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德育工作方式 构建思想道德建设新常态

2016-03-10邹晓东

创新时代 2016年2期
关键词:学校德育思想道德家校

邹晓东

在新的历史时期,学校德育工作必须立足新起点,适应新常态,通过创新理念、创新思维、创新举措,不断推动学校德育工作的创新发展,真正提升德育工作治理水平,全面促进学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一、秉持“大德育”理念,创新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体系

学校德育工作要基于治理视域,努力追求“善治”,拓宽视野,突破以往学校德育工作囿于校园“象牙塔”内,与家庭、社会隔断之现状,通过整合、融合、优化等策略,加强与家庭、社会的联系,道德实践与生活的联系,广泛吸纳各种力量,开创大德育工作格局。

1.重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工作网络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全社会都要重视的一项工作。创设健康、安全的未成年良好成长环境,是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目标与责任。学校要发挥主体作用,加强统筹谋划,切实发挥核心带动作用,着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工作网络。

(1)探索建立多样化的家校互动体系。一是互动层次的多样化。学校全面指导构建“班级—年级—校级”三级家委会框架,并对应开展三个层次的家校互动。同时通过校长信箱、家校联系热线、微信公众号、上门走访等保持与每位家长的沟通联系,确保在多层次的沟通交流中,形成密切的家校关系。二是互动形式的多样化。家校互动既可以是家委会会议、家长开放日、家长学校授课活动,也可以是家校共同举办的各类亲子活动、听证会等。三是互动内容的多样化。内容可以涵盖校内外所有关涉未成年人成长的活动、工作、环境等。例如,可以探讨家校如何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研究良好的家风家训对孩子成长的影响等。四是互动载体的多样化。在“互联网+”的时代,微信、QQ群、客户端等,已经成为家校联系的新媒介。

(2)推动建设立体化的校社联动体系。学校要以更加开放的姿态,争取街道各部门、群团组织、所在社区、驻街企事业单位支持,主动进行工作对接,形成纵横交错的立体化联动体系。一是资源的联动共享。学校要善于挖掘、调研周边蕴藏的丰富德育资源,通过整合、优化,绘就德育资源分布图,并进行资源信息共享,互为利用。二是平台的联动共建。学校要在街道宣统科、文明办指导下,以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联席会议为抓手,共同推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专题网、相关微信公众号、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小组的建设,在联动共建中强化平台在力量整合中的集聚优势。三是活动的联动共办。学校既不能关起门来搞“自娱自乐”,也不能对上级各条线、各部门的活动疲于应付,被动接招。在加强沟通的基础上,将校内活动与校外活动有机整合,通过共同承办活动,互相借力,融为一体。

2.建设教师、家长、各界人士多元参与的队伍组织

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是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家长、每一位有良知的社会人士的应尽责任。适应大德育格局必须建设一支以学校德育工作者为核心,以家长家委会成员、社会各界人士为助力两翼的“大德育”工作队伍。

(1)核心队伍专业化。学校要充分重视班主任、辅导员在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要让班主任、辅导员队伍在敬业、爱业、乐业的基础上更加专业。只有专业化的德育工作队伍才能真正发挥核心引导作用,才能以专业素养、专业态度、专业技能适应当前不断发展的德育形势,解决日趋复杂的德育问题。

(2)家长队伍素质化。现在一个新的共识是“家庭教育才是真正的起跑线”。学校必须重视家庭教育,重视对家长的培训与指导。要以促进家长的主体参与为导向,切实发挥家长在家委会、家长学校中的作用,让家长走进校园,走上讲台,共同探讨家校共育的合作范式,让广大家长认识到自身在育人中的重要作用与责任义务。

(3)社会人士志愿化。学校德育是一项系统工程。社会各界热心人士是学校德育力量的资源大本营。邀请他们担任学校校外辅导员,配合学校开展各项宣讲活动,或指导学生开展校外道德实践活动,弘扬他们的志愿服务精神,形成一支稳定的志愿服务队伍,是学校德育社会化实践的组织力量保障。学校要重视建设学校教育关工委,让一些具有奉献意识和奉献精神的退休老教师在校外教育阵地中成为社会德育志愿服务的带头人。

二、施行“精致化”管理,创新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机制

精致化的管理,要注重实效,关注细节,尤其要激发学生的内在力量,让他们在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中提高思想道德的认识与水平。

