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工程变电运行的安全技术及管理探析
2016-03-10吕国强
摘要:在电力工程中,为了确保变电运行安全,往往会采用闭环管理的思想,做到对变电运行安全边查边改。PDCA闭环管理作为变电运行管理中普遍应用的管理手段,对于提升电力企业的管理水平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章针对110kV、35kV变电站设备运行管理问题进行了探究,并运用缺陷PDCA闭环管理的方法探讨了电力工程变电运行的安全技术及管理。
关键词:电力工程;变电运行管理;设备运行;安全技术;PDCA闭环管理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M732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08-0135-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6.08.069
110kV、35kV变电站的主要功能是为城乡居民以及各个企业生产单位提供电能,以确保正常的生产生活。要保证变电站的供电安全且能够使供电的稳定,就要做好变电站设备的技术维护工作。在科学技术的带动下,中国电力工程变电运行安全技术快速发展,已经取得一定的成就,但是,处于激烈竞争的电力市场环境中,如果电力运行技术没有做到与时俱进,而依然维持传统的运行模式,就必然会面临行业市场的淘汰。只有设备运行中保持健康的水平,才能够提高用电管理水平。采用缺陷PDCA闭环管理,确保设备运行中,缺陷从发现到消除以及后期的总结,都实施全过程闭环管理,以使电力工程变电运行顺畅。
1 电力工程中变电运行技术特点
1.1 变电运行技术具有较强的专业性
随着电力科技水平不断升级,电力工程变电运行技术得到升级。110kV、35kV变电站承担着日常生产生活的电能供应责任,要确保日渐提升的电力资源需求得到满足,就要提高电力工程变电运行效率。相应地,还要强化变电技术的专业性,以免遇到各种变电运行问题的时候能够及时解决,确保变电运行安全。
1.2 变电运行技术要适应设备管理环境
电力工程变电运行是接受上级指令,对变电站内的设备进行运行操作,实施必要的设备管理,包括变电设备的供电操作、停电操作、对变电设备的运行状态以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做出适当的调整,以提高变电设备的运行效率。
1.3 变电运行技术的复杂性
针对变电系统的结构设计角度而言,系统结构复杂,为变电设备的维护加大了难度。变电工程中,变电运行技术主要涉及的内容就是变电设备的安全维护,不仅专业技术性强,而且存在着设备分散性,要实施变电运行设备的集中管理,难度是非常大的,因此故障率也比较高。
2 电力工程中导致变电运行故障的因素
电力工程中,当变电运行出现故障的时候,主要是由于两种因素所导致的:一种是自然因素;另一种是人为因素。
2.1 变电运行故障的自然因素
2.1.1 电力设备持续运行而导致变电线路老化。自然因素具有不可抗拒性,由电力工程变电运行环境所决定。变电运行中,电力设备会长时间持续运行,很容易产生设备疲劳、线路提前老化等问题,最终使得变电线路的性能受到影响而无法正常地发挥出来。变电线路性能改变是导致变电运行故障的重要原因,特别是当线路的绝缘发生老化,甚至还会引发重大的事故。
2.1.2 变电运行负荷超出局限。为了避免变电运行故障,还要注意控制好变压器的负荷量。通常110kV、35kV的变电站,站内用电负荷是有限的,站用变压器一般为50~200kVA。如果变电运行负荷突破了这个局限,就会超过变压器的最大负荷而造成变压器的内部元件受到损害,使得变压器的运行寿命缩短。如此,就容易使得整个变电系统出现故障。
2.2 变电运行故障的人为因素
2.2.1 变电运行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人为因素是导致变电运行故障的重要因素。如果说,自然因素是不可抗拒的,那么人为因素就是由于管理不善,对设备维护不到位而引发的。如果电力工程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不够,没有建立必要的管理制度,也没有制定行之有效的考核机制,就会由于工程管理人员在工作上自我约束能力不够而导致变电运行故障发生。
2.2.2 没有建立动态的故障防范机制。虽然电力运行技术不断升级,但是当处于电力工程的实际运行环境中的时候,就会由于环境的复杂性和技术的多变性,使得各种故障出现而且防不胜防。如果没有根据变电运行状况完善故障防范机制,就会导致故障防范措施存在着滞后性而无法发挥作用,特别会导致变电运行中出现无法预知的故障,而影响到变电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
3 电力工程变电运行的安全评价
