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绩效模式对企业创新的驱动作用
2016-03-10章彩红
摘要:卓越绩效模式是提高企业核心能力的有效手段。创新是带有氧气的新鲜血液,是企业的生命。文章结合实践阐述了卓越绩效模式对企业创新的驱动作用,形成了“绩效驱动→持续创新→提升能力→卓越绩效”的理论框架,并对卓越绩效模式下企业如何保持持续创新提出延伸思考。
关键词:卓越绩效模式;企业创新;企业管理;绩效驱动;持续创新;提升能力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F406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08-0160-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6.08.082
笔者所在的铜冶炼厂始建于20世纪70年代。近年来,在日趋严紧的环保形势下,受现有工艺、装备限制,生产、环保等控制难度递增,员工劳动强度递增,生产成本递增,管控效能提升难度加大。这不仅抑制了经营绩效,更威胁着企业的生存。为了改变被动局面、提高管理效能,近年来,该冶炼厂全面推行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在如何将卓越绩效模式与企业创新耦合、如何从卓越绩效模式角度出发构建企业创新机制、如何通过创新促进整体绩效的持续提升等问题上,进行了坚持不懈的实践与探索。
1 卓越绩效模式对企业创新的驱动作用
推行卓越绩效模式以来,该冶炼厂从高层领导到基层员工思想、行为均发生了较大的转变,卓越绩效理念对生产经营各项管理创新起到了切实的驱动作用。
1.1 驱动管理理念创新
在一个组织中,理念创新是一切创新的根本。近几年来集团公司对该冶炼厂考核模式的演变过程如下:考核产量→考核成本费用→考核利润→考核组织整体绩效,由单一性考核到综合性考核的痕迹越来越来明显。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管理理念也发生着根本性变化:由吃“大锅饭”的依赖思想,转变为承担盈亏责任的自我管理理念;由追求企业利益最大化,到对保护环境和贡献社会的经营理念。企业不再只重视生产管理,而是将减少污染、保护环境、社会责任作为战略性目标贯穿于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在新的管理理念下,在高层管理者言行、思想的辐射下,全体员工的创新思维也悄然被激活。
1.2 驱动组织结构创新
严谨、高效的组织结构是实现卓越绩效的组织保证。根据企业生产实际规划、设计出精干高效的组织结构;通过全员绩效考核体系的建立,明确各层级的管理职能和工作权限;应用信息技术,建立起生产管理、设备管理、ERP等生产经营管控网,削减中间管理层次,缩短信息传输路径,提高指令传达效率。
1.3 驱动人才管理创新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充分挖掘人才的潜能,是人本管理必须创新的主要内容。近年来,该冶炼厂逐渐改变过去以生产设备为中心的管理,将人的因素提升到管理的第一位,推行人本管理。鼓励员工创新工作思维,赋予员工创新空间,集思广益推进创新工作的开展。健全和完善了员工职业生涯通道体系建设,建立起多通道多途径培养人才和使用人才的人力资源配置机制。诸如:“公推直选”或“公开选聘”单位负责人、“公平竞争、择优选聘”专业管理及技术人员、推行生产岗位“大工种”模式。
1.4 驱动实用技术创新
该冶炼厂在引进Ausmelt主工艺后,坚持“产、学、研”的思路,逐步完善技术创新体系,激发技术人员主动创新意识,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再创新,并将创新成果应用于生产实践。针对生产中出现的关键问题和制约生产的瓶颈,进行攻关,落实各项技改措施项目。注重解决生产、设备设施和指标如何优化等方面问题,提升设备性能,满足安全、环保、节能减排和信息化等方面需求,保障生产效果。如阳极炉的稀氧燃烧技术、硫酸镍生产工艺技术的改进等,最大限度地发挥项目的后劲作用。同时提升研发能力,推进实用新型专利和发明专利的申报工作。
1.5 驱动管理模式创新
管理模式创新是指基于新的管理思想、管理原则和管理方法,改变企业的管理流程、业务运作流程和工作方式。通过管理模式创新,解决生产经营中主要的管理问题,降低成本和费用,提高效率。通过同本行业标杆对比,挑战企业内普遍接受的成规定式,突破“不可能”“干不了”的思维约束;关注日常运作中出现的问题事件,思考如何把这些问题变成管理模式创新的机会。该冶炼厂管理模式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转变”上。即向现代化管理方式转变、向预算化管理转变、向制度化管理转变、向精细化管理转变、向数据化管理转变。
2 卓越绩效模式下的创新实践与成果
卓越绩效模式通过对以上五个方面的驱动,推开了该冶炼厂一个全新的创新局面,提高了企业驾驭生产的能力。在结合生产实践的基础上,努力营造全员参与、全员创新、全员提高的氛围,引导员工围绕工艺、技术、设备多思考、多实践、多创新。近年来,全厂技术革新、合理化建议、课题攻关及小改小革成果不断涌现。各类创新组合不仅优化了系统环境,提高了工序科技含量,同时也提升了企业的整体绩效水平。
