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农村饮水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6-03-11贾晓琳
贾晓琳
(山东省济宁市水利工程施工公司,山东 济宁 272137)
济宁市农村饮水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贾晓琳
(山东省济宁市水利工程施工公司,山东 济宁 272137)
济宁市地质水文条件多样,农村饮水安全面广点多;全面分析农村饮水安全存在的问题,针对水源地资源有限、水质差,工程建设跟不上,运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等,提高供水能力,保障居民饮水安全。提出加强水源地保护和水资源调配,加大投入,提高建设、检测和运行管理能力建设等对策。
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对策
1 概述
济宁市位于山东的西南部,总面积 11 187 km2,境内有山区、黄泛区和山前冲积平原区,地质情况复杂,水文条件多样。东部山区分布有花岗片麻岩,也有裸露的石灰岩(主要在泗水、邹城以东,曲阜、汶上一部分);西部主要为黄河冲积平原,也有裸露的石灰岩分布(京杭运河以西的金乡、嘉祥、鱼台、梁山);中部为山前平原区(曲阜以西京杭运河以东)。全市农村各地情况不一,地质、水源情况差别大,水质差异性大。总的情况是,东北部水源水质较好,但水量小;西南部水质较差,尤以金乡、嘉祥、梁山县水质最差。中部山前平原地区,水量大、水质也好,但易污染。全市常住人口824万,其中农村人口近600万。
济宁市农村饮水安全工作起步较晚,2004年底前,经济较好的村镇为改善生活饮水条件,自发建设了少量单村饮水工程,水质、水量难以保证。为适应乡村居民日益提高的饮水要求,2005年开始,实施了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建设,2005~2007年三年间,累计投入资金8.61亿元,完成单村供水工程995处,联村供水工程396处,管网延伸供水工程14处,解决了5 155个自然村、436.49万人的农村通自来水问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8.3%,农村居民饮水条件得到很大改善。2008年以来,结合国家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在原来解决通水的基础上,重点加强水质的改善和提升,至2013年底,全市累计投资7.5亿元,解决了159.7万人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建设集中供水工程132处,其中10万人以上的8处,5~10万人的13处,农村供水规模化覆盖率达到55%,其中,兖州区达到100%,曲阜市、嘉祥县、金乡县均达到80%以上。另外,为解决济宁西部饮水水源问题,投资6.25亿元,建成了金乡县高河、梁山县蓼儿洼饮水安全平原水库2座;投资1 557.6万元,在山丘区找水打井118眼;投资3 480万元,解决了116个贫困村的通水问题。
工程建成后,交由当地政府部门管理,兖州区成立了政府主导的供水管理机构,招聘了技术人员,配备了完善的检测、管理设施,补贴性的收取水费,运行较好。其他县市区水厂规模小,运行成本高,水费征收困难,许多难以正常运行。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水源地
济宁市水资源相对丰富,但人均地下水资源仅219.5 m3/a,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的地下水更少,而全市生活饮水目前全部使用地下水,资源是有限的,形势是严峻的。
规模化供水是解决农村饮水安全的有效方法,而农村分散居住和耕种的现实,山丘区的起伏地势,西南部不良的地下水质都给水源地选择带来很大难度。曲阜市东北部、邹城市东部及泗水县大部分都是山区,地下水赋存少、埋深大,单井出水量小,难以承担规模化供水需求。微山县地域狭长,滨湖而居,北部山丘区地下水贫乏,南部深层岩隙水相对丰富。梁山县、鱼台县、金乡县和嘉祥县,受不良地质影响,地下水质量较差,难以满足饮用水要求。
2.2工程建设
济宁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起步较晚,系统建设从2008年开始,任务繁重。建设难度,湖区、偏远山区大于平原,地下水质差的地区大于好的地区,而国家建设政策是不分地域,投资按人均490元核定,对工程全面建设造成很大影响。
地下水质较好的地区,水厂建设一般设置1个清水池,安装消毒设备,机电设备即可;地下水质不达标地区,还要增加过滤系统;地表水还需进行絮凝、沉淀净化处理,敷设远距离输送管道,工程建设投资大,工程实施困难。
基于各种原因,目前,全市仍有1 100多个村庄, 近百万人仍然沿用单井、单村、小规模、定时取用生活用水,水质难以保障,饮水安全隐患较大。
2.3运行管理
农村饮水工程运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小规模供水站及单村供水工程,运行管理简单,收费很少或不收费,村委兼职供水员,多采用定时供水,井水直供方式,许多用水户为避免不在家时能取到水,水龙头长时间处于打开状态,接满水后自溢流失,造成极大浪费。
规模化水厂运营也不尽相同,有些水厂运转良好,有些水厂难以为继,负债经营,甚至无法运转。(1)农民习惯了饮用自家压水井浅层地下水,很多地方出现供水不用的情况;(2)农民祖祖辈辈无偿吃水,水费收取困难;(3)安全饮水宣传不够,百姓对不良水质引起的生命安全影响认识不足。
