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T动画类微课的设计与开发
2016-03-10卜彩丽王伟伟
卜彩丽王伟伟
(1. 河南师范大学 教育与教师发展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2;2. 华中师范大学 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PPT动画类微课的设计与开发
卜彩丽1王伟伟2
(1. 河南师范大学 教育与教师发展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2;2. 华中师范大学 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微课已成为信息时代重要的教学资源,为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提供了思路。目前国内关于微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微课的基本理论及教学应用研究上,而在技术层面,关于微课的设计与开发方面的研究相对缺乏。本研究针对PPT动画类微课进行如下研究:剖析了PPT动画类微课的概念、特征、制作原则,构建并重点阐释了该类微课的设计与开发模型,并以该模型为依据设计开发了《加涅的九段教学法》微课,以期为更好地设计与开发较高水平的微课提供借鉴,进一步推动我国微课研究的快速发展。
微课;PPT动画类微课;设计;开发
一 、问题的提出
微课是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产物,为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提供了途径与思路[1]。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以其可视化、可重复利用、短小精悍、易分享等资源特性迅速成为一线教师和教育研究者研究和关注的热点。理论研究方面,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起源、概念、特征、作用、影响等基本理论以及在学科教学应用上的理论探讨,而从技术层面研究微课的设计与开发这方面还比较缺乏。国内学者黄建军、郭绍青从理论上阐述微课程的教学设计模式及四种制作方法,并提出了微课的评价指标体系[2];孟祥增、刘瑞梅等在总结国内微课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阐释了微课设计的理论基础及流程和常见的几种微课制作方法等[3];应筱艳和吴星阳从开发技术视角总结了以录屏技术为基础的微课程开发的一般流程与原则[4]。总体来看,微课设计与开发方面的研究大多是从总体上讨论微课的设计与制作方法,而具体到各类型微课的设计与开发研究还相对缺乏。本文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已有的微课设计开发经验,构建了PPT动画类微课的设计与开发模型,并以该模型为依据设计开发了《加涅的九段教学法》微课,以期为国内学者和同行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二、PPT动画类微课概述
(一)PPT动画类微课的概念与特征
PPT动画类微课主要是指以PowerPoint动画为主要制作技术,通过和教学内容相关的文本、图形、图片、表格、数据等制作成连续变化的序列图像,并配以清晰简洁、讲解精透的语音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微课。从总体上讲,PPT动画类微课主要适合抽象概念类内容的讲授,以及不便于用真人演示或实物展现的教学内容,PPT动画类微课具有三个特征。
1.趣味性强,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
趣味性强是PPT动画类微课的主要特征,通过PowerPoint中的自定义动画和切换动画将音频、图形、图片、文字等多媒体信息制作成生动而连续的动画,实现了动—画结合,声—画同步,增强了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约翰M.凯勒的ARCS动机模型强调了教学设计中引起学生注意对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性,而学习动机和学生学习表现直接相关[5],因此PPT类动画能有效吸引和维持学习者的注意力,提升学习效果。
2.将抽象知识可视化,有助于学习者的学习和理解
通过生动形象的动画来有效地传递教学内容,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化晦涩为生动,符合人类认识事物的规律。同时,学习者更易于接受来自视觉的信息,因此将抽象知识可视化,有助于学习者对知识的快速掌握和理解,有效实现学生的深度学习。
3.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和艺术性
技术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也是PPT动画类微课的主要特征,技术性主要体现在设计与开发者需要较好的PPT制作水平,重点是PPT动画制作水平,以及对软技术即扎实的教学设计功底的要求。而艺术性主要体现在要实现画面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及较强的视觉冲击力、感染力,开发人员需要一定的艺术设计基础,比如颜色搭配、构图、排版及对音乐的感知能力。
(二)PPT动画类微课开发的关键技术及其优势
随着软件功能的不断完善,Microsoft PowerPoint 2013已经成为集文本、图像、动画音乐、视频设置和编辑等功能于一体,支持 WMV 和MP4格式视频的直接生成的一款实用性很强的创作软件。[6]在PPT所有的应用领域中,PowerPoint动画都淋漓尽致地彰显出它超乎寻常的凸显主题、强化表达的优点。
