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结合《开明国语课本》的风行探索当代语文教材的改进

2016-03-11傅靖元

科学中国人 2016年27期
关键词:国语课本课文

傅靖元

大连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结合《开明国语课本》的风行探索当代语文教材的改进

傅靖元

大连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教育改革的论述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等。以“论述”的精神出发,追溯至前80多年的语文教育,结合现今语文教材教学存在的弊端,当年的国语课本教材很的精华部份可以启发当今语文教材的研究,并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语文教育改革;十八届三中全会;开明国语课本;改进语文教材

一、引言

《开明国语课本》是1932年由叶圣陶编写,丰子恺书写并插图的,主要供初级小学学生使用的语文教科书,课文共有四百多篇。本书内容一半是创作的,另一半是有根据的再创作,没有一篇是现成的或抄来的。

这本历经83年的老书近年不断走红,成了现今缺货断档的畅销书。当今的语文教学到哪儿去了?为什么80多年前初小的语文课本教学理念会那么走俏?

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学之路该如何走呢?这个现实问题摆在我们每个教书育人者的面前。

二、开明国语课本的特点

这本年代已久的国语课本为什么会受到大家的欢迎?甚至很多人认为它要比现在的语文课本好上许多,主要原因是编写者们秉持儿童本位的教育理念和采取儿童文学的编写思想,贴近现实,贴切实际,整套教材能最大限度地激发起孩子们的学习热忱,为近一个世纪的孩子们所喜爱。《开明国语课本》有以下特点:

(一)所编教材为广大孩子易于接受,使广大孩童热爱学习

《开明国语课本》之所以受欢迎,使广大孩子们爱学习,因为就是本书把图画和文字有机结合起来,这在当时(1932年)的语文教材编写是一种全新的尝试,改变了以往语文课本枯燥乏味,一成不变的毛病,同时还开拓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增加了孩子们的美感,当时教育部对本书的审查批文是:“插图以墨色深浅分别绘出,在我国小学教科书中创一新例,是为特色。”第一册的前半部配图还是彩色印刷,增加美感。这些都极大地鼓动了孩子们的学习欲望。在当时是一次伟大的语文教材改革,教学理念的创新。

(二)培养孩子们爱劳动的良好品质

课文中最多的部份是教孩子们热爱劳动的思想品德。如《田里的棉》、《纺纱织布》中有:“弹绵絮,搓棉条。纺纱、做衣料……。妈妈裁布做衣,一件给我,一件给弟弟。”教孩子们认识缝衣的几种工具(用配图表示)。衣服脏了,要经常洗。课文的初始阶段就给七、八岁的儿童灌输很多的劳动思想,教孩子们从弹绵絮起到衣服的形成共6个的生产步骤,连带教授他们衣服穿脏了要勤洗衣服的卫生常识。接着讲述吃饭的方面应注意的问题,教他们每餐吃八分饱,每天早晨要排便,后文传授米粮的生产过程中的6道工序,每道工序配上一幅插图用以充实教学内容。原文是:“我每天起身后,大便一次……。饭从哪里来的?用大米煮的。米从哪里来的?农人种的”。爸爸留客人吃饭,“我”端饭菜。这样“我”就从中知道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劳动生产过程。

(三)重视孩子们的爱国思想教育

叶圣陶先生早在80多年前就在孩童的幼小心灵中根植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如课本中的《中华》:“中华中华,我们大众的家,高大的山岭连延南北,广阔的江河滚滚东下……,中华中华,我们爱护它。”这是一首抒发爱国情调的诗,激发孩子们的爱国情操,热爱祖国,热爱民族大家庭,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我们的祖国属于所有中华民众的,它既然那么壮美,我们就有责任,有义务爱护它,保卫它。再如《都买国货》一课中写道:你也买布,我也买布。不买洋货,都买国货。”从买布这件事,涵盖了大家要买国产商品,不买外国货。表现出叶圣陶先生爱护民族产品,新兴民族工业,振兴民族经济的思想情操。

(四)加强学生体育课和课外活动锻炼

为了国家民族全局和亿万家庭福祉,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广大学生必须加强体育课和课外锻炼。在《公共体育场》这课中,通过丰子恺先生鲜明生动的插图,诠释出儿童们在学校体育场上荡秋千,滑滑梯,跷跷板等各项体育活动。正如课文中写道:“公共体育场,场地很大。天天有许多人,到那里去运动。”对学校体育运动的重视始于民国初期。

