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升的力量

2016-03-11

数码摄影 2016年3期
关键词:摄影

色影无忌新锐摄影奖让我们有机会了解中国年轻摄影师的创作,这让我们感到非常高兴。每一位入围大奖角逐的摄影师都展示出了极大的潜力……在我们看来,他们都是得奖人,我们期待在未来能够看到他们更多的创作。入围的摄影作品显示了当代摄影多元的发展面貌,要从中选出一位大奖得主是非常困难的抉择……最终我们选择了一位具有冒险精神、勇于挑战边界,但同时也体现了对于不同视觉策略表现出良好把控力的摄影师。

色影无忌·2015中国新锐摄影奖已于2016年1月24日下午揭晓,陈哲以作品《向晚六章》获得大奖,病女、黄臻伟、阳莯、王居延、邹璧宇,五位入围创作者获得提名奖,并获得一万元的创作基金。颁奖典礼现场,首先由著名艺术评论家,策划人,本届评委会主席费大为先生致辞,并谈及了从初选到终选这一路走来的点滴。随后六位入围终选的摄影师,以及本届EOS青年影像奖获奖摄影师陈文俊和江演媚逐一介绍了自己的作品和创作经历。本届评委会主席费大为,其余五位中外评委分别是著名摄影师张乾琦、日本摄影家及作家长岛有里枝、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资深策展人GRAZIA QUARONI、连州国际摄影年展艺术总监段煜婷、光圈基金会(Aperture)图书项目出版人Lesley A.Martin、“假杂志”出版机构出版人言由。

向晚六章

这是一场为了理解黄昏而展开的主题漫游,延续了陈哲对媒介语言的探索,试图通过图像和文字的相互借力,在已经存在的事物中间创造出一些层次,由此产生一个模糊的场所。在这里,关于黄昏的意识得以尽量完整地留存,陈哲将她长时间对于黄昏的着迷,投入到承袭自文学和摄影的文体实验里。该系列以章节为单位构成,试图通过“非均质的时间”、“向晚意不适”、“赤之茧”、“在面孔和面孔之间”、“两种光”和“厄瑞玻斯”这六个切片为向晚显影;探索在一个日常的语境下,黄昏究竟是何以消化了人、又是何以为人所消化的。(此次参选作品为《向晚六章》第一至三章选作,作品始于2012年至今尚未完成。)

评委推荐语

摄影的文学性,或者摄影与文学的关系,是陈哲这些年内一直探索的路径。她的新作《向晚六章》便试图用摄影、文学以及绘画的语言去描绘黄昏这一意象。无论是影像本身,还是文字与绘画的介入,都处理得颇为出色,显得灵气十足。——言由

戛然而止的生活

在8月12日晚,随着两声爆炸,生活在天津滨海新区海港城的居民一夜之间成了无家可归者,将近21吨TNT炸药规模的爆炸除了摧毁生命、房屋与汽车,也包括许多人心中的信念。夜晚不再点亮灯火的楼房变成了碑石,走进其中细看,生活的一切脆弱得不堪一击。

评委推荐语

邹璧宇的作品有一种情怀,一种对于人的关怀。他的作品纪录了一个灾难现场,但并没有直白地体现灾难本身,也没有简单地表达忧伤,恐惧抑或是愤怒。这些画面出人意外地优美、诗意和冷静。这是一种难得的观察角度,包含着道德和人性的精神,同时又有很强的个人特点。

——张培力

遍地奇花

我几乎什么都拍,什么项目都在进行中,而我却不着急完成它们,我喜欢非刻意地收集它们。世界是奇特又美好的,同样也是残酷的。人类创造了平衡,也在企图毁灭平衡。这是五味俱全的照片,当不同出发点、主题、风格的照片混在一起时,我们会丧失评价它的能力。照片只是照片,照片也只会是照片。

评委推荐语

病女的照片中有一种近乎天真的肆无忌惮,她用身体做载体,传达着某种刺痛、癫狂、扭曲和抗拒,情色是直接的、欢快的,也是黑暗的、纯粹的。一个不足18岁的女孩,可以用照片表达出复杂丰富的感知并用照片轻而易举地抓住你,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才华。

——段煜婷

现观

2011年我短暂在昆明停留,除了云南大学校舍外,还去了城东的鸣凤山。一个道教场所,但当我走进建筑群,无数老年人聚集在山上建筑之间的空场,高唱革命歌曲。这似乎是大荒谬,但又似乎让人觉得无比熟悉,毕竟又有谁不是在这种集体思维的经验中成长的。在那一刻,我不觉得有一丝奇异。历史和当下的结合,尤其在中国,时常有一种悲壮的比对之美。

《现观》与《现观·续》就建构于这种历史与现实的文本对比中。从《现观》丝绸之路上崇高的历史风景到《现观·续》中圆明园受难般的地景,图像上突出的不确定性对应的是当下与历史的冲突。而《现观·初》中隐居式的山间静景,又回归个人记忆。《现观》三部,对我来说既是个人记忆般的表达,同时也是个人与历史文本的重新观看。

维特根斯坦在逻辑哲学论中写到“我们为自己构造事实的图像”,这就是我在《现观》三部分中所尝试表达的。也许,这也是对“现观”二字的一种解读和观看。

评委推荐语

仅存在于书籍档案甚至人们想象中的历史景观,在现实世界中已经完全失去了曾经的意味。王居延刻意以复古的影像语言去遮盖这些真相,制造一种假象,但却发现是徒劳的。而这样的观看方式反而增加了诘问的力度。

