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蛋鸡场免疫失败的原因与对策
2016-03-11刘建忠
刘建忠
(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畜牧技术推广站,甘肃清水 741400)
规模化蛋鸡场免疫失败的原因与对策
刘建忠
(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畜牧技术推广站,甘肃清水741400)
免疫失败是指鸡群在免疫期内仍然发病的现象。造成规模化蛋鸡场免疫失败的因素主要有:疫苗因素、免疫操作因素、鸡群自身因素和饲养管理因素,免疫失败往往会给养鸡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在实际养鸡生产实践中,为了确保免疫效果,除要做到制订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采用正确的免疫接种途径和疫苗使用操作方法外,还要实行综合的防制措施等来预防规模化蛋鸡场免疫失败的发生。
鸡场;免疫失败;原因;对策
随着养鸡业的迅速发展,规模化蛋鸡场传染性疾病也越来越复杂,而控制传染性疾病的措施就是给鸡群进行免疫接种,只有确保免疫接种的效果,增强鸡群的抵抗力,才能有效抵御传染性疾病的流行,而在实际的免疫接种过程中,往往由于受疫苗、免疫操作、鸡群自身和饲养管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任何一个因素处理不好,都会导致免疫效果下降,甚至造成免疫失败,导致鸡群的死亡或疾病的流行,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下面就规模化蛋鸡场免疫失败的原因作简要分析,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仅供广大养殖户及同行参考。
1 免疫失败的原因
1.1疫苗因素
1.1.1疫苗质量不过关疫苗的质量是免疫成败的关键,没有合格的疫苗则一切措施都将成为空谈。弱毒苗接种后在体内有个适度繁殖的过程,因此接种的疫苗必须要含有足够量有活力的微生物,否则会影响免疫效果,如马立克氏病接种量的为每羽份不少于2 000 PFU;灭活苗接种后在体内没有繁殖过程,因此必须有足够的抗原量作保证,且理想的佐剂应具有免疫促进作用,刺激性小,无不良反应,吸收好。如油佐剂疫苗注入机体内,乳剂的油滴逐渐分解,抗原缓慢的释放出来,起到抗原小量多次刺激作用,最终使抗体达到一个较高水平。但个别厂家生产的灭活苗,其病毒的蚀斑单位或细菌含量不足,油乳剂油水分层,氢氧化铝颗粒过粗等,注射后鸡群出现精神沉郁,采食量降低,甚至产蛋率下降,局部刺激大,注射部位肌肉变性等不良反应,疫苗很难吸收,具有明显的副作用,这些都会造成免疫失败。
1.1.2疫苗选择不当许多传染病的病原有多个血清型或亚型,且不同血清型或亚型的毒力不同。若免疫接种疫苗的血清型或亚型与该病流行病原的血清型或亚型不一致,免疫效果会大打折扣,甚至造成免疫失败。因此,针对多种血清型或亚型病原的传染病,应考虑使用多价苗或使用当地流行的血清型。如禽流感病毒、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大肠杆菌等。若首免时选择较强的血清型不但起不到免疫保护作用,反而接种后还会引起疾病,如鸡新城疫疫苗首免就不能用Ⅰ系疫苗,必须经Ⅱ系或LaSota株免疫的基础上,才能使用;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首免时只有用H120株免疫接种,二免时才可用毒力较强的H52株。
1.1.3疫苗运输和保存不当的影响每种疫苗都有各自的保存方法和温度要求,冷藏保存或冷冻保存,不能随意改变保存方法和保存温度。而且不论哪种方法,最好都要避光保存。疫苗还需要良好的运输方式,才有可能不会影响疫苗的效价,疫苗在运输过程中若造成疫苗的包装受损,从而造成疫苗受损或失效。在实际生产中,有的养殖户将疫苗随意乱放,不注意疫苗的保存,有些冷冻疫苗在运输过程中,由于温度过高导致疫苗箱中的冰块都已融化,这时的疫苗已经失效不能再用。
1.2免疫操作因素
