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医院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SWOT分析

2016-03-11曾祥英

关键词:校医院社区卫生医疗

曾祥英

(湖北大学医院,湖北武汉430062)

高校医院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SWOT分析

曾祥英

(湖北大学医院,湖北武汉430062)

高校医院是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组成部分,也是高校的附属服务部门。按照国家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总体目标和要求,高校医院的工作重点将逐步转向高校的社区卫生服务。运用SWOT分析法对高校医院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内部条件(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和外部条件(可能存在的机会和威胁)进行系统分析,可知高校医院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转型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同时根据SWOT分析策略组合的有关原则,高校医院在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应当重视和加强服务能力、素质建设,充分发挥自身的特有优势;争取财政支持、优化人员结构,夯实自身的发展基础;利用现有的地理位置优势和医疗资源优势,主动融入城市的社区医疗服务;依托新媒体平台、加强医患沟通,获得师生的信任。

高校医院;社区卫生服务;SWOT分析法

社区卫生服务(Community Health Services,CHS)作为城市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目标的基础环节。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对于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优化城市卫生服务结构,方便群众就医,减轻费用负担,建立和谐医患关系,具有重要意义”[1]1。2013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完善合理分级诊疗模式”,这为我国“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就医新格局的形成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高校医院是高校后勤保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一个特殊的医疗机构,它担负着全校师生的医疗、预防、保健、康复治疗、健康教育等卫生工作,在保障师生身体健康,维护学校正常教学和科研秩序,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按照国家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总体目标和要求,高校医院的工作重点也将逐步转向高校的社区卫生服务。转轨后的高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的是一种集预防、保健、医疗、康复、计划生育、健康教育“六位一体”的综合性服务。这既是国家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总体目标和必然要求,也是医改后高校医疗机构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保健医学分会所做的一项调查表明:目前北京、山西、江苏、内蒙古、湖北、广东、陕西、山东等八个省市已将本省市的一部分高校医疗机构纳入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管理,转轨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向社区居民提供医疗服务。高校医院如何根据国家医疗保障制度的总体目标和要求,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依托地缘优势,探索出一条新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成了当务之急。SWOT分析法在国外卫生服务的策略开发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在国内有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研究方面涉及较少,其优点在于能够获得研究对象所处环境的较为全面准确的信息,制定战略发展计划。本文以某校医院为例,运用SWOT分析法,对高校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进行系统分析,为我国高校医院的顺利转型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一、高校医院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优势分析

高校医院发展转向社区卫生服务,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高校医院在长期的基层卫生服务过程中一直以来为教职员工和广大学生提供方便快捷、价格低廉的医疗服务,在服务范围内的医疗、预防、保健方面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具体来说,高校医院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优势有以下三点。

(一)资源优势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所确定的“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要求患者能在步行30分钟内得到公平、有效、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就此而言,高校医院的地理位置优势明显,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十分便利。与此同时,高校医院还有着极为丰富的资源。首先,根据《卫生部关于规范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的指导意见》,自2009年起开始逐步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并实施了规范管理,而高校医院在其提供医疗服务的过程中掌握着大部分社区居民以及教职员工的健康档案,对其健康状况非常了解,熟知高校教职工和学生们的卫生需求。例如在“健康教育”这一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上,高校医院显然更了解大学生的生理需求和心理特点,能更有针对性地为师生服务。其次,高校内社区居民居住相对集中,多为在校学生、校内职工、退休人员及其家属,人员综合素质相对较高,对自身健康状况较为负责,易于开展自我保健项目和接受预防保健教育。最后,一般高校医院自建院以来便负责学校教职员工的公费医疗服务,高校医院与教职工、社区居民之间建立了深厚的亲情与友情,这种良好的医患关系十分有利于开展社区卫生服务。

