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安全插上“冗余”的翅膀
2016-03-10杜放光
文_杜放光
为安全插上“冗余”的翅膀
文_杜放光
前段日子,记者母亲住院期间,曾几度遭遇输液瓶滴空而未察觉的情形,幸亏有邻床提醒才免遭意外。后来,经人推荐购买了一款输液报警器,一旦管内液体排空即能自动感应报警。
有家人陪护,有邻床提醒,再加上报警器,之后输液再未出现过类似“险情”。如此多重防范,让人联想到“冗余安全度”这一概念:即为保证安全,在处理隐患时应考虑设置多道防线,即便有一两道防线无效,还有冗余的防线可以控制事故隐患。
人们在治理隐患时习惯于“就事论事”,即对准“病灶”施以“靶向”治疗。譬如通常实行的通报加罚款,似乎就已狠下杀手,但细观后效,既没有深究根源,也没有从人、机、料、法等多角度制订防范措施,压根没起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可见,仅有局部“对症”还不够,因为有些“病症”除了影响本体外,还会辐射到本体周边的区域。若要根绝后患,除了靶向疗法外,还需要对其涉及的相关区域采取一系列的防范措施。
比如农电管理中,树木伐了再长或来年复种的情形比比皆是。后续管理缺位,导致前期工作归零。因此,签订后续管理责任协议,包括不得再种植树木协议和树木修剪管理使之与架空电力线路之间的距离符合安全距离要求的协议很有必要。
再如习惯性违章。我们通常依赖安监部门的单一力量,导致“游击战”场面的出现。若适用冗余安全度原则多角度“围攻”:制作现场提示牌,实行隐患“随手拍”,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引导职工结成“安全对子”,倡导家属常吹“安全风”,实行“飞行”检查,组织志愿者“爱心巡视”……
如此,多措并举,刚柔并济,无论是习惯性违章、临时用电隐患,还是线下树障,都将如过街老鼠,无处藏身。
可见,“冗余”一词,表面看来含“多余”之意。但对于安全而言,多一道防线就会多一层保障,即便再多也不过分。
宁可备而无险,不可险而无备。面对隐患,我们宁可多一项制度措施,多一些人员参与,也要形成合围之势,将安全篱笆筑得密不透风。
(作者单位:商水县供电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