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非洲学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2016-03-11章剑坡谢明奎
章剑坡+++谢明奎
摘 要: 随着中国和非洲的发展,双方关系日益紧密,对中国而言既面临机遇又遭遇挑战,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有必要构建中国特色的非洲学。本文从中国非洲学的建构方法和建构内容窥探中国特色非洲学的理论来源,并以浙江师范大学非洲学之非洲教育方向的人才培养为例阐述非洲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问题。
关键词: 非洲学构建 必要性 理论来源 人才培养
一、创建中国特色非洲学的社会必要性
(一)发展变化中的中国与非洲
对于快速发展中的中国和变化中的非洲来说,21世纪无疑是充满无限想象空间和发展魅力的时代,是一个面临诸多挑战和无限机遇的崭新时代。从改革开放一路走来,中国经济社会实现了快速发展,但与此同时改革也已经“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需要在已有的基础上打造改革和发展的“升级版”。非洲经历了独立以来半个世纪艰难曲折的探求徘徊后,进入本世纪以来,非洲大陆许多国家均获得了一个持续10多年的社会相对稳定和经济快速增长的时期①。
非洲作为一块古老的大陆,日渐以新的姿态在新世纪的舞台崭露头角。非洲大陆因为是人类文明的起源被大多数人所熟知,所以殖民列强的侵略和殖民统治使得非洲本土文明受到了极大的打击。随着世界范围内的民主化浪潮的冲击,非洲精英阶层的民主意识觉醒,非洲各国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纷纷独立,在独立后的数十年间,很多国家经历了战乱、冲突与动荡,导致了非洲经济上的不景气,长期以来的出口商品价格低廉、债务堆积如山使得非洲的情况雪上加霜,迫于种种压力非洲接受了一系列严厉的财政紧缩措施和自由化方案,更使得非洲社会发展举步维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成了非洲“失去发展机会的10年”。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非洲大陆获得了十多年相对快速的发展,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二十一世纪的大多数年份,非洲大陆国内生产总值都保持着4%—6%的增长率,比全球增长率高。非洲大陆充满活力,在2012年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25国中超过半数的14个国家来自撒哈拉以南非洲,非洲这种爆发式的发展很大程度上由于其经济基础薄弱,但是这种类似于我国改革开放初期的相对稳定的增长态势使得世界对非洲发展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崛起的伟大征程,经过三十五年的努力,中国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1979—2012年,在世界经济年均增速只有2.8%的环境下,我国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高达9.8%②,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经济总量上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645亿元迅速跃升至2012年的518942亿元③,经济总量排名由1978年的世界第十到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81元增长到2012年的38420元④,按照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已经由低收入国家跃升至上中等收入国家,对于我国这种人口多、底子薄的国家来说能取得这些成绩是难能可贵的。
(二)全面发展中的中非关系
中国与非洲交往的历史渊源悠久,随着新中国的建立,中国不遗余力地帮助和支持非洲国家的发展,坦赞铁路的修建可谓妇孺皆知,中国还为非洲很多国家修建了国家发展需要的工厂,诸如数量众多的纺织厂、制糖厂,作为回报非洲国家把中国重新“抬回”了联合国,它们是中非友谊的最好见证。
八十年代的非洲遭遇着一场“失去的十年”的浩劫,在非外资逐渐减少或撤出,非洲呼唤中国的参与,中国义不容辞地加入到帮助非洲的行动中。1994年,中国政府决定对非援助实行政府优惠贴息贷款,1995年中国领导人访非23国/次;中非贸易增长48.3%⑤。自1995年以来,中非合作关系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⑥,在中非双方就构建一个机制化对话平台的努力下,2006年中非合作迎来了新时刻,中非合作论坛的开幕为中非友好合作奠定了基础,构建了对话平台。中非合作论坛的开启为中非合作安了引擎,中非关系呈现全方位的发展。在政治领域,中非合作日益紧密,中非传统友谊加深,双方领导人互访频繁;经济领域,中非合作论坛有效地整合了中非合作资源,为中非商贸交流、基础建设、资源开发、发展援助等方面的发展迸发出了勃勃生机。双边贸易额由2000年的106亿美元跃增至2010年的1296亿美元,2011年更是突破了1600亿美元⑦。
(三)时代发展催生中国非洲学的创建