1.2.1疫苗稀释不当疫苗稀释时一定要使用专用稀释液,不可随意乱用,且稀释时要注意稀释液的温度,否则都会影响疫苗的效价,甚至造成免疫失败。如冻干疫苗在-15℃保存,而稀释液在2~8℃温度下保存,有的养殖户不做任何处理就直接稀释,势必会影响疫苗的效价,应将稀释液低温处理后再用;有的养殖户直接用自来水或井水稀释,不加任何免疫保护剂,自来水往往是用氯或氯胺处理过的,井水可能含有重金属离子,直接稀释也都会影响免疫效果;有的养殖户在稀释液中直接加入全脂奶粉,如对鸡新城疫病毒、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等亲脂性病毒,加入全脂奶粉,病毒就主要存在于表面的脂肪层中,于是先饮水的鸡常常饮进过量病毒,而后饮水的鸡饮进病毒量不足,并且有包膜的病毒可迅速被脂溶液破坏,严重影响免疫的一致性;有的养殖户稀释冻干苗时加入抗生素或其他药物,也会影响免疫效果;有的养殖户稀释疫苗时长时间在阳光下进行,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导致疫苗效价降低;还有疫苗稀释时如果计算失误或稀释不均匀会导致剂量不准确,免疫剂量过大会造成免疫麻痹,甚至引发疾病,剂量不足则会降低对抗原的应答功能,不能产生良好的抗体水平。
1.2.2疫苗使用不当有的养殖户将灭活苗饮水免疫,从而影响免疫效果;有的养殖户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疫苗混合使用,严格来说,多种疫苗同时使用或在较短时间间隔内使用,疫苗之间会产生干扰作用;甚至有的养殖户将细菌性疫苗和病毒性疫苗混合使用,病毒性疫苗在生产过程,含有一定量的抗生素,若与之混用会抑制菌苗的作用;且有些疫苗对免疫日龄要求严格,如MD疫苗必须在雏鸡出壳24 h内接种,才有可能避免雏鸡早期感染马立克氏病毒,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活疫苗H52只能用于30日龄以上且经过H120基础免疫的鸡群,如首免(7~10日龄)使用H52进行传染性支气管炎病的免疫接种,极易引起强烈的免疫应激反应,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有的养殖户疫苗稀释和开瓶后,不注意使用时间,疫苗经稀释和开瓶后一般要在1~3 h内用完,否则会影响免疫效果或导致免疫失败,室温在15℃以上时应在3 h内用完,室温在15~25℃以上时应在2 h内用完,室温在25℃以上时应在1 h内用完。
1.2.3免疫接种途径不正确每种疫苗都有特定的免疫接种途径,有的养殖户为了省事随意改变免疫接种途径,而没有根据引起传染性疫病发生病原本身的特性、组织亲嗜性、易感日龄和感染途径的不同,采取正确的疫苗免疫接种途径,而是随意改变免疫接种途径,很容易造成免疫失败,甚至可能引发疾病的流行。如灭活疫苗只能采取注射免疫(肌肉或皮下注射)的方法才能够刺激机体产生足够的抵抗外界病毒感染的抗体,如果采用饮水免疫,就会造成免疫失败,法氏囊弱毒疫苗只适用于滴口或饮水免疫,不能用于滴鼻或点眼免疫。
1.2.4免疫操作不当注射免疫时,打“飞针”或注射器漏夜,针头过粗或进针角度不正确,致使注射剂量不准;点眼滴鼻免疫时,疫苗没有进入眼鼻内完全吸收就将鸡放开;刺种免疫时,刺种针没有粘上疫苗或粘上的疫苗被鸡羽毛等物粘取或没有刺破皮肤;喷雾免疫时,喷射不均匀或雾粒大小不适合;饮水免疫时,饮水管(槽)用消毒剂消毒后,没有用清水冲洗干净而有残留,或饮用水酸碱度不适合,或饮水器具使用了锈蚀的金属制品,甚至饮水免疫时水量不足或饮水器过少,或鸡群强弱争饮而饮水不均,致使免疫抗体不均匀;使用灭活疫苗前,未将疫苗瓶升温至室温(18~25℃),而引起鸡群发生应激反应而影响疫苗吸收,不能产生良好的免疫应答;或免疫接种时,没有次序和标记,以至造成漏免或重免;或接种疫苗前3 d和后3 d,在饮水或饲料中加入了能杀灭疫苗抗原的抗生素或抗病毒药或在鸡舍内进行消毒;或免疫接种前后1周内,使用了能降低动物免疫作用的药物或添加剂,如抗菌药物庆大霉素、敌菌净等,抗寄生虫类药物克球粉等,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地塞米松或氢化可的松和强的松等,且地塞米松可激发鸡法氏囊淋巴细胞死亡,减少淋巴细胞产生,使用剂量过大或长期使用会造成免疫抑制;或紧急免疫接种时,先免了发病鸡和亚健康鸡群,最后才给健康鸡群免疫,可能使本来不发病的鸡群也感染发病。
