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市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探讨
2016-03-11□吴楠
□吴 楠
廊坊市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探讨
□吴 楠
通过对廊坊市水资源短缺现状、地下水超采引发系列问题的分析,提出廊坊市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建议。
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
廊坊市属资源性缺水地区,是河北省唯一没有调蓄水库的设区市。水资源的严重短缺以及长期超采,造成地下水位急剧下降、地下水降落漏斗扩展、地面沉降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影响全市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研究探讨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措施,对于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缓解水环境承载压力,改善廊坊水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1.地下水超采现状
廊坊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8.04亿m3。其中地下水资源量5.92亿m3,地表水资源量2.56亿m3。地下水可开采量为5.78亿m3,深层地下水限采量为1.12亿m3。2014年廊坊市实际供水量10.18亿m3,其中地下水供水量为7.95亿m3,占供水总量的78%。在地下水开采量中,深层地下水开采量为3.43亿m3,占地下水开采量的43%,而廊坊深层地下水限采量仅为1.12亿m3,地下水超采形式十分严峻。由于连年超采,全市已形成大面积的地下水超采区,浅层地下水超采区面积为2391.1km2,深层超采区面积为3633.6km2,分别占国土面积的37%和57%,并形成了五大漏斗区,总面积达2048km2,占国土面积的32%。
2.地下水超采引发的环境地质问题
2.1 地下水位持续下降
尽管浅层地下水水位年度间有升降变化,但自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其变化总的趋势仍是下降走势。深层地下水基本处于持续下降状态,年均下降0.5m左右。
2.2 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加大加深
全市已形成2个浅层地下水水位降落漏斗区,分别是香河梁家务漏斗、固安马庄漏斗。香河梁家务漏斗位于香河县蒋辛屯镇梁家务村周边,漏斗面积50.35km2,漏斗中心位于梁家务村,水位埋深8.27m;固安马庄漏斗位于固安县南部、永清县西部、霸州市北部,漏斗面积221.53km2,漏斗中心位于永清县北孟,水位埋深25.28m。全市形成3个深层地下水水位降落漏斗区,分别是廊坊漏斗、霸州牛百万漏斗、大城漏斗。廊坊漏斗分布于广阳区大部,安次区北部,面积362.74km2,漏斗中心位于广阳区物探队院内,水位埋深79.12m;霸州牛百万漏斗位于霸州市东部,面积160.83km2,漏斗中心位于牛百万东2.5km,水位埋深84.93m;大城漏斗分布于整个大城县及文安县南部,面积1252.9km2,水位埋深为61.45m。
2.3 地面沉降
深层地下水严重超采是造成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根据监测资料,自上世纪60年代中期廊坊就开始出现地面沉降,沉降面积和沉降速率逐渐增大,到上世纪末,中心累计沉降量548.23mm。
3.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措施
3.1 完善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建设
加快推进廊坊市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建设,南水北调中线一期供水量为2.5843亿m3。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建成通水后,外调水与当地地表水、地下水和其他水源之间进行联合调配,解决廊坊中南部7县(市、区)240万农业人口的饮水问题。
3.2 划定地下水禁采和限采范围
为严格地下水资源管理,有效遏制超采区扩展,核定并公布地下水超采区,划定禁采和限采范围。在地下水禁采区内,除应急供水外严禁开凿取水井;在地下水限采区内,除应急供水和生活用水更新井外,严禁开凿取水井。在城镇公共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严禁新增自备水源和自备水源用户,并逐步减少地下水开采量。南水北调工程建成通水后,对受水区供水范围的地下水源井全部实施关停,逐步削减南水北调受水区地下水开采量。
3.3 发展农业高效节水
廊坊市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70%左右,主要靠开采地下水。因此,发展农业高效节水,对改善地下水环境、恢复地下水位有着重要的作用。从廊坊市种植结构来看,主要是蔬菜瓜果、大田作物和设施农业。为此,廊坊有针对性地发展农业高效节水,重点在设施农业上,打造大规模、高水平、严管理的现代化农业高效节水示范区,廊坊计划利用2014~2016年3年时间,发展温室大棚高效节水50万亩,全面实现温室大棚高效节水化,力争全年节水1亿m3。
3.4 建设非常规水利用工程
加强城市污水集中处理力度,实现污水资源化,完善城市排水体系,逐步实现雨污分流,推广城区雨水的直接利用;改造现有用水管网,饮用水和清洁水尽量采用不同水源,提高再生水的利用效率。
3.5 建立监测监控体系
两年来,廊坊着力构建了以地下水监测网、地表水监测网、取用水户水量监测网、水功能区水质监测网以及雨情、墒情、汛情监测网、智能管理平台等“七网一平台”为主要内容的 “智慧水务”管理体系建设,初步实现了水资源监控智能化,实现了对地下水水位、水质、开发利用情况、超采状况等的动态监控。下一步,将继续深化“智慧水务”管理体系建设,实现对地下水开采与压采的动态计划管理,规范地下水开采监督管理工作,形成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
2016-11-01
吴 楠,女,汉族,廊坊市水务局,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