1.制作动画简单易操作,制作门槛低
PowerPoint动画是PowerPoint软件本身自带的动画功能,主要包括自定义动画和页面切换动画两大类。在PPT动画类微课开发过程中主要使用自定义动画功能,而该类动画具有动画效果分类清楚、操作过程和效果可视化、动画效果及时修改调整等功能,流畅动感,易于操作。
2.支持视频格式直接输出
该功能是PPT动画类微课设计与开发的基础,在制作PPT动画类微课时必须使用PowerPoint 2010以上的Office版本。目前,PowerPoint 2010仅支持WMV一种视频格式,而PowerPoint 2013支持WMV和MP4两种视频格式,从动画功能及支持视频输出功能来讲,建议使用PowerPoint 2013版本来制作PPT动画类微课。
3.支持单个对象多动画设置及多个对象的动画顺序设置
PowerPoint动画的这两个特点是制作复杂动画的关键技术。对于单个对象,以图片为例,可以对其添加不同的动画效果,比如进入、强调、路径、退出等动画效果,从而实现一张图片在画面中出现、出现后的强调、沿既定路径运动及消失等效果。而对于PPT中的不同对象而言,可以通过动画的之前、之后等动画顺序来实现多个对象的同时出现或顺序出现等效果。
4.支持多种媒体素材插入
PowerPoint支持多种媒体形式的插入,如文本、图片、形状、声音、视频、Flash动画等多媒体形式,这为制作生动有趣的PPT动画类微课提供多媒体信息基础。通过对文本、图像、声音等多媒体素材进行综合加工,结合PowerPoint动画技术,从而实现生动形象的动画效果,表达更丰富的教学信息。
(三)PPT动画类微课的制作原则
PPT动画类微课要遵循四个制作原则:第一,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符合PPT动画类微课所适合的内容形式,比如抽象概念讲授类和不便于用真人演示或实物展现的教学内容比较适合采用PPT动画类微课来呈现。第二,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和脚本设计是PPT动画类微课设计的关键,教学设计要强调重点内容,而对难点部分要提供更多的“支架”让学习者理解。第三,动画设计及音频讲解要符合学习者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特征,需要强调的是动画的设计要合乎逻辑,流畅自然。第四,理清整个PPT的逻辑关系,PPT的排版要简洁、统一、美观、大方,给人以美感。
三、PPT动画类微课的设计与开发模型
结合笔者的微课开发经验以及相关理论研究,本研究构建了PPT动画类微课的设计与开发模型,如图1所示,由分析阶段、设计阶段、开发阶段、输出阶段构成。
图1 PPT动画类微课设计与开发模型
(一)分析阶段
分析阶段是PPT动画类微课设计与开发的基础,它主要由选题构成。和其他微课选题过程一样,教师需要选择教学中遇到的重点和难点。和其他微课不一样的是,PPT动画类微课比较适合抽象概念讲授类和不便于用真人演示或实物展现的教学内容,因此并不是教学中所有的重难点都适合用PPT动画类微课来表达。当选好题之后就需要对其进行重难点分析,哪些是当前知识点的重点,而哪部分是难点,在制作微课之前教师要能准确地把握。
(二)设计阶段
设计阶段主要包括微课的教学设计、界面合计、脚本设计,这是PPT类微课开发的基础和前提。在教学设计部分,重点包括学习者分析、学习内容分析、教学目标的确定、制定教学策略等。提炼解说词也是PPT动画类微课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PPT动画类微课除了需要生动的画面,精练的、逻辑性强的语音解说词的设计也显得非常重要,它也是后面脚本设计的基础。通过教学内容分析,我们可以确定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并且可以确定教学内容前后左右之间的关系,并以此为依据撰写微课的解说词。
界面设计是对微课的整体风格、页面呈现方式进行规划与设计。[7]而对于PPT动画类微课,目前比较常见的风格有扁平化、立体、Metro、Low Poly等风格。通常情况下,微课由片头、教学内容和片尾三部分组成,片头部分主要用来呈现微课程的基本信息,如课程信息、教师信息等;教学内容部分是对知识点的讲解;片尾部分则用来对教学进行小结等。脚本设计是PPT动画类微课制作的最核心的工作之一,它主要完成每一页屏幕画面的设计,脚本设计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多媒体技术的特点对画面进行构思,对所要表现的内容进行创意,对画面中的信息呈现方式、控制方法进行统一安排和设计[8]。
(三)开发阶段
开发阶段是PPT动画类微课的重要阶段,主要包括PPT动画的制作、PPT动画保存成视频格式、将提炼出的解说词进行录音、选择和确定背景音乐,最后一个部分是将动画、录音、背景音乐通过视频编辑软件进行合成、添加字幕和特效等后期处理。
动画制作部分对制作者的PPT动画水平有一定要求,能熟练使用页面切换动画和自定义动画对PPT中的对象进行动画设计,制作者需要掌握PPT动画制作的原理、PPT动画的分类、PPT自定义动画的分类、添加方法、动画的顺序、动画的速度等。将解说词通过录音软件进行录制,建议使用Adobe Audition录音软件进行录制,该软件除录音功能外,还具有强大的音频编辑功能,在录音时教师要注意语速、语音、语调的恰到好处,针对低年龄段的学习者,在语速上可以有针对性地调整。合适恰当的背景音乐也能提升PPT动画类微课制作效果,当然在这里背景音乐并不是一个必要条件。开发阶段的最后一个阶段是将PPT动画、音频解说词、背景音乐等导入视频编辑软件(如Adobe Premiere)进行剪辑、添加字幕和特效等后期处理。
(四)输出阶段
后期编辑完成后,为保证视频质量,建议先输出AVI格式未压缩视频,然后利用专业视频格式转换软件(如格式工厂、狸窝转换器等),将视频转换成支持各种终端设备播放的视频文件,比如MP4、WMV、FLV等视频格式。要保证经输出压缩后的微课程的画质和声音足够清晰,同时视频文件不能过大以便于储存和传输。