要确保电力工程等变电运行安全,就需要在电力设备检修过程中,能够对设备运行状态进行客观的安全评价。通常设备检修中需要对设备风险进行识别,并进行风险评估。在风险识别的时候,要能够对设备运行的异常状况做出准确判断,然后对可能造成的危害进行识别。在作业之前,要做好检查准备工作,看即将实施的作业防范是否符合规定。对作业中所涉及到的规章制度,需要在作业程序中注明,以避免由于作业人员对规定不够熟悉而出现违规操作的现象。如果在作业方案中涉及到没有经过审批的作业程序,则需要在作业之前有主要管理人员审核作业程序,以避免在作业中因没有屡行程序而造成危害。对同类作业中曾经发生的事故要基于高度重视,据此而对作业中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以判断,以避免重蹈覆辙。要对照安全注意事项对作业中的危险点逐一对照,看是否存在遗漏点。在对危害因素进行评价的时候,要对危险因素的性质以及危险的程度做出评价,确定危险因素可能造成的事故以及事故的可承受范围,以对难以承受的风险有效控制,避免风险程度较重。通过对风险科学地评估,以实施有效的风险控制策略,使电力工程变电运行获得安全保障。
4 电力工程变电设备缺陷的PDCA闭环管理
要对电力工程变电设备缺陷实施管理,就要对变电设备运行中所存在的缺陷及时发现,并对出现缺陷的原因进行分析,划定缺陷的严重程度依次上报。变电设备缺陷管理,要能够将存在缺陷的原因以查明,对于缺陷进行彻底处理,并针对缺陷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以避免类似的设备缺陷重复出现。对变电设备缺陷实施闭环管理,就是要对设备缺陷实施全过程管理,从设备缺陷的发展、上报到消除缺陷、检查验收等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实施跟踪检查。在任何一个环节发现设备依然存在着缺陷,就要采取技术措施及时解决,然后才能够进入到下一个管理环节。采用PDCA闭环管理模式对设备实施缺陷管理,将管理程序划分为四个阶段,即计划阶段(plan,简写“P”)、实施阶段(Do,简写“D”)、检查阶段(Check,简写“C”)、处理阶段(Action,简写“A”),四个阶段相互渗透、紧密衔接。如果在一个PDCA循环中依然存在着设备缺陷,则可以继续PDCA循环,直到设备缺陷完全解决为止。采用变电设备缺陷的PDCA闭环管理,可以在对设备缺陷实施必要的技术处理的同时,还能够督促监督机制的跟进,以确保电力工程变电系统安全运行。
4.1 变电设备缺陷的P(策划)阶段安全技术管理
为了确保变电系统的安全运行,要将设备管理的长效机制构建起来。企业可以根据变电运行的实际情况将检查和评审的目标制定出来,围绕着目标实施安全管理,包括工作环境、工作人员的技术安全培训等。对设备运行可能出现的故障要制定提前策划措施,将所涉及到的重点技术提升整体高度,与技术完善和技术检查相结合。
4.2 变电设备缺陷的D(执行)阶段安全技术管理
变电设备缺陷技术安全管理进入到执行阶段,要对所发现的设备缺陷要及时报告,包括设备的名称、编号、投入运行的时间、设备缺陷的部位、所造成的影响以及可能出现的后果等都要详细报告,还要从变电运行的角度出发对设备缺陷以定性,提出消除缺陷的建议。技术部门接到设备缺陷报告后,要进行现场处理,以将设备的技术缺陷消除。对于设备缺陷的每一个处理环节以及处理效果都要做好记录。
4.3 变电设备缺陷的C(检查)阶段安全技术管理
电力工程变电运行中所存在的设备缺陷问题已经消除,就进入到检查阶段。检查人员接受任务后,会同检修人员一同对设备缺陷进行复查。如果设备缺陷已经完全消除,就要检查界限是否正确。检查采用现场操作的方式,除了外观检查之外,还要通过操作判断设备运行情况。对于不能通过检查的,需要进行设备缺陷的二次检修,直到检查合格,通过了验收才能够投入使用。对于检查合格的变电设备,要做出“合格”结论,才可以投入运营。
4.4 变电设备缺陷的A(改进)阶段安全技术管理
当电力工程变电设备缺陷技术处理完备之后,要按照变电管理所的要求对设备缺陷进行总结性分析,这期间要对设备运行情况的反馈信息做好收集工作,并进行分析,从中总结出缺陷顾虑,以执行设备缺陷的技术改进措施。对于重大的变电设备缺陷问题,要对缺陷的原因、处理方案以及运行维护措施进行经验型总结,并落实改进措施,以提高变电设备的运行水平。
5 结语
综上所述,在电力工程中,变电运行所发挥的作用直接关乎到工程是否能够顺利展开,且能够保证工程进度,而变电运行中,会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导致设备运行出现障碍。当电力工程中变电设备发生运行故障,就必然会导致设备损失,影响电能供应质量,情节严重者,甚至会导致供电系统解列,引发供电瘫痪。创新是动力,也是推动企业前行的关键。电力工程中,要对变电运行技术不断改进,就要做好变电站设备的运行管理工作,降低用电设备的损坏频次。
参考文献
[1]李德刚.闭环管理在电力企业的有效应用[J].华北电业,2014,(5).
[2]任文.电力工程中变电运行技术的应用剖析[J].科技咨询,2015,(6).
[3]雷明,秦琦.变电站危险点分析与预控[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1.
[4]滕晓辉,赵瑞敏.基于WEB的变电站设备缺陷管理信息系统[J].山东电力技术,2010,(1).
[5]罗翠丽.如何做好变电站设备缺陷管理工作[J].现代物业·新建设,2012,11(7).
[6]米娟.变电运行的安全技术及管理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22).
[7]胡荣克.变电运行中的状态检修技术[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4).
作者简介:吕国强(1975-),男,广西玉林市陆川供电公司中级工程师,研究方向:电力工程管理。
(责任编辑:秦逊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