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庭农场种猪生态养殖技术

2016-03-10刘大蓉四川省南部县伏虎镇畜牧兽医站四川南部637376

甘肃畜牧兽医 2016年5期
关键词:家庭农场养殖技术种猪

刘大蓉(四川省南部县伏虎镇畜牧兽医站,四川南部637376)



家庭农场种猪生态养殖技术

刘大蓉
(四川省南部县伏虎镇畜牧兽医站,四川南部637376)

摘要:本文介绍了家庭农场种猪从品种选择、饲养及饲料配制、生产流程、养殖粪污处理等技术要点,为种养结合型家庭农场发展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家庭农场;种猪;养殖技术

长期选好、养好、管好、利用好种用公猪、母猪,发挥其繁殖性能最优化、经济效益最大化,是家庭农场实现长期盈利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1 品种选择

种猪个体选择上,必须保证具有典型的本品种(系)外貌特征,健康无病,无缺陷。骨骼强壮,体格健壮,胸宽而深,四肢粗壮、开阔,蹄部结实无卧系,站立姿势端正,行走有力,精神活泼,肌肉丰满,皮毛光亮,眼大明亮有神。上下腭唇吻合良好,采食较快,采食量大。背腰腹线平直,腰身长。尾根部较高,无斜尻。

乳头:公猪最少6对,母猪最少7对,排列整齐,饱满,大小一致,两排乳头间距离适当。母猪乳腺发达。

公猪腿臀丰满,睾丸较大,左右对称,大小一致,中等下垂,结实而不坚硬。阴囊紧缩不下坠,包皮无积液。腹不下垂。

母猪阴户充盈,发育良好,离尾部距离适中。性情温顺。

2 饲养及饲料配制

2.1饲料配制

所在地县农牧机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畜牧、饲料专家,与本场技术人员一道,根据本场所养生猪品种、品系、年龄、生长、发育阶段、生产任务,对营养的全面需求,利用本场所产饲料原料及作物副产物,设计各自精准的全价饲料配方。根据配方,自行加工、配制,饲喂。

成品配合饲料存放条件及时限:干燥、离地、通风、避雨处,热天不超过10 d,其他季节不超过15 d。

绝对禁止饲喂发霉变质饲料。饮喂工具禁用有毒塑料制品。

2.2日饲喂量

后备公猪1~2 kg;投产公猪2.7~3 kg,也可根据季节、配种任务,按体重2%~3%投料。日喂2次,早晚各一次。

后备母猪1~2 kg,妊娠初期(4~20 d)2 kg,或按体重的1.5%~2%投料。妊娠中期(21~84 d)2.5 kg,或按体重的2%~2.2%投料。妊娠后期(85~107 d)3~3.5 kg,或按体重的2.2%~3%投料。日喂2次,早晚各一次。

母猪产后12 h停喂配合饲料,麸皮0.5~1 kg,食盐10~15g,混入足量清洁新鲜饮水(冷天热水)中喂给。第1天喂料1 kg,第2天起,每天递增0.3 kg,至第7天后,逐渐增加到每天喂料3~6 kg。

母猪产后周内限食,有利于母猪疲劳的消除,食欲的恢复,和控制乳房炎、仔猪腹泻等病发生。

2.3以料控膘

种猪膘情必须长期控制在7~8成,不能过肥过瘦。对膘肥猪及时减料,对瘦弱猪,及时适度增加投料。

2.4哺乳母猪“加油法”

从产后第8天起至断奶前3 d,每天喂自产菜籽油,地方良种母猪100 ml/头,土洋杂交母猪、引进洋母猪150ml/头。泌乳数量明显增加,乳汁质量明显提高。

3 多喂青绿饲料、优质牧草

每次喂配合饲料时,按1∶1的比例,将青绿饲料、优质牧草切短,混入喂给。

每天中午,不喂配合饲料时,公猪按日喂配合饲料量的1~2倍,母猪按日喂配合饲料量的3~4倍,单独投喂青绿饲料、优质牧草。当天刈割,当天喂完,不喂隔夜青料。禁止饲喂有毒、发黄、腐烂、变质青绿饲料、优质牧草。