(二)组织优势高校医院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组织优势明显。由于高等院校中的学生会、工会、离退休工作处、团委、社区居委会、各民主党派等基层组织机构十分健全,便于组织和管理,十分利于形成“统一战线”。因此高校医院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和传染病防控工作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例如2003年的非典疫情、2009年甲型H1Nl流感爆发流行期间,湖北省某高校校医院与各职能部门密切联系,充分利用熟悉高校环境这一有利条件,积极与学校各部门合作,设立各级监测网点,开展应急预防工作,荣获了区政府授予的抗击“非典”先进单位称号,为保障校园安全和稳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这也为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规模优势高校医院一般依托于大学资源设置在校园内,自建校起就已经开始承担学校的“预防、医疗、保健和健康教育”等工作。由于服务全校师生,一般规模相对较大,具有其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可比拟的优势。例如湖北省某高校校医院建院于1958年,现拥有职工49人,其中医护人员37名,医疗用房面积达4000平方米,固定床位49张。随着国家对卫生事业经费投入的增加和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运行状况较好的教育部直属高校医院,其规模已经接近或达到国家二级医院的标准,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山东大学等部属高校已经成为推动高校医院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示范典型,这对于高校医院主动融入城市社区医疗服务、开展社区卫生服务项目来说十分必要,同时也避免了地方政府在建设社区服务工作中的重复建设现象。

二、高校医院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劣势分析

高校医院是当前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机构之一,也是复杂公共部门体系的一个典型实例。目前,从大多高校医院的公共管理模式来看,都具有深刻的计划经济烙印。随着行政体制改革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高校医院管理体制的弊端逐渐凸显,总体来说效率低下。具体而言,高校医院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劣势可概括为以下四点。

(一)资源配置不合理高校医院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资源配置不合理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人员结构配置不合理。高校医院人员结构配置问题主要体现在全科医生的配置结构方面。首先,全科医生队伍中高级职称人员偏低严重挫伤了高校医院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其次,高校医院正式在编或人事代理的职工编制普遍不足,而临时合同工身份又难以吸引医学专业人才,容易造成医疗专业技术人员的断层。最后,高校医院大多尚未建立完整的业务培训计划,尤其缺乏全科医生的培训。由于高校医院服务对象的相对稳定,面对的疾病病种也较为单一,医护人员容易满足现有的工作状态,缺乏继续学习的动力。第二,科室设置不合理。许多高校医院盲目地参照二级以上综合医院的办院模式来设置科室。但实际上许多科室只有1人值守,不仅不具备24小时应诊能力,而且连一些基本的业务都无法独立开展,导致这些科室徒有其名,只挂牌、不营业,医疗资源利用率低下。究其原因,一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越大越好,越多越好的思想根深蒂固,没有考虑实际需要。二是出于功利性的考虑,医院规模越大,有助于对外宣传、有利于领导的行政级别提升。毫无疑问,这样的科室设置不利于高校医院开展社区卫生服务,需要根据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新情况,对科室和岗位进行调整和重组,同时还应当提倡临床医生从一专多能向全科医生的方向发展。

此外,高校医院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后,主要的服务对象还是高校学生。大学生具有活动范围广、热爱体育锻炼以及易冲动等特性,因此伤害率相对较高。根据王畅等[4]人的研究显示,我国大学生伤害的发生率在15.54%,其中发生在学校的伤害事件是其他地点的4~8倍。这就对高校医院在急诊科室设置、急救人员配置以及急救设备配备方面提出了较高要求。而实际情况是大多高校医院由于人员因素、设备因素、技术因素等影响,急救水平普遍不高,不能适应学校医疗工作的需要。加上地方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高校的监管力度不强,使得校医院成为专业技术检查、指导的真空地带,一旦发生医疗意外,高校医院将承担巨大的执业风险。

