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研究进展
2016-03-11刘惠武
金 迪 刘惠武
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研究进展
金迪1刘惠武2
幽门螺旋杆菌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致病因子,与胃溃疡、胃炎、胃癌的发病密切相关,是慢性胃炎致病及复发的主要因素。现从中医病机、中药方剂治疗、中西结合治疗、专家经验等方面,总结相关文献资料,大量研究结果表明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手段多样,疗效较好,复发率低,从而有利于改善单纯西药治疗耐药性、毒副作用、肠道菌群紊乱、复发率高等问题。
幽门螺旋杆菌;中医药疗法; 辨证论治;研究进展
1982年澳大利亚学者Marshall和Warren首先从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胃黏膜活检标本中分离出幽门弯曲菌[1]。1989年Good Win等建议把幽门弯曲菌从弯曲菌属中划出来,成立一个新属称幽门螺旋杆菌,并得到普遍认可[2]。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 pylori)是定植于胃黏膜上皮表面的一种微需氧革兰氏阴性菌,随着现代医学对Hp的深入研究,现已明确其为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致病因子,该菌在人群中具有传染性强、传播范围广的特点。我国胃溃疡的幽门螺旋杆菌检出率为63.6%~93%[3]。
西药根除Hp疗效优于中药,但随着抗生素的滥用,单纯的西药治疗面临耐药性高、毒副作用、肠道菌群紊乱、复发率高等问题。更多的研究学者开始发现,中药及中西结合治疗Hp,可以提高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并且可以缩短治疗时间,减少耐药性。
1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中医病机
马忠杰等[4]认为,此病的病机可大致归结为中焦之湿热内蕴、气机不畅、瘀阻脉络,脾胃虚弱、运化无力等,其中又以湿热、气滞为主要致病因素。张琳等[5]将180例Hp阳性的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进行分类,其中脾胃湿热兼血瘀型78.4%,脾虚湿盛、寒凝血瘀型63.6%,肝气犯胃、气滞血瘀56.7%。单兆伟等[6]通过对160例Hp感染患者进行调查,得出脾胃虚弱是本病的基本病因,气虚血瘀证是Hp感染性慢性胃炎的主要病机。危北海报道Hp阳性率与证型的关系,由高到低依次为脾胃湿热、胃络瘀血、肝胃不和、脾胃虚弱、胃阴不足[7]。由此可见,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在中医范畴属“邪气”感染,脾胃虚弱、湿热、血瘀是主要病机。
2 幽门螺旋杆菌相关胃病治疗
2.1单味中药王绪霖等[8]对200种不同性味中药进行Hp的抑菌试验,发现有38种中药对Hp有抑菌作用,其中以黄芪、土茯苓、高良姜、山楂等抑菌作用最明显。现代中药研究表明,黄连、黄芩对Hp高度敏感,抑杀Hp效果较好,蒲公英、苦参对Hp中度敏感,也有较强的抑杀作用。有研究报道,黄连、乌梅、黄柏、牡丹皮、大黄、三七、丹参、赤芍皮、白花蛇舌草9味药,任意三位联合使用,就会有较好的抑杀Hp效果。徐艺等[9]选取136味常用中药进行体外抑菌实验,实验显示清热药抑制Hp效果较好,其中黄连抑菌作用最强,其次是大黄、黄芩、大青叶。张越林等[10]采用单味木香治疗30例Hp感染性胃炎患者,与西医三联疗法治疗组临床观察比较示: 青木香Hp根除率为86.4%,三联疗法根除率为64%,结果显示青木香根除Hp的效果更好,且无不良反应。日本学者今村理佐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大黄、苦参、木香、石菖蒲根、生姜、儿茶、白草果、芦荟及芍药对Hp有抑制作用,特别是白草果和芍药对Hp有完全抑制作用[11]。
综合众多文献表明:单味中药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以清热解毒,扶正祛邪的中药为主。幽门螺旋杆菌对三七、大黄较为敏感,黄连、蒲公英有较强的杀灭作用。由此说明,单味中药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有较好的疗效。
2.2中药复方袁通春等[12]以菌蒲萸连方(方药组成:猴头菌3 g,制吴茱萸3 g,蒲公英15 g,黄连3 g,乌梅10 g,煅瓦楞子15 g,党参10 g)以及予常规三联疗法,治疗63例Hp感染患者,对照组给予单纯的三联疗法。结果Hp根除率治疗组为90.5%,对照组为73.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本研究结果表明,菌蒲萸连方结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性胃病具有较好疗效,可以提高Hp清除率,也可改善临床症状。朱英杰等[13]选取160例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的消化道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治疗组口服建中清幽汤(桂枝20g,酒炒白芍15g,生姜15g,云木香10g,黄连9g,法半夏15g,川楝子10g,茯苓20g,炙甘草15g,3次/日,3周为一疗程)治疗;对照组口服常规西药(奥美拉唑胶囊20mg/次,2次/日;阿莫西林胶囊400mg/次,2次/日;克拉霉素胶囊250mg/次,2次/日,2周一疗程)治疗。