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与思考

2016-03-11徐化伟

科学中国人 2016年27期
关键词:品德教材教学方法

徐化伟

山东省微山县留庄镇满口小学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与思考

徐化伟

山东省微山县留庄镇满口小学

小学期间开设的品德与社会课程属于一门育人课程,开设这门课程的初衷在于塑造小学生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们保持清澈的心灵,促进身心健康。但是,在现实授课中,小学品德与社会的课堂教学中存在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长期存在势必会影响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弱化教书育人的目的。本文以教学实践为基础,归纳总结了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根据现实情况,提出了一些解决对策。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问题;对策

小学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以学生社会生活为基础,以德育教育为核心的,以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为目的的综合性德育课程,在学生的整体培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新课改的颁布和实施,为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在此发展契机,这门课程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方法和教学理念,不断提高教学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以促进学生发展,符合时代的需求。目前而言,我国小学品德与社会这一课程的课堂教学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正确看待,加以解决,不断提出积极有效的应对策略,促进我国义务教育事业事业的发展。

1.现阶段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的突出问题

1.1管理制度不健全

小学教学管理者长期重视语文、数学、外语等基础学科,而忽视了科学、品德与社会等辅助学科。无论是在课程的设置上,还是教师的配备上,小学品德与社会这一课程都处在劣势地位。部分学校在这一学科老师的招聘上要求角度,招聘过程也较为宽松,没有充分考察品德与社会授课教师的学历、年资、教学经验和水平;新教师在上岗之前,也没有给予教师系统的教学培训,教师素质层次不齐,在教学过程中暴露了诸多问题。

1.2应试化倾向严重

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品德与社会是接受德育教育、开阔视野的重要手段。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部门教师只是片面追求学生的课堂纪律,而忽视了学生的思考能力、理解能力。现阶段的品德与社会教学过程中,过分的重视应试培养,而忽视了学生情感的表达,严重阻碍了学生对心灵美的追求,也削弱了学生对社会生活的感受力和领悟力,让学习过程变得枯燥而乏味,德育教育成了机械性的重复,学生的整体气质变得呆板沉闷,对课程缺乏兴趣。

1.3教学方法陈旧

在实地研究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能够熟练的重复出书本的知识,情感表达上也毫无偏差;但是如果追问学生的个人看法,学生却支支吾吾,无法清楚的表述。从学生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方法过于陈旧,依然是教师讲课、学生记录的传统灌输式教学。然而这种传统教育方法培养下的学生,理解力和创新性都十分有限,不利于创新性人才的培养。

2.解决策略

2.1实践教育

在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开展实践教育,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来促进学生的品德培养,以社会教学为主要载体,提高学生社会时间能力,提高学生的独立意识。在教学活动中,应该适当引入与小学生日常活动息息相关的教学内容,重视社会性实践教育,让学生们走出教室了解社会,放下书本体会现实。

例如,在每年的植树节,品德与社会教师应该与学校有关领导进行沟通,带领学生一起参加植树活动,让学生们在劳动中体会快乐,感受绿色植被保护地球的强大作用。全体同学能够在活动之中,凝聚集体力量,培养集体责任感;学会保护地球、爱护植物。此外,也可以将同学们分成若干小组,几名同学负责一棵树苗的浇水和培土,增强学生们的责任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

2.2正确使用教材

在小学品德与社会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能否正确的使用教材,也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新课改的颁布和实施,也引领了教材编写和使用的新理念,提高了教材使用的灵活性。本文在品德与社会课程教材使用方面给出了如下建议:(1)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授课需求,调整教学活动的前后循序,教材设计不合理时,教师可以选取更加有效的方式来进行替代;(2)在范例的选择上,教师可以适当的选取最新的、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范例来取代课本上的例子。

第一点建议的核心内容是对教材的改写,教师应该要吃透教材,了解教材设计者的目的,选择恰当、合适的内容进行调整。在例子的选择上,应该贴近显示生活,让学生们感觉触手可及,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率。

2.3更新教学方法

长期以来,老师讲课、学生听课的教学方法成为了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的主旋律,学生的自我意识被压制,思维能力也受到了限制,从课堂上得到的知识十分有限。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品德与社会教师应该在教学方法上加以创新,可以引入情景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来巩固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在公交车上一课中,教师可以组织小学生模拟等车、上车、买票等环节,不同的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在角色扮演中,教会学生们遵守规则、排队上车、尊老爱幼等社会公德和传统美德,用生动、活泼的方式实现了教学目的。

结语

品德与社会属于一门德育课程,能够帮助学生们树立高尚的认可,保持心灵的纯净,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关人员应该正确看待这门课程在授课过程中存在的局限和不足,不断提出积极有效的解决措施,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1]李燕.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6:229.

[2]潘茂春.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优势及不足[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09:231.

[3]韩冬梅.探究—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在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的应用[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05:3-5.

猜你喜欢

品德教材教学方法
教材精读
立德立言,为何重要
谈小学美术有效教学方法
武文宝:品德传承三晋文化 精心酿造善美智爱
重视教材探究,多法破解圆锥曲线点线距
简析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
题在书外 根在书中——圆锥曲线第三定义在教材和高考中的渗透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