4 供足饮水

“宁可三日无料,不可一时无水。”必须保证24 h不间断提供充足、优质、新鲜饮水,供种猪随时自由饮用。

寒冬季节,让哺乳母猪饮用35~40℃温水。

5 放牧

选择气温3~20℃的无风、无雨、无雾、无霜、无雪、无冰冻天,将种猪赶至本场自建的放牧区放牧,每天1~2次,亦可全天放牧,早晚圈内喂料,中午放牧区酌情喂青料。最好按品种及生产阶段,分群、分批放牧。

做好调教,让其听从指挥,互不咬斗,增强合群性;缓慢行走,不紧追急赶;防跌倒、摔伤;防猛兽、猛禽、毒蛇等伤害;冷天中午放牧,热天早晚放牧。防寒冻,防暴晒。投产公猪单个放牧,避免咬斗。公猪采精、配种前后3 h内不能放牧。喂料前后1 h内不宜放牧。免疫注射前3 d、后7 d,停止放牧。母猪输精、配种前6 h不放牧,输精、配种后即刻停止放牧,让其在宽敞的露天运动场内自由活动。加固维修好围栏,防逃脱,防丢失,防盗窃。建有几个放牧区的,可交叉或轮换使用。随时掌握气象信息,主动应对异常天气。

6 精细管理

6.1饲养密度

后备公猪可2~4头合圈饲养,一旦投产,必须一头一圈,“独居”饲养,互不接触,避免咬斗。

后备母猪6~8头一圈,投产后怀孕期、空怀期4~6头一圈。产前3~7 d清洁体表后单个进入已彻底清扫、消毒、干燥并备有干垫草的产房产仔,至仔猪断奶。

6.2温度

投产种猪适宜温度为15~25℃,最适宜温度为17~22℃。当气温低于10℃,尤其是8℃时,应及时关闭门窗,加木床、铺垫料。严寒季节,还应再增加红外线保温灯等保温措施。

气温达25℃,尤其是27℃时,须紧急采取防暑降温措施,打开门窗,加厚舍顶,开启电扇。酷暑时,还可用雨水蓄积池水喷淋舍顶及四周舍墙,但不能向舍内及猪体直接喷水。

6.3湿度

潮湿是生猪百病之源。舍内相对湿度常年应保持在60%~75%,最低不要低于40%,最高不要超过80%。笔者观察,猪舍相对湿度连续15 d低于30%或超过90%,病猪明显增多。

6.4光照度

每天自然光照8~12 h。忌暴晒。

6.5通风度

舍内风速要求:冬春季0.2~0.3 m/s,夏季0.7~1 m/s,秋季0.5 m/s左右。

开放式猪场,一般不存在光照、通风不足问题,而应注意过度问题。遇异常天气,应及早采取应对措施。

6.6清洁度

让种猪及早养成吃、喝、屙、睡四点定位等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规律。

每天最少一次,最好两次,干式打扫舍内场地卫生,及时取走湿垫料,干式清除固体、半固体粪污,迅急送至粪污处理间即刻消毒、灭虫、密闭、发酵处理。不能敞堆敞放,或延时处理。

除整场、整栋出栏空舍进行彻底大消毒外,一般不用水冲洗圈舍,必要时可用极少量水润化舍内粪便污渍,人工刮除。污水任其自动流入排污管、沼气池。总之,必须时时保持圈舍清洁、卫生、干燥。

笔者使用微型“数字计”,每天早、午、晚三个固定时间点,准时对每栋猪舍内第一台、居中一台和(双列式与第一台对角线、单列式平行)最末一台圈内猪躺卧处,离地(仔猪)20 cm、(中猪)30 cm、(大猪)40 cm高处,测试温度、湿度、风速。若与适宜值差距偏大,立即采取措施全舍纠正。做好记录,长期保存。