消除Hp疗效:治疗组88.75%,对照组81.2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由此说明建中清幽汤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有较好疗效。王慧霞[14]将196例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对照组96例,治疗组采用“溃疡散”(黄芪、乌贼骨各60 g,桂枝、厚朴、贝母、白及、生甘草、延胡索、黄连、大黄、三七各30 g,溃疡散180 g)加减,对照组采用雷尼替丁、阿莫西林进行治疗。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1.67%。Hp清除率,治疗组87%,对照组34.27%。王洪京等[15]用灭幽愈疡合剂(黄连、蒲公英、白花蛇舌草、陈皮、厚朴、半夏、白术、丹参、赤芍、白及、地榆、甘草)治疗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30例,与快胃片组30例进行对照。6周为一疗程。结果:治疗组Hp清除率高,症状好转情况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2.3中西医结合陶飞宝等[16]以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耐药Hp,对照组采用四联补救疗法:奥美拉唑20mg,2次/d,枸橼酸铋钾220mg,2次/d,阿莫西林1000mg,2次/d,左氧氟沙星200mg,2次/d,疗程2周。观察组采用四联补救疗法的基础上加用黄连温胆汤(黄连6 g,半夏9 g,陈皮6 g,枳实6 g,茯苓12 g,淡竹茹10 g,丹参15 g,蒲公英15 g,生甘草3 g)加味治疗,1剂/d,2次/日,中药疗程2个月。Hp根除率:治疗结束后停药1个月复查碳14呼气试验,观察组Hp根除率91.7%,对照组41.7%。结果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旋杆菌能提高根除率,降低复发率。李广鉴等[17]用清中汤加味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胃炎,观察组给予口服清中汤治疗,对照组给予复方铝酸铋颗粒治疗,同时两组均口服泮托拉唑、克拉霉素、甲硝唑、疗程14d。治疗结束后4周,复查Hp根除率,观察组80.0%对照组的根除率82.2%,两组根除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秩和检验,治疗4周后,观察组证候总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表明观察组的证候有明显改善,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更好的改善症状,缓解不适。张希倩等[18]运用膈下逐瘀肠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将120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用三联疗法(兰索拉唑胶囊、克拉霉素分散片、阿莫西林胶囊),治疗组60例用三联疗法加用膈下逐瘀汤加减,2周治疗后治疗组治疗Hp有效率为97.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3%,由此说明膈下逐瘀汤配合三联疗法,可以提高疗效,减少患者长期用药的负担。
2.4专家经验高金亮教授认为,中医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方面要发挥辨证论治的特色,遵循扶正祛邪,调和阴阳的原则,将Hp感染的脾胃病大致分为:脾胃虚寒、胃阴亏虚、寒热错杂、肝郁气滞四型,分别给予黄芪建中汤、益胃汤合芍药甘草汤、半夏泻心汤、柴胡疏肝散对证治疗。高老自创抗HP作用的三黄左金汤(黄连、黄芪、黄芩、大黄、吴茱萸)[19]。汪受传教授根据临床经验,从寒热辨治,将小儿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相关脾胃病分为脾胃虚寒型及胃热气滞型,分别给予黄芪桂枝五物汤,左金丸对证治疗[20]。沈舒文教授认为,治Hp相关性胃炎宜辛苦合用,开泄湿热,开化气机,解毒以抑菌,补中以防变,方选半夏泻心汤加减,药用法半夏10 g,黄芩10 g,党参10 g,黄连5 g,炙甘草5 g,吴茱萸4 g,川楝子10 g,炒枳壳10 g,白豆蔻仁(后下)6 g,蒲公英30 g。针对HP病原菌所用的中药如黄连、半枝莲、蒲公英、龙胆草、白花蛇舌草当变换应用,以免产生抗药性[21]。
3 展望
西药治疗Hp有较好的疗效,但不良反应及耐药性成为了临床治疗不可避免的难题。中医药在抗幽门螺旋杆菌方面,有一定的优势,通过辨证论治,追本溯源,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及疾病的发展,加减用药,可以更好的改善病人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并且使用中药及中西结合治疗,可以减低愈后复发率,长期使用无耐药性、不良作用较少。但目前研究还处于临床总结阶段,实验样本不够大、部分结论数据可靠性不强、缺乏一定数量的药理及动物实验研究。所以,中医药在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方面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及较好的前景。
[1]Warren JR. Unidentified Curved bacilli on gastric Epithelium in active chronic gastritis [J]. Lancet, 1983, 1(8336):1273-1277.