人类脑计划

“脑控受害者”的世界仿若科幻小说;其中充斥着科技、神迹、机械,甚至人造人。不同于意大利未来主义或非洲未来主义等文化运动提倡者,这些受害者们以另一种方式与“未来主义”邂逅——对他们来说,这些超自然现象并非构思,而是他们身处的现实。科技是进步还是倒退?我们追求的是虚拟还是真实?我们活在阴谋论中还是在伊甸园中?《人类脑计划》刻画了这样一群提问者,他们是声称被远程卫星控制了大脑的边缘人群。这种全球范围内的现象目前尚被界定在精神病范畴内,而他们不惜花去毕生努力来证明自己是受害的试验对象,而非精神病。

这些影像捕捉了他们奇异的生活片断。由于受害者口中的遭遇都发生在脑部而非可拍摄实体,作品采取了长时间曝光和手电筒打光的方式,以模拟他们眼中异化的世界并贴近他们的心理状况。当你走在大街上,看到一座普通的建筑,抑或听见一声汽车刺耳的急刹车声,你或许会猛然感到一丝难以言喻的怪异气氛。而这种气氛,却恰巧是他们感受到的世界:大楼环绕着电波辐射,间谍就藏在车流中。《人类脑计划》无心去证明脑控现象的真伪,而是如同记录宗教仪式般为脑控受害者绘制一个本属于他们的异托邦。在那里,我们得以读懂一个群体的意识形态及与之相对应的语汇体系是如何建立的,并从更广阔的角度思索异化的概念。

评委推荐语

阳莯的《人类脑计划》是一组基于真实素材的半导演创作作品,摄影师通过构思、模拟怀疑自己被外星人所控制的臆想症患者的臆想图景,传达的却是来自现实生存中的种种莫名困境和荒谬。作者对摄影语言的把握,自如而恰到好处,用高饱和度的色彩以及精心营造的光线,成功地将观者带入了某种古怪、危险和轻暴力的戏剧化氛围中。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无时境

“无时境”是根据意大利作家伊塔洛·卡尔维诺的作品《看不见的城市》为结构蓝本创作的,由摄影、声音采样、文本等组成的综合媒介作品。“无时境”使用大画幅相机对城市日常景观进行拍摄,尝试挑战“时间”这个在摄影本体里的既定元素,创造一种失去“时间维度”状态下的城市空间的超现实视觉呈现。在静态影像和声音采样里运用了难以判断时间属性的线索,将客观性的视觉和听觉材料重组混合以制造潜在的“冲突”与“矛盾”,在对既定的事物秩序介入干预的同时保留真实景观的逻辑,将城市用模型化的方式呈现,试图一方面指向对空间观看和感知的“真实”的质疑,在另一方面指向对全球化资本主义现实景观的凝视。

卡尔维诺在1983年3月29日的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讲座中说:“在《看不见的城市》里人们找不到能认得出的城市。所有的城市都是虚构,每个章节都应提供机会,让我们对某个城市或泛指意义上的城市进行反思。

这部书变得就像是一些想象出来的大陆,在这里,另一些文学作品找到它们的空间;这是些“别处”的大陆,在今天,“别处”可以说已经不再存在了,整个世界趋向于变得一致。

这些城市是众多事物的一个整体;记忆的整体,欲望的整体,一种言语的符号的整体;正如所有的经济史书籍所解释的,城市是一些交换的地点,但这些交换并不仅仅是货物的交换,它们还是话语的交换,欲望的交换,记录的交换。”

“无时境”尝试在多种媒介材料的交错作用下,通过真实证据性和文学性的环绕、重组的可能性和思考,使对城市的身份属性和真实性判断模糊失效,去接近一种“仿佛”和“虚构”的假设性概念,随着这种多层面直接性的空间地理语境建构,将景观和空间投射到每个个体的“精神的情境”中,产生一种心理地理学的体验和探索。

评委推荐语

黄臻伟的作品试图剔除图像中的“时间”因素。从而创造了一些条列,既不是黑夜,也不是白天;既不是灯光,也不是天光的景色。不确定的光色和轮廓分明的建筑物之间所构成的那种无可名状的感觉,把人带到冰冷的风景内部去,体验和解读其中的温暖。

评委推荐语

陈文俊和江演媚,用摄影去重新审视两人从相恋到结婚的这段人生旅途中的关系。他们试图僭越私摄影的范畴,将观众的视角引向更广阔的平淡琐碎的日常。他们的摄影,也可以被视作一种行为,呈现了二人的两性观和婚姻观。在当下的年轻群体中,有其独特性,也具有普遍性。

我与我

2014年末,陈文俊和江演媚开始编辑作品《我与我》,关于两人从大学相识至今,大概8年来的互拍和自拍。他们是摄影师,也是夫妻,习惯把对方的生活状态,无论好坏都发布到网络社交平台上。刚开始的时候,这仅是一些无意识的照片,是我们对过去的总结,也许也是未来的一个转折点。渐渐发觉,这也是我们观照自身和探索我们之间关系的方式。

通过深入真实地记录两个年轻人的生活,同时窥见这个时代这个环境下,普通年轻人的生活方式。

此作品分四部分:第一部分为主书,以37张认真严肃的互拍与自拍作品组成;第二部分为互拍观照的两本小书,《我眼中的陈文俊》与《我眼中的江演媚》;第三部分以书信形式,讲述我俩之间的故事,两个人两个版本;第四部分以简讯报纸形式,截取我俩社交平台上关于彼此的内容,两者都是转瞬即逝的形式。

猜你喜欢

摄影
摄影精选
梅(摄影)
摄影冷知识知多少?
夜垦
摄影42℃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