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手术配合中药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凸
2016-03-10张军刘秀华
张军 刘秀华
外科手术配合中药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凸
张军刘秀华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配合中药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40例退行性脊柱侧凸患者经外科手术配合中药八珍汤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术后患者的症状、体征均有明显改善,疼痛较术前缓解,下肢间歇性跛行症状缓解,患者自诉生活质量较术前提高。疼痛缓解率88.3%。随访6~48月,平均12月,本组无一例伤口感染,未见矫正度明显丢失,无断钉及螺钉松动。结论外科手术配合中药八珍汤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凸取得比较满意的临床疗效。
外科手术;中药;退行性脊柱侧凸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群中退行性脊柱侧凸的发病率不断上升。退行性脊柱侧凸是指骨骼发育成熟后继发于腰椎间盘及腰椎间关节退变的成人脊柱侧弯畸形。患者主要表现为严重腰背痛、神经根压迫症状和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1]。根据畸形程度及脊柱不稳定程度等有保守治疗,单纯减压,减压加植骨融合内固定等多种治疗方法,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同时在保守治疗效果不明显的情况下,越来越多退行性脊柱侧凸的患者选择外科手术治疗进行干预。2011年8月—2014年8月我科对40例退行性脊柱侧凸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术后予以中药八珍汤口服,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50~75岁,平均约61.8岁。病程3~48月,平均约13.5月。所有患者均有严重腰背部,其中26例患者存在下肢疼痛、肌力减弱、感觉减退等神经刺激症状。22例合并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腰痛及下肢痛评分采用疼痛视觉评分法,腰痛平均分约5.7分,下肢痛评分4.2分。本组病例全部经正规保守治疗,疗效不佳。
1.2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年龄≥50岁,性别不限;②Cobb角≥10°;③顽固性腰腿痛,或显著的神经压迫症状并进行性加重,或明显的节段性不稳、半脱位、矢状位和冠状位失平衡,伴或不伴后凸畸形。排除标准:①特发性及先天性脊柱侧凸;②腰骶角≥45°;③L5滑脱;④腰椎手术史;⑤严重内科的疾病无法耐受手术者。
1.3影像学检查X线平片检查示脊柱均存在明显退行性改变。CT见椎间小关节增生明显。MRI显示椎间盘退变,椎间隙的高度减少,神经根孔高度降低,黄韧带肥厚、侧隐窝或中央椎管狭窄。
1.4治疗方法全身麻醉,俯卧位,腰椎后正中纵行切口,骨膜下剥离分至两侧小关节突外缘。依椎弓根进钉点解剖标志常规行定位针植入,C臂定位,透视准确后根据病情植入椎弓根螺钉。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及腰椎稳定性情况,建议采用连续开窗减压,一般不采用全椎板切除减压。扩大椎管及侧隐窝,松解受压神经根。如腰椎间盘有脱出或明显突出压迫神经根及硬膜囊,行椎间盘摘除,如椎间盘膨出或轻度突出,减压后无明显神经根压迫者不需行椎间盘摘除。将椎弓根系统矫形棒预弯,安置于椎弓根螺钉上并行转棒。将侧弯转化为腰椎的生理性前凸。凸侧椎弓根螺钉间予以加压,凹侧予以撑开,拧紧螺母并安装横连杆。将咬取的骨粒及备用的同种异体骨植入处理后的椎间隙内及固定节段双侧关节突关节及横突间。再次探查神经松解满意后置引流管,逐层间断缝合伤口。术后常规预防感染、补液,同时根据中医辨证术后气血两虚,予以中药八珍汤内服补气补血。48~72小时后拔除引流管,复查X线片,并行双下肢踝泵练习及直腿抬高练习,约一周后佩戴腰背支具下地行走,支具保护3个月。
1.5观察指标疼痛评分采用疼痛视觉评分法(VAS评分,0~10分,0分为无痛,10分为最痛),术后VAS分较术前减少3分视为疼痛缓解,疼痛缓解率=术后疼痛缓解的病例数/总病例数×100%。
2 结果
术后患者的症状、体征均有明显改善,疼痛较术前缓解,下肢间歇性跛行症状缓解,患者自诉生活质量较术前提高。疼痛缓解率88.3%。随访6~48月,平均12月,本组无一例伤口感染,未见矫正度明显丢失,无断钉及螺钉松动。
3 讨论