学术研究和时代环境往往有着十分复杂和微妙的内在关联性⑧。随着中非交往合作的逐步深入,学者们开始考虑建构中国特色非洲学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中非快速发展的时代,中非关系既充满了非常有利的机遇,又存在了诸多挑战,这就需要中国更多地了解非洲。非洲重新作为一块独立的大陆站在历史舞台的时间不过五六十年,但是非洲有悠久的光芒、璀璨的历史文化,有极富特色的经济、政治、外交。如何充分地认识非洲、理解非洲是中国知识分子新时代的一件大事,充分做好这件事无论是对于国家层面的对非战略还是民间层面的各种交往活动,抑或是个人层面的利益考虑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从现实的种种方面考虑单一的某一方面的知识远远不能满足目前对于非洲的理性把握,需要建立一门新的有关于全面非洲的学科解决单一的某门知识不能解决的问题。
西方的非洲研究已经经营了一个多世纪,西方对非洲大陆认知与研究可以追溯到更久远的三四百年前,在这一过程中,非洲研究在塑造西方现代学术形态、培植西方现代学术气质方面,均扮演过某种特殊的角色⑨。现代西方的如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在内的诸多学科都存在着或浅或深的非洲烙印。中国的非洲研究是从学习西方非洲学开始的,具体说是从杨人楩老先生潜心研究非洲历史开始的,经过六十年左右的非洲研究,学者们日益发现西方主导话语权的非洲研究已经不适合中非关系深入发展的今天,本着学术为社会发展服务的务实精神和“在国际学术平台与思想高地上构建国家话语权”的历史重任,有可能也有必要构建由中国特色的非洲学。
二、中国特色非洲学的理论建构
(一)中国特色非洲学的方法论选择
纵观人类学科的发展史可以发现相同的规律,当代学科的综合交叉一是学科自律发展的必然要求,近代开始至今学科的分化现象相当普遍,分久必合已成必然趋势,现代科学研究的相互关联性增加,学者们前瞻性的自由探索需要将目光投向相关学科领域,二是他律性的需要,现代社会实践中大量复杂的、综合性问题不断被提出,急需对多学科横向集成公关,当代学科综合交叉发展的这种趋势,在高等学校学科专业发展中已经成为热流,并且取得了一些可以借鉴的经验⑨。于非洲学构建而言同样满足学科发展的自律性和他律性。
中国特色非洲学的构建是时代赋予广大非洲研究者的历史使命。非洲研究源于非洲史研究,而不止于历史研究。我们处于一个知识极度膨胀的知识爆炸时代,过多的学科分类有时是人们大脑所不能承受之重,由于历史研究与人类学、社会学、教育学、民族学、经济学、政治学等诸多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完全可以构建一门统一的学科统领各门学科,这便是非洲学构建的自律性。与此同时非洲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它涉及政治、经济、教育等各个领域,为了解决认知非洲难的问题,各门学科需要统一起来,协作解决好非洲问题。目前的非洲研究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国人对于非洲的认知需求,单一的学科来源对于复杂的解决变得无所适从,非洲学的学科构建需要汲取不同学科的“营养”,它的构建需要一种新的方法——交叉的方法。
非洲学学科构建需要交叉,这是全面解决问题的需要,但全面性和侧重性往往是同时出现的,对某一件事情考察得全面了必然会降低其对于单一问题的解答,导致得不偿失,所以非洲学学科构建的第二种方法就是在交叉的基础上有所侧重。对于目前非洲问题的主要领域,可以把非洲学分为几个子方向:非洲学历史方向、教育方向、经济方向、政治方向、文化方向。下面笔者就非洲学教育方向谈谈非洲学构建的学科内容。
(二)中国特色非洲学的学科内容:以非洲教育方向为例
每一门学科应当都具有特有的学科基础,非洲学教育方向的学科基础的确立是非洲学教育方向学科构建的无法跨越的问题,既然作为一门交叉学科非洲学教育方向的学科基础应该也是多学科的,其应当有多元的理论和实践来源。
毋庸置疑,教育学肯定是非洲学教育方向的学科基础中的基础,教育学作为一门比较早的学科,它重于研究人类教育现象和解决教育问题、揭示一般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⑩。教育广泛地存在于非洲人的生产生活中,教育学有特定的目的,它能为社会培养继承者,对于非洲社会而言,教育是十分必要和有效解决很多问题的手段。教育学的经典著作和思想都应该为非洲学教育方向所用,成为其学科的基础。
历史学应当作为非洲学教育方向的学科基础。无论是做非洲哪一个方面的研究,都需要以研究非洲的历史为起点。从个人到社会,都处在时间的线性流变之中,马克·布洛赫说,历史学是“关于时间中的人”的科学。事件的发生发展演变都是一个历史的过程,我们研究人与人的关系也好,人与物的关系也好,或者是社会制度也好,都要回到过去的时间里寻找现在的情况产生的原因,这就必须依靠历史学这门工具。例如要研究非洲的教育,要想弄明白现行教育与非洲传统教育的巨大不同,我们就需要回顾历史,探寻历史中殖民统治的始末,正因为殖民统治奴化非洲人民的需要,才渐渐发展了非洲现代教育的雏形。又比如要研究非洲的国际关系,想知道两个国家为什么要打仗,这至少要追溯到过去几十年甚至几百年里两国之间的关系状况才能有清晰的判断。所以,历史既为我们提供了研究材料,又为我们提供了分析方法,透过历史分析,我们可以方便地寻找问题的切入点,为后续的研究做好铺垫。
政治学理论应当也作为非洲学教育方向的学科基础之一。非洲学在没有发展成一门大众学科前,在很大程度上是服务于国家战略与政策的。应该可以这么说政治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任何重大的历史转变往往都伴随着政治的转变。英国作家傅里曼有句名言:“历史就是过去的政治,政治就是当前的历史。”过去的教育学作为单一的学科不太需要了解和接触政治学,而非洲学尤其是非洲教育,是为决策者提供外交政策咨询的功能,比如应不应该对某国提供教育援助?多大规模和何种形式的教育援助有助于发展他国的社会?孔子学院在新时代下有什么特殊功能?援助他国发展教育对我国的现实作用在哪里等问题,所以说非洲学教育方向同样也离不开政治研究的支撑。
