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研究生教育如何遵循中医人才成长规律的思考*

2016-03-10赵瑞宝张世霞吴晋英

光明中医 2016年6期
关键词:中医药研究生学科

赵瑞宝 张世霞 吴晋英



中医研究生教育如何遵循中医人才成长规律的思考*

赵瑞宝 张世霞 吴晋英

目的 探讨中医研究生教育的特殊性和符合中医人成长规律的教学模式。方法 文献研究和综合分析。结果 认为我国的中医药研究生教育历经30余年,不仅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也为继承与发扬中医药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中医药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使中医药教育尤其是研究生教育面临新的挑战。结论 中医研究生培养应遵循中医人才成长规律;厚基础,多临床;提倡学科交叉,鼓励学术创新;培养实用性、复合型的中医研究生,是当今社会中医药研究生培养的核心。

中医;研究生教育;中医人才培养规律

我国中医药研究生教育始于1978年,历经30余年,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也为中医事业的继承与发展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至90年代初,中医研究生教育制度渐趋完善,学科研究方面渐趋稳定,研究生培养数量也初具规模。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社会医疗服务的不断进步,临床上对中医研究生的需求量日益增大,近20年来培养的大批临床实用型人才,受到了社会医疗机构的广泛认可。但是,随着21世纪中医现代化、全面发展时代的来临,迫切需要一批杰出的复合型中医药人才,要求他们既是妙手回春、医德高尚的优秀临床医生,也是知识渊博、熟谙实验方法和技术、具备创新能力的科研专家,还必须具有广博的中医药知识、广泛的交叉学科的理论学者,这些对中医药教育尤其是研究生教育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培养高质量的中医研究生,遵循中医人才成长规律是当今中医教育关注的热点。

1 继承与创新并重

继承和创新是中医药人才和中医行业的永恒话题。继承是中医教育的根本,在继承的基础上强调创新。中医药学沉积了古代传统文化,中医理论富含医理与哲理,临床是在理论的基础上建立的,并结合医家经验,具有传承性,它既是自然科学又包含着很多社会科学的成分,目前尚不能够运用数学进行精确的描述,对于它的继承也不是简单的复制、重复。这与工科院校的研究生培养具有一定差异性,如果不能深刻领会中医的精髓,不能理解中医文化,就很难对中医理论或临床有新的提高。目前的师承教育、临床基础教育就是继承中医药成果的有效方法。在进行继承教育的过程中,不断穿插、加强创新意识才能做到遵古而不泥古,使学生做到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具体到课程设置上则要将大部分力量放在继承教育上,创新思维教育的课程要全程、有序地贯穿到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过程中,而不一定要专门开设相关的课程。但是创新的方法学应该作为基础教育的内容进行课程设置。这样我们为研究生毕业后的进一步自主学习、创新发展就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将开启创新的钥匙交给了他们。

2 基础与临床并重

基础和应用技能的统一是当今社会医疗需求和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现今不少行业存在着为适应社会需求而急功近利的做法,也许这些行为可以迎合一时的环境,但长此以往必然是有害无益的。中医药学的应用技能本身就是建立在扎实的中医药基础之上的,没有经典和学科的基本功,应用技能必然后劲无力[1]。邓铁涛曾经说过,一个有水平的中医必须具备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熟谙中医经典,精通辨证论治。中医研究生没有扎实的传统医学功底,缺乏经典的理论根基,就是舍本逐末,就谈不上继承和创新,更谈不上发展中医[2]。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中医经典的基本功训练,引导学生加强传统文化素养的提高,深入到原味中医的临床特质,发挥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对中医药学习的信心,巩固其学习中医经典的决心。具备了扎实的中医药基础知识,临床技能的学习才会事半功倍,为其一生打下成长的基础。这不是说临床技能不重要,也不是要削弱临床技能的培养,而是要分清楚中医药基础知识和传统医学临床技能的顺序关系。