(二)医疗水平不高,社会认可度欠佳高校医疗机构的整体形象持续下降,主要表现为新闻媒体对高校医院负面报道较多,使得校医院成了医疗水平低,服务态度差的代名词,以致社区居民不愿意到高校医院就医,从而产生抵触心理,这样一来,高校医院便难以有效地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根据陈君程等[5]人的研究显示,四川省大学生对高校医院的满意度评价为一般、不太满意、很不满意的比例占到了87.7%,普遍认为高校医院医务人员素质低、医疗水平低、就诊等待时间长。就湖北省某高校校医院而言,该高校目前仍然实行公费医疗制度,由于涉及公费医疗报销问题,大部分高校职工和学生仍然在校医院首诊,但基本上是以取药为目的的就诊比较多,以诊断和治疗为目的的就诊较少,导致该院目前门诊量虽然维持在一定水平,但转诊率较高,住院部工作量不饱满,住院病人较少,疾病病种相对单一,这提示了职工和学生对校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不够信任。这样一方面造成了校医院医疗资源的空置和浪费,另一方面,大量的慢性病转诊到大医院诊疗,进一步加大了大医院的工作负荷,导致“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更加突出。造成高校医院社会认可度欠佳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与高校的教学科研部门相比,校医院明显处于一种边缘地位,医务人员的辛苦努力得不到应有的认可和回报,从而导致校医院中无论是在编的还是编外的医务人员均缺乏对本职工作的认同感,工作缺乏积极性和责任心,加上个别医务人员缺乏正确的服务意识,工作效率低下,态度冷漠;二是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往往由于设备陈旧或者医务人员自身业务水平不高造成误诊、漏诊,引起医疗纠纷,曝光后在网络舆论中造成了负面影响,从而损害高校医院声誉;三是由于医院对自身工作宣传措施的不到位,信息传递不畅,导致了社会对高校医院工作的误解。

(三)管理模式落后,缺乏竞争力从高校医院的设立情况来看,校管模式一直是其主要的现行运行模式,同时也是大多高等院校采用的管理模式。校管模式的内涵是高校对医院实施完全的行政管理,高等院校是高校医院的举办主体和唯一投资人,医院的生存发展状况完全依赖于高校对其的重视程度和资金投入情况[6]。医院的发展方向、业务范围、人员编制、资金使用情况皆由高校自身根据其卫生需求来决定。这种管理模式便于学校对医院的管理,但不利于高校医院自身的发展,也不能完全发挥出高校医院服务潜能。其发展程度受到高校决策者的影响较大,如果高校对医疗卫生工作较为重视,愿意在校医院的建设上进行投入,并给予相关资金和人力资源上的支持,那么校医院的业务往往能够得到较大的发展。反之,校医院的功能就会出现萎缩,逐步走向边缘化。

在这一模式下,高校医院在人事管理、收入分配等方面缺乏自主权,制度建设相对落后,制约了校医院的进一步发展。例如,高校医院的分配制度中普遍缺乏合理的绩效考核方案和激励机制,工作量、服务水平与个人收入关联不大,工作人员普遍缺乏危机感,加上院内的人事安排又会或多或少受到照顾子女、解决配偶工作问题等因素影响,导致职工平均思想严重,缺乏竞争意识,干好干坏一个样,没有主动服务的理念,这十分不利于高校医院的管理,更难以完成高校医院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过渡。

(四)双向转诊制度不健全双向转诊制度是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性、连续性的具体体现,是根据病人病情和居民健康的需要而进行的上下级医院间、专科医院间或综合医院与专科医院间的转院诊治过程。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09年颁发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建立城市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引导一般诊疗下沉到基层,逐步实现社区首诊、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但是高校医院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暴露出了一些问题:譬如定向转诊的对口医院相对单一、转诊后报销困难等,这对不同患者来说显然不是最佳选择。由于高校医院和综合医院有不同的利益诉求,缺乏合作激励机制,加上不定向转诊没有制度作为保障,双向转诊制度未得到真正贯彻落实,现实中只是高校医院向上级医院转诊,受到利益驱使的大型医院很少将患者再转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7]。随着高校医院向社区卫生服务领域的介入,卫生行政部门应当逐步推动并完善大中型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之间的分级医疗与双向转诊制度,积极发挥高校医院的导诊功能,真正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在医院,康复回社区”。