另外,社会学理论是非洲学教育方向的又一个重要的思想学科基础。为什么单独把社会学拿出来作为非洲学的学科基础呢?原因有两个,首先,对于非洲学而言,其研究对象最终还是要归结到人身上,而人从来都不是单个的,由家庭到聚落,由地区社会到国家。通过对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的研究,我们才能深入地认识整个社会发展变迁的状况,才能算对这个社会有了解。如果搞不清楚非洲大陆的人居关系社会关系,对研究其他问题就是一个大障碍。把社会学作为学科基础的另一个原因是,对于研究非洲而言,最后还是要落实到各个具体的研究领域中,针对具体的研究方向都有相应的理论原理作支撑,社会学有发展的历史和发展形成的一整套完整的研究方法,在非洲学教育方向没有形成独特的研究方法之前,完全可以利用和借鉴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最后,作为非洲学教育研究的学科基础的应当是哲学,哲学是所有学科之母,很多学科在未独立之前都包含于哲学之内。哲学研究事物的本质,对于非洲学来说就是研究非洲问题的本质是什么。中国有源远流长的哲学传统,欧洲有自身的哲学思想,非洲也有自己的哲学,做非洲研究应当在充分了解哲学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稳打稳扎地学习,通过对于非洲哲学的学习,就更容易从本质上理解非洲和非洲人。
三、非洲学之非洲教育方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问题
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之间总是存在双向互动的关系。学科建设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人才,而高质量人才的培养反过来又能极大地促进学科的进步和繁荣。非洲学是培养各层次人才的一门综合性学科,教育方向则是培养主要研究非洲大陆教育的人才的学科。为使培养的人才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应该创立完整和健全的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学习型人才和创造型人才。
作为中国高校中首家综合性的非洲研究院,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在人才培养方面走在了前列,笔者将结合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的培养模式对非洲学教育方向的人才培养作阐述。
(一)情感育人
情感育人是非洲研究院培养人才的一大特色。从学生入学开始,任课教师通过在非洲的亲身经历改变学生对于非洲的刻板印象,有别于学生头脑中贫穷落后被世界边缘化的形象,真实的非洲是一块充满生机活力的大陆,虽然整体上贫穷但不乏现代化的大都市;虽然局部存在动乱但整体比较稳定。培养学生对于非洲的热爱和向往,培养学生对于非洲文化与文明的尊重。非洲学教育研究是一份相对冷寂艰苦的事业,只有树立了浓浓的“非洲情怀”,学生才能真正沉得下心做学问,这是培养人才的第一步。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因为有独特的多样性和整体性,中华文明在历史上之所以得以长期存在与持久繁荣,一个重要原因是它始终以一种包容、持中、理性的文明观念,兼容并包地综合汲取国内数十个民族之文化财富与思想智慧{11}。非洲研究院的教师们主张从中华文明中汲取中华文明包容、持中、开放的学术传统,立足于广泛的中非交往实践,以中国特有的视角认知和理解非洲,这就是人才培养的“中国特色”的学术情感。
人才培养的情感育人的第三个方面是培养学生“全球视野”意识情感。西方有非洲学研究,中国也有非洲学研究,俄罗斯也有非洲学研究,每种类型的研究都各有利弊,对于非洲文明的认知不能简单地只用西方的视角,更不能局限于用中国的眼光,而需要用一种多维开放的视角,应有更开阔之全人类的视野,有更多元开放的眼界,在多维互动、多边对话的过程中,寻求人类之共同理想与普遍情感{12}。
(二)教学育人
在学生没有形成完全独立的研究能力之前,有效的教学注定是学生学习的有效补充。非洲研究院为学生开设了多种多样的课程。就类别而言,主要集中于教育学、历史学、政治学等方面。
教育学具体可以细分为理论方法课和基础课。方法类课程包括教育研究方法、比较教育研究方法,教育基础课程有非洲教育通论、非洲教育名著导读、非洲教育国别研究。就上课形式而言,每门课上课各有特点,方法类的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完理论知识教师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应用所学习的知识;教育基础类的课程的第一个特点是提倡自学与教师辅导相结合,课前教师给予一定量的阅读文献,学生自学阅读文献,教师课上讲解一切关键问题,提倡学生发问与相互解答。第二个特点是教师要求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非洲教育领域准备一次演讲,这种形式有效地锻炼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从事非洲教育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历史学方面的课程主要为非洲史概论,教师打破编年体式的授课顺序,以专题编排内容,就学生感兴趣和有启发的话题深入讲解,揭示历史学教学的追本溯源的特征,同样地学生需要就某一个具体的问题做一次讲座,有效地锻炼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和总结提炼资料的能力,这种方式的教学可谓匠心独运。