3 注入多学科研究思路

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教育的统一是由中医药本身的特点决定的。中医学本身就包含了自然科学、哲学、文学、社会关系等多种学科的内容,这就要求研究生在学习过程中除了要学习中医药本身的课程以外,还要了解其他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研究生创新教育也要求掌握多学科的知识和动态。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特殊性,决定了运用中医传统方法进行创新性研究是十分困难的。当今信息时代以及生物技术为中医研究提供了许多可借鉴或利用的技术方法,也为学术创新提供了多种研究途径。因此,提倡学科交叉、协同创新是近些年形成的研究思路。采取多学科交叉的模式,与中医学以外的学科共同指导研究生开展相关的科学研究,如信息学、生物信息学、神经信息学、康复医学、神经心理学等多种学科或专业领域,积极汲取其他学科的先进技术和方法,针对中医各学科研究领域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开展研究,鼓励研究生大胆创新,勇于探索[3]。另外中医学的思维方式也与其他自然科学不尽相同。培养研究生的中医独特思维比起知识传授更为重要。中医的思维方式主要表现为整体思维、意象思维、直觉思维、辨证思维[4]。因此,要把握中医学的思维特点,认识其与西医、其他自然科学思维方式的差异,理解并掌握正确的中医思维方法,才能继承好、发展好中医。可以说具备中医学思维的研究生才是真正的中医研究生,仅仅具备中医知识的研究生、研究者并不是完整的中医人。加强中医思维的教育是研究生培养的关键,是中医创新的灵魂,否则培养的中医研究生对中医药事业发展极为不利,也就是中医的传承“姓不姓中”的问题。

4 以提高应用为目的

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的统一问题是关系到中医药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一个学科如果不能够为自身的发展提供足够的持续发展动力,这个学科就会停滞不前,甚至倒退。人才培养就是这一问题的关键。只有社会需求与学科发展相统一,人才培养为社会所需要,才能进入良性循环的发展过程。深化中医药人才培养的产业化进程,满足社会医疗活动所要求的实用性、复合型的研究生,将会对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走产、学、研密切结合的道路是研究生培养的切实可行的路线。

中医药研究生的培养经历了从最初的充实导师队伍以实验性人才为主的教育模式-注重临床实践技能为主要目标的实用型人才-重视创新、熟悉实验技能、具备一定的临床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等三个不同的阶段。社会需求是教育模式改变的最终和唯一动力。当前以应用为中心的学习研究对中医研究生产生更多的压力,更多的研究生注重临床实践,看中的也是中医根的临床所在。

总之,中医研究生教育的模式是关系到中医药高级人才培养的重要因素,也是关系中医药发展的重要一环[5]。培养具有高尚医德、思维敏锐的科技素养,坚定和热爱中医药的信心;运用中医药相关理论和技术分析,解决临床和科研实际问题的能力将是中医研究生教育培养中医人才力量的根本要求。结合中医药专业本身的特点,我们认为研究生的培养应该是继承和创新的统一、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的统一、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统一、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的统一,这样才能为中医研究生发展为高层次中医药人才提供必要的知识内容和方法学的准备,也是当今社会中医药人才培养的教育核心。

[1] 史红.安冬青.中医研究生新型培养模式的探索[J].新疆中医药,2009,27(5): 61-62.

[2] 谢华民,黄宏兴,陈彦东.中医药研究生教育结构优化发展性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07,4(18):166-167.

[3] 高颖.以促进中医学科建设为目标的研究生培养方式探讨[A].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中医内科学科建设论文汇编[C],2008:21-21.

[4] 万佼.钱伟.对中医临床研究生教育的几点思考[J].国医论坛,2007,22(6):40.

[5] 麻莉.李俊莲. 中医研究生教育培养调查问卷分析[J].光明中医,2011,26(12):2574-2576.

山西省科技厅课题(No.2010041079-03)

山西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金匮教研室(太原 030024)

10.3969/j.issn.1003-8914.2016.06.072

1003-8914(2016)-06-0892-03

�俐敏

2014-10-07)

猜你喜欢

中医药研究生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重视中医药发展,发挥中医药作用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超学科”来啦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