1.建设“细而实”的学校德育常规管理机制

(1)从宣传导向上着力,加强德育常规的引导。主要做到“三化”:一是教育内容系列化。学校德育处、大队部要全面规划,统筹安排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教育,形成系列。二是教育主题专题化。专题化,就是指内容集中,措施专业,分层实施,针对性强。

(2)在行为指导上使劲,督促文明习惯的养成。一是全程关注。学校以学生在校活动为轴,抓住每一个关键时间节点,指导学生习礼仪、讲文明。二是评比激励。学校从指导学生文明用餐、文明行走、文明活动、文明交往等行为细节入手,开展文明评比检查活动,表扬先进,在积极的评比导向中促使学生文明行为养成。

2.建设“活而透”的学生自我教育机制

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只有学生在德育的浸润中,培育自我教育力量,形成自我教育机制,才能真正体现德育之实效。

(1)搭建自我教育的平台。德育处、大队部在校园规范管理中,加强红领巾小导游团、文明礼仪岗、红领巾电视台、小记者站、志愿轮值岗、少年科学研究院等平台建设,通过发布志愿参与招募令,组引导学生参与其中,培养他们成为重要的校园治理力量。

倡导学生争当文明管理服务志愿者,一方面自己做出“表率”,努力提升自身文明素养,像个文明规范的“小先生样”,另一方面,在志愿管理服务中,针对同学们的不良行为,担当“小先生”,适时提醒,善意说服引导,成为推行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重要推手。

(2)设置自我教育的岗位。以每一个人的积极参与为导向,在班级内细化设置适合的岗位。真正做到“人人有岗位、人人有责任”。并可借鉴“小先生制”,通过建立“小先生人才库”“小先生岗位责任制”,加强学生对班队事务的自我管理,让孩子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班队事务管理中,做班级管理的真正小主人。

(3)开展自我教育的活动。以加强实践体验为取向,积极开展以学生主体参与的自我教育实践活动,努力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校管理的志愿服务意识。例如,可引导学生参与班级、校园文化环境的设计与布置活动,促进其对班级文化建设的体验和理解。

三、实施“品牌化”战略,创新思想道德建设精品活动

品牌是学校办学理念的集中体现,是学校特色的彰显,也是学校追求品质、追求高效德育的信念坚持。

学校要紧紧围绕学校发展特色,通过实施品牌战略,形成精品活动,真正提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内涵与成效。

(1)加强品牌规划,让活动更优。活动不是开展得越多越好,在品牌规划下,加强主题设计,通过整合优化,让活动有新意、有意义、有意思。例如,三年级中队开展的“粽子的故事”主题活动巧妙与社区妇联活动整合,借助社区资源,为活动增添了亮点。

(2)加强品牌实施,让活动更精。“精”是精致、精巧,是对活动流程的优化、活动品质的高要求。活动的“精”体现在主题新、层次清、创意巧、流程畅、效果好等方面。例如,在举行“诗画重阳、情满人间”活动时,把节日文化的弘扬精准定位在“诗的诵读”“画的展示”“情的表达”上,让重阳节有情、有意、有内涵、有品味,既让孩子们开心过节,又让他们在重阳文化的熏陶下,愉快成长。

(3)加强品牌评估,让活动更实。对品牌的评估,是对德育活动成效开展的反省,目的是通过评估,总结经验,反思不足,及时调整,完善改进,提高实效。例如,学校在十多年的节庆文化活动品牌建设中,坚持以博大深厚的“根”文化为学生的一生成长打基础。依托“节日大观园”为载体,加强对节庆文化的探索实践。在五年级中队开展的“端午申遗探究之旅”节日文化研究主题队活动中,队员们以文化小研究者视角,探讨了我国四个地区联合申请世遗的优势和不足,辩证地提出建设性意见,体现了德育活动在传承传统文化、培育核心价值观中的突出作用。

猜你喜欢

学校德育思想道德家校
内生德育:九年一贯制学校德育路径探索
学校德育工作的方法和途径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创新机制 多措并举 加快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向纵深推进
农村初中学校德育管理工作探究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策略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
对当前我国学校德育实效问题的理论反思
评选“三好标兵” 创新思想道德建设
家访是家校联系的"润滑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