政治学类课程开设有非洲政治概论和中非合作专题研究两门课。非洲政治导论分专题进行学习,学生和教师合作完成课程的学习,教师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学生分小组研读材料然后进行讲解,中非合作专题研究主要以中非合作论坛为中心,展开讨论中非在各方面的合作,学生需要选定感兴趣的领域,自己收集资料,撰写专题论文,然后一同讨论撰写的论文。
多种多样的课程都旨在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表现观点能力和思辨能力,这些务实课程的开设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科研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为人才培养奠定夯实了基础。
(三)活动育人
非洲研究院力所能及地为学生多种活动实现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定期举办的学术讲座、提供赴非交流学习的机会、举办不定期的体育和文娱活动。定期的学术讲座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学术成果的舞台。每次讲座,主讲者都悉心准备,与会同学认真听讲和思考,每次的讨论环节,可谓是讲座的高潮部分,与会同学犀利地提出有独到见解的问题,主讲者会耐心解答,有时提问双方会就问题提出不同见解,激烈的学术辩论,激发学生的学术热情。
非洲研究院设立专项基金鼓励学生到非洲实习考察实习,只有深入非洲大陆,才有可能获得宝贵的资料,实地考察的经历能让学生了解一个真实的非洲,实地考察是很考验学生耐力和毅力的,能经受住实践的检验的学生,必定是能做真学问的。
不定期的体育和文娱活动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各种形式的球类比赛、师生排球赛、学生乒乓球赛,这些活动极大地加深了学生和学生、老师与学生、老师与老师的协作,为建设非院温馨小家的宗旨努力着。“非院好声音”很好地为教职工和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对于人才培养而言,这种形式的教育都必不可少。
注释:
①刘鸿武,主编.非洲地区发展报告2011[R].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35.
②③④国家统计局.改革开放筑辉煌经济发展谱新篇——1978年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变化[N].人民日报,2013-11-6(第10版).
⑤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1996/7[R].中国经济出版社,1996:554-555.
⑥李安山.论中非合作论坛的起源—兼谈对中国非洲战略的思考[J].外交评论,2012(3).
⑦中国海关.进出口商品重要国别((地区)统计(2011年1月—12月)[J].国际贸易,2012(2).
⑧刘鸿武.初论构建有特色之“中国非洲学”[J].西亚非洲,2010(1).
⑨金薇吟.学科交叉理论与高校交叉学科建设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第1页.
⑩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1.
{11}{12}刘鸿武.在国际学术平台和思想高地上构建国家话语权—再论构建有特色之“中国非洲学”的特殊时代意义[J].西亚非洲,2010(5).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改革开放筑辉煌经济发展谱新篇——1978年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变化[N].人民日报,2013-11-6(第10版).
[2]金薇吟.学科交叉理论与高校交叉学科建设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第1页.
[3]李安山.论中非合作论坛的起源——兼谈对中国非洲战略的思考[J].外交评论,2012(3).
[4]刘鸿武,主编.非洲地区发展报告2011[R].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35.
[5]刘鸿武.初论构建有特色之“中国非洲学”[J].西亚非洲,2010(1).
[6]刘鸿武.在国际学术平台和思想高地上构建国家话语权——再论构建有特色之“中国非洲学”的特殊时代意义[J].西亚非洲,2010(5).
[7]罗贯中.三国演义[M].岳麓书社,2004.
[8]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1.
[9]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1996/7[R].中国经济出版社,1996:554-555.
[10]中国海关.进出口商品重要国别((地区)统计(2011年1月—12月)[J].国际贸易,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