2.1 技术创新取得新的突破
某年度安排资金4000多万元,实施技改技措项目72项,有效解决了影响安全环保、节能减排等生产难题。三项实用新型专利实现了工厂专利零的突破;三项发明专利正在进行专利实质性审查;《“两低一高”操作法》获得“安徽省职工先进操作(工作)法”;《奥炉系统处理冶炼二次(低品位)物料适应性研究及伴生金属物质流分析衡算研究》纳入集团公司某年度第二批科技实施计划项目。
2.2 QC攻关解决生产难题
QC活动是企业广大职工参与全面质量管理、促进质量改进的一种非常重要的组织形式。该冶炼厂始终注重通过QC小组活动调动全员参与质量管理、质量改进的热情,每年定期开展QC成果发布会,通过共同学习、互相切磋,提高员工素质和工作水平,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难题。全厂共有QC小组12个,紧盯各主要工序,针对生产出现的难题,及时响应并开展攻关,打通生产瓶颈。
2014年,“奥炉小组”凭《提高水淬渣溜槽的使用寿命》获“有色金属工业优秀质量管理小组”;“力源小组”的攻关课题《缩短轴承故障停机时间》获“安徽省冶金行业优秀QC小组活动成果发布一等奖”。2015年,“力源小组”借《降低水处理再生剂的消耗》获“有色金属工业级优秀QC小组(西安)”称号。
2.3 合理化建议优化管理效果
该冶炼厂每年都在全厂范围内征集合理化建议并展开评审,为职工的“金点子”提供了一个新的展示舞台,为生产经营和管理创新建立了一个不竭的资源库。每年收集的合理化建议数量均在100条以上。建议内容涵盖技术革新、安全环保、节能降耗、优化工艺流程等生产经营各个方面。通过评审,将有价值的建议应用到生产中,优化经营环境,提升管理运营效果。
2.4 课题攻关促进降本增效
近两年来,该冶炼厂围绕企业发展,贴近实际、贴近职工,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和主题实践活动,围绕生产组织、安全环保、科技攻关、管理创新工作拟定课题,开展攻关活动,形成课题攻关报告,2014年共收到课题攻关报告46篇。攻关课题紧贴生产实际,解决问题的针对性强,降本增效明显。通过主题实践,汇集各路智慧,为企业经营提供助力。
3 对卓越绩效模式下企业持续创新的思考
创新是企业卓越领先的制胜法宝,而持续有效地创新是企业保持生生不息的必备技能。因此,创新不能只是心血来潮,不能将之当作克服当前困难的一项战术,而应视之为企业的永久性战略,贯穿于企业整个生命周期。那么企业怎样才能保持持久创新呢?笔者认为可以做以下探索:
3.1 积极培植创新文化
在当今社会,创新的作用得到空前重视和强化,创新也成为企业的生命源泉,企业文化的独特性也上升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企业要营造一种有利于创新的文化氛围,鼓励员工在工作中创新,鼓励企业管理层在管理中创新。创新文化建设和落地的过程,要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为目标,通过环境氛围的营造、创新激励机制的建立,实现从观念引导到行动实现的过程。
3.2 保持创新动力的持久性
追求卓越是创新的驱动力,持续创新需要持续创新动力来驱动。创新动力来自于两个方面:外部动力和内部动力。外部驱动力是诱导性的,企业需要通过创新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内部驱动力是主导性的,企业文化的持续创新导向、企业持续创新精神、员工持续创新热情、激励持续创新的管理制度均驱动企业不断进行创新。掌控好内部驱动力是保持创新动力持久性的有力举措。
3.3 避免高层管理者更替的影响
在国有企业,创新的持续性容易受到高层管理者更替的影响。由于每个管理者都有自己的个性特征,他们的思维意识、行为倾向很容易影响到企业的经营决策。骄傲自满型的管理者或保守畏缩型管理者,都会严重制约企业的创造力。因此,高层管理者在接替过程中,要熟悉企业文化和相应管理制度,防止以个人意志替代企业管理理念,以降低高层管理者更替带来的影响。
3.4 宽容创新失败
企业在崇尚创新的同时也要宽容失败,创新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企业活力激活的过程,但创新的过程也是一个探索的过程,有成功也有失败,企业在激励创新成功的同时也应宽容创新的失败,“失败乃成功之母”在创新领域尤为适用。
4 结语
卓越绩效模式是创新的动力,创新是实现卓越绩效的核心能量,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企业只有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企业文化建设以及全方位的创新来提高管理水平,才能保持企业的持续性发展。因此,作为传统行业的冶炼企业来说,只有坚持以节能、减排、降耗为目标,树立绿色冶炼理念,建立长效的创新制度并进行大胆探索和实践,才能实现对环境的保护和对社会的责任,才能创造出卓越的绩效。
参考文献
[1]环保优先重安全 提质增效强管理[R].
[2]围绕三大任务 打赢统筹发展攻坚战[R].
作者简介:章彩红(1973-),女,安徽枞阳人,安徽铜陵有色金属集团公司金昌冶炼厂经济师。
(责任编辑:秦逊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