退行性脊柱侧凸是骨骼成熟以后出现的脊柱胸腰段或腰段的脊柱侧凸,其冠状面Cobb角大于10°。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退行性脊柱侧凸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且在脊柱手术中的比例逐渐增加。据国内外文献报道退行性脊柱侧凸在人群中的总体发病率为1.4%~32.0%,并以每年1°~6°(平均为3°)进行性发展[2]。脊柱侧凸的发生与腰椎生理性前凸的消失、轴向旋转、侧方和前方滑脱相关,椎间盘退行性变、脊柱失平衡以及黄韧带的肥大、双侧椎间小关节的退行性变是导致本病出现下腰部疼痛及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等临床症状的主要原因[3]。
手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彻底减压,解除神经的压迫,同时保证脊柱的稳定性并重建脊柱的矢状位序列,冠状位矫形非重点[4]。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技术是目前最为有效的稳定性重建方法。根据退行性脊柱侧凸患者的X片上冠状位及矢状位的畸形,节段性椎管狭窄的程度以及椎体旋转、半脱位的移位的距离,手术治疗可分为单纯椎管减压术、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术等[5]。本次选择患者畸形相对较重,均采用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术。融合上端椎需要考虑胸腰段矢状位是否存在结构性弯曲,如果存在则需包括在整个固定融合范围内,以防止后期的继发性后凸畸形的出现;下端椎通常可以到L4、L5或S1。融合至L5可保留L5-S1运动节段,较少形成假关节。融合到S1易导致假关节形成、骶髂关节病变,且可影响腰骶活动,造成步态异常。对于本组病例中如L5-S1存在明显的节段见病变均融合至S1.多数学者认为对退行性脊柱侧凸患者维持或矫正腰椎的生理前凸比纠正脊柱的侧凸畸形更为重要。在手术当中选择性行椎体间植骨以维持前、中柱的生物力学性能,尽可能地恢复腰椎矢状位的平衡,同时提高融合率并缩短融合时间。
外科手术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凸因创伤较大,耗伤气血,中医辨证为气血两虚。八珍汤予以气血双补,同时兼活血化瘀,益气健脾之功效[6]。八珍汤由四物汤和四君子汤合并而成,四君子汤健脾益气和中,四物汤滋阴养血和血,两方相合,则补气中兼有养血,养血中兼有益气,达到气血双补之效[7]。本研究与既往研究可能有些差异,可能与研究样本量少及缺乏正常对照组有关。但总体上可表明外科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凸能有效控制脊柱不稳的发展,解除神经根的压迫。同时配合中药八珍汤内服补气养血,提高免疫力,减少输血及术后感染机率。
[1]刘海鹰,王波,王会民,等.退行性脊柱侧凸后路矫形术35例远期随访[J].中华外科杂志,2008,46(7):484-487.
[2]邱浩,初同伟.退行性脊柱侧凸的最新研究进展[J].中国骨与关节杂志,2014,4(4):310-314.
[3]刘郑生,王岩,候克东,等.退行性脊柱侧凸三维矫形术并发症的探讨[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4,14(11):653-655.
[4]赵栋,邓树才,孙志明,等.临床症状对退行性脊柱侧凸手术方案选择的影响[J].中华医学杂志,2012,97(17):1201-1205.
[5]王岩,张雪松,刘郑生,等.侧弯全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凸[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5,15(4):218-221.
[6]孙晓太,穆晓红.八珍汤在骨科病人手术后应用体会[J].光明中医,2006,21(12):81.
[7]曾菁蓉.八珍汤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肾性贫血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14,29(7):1461-1462.
马鞭草饮片
炮制:除去残根及杂质,洗净,稍润,切段,干燥。
性味:苦,凉。
归经:归肝、脾经。
功能:活血散瘀,解毒,利水,退黄,截疟。
主治:用于癥瘕积聚,痛经经闭,喉痹,痈肿,水肿,黄疸,疟疾。
用法与用量:5 ~10g。
贮藏:置干燥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10版
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襄阳医院脊柱骨科(湖北 441000)
10.3969/j.issn.1003-8914.2016.03.050
1003-8914(2016)-03-0401-02
(本文校对:何继文2014-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