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译“黄埔军校”盛产德国高翻
2016-03-11
本报驻德国特约记者 青木
自上而下:齐默尔曼(中)被称为教父级翻译;莫迪及其“御用”翻译尼拉克希·辛哈;陪同奥巴马访华的中文“大拿”吉姆·布朗。
编者按:两会期间,为新闻发布会担任现场翻译的“美女译员”成为媒体报道的热点。能够为领导人担任口译的人,向来是社会趋之若鹜的高端人才,在哪国都不例外。那么,外国政要身边的高翻都是何方神圣?他们有什么特殊的教育背景或从业经历?请看《环球时报》记者发回的报道。
德国翻译界流传着一种说法:“翻译是一种职业,时政口译员则是一种梦想”。这句话表明高级口译工作的难度和影响力。而为德国总理服务的口译员又是同行中的“黑带高手”。德国联邦翻译协会的数据显示,该国目前有注册职业翻译人才约2.5万人,其中口译员只占一成。时政领域的口译员更是只有一两百人。
“时政口译人才主要来自德国外交部的语言服务中心”,德国联邦翻译协会莱恩斯特对《环球时报》记者介绍说,该中心为外交部、联邦总理和联邦总统提供服务。德国联邦议院举办外交政策活动时,也可使用该中心人才。语言服务中心还负责外事办公人员的语言培训,培训语种超过60种。德国外交部一名官员向记者透露,外交部目前有20多名口译员,涵盖13种主要语言。每年口译任务约有800到1000个。
德国时政口译员多出自翻译界的三大“黄埔军校”(海德堡大学翻译学院、美因茨大学翻译学院和慕尼黑语言与翻译学院)。这3所学院在全球享有盛誉。正在海德堡大学翻译学院就读的安雅对记者说,时政翻译是限制性专业,申请很难,需要通过严格的入学测试。即使进入学校,1/3的学生也会在中期考试之后被淘汰。“在翻译学院,会三四种语言是基础,六七种语言不稀奇,有的甚至会说10多种语言”,安雅说,学生还得掌握扎实的经济、政治知识。安雅的愿望是到外交部从事口译,等待她的将是异常激烈的竞争。
说起口译员,不得不提到齐默尔曼。67岁的齐爷被称为“教父级”翻译,曾是德国前总理科尔、施罗德和现任总理默克尔的专职法语口译,参与过柏林墙倒塌谈判、德法拒绝参与伊拉克战争等重要事件的口译任务,直到前两年才退休。他曾表示“口译员是外交舞台的群众演员”,“你必须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分分秒秒约束自己的情感和行为”。
困难常常出现在领导人的晚宴上。齐默尔曼说,“这相当可怕。我必须远离领导人的位置,但又必须在周围有很大噪音的条件下,努力听清他们的谈话。而且你什么都不能吃,各种美食的气味又诱惑着你”。有一次,齐爷跟随前总理施罗德去俄罗斯圣彼得堡访问。施罗德看他好久没吃东西,破例给了他一块面包。
口译员最大的工作难点是语言精确度,因为外交用词上失之毫厘就会谬以千里。例如,必须准确辨别领导人说的是“我主张”“我赞成”还是“我肯定”。“你必须掌握各种术语”,齐默尔曼说,“假如你休假期间发生了希腊欧元危机,那么回岗后得马上学会‘欧元拯救伞’‘信用违约掉期’等新词”。另外,口译员也要熟悉政要们的爱好,以便翻译私下谈话时用上。像齐爷这样的顶级人才甚至能担当“中间人角色”,让政治家们真正明白对方的画外音。
由于专职口译员的费用过于昂贵,德国联邦及州各级政府也会聘用自由人员。这类人主要参与中、低级别的国际对话、论坛及商务交流等活动。凯瑟琳是来自慕尼黑的一名自由口译员。她告诉记者,自己的母亲是德国人,父亲是希腊人,丈夫是意大利人。她以前曾在中国留学,能说7种语言,其中几门外语的水平接近她的母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