6.7播放音乐

每天早、午、晚喂料1 h后,60 dB以下音量播放舒缓、柔和的轻音乐或古典音乐1 h。

6.8控制噪声

噪声应控制在40 dB左右,最高不要超过60 dB。公猪采精、配种时,母猪输精、配种时、怀孕期、产仔期、哺乳期,尤应禁止突然的大吼声、鞭炮声、高音喇叭声、动力机械发动声、机动车船鸣笛声等。还应尽可能回避雷电声。

7 合理利用

7.1初配月龄

公猪:地方早熟品种5~6月龄体重60~70 kg,地方中型品种7~8月龄70~80 kg,引进国外大型品种10~12月龄110~130 kg。

母猪:地方早熟品种5~6月龄50~60 kg,地方中型品种7~8月龄60~70 kg,土洋杂交母猪8~9月龄80~100 kg,引进国外大型品种8~10月龄90~120 kg,背膘厚度16~18 mm。后备母猪最好第三个情期初配。

7.2公猪利用强度

1~2岁间隔两天采精或配种一次。2岁以上最好隔日一次,若配种任务重需每天一次,连续3 d必须休息1 d。5岁以后每周1~2次。休息期长的,应每半月采精一次。

7.3适时配种,保证多孕

母猪发情周期一般为16~25 d。发情持续期,地方早熟品种3~5 d,地方中型品种4~6 d,土洋杂交母猪和引进大型品种大多为2~3 d。三看一捏加推算,确定最佳配种期。

一看行为。发情母猪由闹圈不安转为安静,用手按压其腰间部时,静立不动,发呆——“母猪发呆,正好受胎”。

二看阴户。颜色由红肿到变淡,呈紫色或暗红,并出现皱褶——“阴户红肿减,颜色始变淡,皱褶刚出现,配种好时间。”

三看阴道分泌物。量多而浓稠,呈乳白色,粘垫草——“阴户粘草,配种正好。”

一捏。用洁净手指,轻捏母猪阴唇下联合(内为阴蒂),母猪表现竖耳,举尾,后肢微开张,欲后退。

同时必须十分准确掌握发情开始时间(几日几时),推算出几个配种时间点:发情后大约24 h、36 h、48 h。

以上征候与时间点的重叠,即为最佳配种期。应抓紧时间配种。

第一次人工输精80 ml(含直线运动精子数30亿),间隔8~24 h,再用公猪直接交配(本交)一次。

笔者20多年来采取这一“输+本二次配种法”,总平均情期受胎率达86.9%。

鉴于部分土洋杂交母猪尤其是洋母猪,发情特征极不明显,发情持续期极不一致,有的仅1 d,有的超过7 d,难以掌握最佳配种期。对此笔者作法:一是排除繁殖障碍性疾病;二是专人守候观察;三是输配3次。

7.4利用年限

公猪:本地品种5~6年,个别优秀者8年;国外引进大型品种2~3年,个别优秀者4~5年。

母猪:本地品种6~8年,个别优秀者10年;土洋杂交母猪4~5年,个别优秀者6年;引进洋母猪3~4年,个别优秀者5年。

8 多产活仔

母猪一个情期排卵数:初产母猪12~24枚,经产母猪15~28枚,有的多达30枚。

8.1掌握几个胚胎死亡高峰期

配种后9~13 d,死亡胚胎约占胚胎总数的20% ~25%;孕后18~23 d,死亡胚胎约占胚胎总数的10%~15%;孕后60~70 d,死亡胚胎约占胚胎总数的5%~10%。妊娠后期至临产前胚胎死亡约占胚胎总数的5%~10%。由此可知,孕期胚胎死亡占到了胚胎总数的40%~60%。因此,必须认真做好配前促排卵,孕期养胎保胎护胎工作,力求多产活仔。