三、高校医院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机会分析

伴随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观念在发生积极地变化,更加重视自身的健康。高校医院开展社区卫生服务项目,便成了社区居民健康“守门人”,因此在高校医院加强自身软硬件建设的同时,也必将迎来自身发展的良机。

(一)政策支持2006年2月,《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出台,提出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即2010年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和有条件的县级市要建立比较完善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8]。并明确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时,现有卫生资源不足的,各级地方政府应当加以补充和完善。2009年4月6日,国务院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指出要完善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建设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逐步承担起居民健康“守门人”的职责。同时新增政府卫生投入重点用于支持城市社区卫生、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保障等,社区卫生服务迎来了发展的良机。这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和落实破解了许多现实难题,为高校医院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提供了有利的政策保障。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当前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食品安全和传染病流行的风险增大,也使得教育部门、卫生行政部门高度重视高校医院的功能和作用,为了实现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医疗制度全覆盖的目标,国家卫计委、教育部已经着手研究大学校园卫生服务网络的建设问题,从国家层面加大对高校医院的各项投入,在高校医院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方面会继续一定的政策倾斜。

(二)服务人群对口高校群体具有健康独特性。首先,由于在校学生数量较多,感冒发烧、头痛风寒等常见疾病经常发生,需要门诊服务。其次,高校教师集教学科研于一身,工作节奏快,负担较重,难以做到“无病早防、有病早治”,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对预防保健服务有需求。这都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提供的医疗卫生服务项目高度相似。第三,除在校师生外,社区内多为高校退休教师及其家属。以湖北省属某高校校医院为例,服务人口30000人左右,其中65岁以上人口900人,辖区内人口的老龄化问题较为突出,“空巢”现象较为普遍。疾病谱主要以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等慢性非传染病为主,传统坐堂行医、等待病人上门的服务模式已经难以满足高校社区患者的需求,因此需要及时进行定期随访、家庭护理等各类上门服务,而这些服务项目正是社区卫生服务的内容之一,加之前往大医院就诊行动不便等因素,这就使得高校医院开展社区相关卫生服务有了迫切需求。

(三)高校公共卫生的特殊性高校人口较为集中,动辄一两万人,具有社会性和相对独立性,并且与自然、社会有着紧密联系。一旦传染源进入,很容易引起大规模的公共卫生事件,尤其是在高校食堂、学生集体宿舍、公共浴室等高危区域,容易导致疾病的蔓延、扩散及暴发,而高校医院由于多年承担学校公共卫生工作,在学校公共卫生的健康教育和疾病预防方面有着其他社区卫生机构不可比拟的优势。因此,高校公共卫生预防保健体系构建将是高校医院提供社区卫生服务的一个发展机遇。

四、高校医院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威胁分析

(一)医疗机构竞争激烈高校医院一般依托校园优势,多设立在校园内部,而高等院校的选址又多在市区或毗邻市区的区域,周边遍布大型医疗机构,同时又与众多私人个体诊所交叉分布。以湖北大学为例,由于校区在武昌区中心地带,其校医院周围遍布各类医疗机构,三公里范围内就有湖北省中医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两家三级甲等医院,还有包括武汉市武昌医院在内的多家二级甲等医院以及各类专科医院。在高校这个重学历,且师生自我保护意识普遍较强的特殊单位中,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会优先选择医疗水平更好、口碑更好的大型医疗机构。即使在公费医疗阶段,也很难真正留住患者,一旦教职员工真正需要进行特殊检查或者住院治疗时,实际上还是只能选择大型公立医院。高校医院与大型医疗机构相比也存在着人力资源、硬件设施和技术服务等诸多方面的劣势,与私人诊所相比在价格上又无明显优势,致使高校医院长期处于医疗资源不足和医疗资源浪费并存的矛盾之中。因此,高校医院在提供社区卫生服务的过程中面临着巨大挑战。