1.3鸡群自身因素
1.3.1鸡群营养状况的影响健康的鸡群对疾病的抵抗力强,免疫后能产生理想的免疫力。鸡群营养不良是造成鸡群免疫失败的重要因素之一,机体缺乏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A、维生素C,微量元素硒、锌、铁等,会使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特别是缺乏蛋白质和维生素时,对免疫效果的影响更大,因为抗体的成分是免疫球蛋白,合成免疫球蛋白必须有足够的蛋白质做原料,同时也必须有维生素和酶的参加,才能使营养物质转化为抗体;缺乏维生素A会导致淋巴器官萎缩,影响淋巴细胞的分化、增殖、受体表达与活化。使体内的T淋巴细胞,NK细胞数量减少,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下降,B淋巴细胞抗体产生能力下降,明显降低机体的免疫应答功能等,造成免疫失败。
1.3.2鸡群的健康状况影响鸡群在感染葡萄球菌、球虫、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疾病后都会影响疫苗效价。因为鸡摄取的营养是有限的,它既要变成上述疾病的抗体,又要产生疫苗的抗体,所以疫苗的效价必然受到影响。
1.3.3日龄的影响幼雏鸡的免疫器官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过早免疫接种,幼雏鸡的免疫应答不完全,会造成免疫失败。如雏鸡的法氏囊5日龄后才能发育完全,是鸡性成熟前的主要免疫器官,若雏鸡过早接种法氏囊疫苗,不仅会使雏鸡的法氏囊受损,还会造成不良的免疫应答,不能获得坚强的免疫力。
1.3.4母源抗体的影响雏鸡体内含有来自母体的母源抗体,母源抗体的被动免疫对雏鸡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会对疫苗的接种产生一定影响。尤其是弱毒苗在首次免疫接种时,若雏鸡体内存在较高母源抗体时,将发生母源抗体与疫苗的特异性反应,既消耗了母源抗体,又影响了疫苗的免疫效果,甚至造成首免失败。如鸡新城疫、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首免都存在着母源抗体的干扰问题,需经测定母源抗体的水平后再来确定其首免日龄。在实际的生产中,有的养殖户任凭个人经验确定首免日龄,往往造成免疫失败。
1.3.5免疫麻痹的影响在一定限度内,鸡群体内抗体主动免疫的产量随抗原的增加而增加,但抗原用量过多,超过一定限度,抗体的形成反而受到抑制,这种现象称为免疫麻痹。有的养殖户超剂量使用疫苗,可引起免疫麻痹,不但达不到预期的免疫效果,反而造成免疫失败。
1.3.6免疫抑制的影响免疫抑制是机体在接种疫苗后不能产生预期的免疫保护作用。一般来说,免疫应答的强弱依赖于疫苗病毒的复制速度和数量,适当的复制速度和数量能刺激机体产生合理的免疫应答结果。如果疫苗病毒复制数量过多,速度过快,疫苗病毒会直接感染或损伤体内的淋巴细胞,造成免疫抑制。尤其是鸡群感染传染性法氏囊、马立克氏病、传染性贫血病毒、弧肠呼病毒、霉菌病毒、球虫等会导致组织器官发生病理性损伤,从而导致免疫抑制更明显,若这时给鸡群免疫接种,会造成免疫失败。
1.4饲养管理因素
1.4.1应激鸡群在饲养过程中会因分群、转群、换料、断喙、接种、限制饮水、使用药物、饲养密度过大、噪音、环境温度骤变、突然改变饲料、长途运输、饥渴过度等应激因素而发生应激反应,导致机体肾上腺素等内分泌失调,会导致免疫系统暂时抑制,使疫苗接种效果受到影响。
1.4.2环境卫生鸡舍内及周围环境卫生不好,则环境中可能存在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即使鸡群抗体水平较高,也存在发病的可能。