三、现如今语文教材的缺失

《开明国语读本》近年受到热遇,课文里的精华部份受到广大民众的欢迎,现今的语文教材教学则倍受质疑,主要体现在教材内容不足,技术舛错。

目前全国各地的小学语文教材主要有人教版,北师大版,苏教版,湘教版等。纵观这些教材,共同存在了几个缺失,向来人们认为这些教材具有大一统的,至高无上的权威性地位已不再有。它们存在的缺失有以下几种:

(一)经典的缺失

以人教、北师大、苏教三套教材为例,里面采自经典的课文比较少,就是被采用了一部份的,经典课文原文内容被擅自改动过。如苏教版共有17课,经典的只有4课。如《少年王冤》一课源于《儒杯外史》,可是课文里的字、句、段及内容都作了很大的改动,甚至被改的面貌全非。

(二)儿童视角的缺失

三套教材中都有爱护环境的,发明创造的,赞扬伟人的等等课文,但课文里面的内容都象是上级领导作的报告,使用过多的指示性的语言,结果变成孩子们想的事情比成人周到,他们做的事情比成人完美。试想一下,叫一个才几岁十来岁的孩子,去读里面没有一点童贞童趣的话题,都不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语言,这怎能激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唤起他们的学习热情?如人教版二年级上册一课中讲到“我”操作计算机打出各种图案给邓爷爷看,回家之后,“我”悟出“忘不了肩上的责任”。请问一个八九岁的孩子,明白学好计算机是肩上的重任吗?这显然是大人的语言加上去的,是编造出来的话。一年级上册《欢迎台湾小朋友》里刚见到台湾小朋友就“伸出双手紧紧握,热情的话儿说不完。”一个七八岁的孩子怎么一见面就有这么高的政治觉悟?有这么高水平的政治思想?这一句话,很像是画蛇添足,觉得这课中主要是要画出这一双脚,整篇课文就是为这一句话而编写的。编者出于政治的需要把它硬拼进去的,活生生地加在两岸孩子见面时表现出来的言行上。让人读后感觉根本不是真实的。

(三)快乐的缺失

在《玩具柜台前的孩子》课文里:“只要看到谁买的小汽车,他就马上跟过去,目不转睛地盯着柜台上跑动的小汽车”。他没有条件得到这种非常喜欢的“小汽车”,他要跟成人那样懂事,不能去想它,还须替父母生活的艰难而分忧。其他还有什么能够抚平这孩子孤单无望的心灵呢?这样只会把孩子写的更加痛苦。

(四)事实的缺失

一年级上册《有礼貌》一文里为了让人读起来朗朗上口,编者也就违背了公鸡的自然属性来写。说大公鸡见到太阳才喔喔叫,而不是天亮前啼叫。

《爱迪生救妈妈》是篇假故事且保留多年的课文。课文中说,在爱迪生7岁时,他妈妈得了急性阑尾炎,他和几个孩子把镜子的光聚在一起让医生给他妈妈做手术,结果他妈妈得救了。爱迪生7岁时是1854年,世界上最早时给阑尾炎动手术的时间是1886年,1886年爱迪生已经39岁了,而不是7岁。爱迪生小时候世界上还没有医生对澜尾炎进行过手术,所以这个故事是编造的。

四、结语

鉴于目前小学语文教材存在颇多偏差,现行语文教材教学改进势在必行。

[1]王燕.民国时期小学语文教科书《开明国语课本》之分析[EB/OL].(2014-6-21)http://www.docin.com/p-840060702.html

[2]必应百科.开明国语课本.[EB/OL].http://www.bing.com/ knows/search?q=%e5%bc%80%e6%98%8e%e5%9b%bd%e8%af% ad%e8%af%be%e6%9c%ac&mkt=zh-cn&FORM=BKACAI

[3]东北网-黑龙江晨报.民间团体痛批小学语文教材四大缺失.[N].http://edu.sina.com.cn/zxx/2010-12-01/1051276985.shtml

傅靖元(1994-),女,福建人,汉,在读本科,大连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会计学专业,研究方向: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

猜你喜欢

国语课本课文
背课文的小偷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怎样提高少数民族初中学生学习国语的积极性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容祖儿《一百个我 国语新曲+精选》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妈,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