四、PPT动画类微课案例的设计与开发
为了更好地诠释PPT动画类微课设计与开发模型,笔者以该模型为依据,设计与开发了《加涅的九段教学法》微课,现将具体设计与开发流程详述如下。
(一)案例微课的分析阶段
选题是PPT动画类微课设计的基础。笔者执教本科生“教学系统设计”三年,而 “加涅的九段教学法”这一知识点是教学策略部分的重点更是教学中的难点。基于此,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笔者和合作者设计并开发了《加涅的九段教学法》微课,该知识点比较抽象难懂,因此采用PPT动画类微课设计实现。
(二)案例微课的设计阶段
1.教学设计
在PPT动画类微课设计中,教学设计主要包括学习者特征分析和学习内容分析。本案例微课的学习对象主要为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大二学生,年龄范围在18到22周岁之间,思维比较活跃,具有较好的创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较强。根据学生以上的特点,案例微课主要采用扁平化设计风格,图片素材选择上尽量符合大学生的认知特征和已有的生活经验,体现动机设计中的相关性策略。“加涅的九段教学法”是教学系统设计通用模型中教学策略部分的内容,主要解决教师如何教的问题,主要内容包括 “引起注意、告知教学目标、回忆先前知识、呈现刺激材料、提供学习指导、诱发行为、提供反馈、评价表现、促进迁移”九个事件,该教学内容的重点是引起注意、提供学习指导、诱发行为及提供反馈。难点有两个:一是让学生理解什么是提供学习指导,如何给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指导;二是促进迁移,什么是迁移和如何促进迁移。在学习内容分析的基础上,微课设计中既需要强调重点,又要对难点内容提供更多的支架和学习指导,以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2.界面设计
本研究案例微课的界面设计采用的是“画面+字幕”的形式,总体上采用扁平化设计风格并通过丰富的动画展示要讲授的教学内容,将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可视化的微视频,形象、直观、富有感染力,能够有效地刺激学习者的感官,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在内容呈现顺序上,将“加涅的九段教学法”这一知识点分为导入、剖析和巩固三个环节来讲解,先导入什么是加涅的九段教学法,再展开教学,对知识点进行剖析,最后对该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巩固所学。
3.脚本设计
鉴于本案例微课的界面设计风格(画面+字幕),需要先把《加涅的九段教学法》的解说词整理出来,并结合教学内容的重难点进行脚本设计。部分脚本设计如下页表1所示。
(三)案例微课《加涅的九段教学法》的开发阶段
1.前期PowerPoint动画制作
PowerPoint动画制作部分是本研究的重头戏。笔者之所以采用PowerPoint 2013来进行前期PowerPoint动画的制作,是因为它有着更加简洁的外观和更智能的设计工具。本研究中案例微课PowerPoint动画的制作主要是根据前期设计好的脚本内容来制作的。由于主打的是扁平风,微课程素材的选取均为扁平化风格的矢量素材,色彩的搭配也比较大胆、鲜活,动画的设计欢快、流畅,因此,在视觉上有着强烈的冲击力,引人入胜。制作完成后,将PowerPoint动画直接另存为WMV格式的视频文件即可。
2.Adobe Audition录音
输出视频之后,笔者根据上一节中《加涅的九段教学法》的脚本设计中的解说词进行录音。为达到较好的录音效果,笔者建议采用Adobe Audition专业软件进行声音的录制。在录音前,需要在控制面板中选择声音和音频设置,在音频选项卡录音栏中选择所用电脑的声卡,然后要查看音量控制,以保证主音量和波形打开在适合的音量,确认录音状态可用。做好以上准备后,打开Adobe Audition,选择“单轨编辑模式”,在文件菜单中选择“新建”,选择波形的采样率为44100Hz,点击传送器中的“录音”按钮,开始录音。录音结束后按空格键结束录音。此时,可以按空格键试听刚才所录的内容。录制完成以后可对声音进行简单的剪辑,以及调节音量、添加混响或其他效果的处理。最后,选择文件菜单下的“另存为”,选择“MP3”格式,输入文件名后保存即可完成录音。需要强调的是,若想取得理想的配音效果,应对配音人员的普通话水平有所要求,须咬字清晰、语调丰富、富有感染力。
表1 案例微课脚本设计
3.Adobe Premiere后期编辑
本研究案例微课在进行后期编辑时采用的是Adobe Premiere Pro CC。打开软件后先根据视频素材要求建立工程文件,然后导入视频、音频解说、背景音乐等素材进行编辑。可以根据配音的语速适当调节动画的节奏,使整体更加和谐。添加字幕时,需注意其位置要在视频的安全显示范围内,出现的时间和配音能够很好地匹配。另外,添加上一首轻快的背景音乐能够使整个动画的节奏更加流畅,给整个微课程加分,但应注意背景音乐的添加应设置淡入淡出的效果,令观看者听起来舒服自然,声音的大小不能干扰讲解的过程,不能影响学习者的学习。
五、结语
PPT动画类微课以其形象生动、趣味性强等优势已经成为目前微课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本研究在理论上探讨了PPT动画类微课的概念、特征、制作原则,并构建了PPT动画类微课的设计与开发模型;实践上,依据本研究提出的模型,设计开发出以“加涅的九段教学法”为案例的微课,经一个学期的教学应用,教学效果良好。但是本研究也存在以下不足之处:PPT动画类微课设计与开发模型主要来自笔者及合作者的微课开发经验,案例微课的使用周期有限,其有效性需要更多的数据支持。未来可以通过学习者反馈进一步优化PPT动画类微课的设计与开发模型,为国内PPT动画类微课的设计与开发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持。
