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文化负载词看《牡丹亭》的文化传译

2016-03-11赵东伟

科学中国人 2016年27期
关键词:牡丹亭英译译文

赵东伟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从文化负载词看《牡丹亭》的文化传译

赵东伟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文化负载词承载着一个民族独特的文化信息,其恰当翻译是衡量译作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本文对《牡丹亭》两英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进行了对比和分析,阐明了文化负载词的翻译译者应在译语读者所能接受的情况下最大限度保留汉民族文化色彩,在传播汉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实现其概念意义与文化信息传达的最佳效果。

文化负载词;《牡丹亭》;文化传译

1.引言

每个民族的语言系统都蕴含着许多该民族特定文化特征的词汇,即“文化负载词”,是该民族文化的独特因素。“文化负载词(culture-loadedword)是指标志某种文化中特有事物的词、词组和习语。这些词汇反映了特定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渐积累起来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的生活方式。”[1]作为概念和文化意义的融合体,翻译文化负载词时,译者不仅要准确完整的表达其概念意义,还必须了解语言文化间的差异并在目标语读者所能接受的情况下最大限度保留源语文化色彩。

《牡丹亭》是明代著名戏剧家汤显祖[2]的代表作,它的翻译涉及诸多方面,本文仅从文化负载词方面探讨其英译问题。

2.《牡丹亭》中的文化负载词及其英译

《牡丹亭》包含数量众多的文化负载词,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文化负载词分为社会文化负载词,宗教文化负载词,语言文化负载词,生态文化负载词,物质文化负载词五个类别[3]。下文根据其类别,对美国柏克莱大学伯齐(Cyril Birch)[4]和国内著名学者汪榕培[5]两位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翻译家的译作进行比较分析,以探讨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原则和方法。

2.1社会文化负载词的英译

社会文化负载词是指承载一定社会习俗,社会生活和行为方式的词汇或短语。

例1:原文“莲步鲤庭趋”(第六出)

伯齐译:Lotus feet in trippingmeasure.(p16)

汪译:In buoyant footsteps to thehall.(p41)

“莲步”描绘了杜丽娘步伐轻盈,婀娜多姿,使古代中国文化中的“窈窕淑女”跃然纸上。伯齐直译为“Lotus feet”,对于并非熟知中国文化的译文读者来说,无法理解女主人公和“莲花脚”有何关联,造成阅读障碍。汪榕培意译为“buoyant footsteps”,栩栩如生地将杜丽娘仪态万千的身姿展现给读者,让读者身临其境,这种含蓄美使文章增添唯美的意境,更易被译文读者接受领会。

2.2宗教文化负载词的英译

宗教文化负载词是指那些承载着特定语言团体的特定宗教传统的词汇和短语。

例2:原文“虽然为政多阴德,尚少阶前玉树兰。”(第五出)

伯齐译:Many are the unsung acts of gracemy government has accomplished.(p14)

汪译:Forallmy contribution so supreme.(p30)

“阴德”即为善而不为人知,古人认为有了“阴德”将来就有好报。原文杜宝用“甘棠”自比是好官,做了很多不为人知的善事。伯齐领悟原作的意图,将“阴德”意译为“the unsung acts ofgrace”,他跨越文化差异,既准确传达原文的意义,又保留源语文化。而汪榕培将“阴德”意译为“contribution”,虽简洁精炼,但并没有明示“不为人知的善举”的含义。从功能对等和文化传译的角度看,伯齐的译文略胜一筹。

2.3语言文化负载词的英译

语言文化负载词多是以人们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习语成语隐语等形式出现的,承载着特定文化特征的词汇。

例3:原文“柳梦梅不卖查梨。”(第二出)

伯齐译:And Liu Mengmei,this“willow Dream-of-Apricot”has no“mountain pear forsale”no vender’scry,fullof false claims.