农村饮水工程大都建在乡村,工作、生活条件较差,工资待遇低,难以吸纳素质高的管理维护人员,也是运行管理水平较低的一个重要因素。
2.4饮用水水质
农村安全饮水水源地采用就近选择的原则,受水文地质影响,水质参差不齐。(1)部分水源地水质较差;(2)早期供水工程建设标准低,建设年代跨度长,工程刚建成时水质能基本达标,经过多年的运行后,水源由于干旱、污染等原因造成水质不达标;(3)受成本限制,没有按要求进行消毒、净化处理;(4)供水规模小,水循环能力不足。水质安全需进一步提高。
2.5水质检测及信息管理
农村安全饮水网点分散,规模不一,水质检测与信息管理滞后。按照规定,所有规模化供水工程都要进行日常水质检测,县级都要建设一处水质化验中心,目前仅有部分工程具备条件,而且水质检测化验和信息管理运行维护需要一定的人员和资金支持,仅靠水费收入难以有效开展。
3 对策
3.1加强水源地建设管理
济宁市水资源相对丰富,但优质地下水少,比较清洁的地表水都分布在东部山区,利用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要科学规划城乡生活饮用水中长期目标,根据水源状况及补给区域,科学划定保护范围,进一步加强优质水源地保护,不断提升优质水源利用率。通过经济、行政和法律手段,促使工矿企业优先使用中水、地表水,限制使用地下水,禁止使用深层岩溶水;加大对工业企业点源污染监控力度,严格控制工业污染,杜绝偷排、滥排工业废水行为,严禁在水源地保护区内建设污染性项目,加强环保执法管理,加大处罚力度,建立责任追究机制,逐步改善水环境和地下水质状况。
对影响饮水安全的水源地,如河里后备水源地,应立即停止化工园区建设,另行安置化工企业,以保障济宁市城区长期饮用水需要。
3.2不断提高饮用水水质
生活饮用水水质差异性大,合格率偏低,需多措并举予以提高。(1)在全市范围内勘探优质水源地,各县市区统筹使用水质良好的水源地,东部山区深入探索利用水库地表水的途径和方法;(2)根据水源地水质情况,选择既科学又经济合理的处理技术和工艺,达到饮用水质标准;三是加强运行管理,防止水质二次污染。
3.3加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投资
农村饮水安全工作面广量大,基础条件差异性大,“十二五”期间,国家投入了大量资金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农村饮水安全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但仍有110多万人没能解决安全饮水问题,而且大都居住在偏远山区或水源地水质较差地区,还面临着水质提升、水源保护、村级管网改造等问题。国家在“十三五”期间,应继续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根据工程建设具体情况,核定投资。
随着国家水利投资的进一步加大,县级配套资金压力逐年加大。应加大饮水安全工程投资,适当提高国家及省、市级配套资金的比例,以减轻县级配套资金压力。
3.4加强运行管护,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济宁市农村饮水工程管理薄弱,全市有6个县市区建立了农村供水管理机构,共有专管人员50人,而全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涉及近600万农村居民的吃水问题,工程分散,管理难度大,应增加饮水安全管理机构和人员编制,加大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监管。
农村居民对水价的承受能力有限,很多供水水厂只能微利经营,难以承担工程维护和大修等费用,县级财政要出资建立维护基金,对工程的建后管护和大修费用予以补助,使供水工程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维修,以确保正常运营。
制定科学合理的水价,建立农民饮水补贴机制,鼓励农民饮用安全的自来水,提高水费征收能力和规模,促进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良性运行。
改善农村饮水工程管护人员工作、生活条件,适当提高工资待遇,吸纳素质高的管理维护人员,努力提高运行管理水平。
3.5加强宣传,提高农民安全饮水认识
目前,城乡饮水安全意识处于两个极端,城市居民饮水要求偏高,农村居民习惯于直接取用浅井水,缺乏对安全饮水认识。因此,需要加强饮水安全宣传工作,使农民充分认识安全饮水给大家带来的身心健康保障,原来的饮水习惯存在的潜在风险,把国家投资建设安全饮水工程的红利,踏踏实实地落实到每位居民身上,使全体居民都用上安全水、放心水。
3.6加强饮用水监测能力建设
饮水安全问题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济宁市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监测覆盖率偏低,要加大对水质检测设施的投入,建立水质监测人才队伍,加强监控实验室建设,力争十三五期间全面达到42项常规检测目标能力、济宁市疾控中心检测能力由目前只能检测42项提高到国家规定的106项指标都能全面检测,以有效监控饮水安全状况,保障居民饮水安全。
2016-03-14
贾晓琳(1969-),女,山东金乡人,工程师,主要从事水利工程勘察与施工方面工作。
S273.1
B
1004-1184(2016)04-013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