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程”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2016-03-11孟俊斌
孟俊斌
摘要:所谓微课程,即利用当前先进的科技进行讲课的一种方式。如何科学地利用地理微课程教学并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成为摆在地理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以下是笔者在地理教学中对微课程的些许运用,以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微课程;地理教学;信息化技术;教学设计
“微课程”源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专家团集国内百名重点学校一线教师智慧而重磅推出的“短时高效”精品课,采用“题型精讲—方法传授—知识点归纳”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形成符合学生学习特点的“短(学时短)、平(成本低)、快(见效快)”的高清视频系列学习课程。
一、“微课程”的定义、特点及优势
(1)“微课程” 是指基于教学设计思想,使用多媒体技术在大约15~20分钟的时间内就一个知识点进行针对性讲解的一段音频或视频。
(2)特点:音视频呈现,紧扣地理易忽视、易错知识点,对重难点、实验等进行教学。
(3)优势:将复杂的知识点进行细分,针对性强,时间自由,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理解需求等。
二、“微课程”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在讲析中国旅游地理时,我较多地运用了 “地理微课程”片段教学。即花大量时间在微课程教学的准备上,上课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形象、生动、具体的音视频,充分调动学生眼、耳、手、脑等器官,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地理课堂教学中来,并对所学内容印象深、记得牢。
(1)地理微课程的教学环节。
目前,地理教育界普遍认为微课程教学有三个基本环节,一是用于课前学生的预习,二是用于课中作为学生的上课资源,三是课后用于学生的诊断复习和补缺补漏。如在讲解“岩溶地貌旅游资源”时,课前,先让学生观看“岩溶地貌形成原因、过程及分布”视频片段,再让学生初步构建有关岩溶地貌的基础知识。课中,老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进行针对性讲解,如让学生观看岩溶地貌各种形态的微视频,重点讲解溶洞、石柱的形成过程。课后,学生通过自主观看风景如画的广西桂林山水、浙江的瑶琳洞等视频,从而对该地貌旅游资源产生浓厚兴趣。
(2)地理微课程的学习服务支持。
要上好地理“微课程”,教师必须掌握一定的信息化技术与技能,精心设计富有特色的微课程。在地理教学中,自然现象及空间概念的理解往往比较抽象,如地球运动的自然规律、火山熔岩地貌、风成地貌形成等,这些都是地理微课程的极佳切入点。我把相关地理知识制作成惟妙惟肖的动画画面,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加深地理概念理解,探究宇宙自然成因,提升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3)地理微课程设计要短小精悍,重细节研磨,促学生思考。
地理基础知识讲解和疑难问题的突破,关键在于解决地理教学中的一些微问题。在设计地理微课程时,教师应先把课程重点内容分解成几个小主题,再把它们串联成微课程小专题。如讲解“学会使用地图”这一专题时,从在地图上判断方向、比例尺大小比较、地理信息提取及专业地图的合理使用等若干小专题,来供学生直观实用地学习。
(4)“微互动”是地理微课程的重要环节。
设计地理微课程时,首先要对学生的引导、提示、学法等进行自然渗透;其次要利用QQ群、微信群等网络学习平台进行师生交流互动;再次要制订课外学习积分制度,如把学生参与学习平台、疑难提问、问题解答等学习活动过程,以积分形式作为评价学生课后学习的激励机制。
三、地理微课程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地理微课程切入课题要快。设置话题、复习知识、问题导入或开门见山皆可。
(2)地理微课程讲课要清晰。课题一般只能一个,重点要突出讲,学生讨论要启发或引导,忌鱼龙混杂。
(3)教师表达语言要准确,板书要简约。在微课程中,教师语言要准确生动,富有哲理,简单易懂;板书要点睛,对知识点小结起重要作用。
(4)课堂要有小结。地理微课程结束时,应用两到三分钟时间对所教知识点进行归纳。
总之,地理教师应当与时俱进,自觉更新观念,尽可能多地使用地理“微课程”教学,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快乐学习,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郑金洲.基于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案例[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
[2]王叶冬.地理体验式教学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