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脆如凌雪馓子香

2016-03-10刘绍义

食品与健康 2016年3期
关键词:馓子一篮长条

刘绍义

母亲当然不知道古人对馓子的赞誉,但母亲做出的馓子确实“入口即碎,脆如凌雪”。望着母亲前天专程从老家送来的一篮馓子,我心里很不是滋味,直到此时,才发现母亲亲手炸制的馓子不但又香又脆,而且越品越有味道。

馓子是家乡最常见的油炸食品,也许是它太普通了,我向来都把它视作一种上不了台面的吃食,就是到酒楼、饭店去吃饭时,我也向来不点馓子。年前几个同学来我家吃饭,正好母亲也在,当爱吃馓子的妻子把一盘馓子作为零食拿出来放到茶几上,与水果、瓜子、糖果一道招待同学时,我很不以为然。可是几个同学却吃得津津有味,赞不绝口,一盘不够,又端来两盘,大家仍吃得余兴未尽,若不是怕吃饱了,剩下饭菜,他们还不停嘴哩。

一旁的母亲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也许这是她第一次发现自己做的馓子这么受欢迎,于是答应等过了年,单炸一篮子分送给我这些同学。大家都以为这不过是随便说说的事情,没想到前天母亲真的送来一篮馓子,并且分装成几个小袋,让我一定给这些同学送去。

我虽然不爱吃馓子,但我知道炸馓子是一个很费工夫的活儿。小时候母亲炸馓子的情景还历历在目。母亲总是先打上两个鸡蛋,放点盐,把馓子面和好,然后饧一会儿,让面变得劲道,再在案板上抹上香油,把饧好的面一点点搓成筷子粗细的长条,慢慢地盘在涂满香油的盆里,每一层都抹上香油,以防那些长条粘在一起。最后一手捏住面的条头,一手把条缠在手上,待到缠到一定圈数后,用两只筷子将其拉直绷紧,往已经煮沸的油锅里下时,再把它斜折定型,待到炸成柿黄色捞出即可。

整个过程就像苏东坡写的那首馓子的广告诗一样,“纤手搓来玉数寻,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浓于酒, 压褊佳人缠臂金。”不过,这首诗的诗名不叫《馓子》,而叫《寒具》,这里的寒具,就是我们今天说的馓子。“寒具”的由来,是因为它出现在寒食季节,人们禁止烟火的时候,馓子作为一种能够长期保存、不易变味变质的食品在各个茶馆里出售,以供人们佐茶充饥。

《太平广记》中提到,东晋的桓玄招待客人时会摆上一碟寒具做点心。有一次府里来了客人,桓玄拿出珍藏的名画和书法让客人鉴赏时,因客人刚刚吃过寒具,没有洗手,就来拿书画了,结果在书画上留下了油迹,让桓玄心痛不已,从此以后再招待客人,就不肯摆设寒具了。

宋代陶谷的《清异录》,把寒具写得太过脆了,他在写到“金陵七妙”时,说“金陵寒具,嚼着惊动十里人”,委实夸张了些。宋时,因寒具与麻花等油炸食品相比,有一种比较松散的感觉,所以人们逐步开始把“寒具”称为“馓子”。

如今人们炸馓子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掺入或糖或蜜或枣汁等调味料,随意调制味道,满足更多口味的需求。不过,现在我最爱的,还是母亲的手艺。

猜你喜欢

馓子一篮长条
显微镜
开屏的孔雀
常吃常香常想的“馓子”
山河故人,不过一碗馓子茶
山河故人,不过一碗馓子茶
胡图与花童
山河故人,不过一碗馓子茶
魔法照片DIY
我家小妹妹
积木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