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朗套管针在晚期肿瘤患者PICC置入中的应用
2016-03-10张玉红
何 虹 范 彬 张玉红
贝朗套管针在晚期肿瘤患者PICC置入中的应用
何 虹 范 彬 张玉红
目的 探讨采用24G直型贝朗套管针联合改良塞丁格技术在肿瘤患者PICC置管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152例晚期肿瘤患者实施贝朗套管针替代导入鞘穿刺后导入PICC的技术,并进行了置管维护。结果 本组152例患者中穿刺成功144例,142例置管成功,另10例在床旁超声仪行超声引导下MST技术协助下均置管成功,X线拍片定位导管末端均达上腔静脉内,无异位,输液通畅。结论 直型贝朗套管针替代导入鞘穿刺置管后导入PICC操作简便,穿刺成功率高,真正为晚期肿瘤患者提供了一条安全、方便的输液途径,在基层医院受硬件设备限制的情况下,应用此技术,值得推广。
套管针;晚期肿瘤;外周静脉;中心静脉导管
改良塞丁格技术(MST)具有较多优点,比如微创、成功率高、便于操作等,随着该技术的发展及完善,其逐渐应用于疑难置管患者PICC中,且效果显著[1]。PICC穿刺法是临床上应用范围较广的一种穿刺方式,其对血管有较高的要求,和常规的14-16G穿刺针直刺法比较,改良塞丁格技术采用22G穿刺针进行穿刺处理,其对患者血管要求较小,不易受患者血管小等因素的影响,且可以肘上臂血管处作为穿刺部分,可显著减少对血管内壁的损伤,并能够有效的提高穿刺效果[2]。然而相对于常规PICC置管而言,改良塞丁格技术也具有一定的不足之处,因而,临床上仍需及时开展有效措施进行改进处理,以提高PICC穿刺成功率,本研究中利用24G直型贝朗套管针联合改良塞丁格技术进行穿刺,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2月~2014年12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使用改良赛丁格技术穿刺首次穿刺失败的PICC置管患者152例作为研究对象,男79例,女73例,年龄32~73岁,平均(45.12±21.04)岁,体重指数(BMI)为(40.36±5.23)kg/m2,均为肿瘤患者化疗前第1次置管。置管静脉:肘部头静脉59例,肘部贵要静脉67例、肘正中静脉26例,乳腺癌51例,胃癌32例,结肠癌45例,恶性淋巴瘤13例,胰腺癌6例,胆管癌5例。选用4F单腔三相瓣膜式PICC导管及巴德塞丁格穿刺包。置管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操作均由经统一培训的PICC置管小组成员随机完成,且操作成员的操作技术及应急应变能力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误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1.2.1 置管前准备 置管前认真对患者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包括患者年龄、病情、心理状态等,同时对严密观察患者皮肤组织、血管情况、腋下淋巴结情况等。同时医护人员应认真对置管操作的相关处理方式、操作目的及效果等进行解释,取得患者同意及配合。另外,医护人员还应做好相关准备工作,比如准备好贝朗24G直型套管针。PICC穿刺包等;另外应嘱咐患者做好相关准备工作,比如指导患者取平卧位、选择合适穿刺点等,且应对患者上臂围及置管长度等进行测量,及做好充分的置管前准备工作。
1.2.2 置管 常规消毒铺巾后对照组采用盲穿法直接穿刺。研究组,在首次穿刺失败,即请助手拆开备用的贝朗24G直型套管针,根据血管情况选择原穿刺静脉或重新选择合适的静脉进行穿刺。然后按以下流程操作,(1)撤出留置针:留置针穿刺成功后,将针芯撤出,经留置针想血管内送入约10cm的塞丁格穿刺包内导丝,并且应在体外预留10~15cm的导丝,然后将套管针撤出。于穿刺部位右方及下方5~10mm部位进行利多卡因皮下注射治疗。注射后后利用扩皮刀尖端在穿刺部位进行扩皮处理,将刀尖钝性置入穿刺点3~5mm,将皮肤切口扩出5mm左右。然后在血管内置入插管器,将锁扣打开,并对扩张器及插管鞘进行分离,然后拔出导丝与扩张器,拔出时应保持一致性。拔出后将PICC导管从插管鞘部位置入,抽回血及推注液体确认通畅后,退出插管鞘,调整导管至所需长度,撤出导管中支撑导丝,修剪导管安装连接器。(2)接正压接头或肝素帽:清理消毒穿刺点,粘贴透明敷料固定导管,采用X线检查患者胸部,明确导管部位。