(Note:Pursuinghissequence of blossoming trees,the author here refers to a Yuan play,Baihuating,in which a vender ofmountain pear claims that itwill bring happymarriage,the cure ofall ills and so on.)(p4)

汪译:ILiu Mengmeiwillnevermakeaboast.(p7)

“卖查梨”是空口说大话的意思。伯齐的译文多处采用直译加脚注,阐述习语的来龙去脉及内涵,保留了源语文化,但造成句式冗长,打乱了读者思路的连贯性。汪榕培的译文不拘泥字面意思,基于对原文深刻领悟的基础上,传达其隐含意义,意译为“make a boast”。“boast”牛津大字典中释义为“自夸自擂”,多为贬义。再加上“never”一词,更折射柳梦梅的求实忠诚,是可信赖的人。此译文恰如其分的传神达意,符合目标语文化,易于被译文读者接受,实现“接受者和译文信息之间的关系,与原文接受者和原文信息之间的关系基本上相同”[7]。

2.4生态文化负载词的英译

生态文化负载词是反映某一语言团体中自然、地域环境等特色的文化词汇,主要包括植物、动物、天气、地理等词汇。

例4:原文“却也无奈了,浪桃花当一科,池里无鱼可奈何!”(第四十一出)

伯齐译:Butwhat am I to do?Here the exam inations furnish a strong tide,butwhat ifnomighty fish enters the stream?(p273)

汪译:I can hardly do anything about it—The annual test is fair and square.

Butnotagenius comes in sight.(p592)

鱼在我国文化中象征着吉祥喜庆,以“鲤鱼跳龙门”比喻中举、升官等飞黄腾达之事。原文中,鱼指“及第的人”。英语单词“fish”指人时多作“家伙、东西”讲,含有贬义。伯齐直译为“fish”,尽管译出了原文的意境,但对中西方文化中“鱼”的象征意义考虑略有欠缺。汪榕培用“genius”将“鲤鱼”代表的“才子”意译,既忠实原文,又实现文化传译,有利于目标语读者理解。

2.5物质文化负载词的英译

物质文化负载词是指那些特定语言团体日常所用能反映其日常生活的物件,工具,设备和产品的文化负载词。

例5:原文:“并不曾受人家红定回鸾贴”(第二十二出)

伯齐译:“No red-wrapped pledge in return,for horoscope on bride-to-be,didmy parentsyet receives”.(p183)

汪译:“No one hasofferedme hishand”.(p400)

旧俗订婚时,男方送给女方的聘礼放在红漆木盘等器皿内,称为“红定”。女方收聘礼后,将写了女儿生辰的“回鸾贴”回给男方。伯齐揣摩原文蕴含的文化含义,“red-wrapped”描述聘礼的喜庆颜色和形式,“horoscope”译出“回鸾贴”的内容,详实地将中国特定的婚约礼数呈现给目标语读者,使目标语读者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汪榕培的译文摒弃形式,注重词曲的舞台表演,“offer one’shand”精悍地译出原文的意思,达到了功能对等的效果,但文化传播效果与伯齐的翻译相比略显不足。

3.结语

《牡丹亭》中的文化负载词举不胜举,本文仅分析了若干有代表性的。伯齐和汪榕培的译作都是极为成功的作品,但在文化负载词的处理上,两位译家多处采用了不同的翻译策略。伯齐注重文化“传真”,多用直译以忠实于源语文化,尽可能地保留中国戏剧的深厚内涵。汪榕培多用意译,通过借用、替代、仿译等方法,最大程度地保持了信息内容与形式功能的对等。因此,其行文往往措辞短小精悍,传神达意。

从两译作可看出,翻译文化负载词时,译者要时刻牢记目标语读者,灵活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和方法,既传达其概念意义和汉民族传统文化信息,更要让目标语读者接受,以达到传播汉民族传统文化的目的。

[1]廖七一.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探索[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232-246

[2]汤显祖.《牡丹亭》.徐朔芳,杨笑梅校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

[3]袁臣.道德经中文化负载词英译对比研究[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1):127-129.

[4]Birch,Cyril.The Peony Pavilion(Translated)[M].Boston:Cheng&TsuiCompany,1994.

[5]Rongpei,Wang.The Peony Pavilion(Translated)[M].Changsha:Hunan Peop le's Publishing House,2000.

[6]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 of Current English(Sixth edition)[Z].商务印书社,2000.

[7]Nida,E.A.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M].Leiden:E.J. Brill.1964:159.

猜你喜欢

牡丹亭英译译文
Stem cell-based 3D brain organoids for mimicking,investigating,and challenging Alzheimer’s diseases
牡丹亭
《牡丹亭》之《游园惊梦》
《牡丹亭》:回归礼学的一种隐喻
“瓟斝”与“点犀”新解*——兼论中国典籍中名物词的英译
弟子规
叙事策略:对照莎剧,看《牡丹亭》
弟子规
话语分析角度看公示语的英译及翻译对策
《论语》英译的转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