(二)管理体制不明,权责不清高校医院开展社区卫生服务,需要明确清单、落实责任,理清卫生行政部门、高校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三者之间的关系。一方面,高校医院与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关系未能明晰。1998年国务院颁布的《高等学校医疗保健机构工作规程》规定,“高等学校医疗保健机构受主管校长直接领导,或由主管校长委托总务部门领导,业务上接受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督和指导”[9],这符合我国高校社区卫生服务的特点,但是高校医院与主管卫生行政部门两者之间的权责关系未得到清楚的划分。此外,该项工作规程已颁布至今已有近20年,我国卫生事业发生了较大变化,体制性问题日益凸显,因此高校医院在提供社区卫生服务时与卫生行政部门的权责应当如何界定,成为了服务过程中的关键性问题。另一方面,高校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关系也未能理清。部分高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不具备独立的法人资格,法人即学校校长。在隶属关系上,高校医院属于高校后勤系统的一部分,高等院校要对人、财、物进行统一管理,未能根据服务内容和对象赋予其相应的权力和职责,造成高校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权责组合不清晰,影响到高校医院开展社区卫生服务[10]。

(三)医保政策不利目前,部分高校的教职工参加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在校学生参加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有灵活的自助择医权。参保后患者可自主选择当地医保中心定点的医疗机构就诊,也可自行选择在社会零售药房购药,一旦遇到重大疾病发生时,也可经高校医院转诊去其他医疗机构就诊,师生必须到校医院就医的约束被打破。这样一来,困扰高校多年的公费医疗费用快速增长的问题得到了缓解,但参保后高校医院患者减少、业务萎缩的问题亟待解决。另外,部分合格的高校医院尚未列入医保定点机构,致使一些常见病患者只能前往其他医疗机构,康复期、慢性病恢复期患者长住大型医院,占用了有限的床位和医疗资源。

五、高校医院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转型的政策建议

高校医院的服务定位于高校的社区卫生服务,对大多高校医院来说无疑是明智和适宜的。根据SWOT分析策略组合的原则,如SO策略(利用外部机会,发挥自身优势)、ST策略(发挥优势,克服威胁)以及WO策略(利用机会,克服劣势)和WT策略(减轻劣势,回避威胁)等,高校医院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应当做到以下四点。

(一)重视和加强机构服务能力、素质建设,充分发挥高校医院的特有优势高超的医疗技术、良好的医德医风和一流的医护质量是医院的生命。只有具备了雄厚的医疗技术力量和现代化的医疗设备,并充分加以运用,高校医院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才能担负起相当的责任,因此高校医院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应当以重视机构服务能力和素质建设为基础,不断提升自身的服务水平及核心竞争力。对内要进行全科医学、社区服务沟通技巧等的专业教育,对外要注重引进高素质人才,逐步建立较高素质的社区卫生服务队伍,充分意识到自身角色的转变,向社区医院的标准靠拢。同时,还应充分发挥高校医院的特有优势,利用社区可及性好、医患关系融洽及居民健康状况独特性的优势,转化服务理念,塑造医院形象,加强例如慢性病、心理健康的管理,完善高校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立以居民需求为导向的服务计划,为高校社区居民提供质优价廉、安全方便的卫生服务。

(二)继续加强财政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夯实的高校医院的发展基础高校医院应当抓住本次新医改契机,尤其是政府对公共卫生的财政政策倾斜,争取财政支持,优化人员结构。为此,高校医院需要通过不同途径和方法走向社会,通过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加快本院医务人员服务观念的转变,使医疗服务的内容进一步扩大,方式进一步多样化,拓宽就医人群。这既有利于满足高校师生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要求,又有利于服务社会和促进高校医院的可持续性发展。实现高校医院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转变,既符合国家的方针政策,同时也激活了高校医院闲置的人力、物力和设备资源,同时也解决了高校医院在服务定位上的错位和不到位等问题,最终达到了高校医院、高校师生以及社区居民的互利共赢。

