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汤绍恩
——千年遗泽三江闸

2016-03-11

河北水利 2016年11期
关键词:三江水闸闸门

汤绍恩
——千年遗泽三江闸

汤绍恩,生卒年不详,字汝承,号笃斋,安岳(今属四川)人。明嘉靖年间进士,嘉靖14年(1535年)由户部郎中出知德安府,同年移守绍兴,后官至山东右布政使。在绍兴任知府期间,他因修建了我国古代规模最大的挡潮排水闸“三江闸”而闻名。

浙江钱塘江河口呈喇叭形,海潮倒灌,受地形收缩影响,使潮头陡立,最大潮差可达8.93m以上,蔚为壮观,但也带来了极大的危害。自秦汉时起,这里的人民就与潮、旱、涝进行着不懈的斗争。嘉靖14年(1535年),汤绍恩移守绍兴,时“逢淫雨泛溢,决塘泄水”,“民甚苦之”。汤知府体恤民情,遍察萧绍平原的地理水道,“见波涛浩淼,水光接天,目击心悲,慨然有排决之志”。汤绍恩组织人员查阅有关水利资料,亲率人员遍察水道,观看山川地势,了解河道走向,在距玉山斗门以北6里的三江口、两山对峙处选作闸址。他发动山阴、会稽、萧山3县民众出钱出力,于嘉靖15年(1536年)7月开工,至次年3月竣工,修成三江闸。闸身全长50丈,宽3丈,共28孔,各孔闸门高度自1丈6尺至2丈余。设闸门28个,象征二十八宿,故又称“应宿闸”。闸内建有“泾漤”、“撞塘”、“平水”三内闸,备大闸冲溃之御;闸外筑石堤400余丈以扼潮水冲击。刻水则石于闸旁,用以根据水势潮情启闭闸门。嘉靖17年(1538年),汤绍恩又主持将古鉴湖东塘、南塘及通塞之堰、闸改建为水浒,东西连亘百里皆成通衢,既利于蓄水,又便于交通。此外,又在闸上游右侧和绍兴城内各立一石水则,以作启闭标准。闸门由三江巡检代为管理。

在建闸过程中,汤绍恩身先士卒,殚精竭虑,几至呕血。工程未半,遇到大雨大潮,大坝随时有垮掉的危险,此时人心不安,众说纷纭,有些人甚至不告而退。汤绍恩向海神祈祷,又鼓励民工坚持下去。他立下誓言,如建不成大堤,愿以自己的身躯一同归之于滔滔东流。同僚与民工们无不为之感动,人人奋发,终于成此不朽之伟业。

“当年填海家家怨,今日宁澜处处烟”,汤绍恩营建三江闸不仅使萧绍平原的旱、涝、潮3种灾害基本上得到了解决,而且给民众带来了普遍的长远利益,既保护了这一带的生态环境,又为航运、水产等事业创造了有利条件。此后400余年,绍兴人民依靠其水闸而发展生产,保障丰收。直到1972年又在三江闸之外建造了另一座更大的新水闸,三江闸才完成了历史使命。

从明万历年间起,百姓就于府城开元寺和三江闸旁建立汤公祠、汤太守庙奉祀。清康熙41年(1702年)敕赐汤绍恩为灵济侯,雍正3年(1725年)敕封他为宁江伯。明代文学家徐渭撰联云:“炼石补星辰,两月兴工当万历,缵 (音zuan,继承之意)禹之绪;凿山振河海,千年遗迹在三江,于汤有光。”此联将“凿山振河海”的三江闸工程盛赞为承大禹治水之业,而“于汤有光”一语,更是很好地说明了汤绍恩的卓著声名。□

2016-11-07

猜你喜欢

三江水闸闸门
它们的家乡——“三江源”
水利工程闸门的管理及维护措施
水闸翼墙地基处理设计研究
三江并流
2016年河南省已建成水闸数量
把住医保基金水池闸门
全省已建成水闸数量
找准入口,打开思路的闸门
我国专家发现药物成瘾新机制,找到“闸门”开关
水闸常规观测数据分析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