2 结果
本组152例患者首次采用MST技术穿刺均未成功,以贝朗24G直型套管针为引导进行再次穿刺,其中144例成功,142例置管成功,10例患者在床旁超声仪行超声引导下MST技术协助下均置管成功。
3 讨论
3.1 贝朗24G直型套管针的使用可促使静脉穿刺成功率增加 晚期肿瘤患者其外周血管多存在较大的损伤,且在对患者实施治疗时通常需给予将患者静脉血制品及营养处理,故而,需进行PICC建立静脉通道处理。而PICC置管对患者的血管条件有较高的要求,必须要确保患者肘部血管良好,可只是血管或可触及血管。因此,若患者上臂血管条件较差,比如弹性不好、不可直视或难以触摸则难以进行正常穿刺,这也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穿刺成功率。对于此类患者则可在超声引进下行利用包含有超声穿刺针及直视穿刺针的塞丁格技术处理进行处理。然而,若无超声引导,该技术则具有一定的不足之处。因改良塞丁格的直视穿刺针较长,因此,在进行穿刺时通常难以很好的对穿刺方向进行把握,且难以掌控穿刺力度,且一针穿刺未成功就难以进行重复使用,不仅会增加穿刺难度,且易给操作者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并且可能会导致患者产生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因此,临床上必须要及时进行改善,随着研究的深入,临床上逐渐开始贝朗24G直型留置针预穿血管进行穿刺处理,其穿刺针较为短小,且可取下穿刺针尾活塞,对促进回血有重要帮助,可显著改善直视穿刺的不足之处;且候补可与注射器相连接,若回血效果不好则可进行抽吸处理,进而可显著增加穿刺成功率。
3.2 套管针成功穿刺静脉是改良塞丁格技术成功的前提研究显示多数晚期肿瘤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手足水肿、低蛋白血症、两上肢皮下组织疏松等症状,给静脉穿刺造成了一定的困难[3];塞丁格穿刺技术主要是经皮穿刺,同时在导丝交换作用下将导管置入的一种穿刺方式,由于该技术擦混次套管针较长,极易将血管刺破。但利用套管针则具有下述多种优势:(1)费用低廉,可减少患者经济压力;(2)操作方面,便于患者操作者使用,可患者穿刺成功率;(3)减轻了护理人员与病人心理负担;(4)贝朗24G套管针内径允许导丝通过,可应用于血管较差的患者中;(5)穿刺成功后可进行扩皮处理,有利于血管扩张,进而可为PICC送管提供方便,对提高穿刺成功率有重要帮助。
综上所述,直型贝朗套管针替代导入鞘穿刺置管后导入PICC操作简便,穿刺成功率高,真正为晚期肿瘤患者提供了一条安全、方便的输液途径,可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1] 陈影洁,陈春贤,简黎,等.B超引导下运用改良塞丁格技术置入PICC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0):102-103.
[2] 朱竹华,顾菊凤,曹岳蓉.非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在肿瘤病人中心静脉导管置管中的效果观察[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20):2778.
[3] 徐新.直型留置针配合改良式塞丁格技术在白血病患儿PICC置管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13,24(6):932.
10.3969/j.issn.1009-4393.2016.26.067
江西 330006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何虹 范彬 张玉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