[2]杨海涛.关于幽门弯曲菌几个问题的建议[J].中华消化杂志,1990, 10 (5):295.
[3]Zaitoun A M.Histological study of chronic gastritis from the United Arab E mir ates using the Sydney system of classification[J].J Clin Pathol,1994,47(9):810.
[4]马忠杰,张澄宇.胃圣口服液幽门螺旋菌相关性胃炎43例[J].上海中医药杂志,1991(9): 39.
[5]张琳,杨连文.幽门螺旋菌与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病关系及防治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2, 12 (9):521-523.
[6]朱日,单兆伟,朱云华.益气活血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性慢性胃炎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4,14 (12): 715-717.
[7]危北海.宏观辨证和微观辨证结合的研究[J].中西医结合杂志,1992(1):19-21.
[8]王绪霖,缴稳玲,吕宗舜,等.抑制幽门螺旋杆菌中药的初步筛选[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4,14(9):534-536.
[9]徐艺,叶柏,单兆伟.中草药单味与复方对幽门螺杆菌抑菌作用研究[J].中国中西结合脾胃杂志, 2008, 8(5):292-293.
[10]张越林.单味青木香颗粒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胃炎的临床对比研究[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1998,10(6):352
[11]今村理佐.生药提取剂对幽门螺旋杆菌繁殖的抑制作用[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 1995, 17(5): 28.
[12]袁通春,肖再波.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性胃病63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4,20(2):41-43
[13]朱英杰,宋琼.建中清幽汤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阳性160例[J].光明中医,2014,29(10):2103-2104.
[14]王慧霞.加味“溃疡散”治疗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100例临床观察[J].西部中医药,2001,14(2):11-12.
[15]王洪京,王印光.灭幽愈疡合剂治疗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临床研究[J].山东中医杂志,2000,19(12):715-716.
[16]陶飞宝,徐斌.黄连温胆汤加味治疗耐药Hp相关性胃病疗效观察[J].浙江临床医学,2014,16(2):223-224.
[17]李广鉴,杜丽明.清中汤加味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胃炎临床研究[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17(4):33-34.
[18]张希倩,李鲜.膈下逐瘀汤联合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旋杆菌120例[J].光明中医,2014,29(12):2524-2525.
[19]杨柳,汪受传.高金亮教授运用中医药抗幽门螺杆菌经验总结[J].中医药信息,2009,26(6):81.
[20]陈璇,汪受传.汪受传教授治疗小儿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经验[J].新疆中医药,2005,23(3):42-43.
[21]王捷虹,杨志宏.沈舒文教授治疗幽门螺旋杆茵相关性胃炎的经验[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0,24(2):11-12.
1.湖北中医药大学研究生2014级(武汉 430065)2.湖北省武汉市中医院脾胃肝胆科(武汉 430014)
10.3969/j.issn.1003-8914.2016.18.067
1003-8914(2016)-18-2756-03
(本文校对:刘惠武2016-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