8.2配前优饲

配种前14 d起至配种日,每天增加饲喂配合饲料0.5~1 kg,可增加排卵数量。

8.3配后限饲

配种后8~12 h停止喂料,让母猪安静躺卧休息。第1天喂料1 kg,第2天喂1.5 kg,第3天即配种72 h后恢复常规喂料量。有利于提高胚胎成活率。

8.4产前限饲

临产前第7天起,每天递减喂料0.2~0.3 kg,至产仔当天停料。有利于减少死胎和母猪产后食欲的恢复,以及控制母猪乳房炎、仔猪腹泻等病的发生。

对膘情过肥的母猪不必优饲,膘情过瘦的母猪不必限饲。

8.5控制应激

停止放牧,禁止鞭打、驱赶、惊吓、拥挤、跨栏、咬斗、转群等。

特别要高度提防高温对胚胎的严重损害。暑期来临前,及早采取切实有效的防暑降温措施,保证母猪配种前30 d至妊娠全程凉爽度夏。

8.6慎用药物、疫苗

整个妊娠期内,禁止使用任何有损胚胎成活的药物、疫苗和饲料添加剂。适时适量免疫注射繁殖障碍性疾病疫苗(包括公猪)。

8.7内服中药

对膘情较瘦或年龄偏大的母猪,内服“加味当归补血汤”:黄芪160 g、党参100 g、当归80 g、白芍80 g、白术80 g、甘草20 g,配后第一次采食起,煎水,混入饲料中,日服3次,2日一剂,连服3剂。利于多孕和胚胎成活。

“香苏散”:香附80 g、紫苏叶120 g、陈皮60 g、甘草10 g,产前6~7 d起,煎水,混入饲料中,日服3次,2日一剂,连服3剂。适用于所有妊娠母猪,助其顺产并防治围产期感冒、流行性感冒。

以上为一头120 kg体重用药量。

9 及时淘汰

家庭农场绝不饲养低效种猪,更不能养无效种猪。一旦发现其繁殖能力低下,就应及时、果断淘汰。

9.1公猪淘汰标准

长期性欲低下,不爬跨发情母猪;正式投产后连续两月,精子活力0.7以下,密度0.8亿/ml以下,畸形率18%以上;正式投产6个月后,连续6个月,采精量一直不足200 ml;与配母猪(不同品种、品系、年龄随机连续合并累计100头以上)受胎率70%以下;与配母猪(不同品种、品系、年龄随机连续合并累计100头以上)窝产活仔8头以下;与配母猪(不同品种、品系、年龄随机连续合并累计100头以上)所产后代,生长发育不良;患繁殖障碍性疾病、肢蹄病等,经治不愈;患重大动物疫病愈后超过3个月,繁殖功能不恢复;长期膘情过肥或过瘦,经一定时间纠正无效,失去配种价值;恶癖严重,性情凶猛,攻击人。

9.2母猪淘汰标准

后备母猪进入配种月龄,经产母猪断奶后,久不发情;连续3个情期屡配不孕;连续二胎流产;连续2胎难产或产道脱出;连续3胎(与不同品种、品系、年龄公猪交配)产死胎、畸形胎达20%;连续3胎(与不同品种、品系、年龄公猪交配)产活仔8头以下;连续两胎产后无乳,或乳汁较少,难以养活所产仔猪;连续3胎(与不同品种、品系、年龄公猪交配)所产仔猪生长发育不良;长期膘情过肥或过瘦,经一定时间纠正无效,失去配种价值;患繁殖障碍性疾病、肢蹄病等,经治不愈;患重大动物疫病愈后超过3个月,繁殖功能不恢复;食仔等恶癖纠正无效。护仔性极差。(

编辑:赵鹏飞)

中图分类号:S8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 799X(2016)05- 0095- 03

作者简介:刘大蓉(1970-),女,四川南部人,畜牧师,主要从事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工作。

猜你喜欢

家庭农场养殖技术种猪
2022年中国种猪信息网全年计划
部分地区种猪跌破2000元/头
天邦股份种猪事业部
2020年种猪进口或创历史新高
小规模肉牛养殖技术措施
天蚕品种驯化与应用研究
沂源县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对策
家庭农场经营模式下参与主体目标取向及社会效益分析
家庭农场法律属性探析
浅析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面临困境—以丽江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