐回暖。拍了两张以后,发现湿版所呈现的那种回忆的感觉是我要表达的。我就慢慢地去拍摄。

这些衣服有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有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还有一些现代的,最近几年的都有。我记得,当时北京慢慢热了,天气特别短,热了以后我就开着窗户去拍摄。湿版的负片曝光比正片要延长很多时间,曝光时间长了以后,你就看不见那根线,好像衣服是悬空一样。衣服也只是用衣架加细线给它挂起来。

衣服在细线上悬挂的时候会晃动,加上湿版的曝光时间很长。开始拍摄我发现许多片子都是虚的,就是想各种办法来解决。后来,我用一个比较笨的方法,就是把房屋的窗门都关上,它静止以后,我就开始拍摄。这样断断续续拍了两年吧,应该是两个夏天。当然当中也有朋友给我建议,说你这个衣服拍摄时能不能找一些更具有中国代表性元素的,一看就非常中国化的。一开始也认同,后来我还是把这个想法否定了。首先这个片子是拍给自己的一些回忆的东西。如果拍那种像陕西的老农的这种棉袄,就与我的生活完全没有关系。虽然我的家是非常非常普通的一个家庭,但是也会经历一些东西。你慢慢的会在这种时间流转中,发现改变了这么普通家庭的这种结构。我觉得挺可悲的一件事情,就是父母那一代的人的相处。所以我坚定得拍我自己的家庭,拍自己家里的衣服,就代表普通大众。

我在拍湿版作品之前也拍了很多别的作品,这些照片都是更关注现实的,关注于当下的一些东西的作品。《记忆的物件》让我更多地开始反思家庭,我在想父母那代人是怎么样的一种经历。我觉得挺悲哀的,物质条件好了,这么大岁数了但两个人都不在一起,心散了。我想是不是与他们那代人所受的教育有关。他们经历了那么多,后来还是没有在一起。我不断在想怎么去表现这些。《记忆的物件》是我家庭这一套里的第一组作品。目前我在拍第二组作品,基本拍得差不多了。等有合适的机会再拿出来给大家一起交流。

现在湿版在中国倍受关注,大家开始频繁的交流技术,同时也尝试用湿版去拍摄。很多人做的尺寸比较大,或者比较小。有一些人的湿版工艺拍摄得挺不错,但湿版还是有很大的局限性。

我觉得数码也好,胶片也好,各自都有各自的特长。你喜欢那个就去做就好了,不用说谁能取代谁,或者怎么着。反正在现代社会里,大家能找到的资源充沛。根据自己想要的效果去选一个就好。通过拍摄这组湿版作品我对湿版负片工艺还是非常非常满意的。当你看到这个原作的时候,看见乙醚,或者说用湿版负片在放大机上放出来照片的时候,你会很惊讶,在一百多年前,摄影的技术已经达到那么高的水准。等照片做出来的时候,它已经颠覆了我对传统工艺的认识。如果有朋友喜欢这个工艺就去研究,各种尝试挖掘它的N种可能。在现代的这个环境里,有很多新的技术和好玩的东西,可以加在这里面。

我觉得每个人都有思维的差异性。根据自己思考的,就会有一个好的想法,产生独特的作品。他有个非常好的想法,可我想不到。,还是根据因人而异,有人说,湿版曝光时间非常长可能拍不了动态,可我碰到的一个北京的朋友就用湿版加闪光灯拍了动态的照片。我觉得这是一件挺牛的事情。在现代这种科技下,很多东西都是可能的,没有什么绝对的。

猜你喜欢

尝试衣服摄影
再试试看
一次惊险的尝试
尝试
早起的衣服有舞跳
一次让我受益的尝试
小衣服
强取人衣服
摄影42℃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