[1]卜彩丽.ADDIE 模型在微课程设计中的应用模式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4,(8):90-93.
[2]黄建军,郭绍青.论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J].现代教育技术,2013,(5):31-35.
[3]孟祥增,刘瑞梅,王广新.微课设计与制作的理论与实践[J].远程教育杂志,2014,(6):24-25.
[4]应筱艳,吴星阳.录屏技术的视频微课资源开发与应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11):44-45.
[5]Keller,J.M.Strategies for Stimulating the Motivation to Learn.Performance and Instruction,1987a,26 (8), 1-7.
[6]百度百科.PPT动画创意设计[DB/OL].http://baike.baidu. com/view/3977384.htm,2015-5-12.
[7]单从凯,王丽.微课程的开发与应用[J].中国远程教育,2013,(12): 74-77.
[8]解月光.多媒体课件的脚本设计[J].中小学教师培训,1999,(6):24-25.
(责任编辑 杜丹丹)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PowerPoint Animation Micro-lecture
BU Caili1,WANG Weiwei2
(1.Education and Teacher Development Institute,Henan Normal University,Xinxiang,Henan,China 453002; 2.School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WuHan,Hubei,China 430079)
Micro-lecture has become important teaching resources of the information age and provided a train of thought to realize deep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curriculum. The present domestic research on micro-lecture mainly focuses on its elementary theories and teaching application,while the research on th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micro-lecture is relatively short.This paper has done the following research on PowerPoint animation.Firstly,it analyses the concept,characteristics and principles in making such micro-lecture.And then,the research constructs and emphatically explains the model of its design and development.Finally,according to this model,the author has designed and developed the micro-lecture of "Gagne’s nine-step teaching method",hoping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designing and developing rather high level’s micro-lecture and further promot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research on micro-lecture in China.
micro-lecture;PowerPoint animation micro-lecture;design;development
G4
A
2096-0069(2016)02-0033-06
2016-03-02
本文为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重点课题“Sakai网络教学平台在本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2014-zd-04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河南省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课程资源开发研究”(项目编号:2015-JSJYYB-022)阶段性成果,河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项目编号:0110640031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卜彩丽(1980— ),女,河南兰考人,河南师范大学教育与教师发展学院讲师,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师教育、教学系统设计;王伟伟(1992— ),女,河南商丘人,华中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信息化教学设计、微课设计与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