(三)抓住外部有利条件,促进高校医院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转型高校医院转轨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在真正意义上发挥其功能,需要独立于学校,纳入地方政府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统一规划领导。充分利用高校医院现有的地理位置优势和较为固定的人群数量,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申请成立以高校命名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其服务对象为全校师生,家属,在校工作的临时务工人员以及周围的居民。校医院的主要职能仍然保持不变,充分利用地理优势、医疗资源优势和政府的优惠政策,通过实行“六位一体”的服务模式,主动融入到城市的社区医疗服务。具体来说:第一,结合新医改和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重视,理顺体制和权责,建立新形势下校医院的发展战略。第二,转变观念,提高管理水平,建立激励机制,提升人力水平及满意度,加强自我能力建设,开发信息化管理系统,积极参加有关社区卫生服务的管理培训,开拓医疗服务市场。第三,从自身特点出发,利用社区诊断工具技术,准确定位,转变社区卫生服务模式,坚持主动服务,上门服务,建立大型公立医院与高校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等内容,拓宽筹资渠道,提高抗御风险的能力[11]。在此基础上对体制机制进行整合,建立具备一定弹性的高校医院社区卫生服务发展适宜模式。同时建立起民主监督评议机制,让这类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充分发挥其功能和作用。

(四)依托新媒体平台,加强医患沟通,重拾师生对高校医院的信任在新媒体时代的冲击下,医疗机构一旦遇上舆情便不知如何正确应对,呈现出种种尴尬、无措等行为,后果便是谣言大行其道,严重抹黑了医疗机构,进一步加深医患矛盾,尤其是在大学生为主的高校校园,信息及时公开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高校医院应当充分发挥网络技术的优势和医疗信息的社会功能,通过设立官方医疗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及时公布医师、设备、规模等信息,为患者提供专家咨询、药品查询、健康指导等治疗和保健服务项目。

此外,高校医院应当根据服务对象特点,定期开展多样化和师生、社区居民喜闻乐见的社区健康教育,帮助居民建立起正确的健康观和健康投资理念,加强对高校医院的宣传,达到人人皆知的程度,充分发挥自身“守门人”的作用,提高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认知度,努力塑造优质的高校医院品牌,吸引患者前往高校医院就诊。只有当医护人员足够重视患者的需要,医患双方彼此信任,高校医院才能步入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高校校医院本身也是高校历史的一部分,伴随着高校的发展也经历了风风雨雨,有其特定的历史文化积淀,并与高校紧密相连,为保障高校的教学科研秩序、保护师生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对于这些历史,医院要善于发掘和宣传自身的文化价值,努力培养医院职工的自豪感和归属感,增强校医院的内部凝聚力,从而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

[1]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及配套文件[Z].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

[2]李然斌,曹志友.发挥高校医院职能切实保障师生健康[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3,(12).

[3]浙江大学校医院.医院介绍[EB/OL].http://zdyy.zju.edu.cn/redir.php?catalog_id=298,2016-07-18.

[4]王畅,王声勇,等.大学生伤害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2,(2).

[5]陈君程,刘娅,等.大学生对校医院满意度的累积logit模型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2015,(1).

[6]程恭.公立高校医院管理现状和改革路径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4.

[7]张玲.高校医院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型的思考[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8]郭建丽,张芯,等.高校医院承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态势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1,(1).

[9]朱梅,唐少秋,等.我国高等医疗机构参与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现状[J].中国学校卫生,2010,(6).

[10]郭洪伟,尹文强,等.高校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关键问题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2,(3).

[11]胡金伟,尹文强,等.高校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策略的社会经济环境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2,(11).

[责任编辑:朱建堂]

C919

A

1001-4799(2016)06-0157-06

2016-08-05

湖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计划资助项目:D20131006

曾祥英(1965-),女,湖北公安人,湖北大学医院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医疗管理、全科医学研究。

猜你喜欢

校医院社区卫生医疗
大学里比食堂挨骂还多的地方
浅谈首师大校医院党建工作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
履职尽责加快社区卫生服务建设
医疗扶贫至关重要
芜湖:社区卫生机构公办民营
社区卫生发展“老大难”还在
大学生对校医院满意度的累积logit模型分析*
什么是医疗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