1.4.3饲料污染现代化的养鸡生产中,高质量的饲料,是满足鸡群各种营养需求的基础。若饲料中存在霉菌毒素,特别是高温和阴雨季节,谷物饲料中的霉菌大量繁殖,产生黄曲霉菌等有害物质,即使在允许的范围内,这些霉菌也会导致鸡淋巴细胞溶解,从而使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免疫机能受到抑制;若饲料原料农作物使用过杀虫剂或农药后,农作物籽实内若存在没有降解的杀虫剂或农药残留,这些残留物使淋巴细胞中毒,免疫活性下降,导致免疫失败;若重金属离子如镉、铅、砷、汞等污染饲料,主要来自皮革下脚料,还有的来自工业废水、废物等,一些黑心商将其冒充为肉粉、蛋白饲料粉或复合氨基酸等,甚至添加在鱼粉中销售。近几年来的研究证实,镉、铅、砷和汞等具有淋巴细胞毒性,会导致免疫细胞功能障碍,进而产生免疫抑制。若鸡群采食了被上述污染物污染的饲料,将对鸡群的免疫会造成重要的影响。
1.4.4免疫程序由于不同地区、不同养殖场的饲养管理方式不尽相同,各地区各养殖场都有自己的免疫程序,而普遍适用于各地区、各养殖场的固定免疫程序是不存在的,各个养殖场应该根据本地区疾病的流行情况、鸡群种类、年龄、饲养管理水平、营养状况、母源抗体水平、疫苗的性质、类型、免疫途径、环境条件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来制定适合本地区本养殖场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切忌生搬硬套或随意防疫,本地区没有的传染病一般不要主动免疫,经常发生的传染病要加强免疫。而且免疫程序应视本场的实际情况的变化随时做出适当的调整,其中血清学抗体检测是重要的依据。许多养殖场由于免疫程序的不合理,很难起到应有的免疫效果。
2 对策
2.1正确选择和使用疫苗
选择国家定点生产厂家的优质疫苗,要严格按照规定运输、保存和使用,疫苗免疫接种前对疫苗逐瓶进行检查,保证疫苗无破损,密封严密,并在有效期内。
2.2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
根据本地疫病流行的特点、鸡群品种、日龄和饲养2.3采取正确的免疫操作方法
管理条件及疫苗的种类、性质等因素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
疫苗免疫接种操作方法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疫苗免疫效果的好坏。滴鼻点眼免疫要待鸡将药液完全吸收后再放放开;免疫注射部位要准确,注意不要打“飞针”,注射器不能漏夜;刺种免疫要注意刺种针粘取的药液不能被羽毛等粘去;饮水免疫不得使用金属容器,饮水必须用蒸馏水或冷开水或深井水,水中不得含有消毒剂,在饮水免疫前要适当限水,保证疫苗在1 h内用完,要准备足够的饮水器以保证每只鸡群都能饮用到药液;气雾免疫不能用生理盐水稀释疫苗,并保证雾粒直径50 μm左右;用连续注射器接种疫苗,要注意剂量要定时校正,使误差小于0.01 ml,针头要合适,以免拔针后疫苗流出;疫苗不能随意混合使用以免产生拮抗作用而造成免疫失败;疫苗接种应在早晨进行,因早晨鸡群体内肾上腺素分泌较少,对抗原的刺激也最敏感,此时接种疫苗效果最好。
2.4建立健全防疫制度
全面贯彻综合防治措施,提高防疫人员操作技能,严格防疫操作规程,对鸡群健康状况进行详细检查。
2.5加强饲养管理
严格控制好饲料质量,不喂发霉饲料和被农药、杀虫剂、重金属等污染的饲料和水;尽量减少对鸡群的各种应激和疾病的发生,合理选择免疫促进剂,在免疫前后24 h内应尽量减少对鸡群的各种应激,不改变饲料品质、减少各种噪声、接种疫苗时要处理妥当,防止鸡群受到惊吓。遇到不可避免的应激时,应在接种3~5 d内,在饮水中加入抗应激药,如电解多维、维生素C和维生素E,或在饲料中加入利血平、氯丙嗪等抗应激药,均能有效缓解和降低各种应激反应。在免疫的前后3 d内最好不在鸡舍内消毒、不使用抗生素、抗病毒和抗球虫药等。
2.6做好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
良好的环境卫生是提高鸡群免疫效果的基本保证,可降低病原微生物在环境中的数量,大大减少鸡群发病的机率。因此,环境卫生与免疫接种在疾病防治中同等重要。
[本文获甘肃省首届兽医系统征文比赛二等奖]
(编辑:高真贞)
S852.4
A
1006-799X(2016)15-0021-03
刘建忠(1977-),男,甘肃清水人,兽医师,主要从事畜牧技术推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