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两优3号的选育及机插秧栽培技术规程
2016-03-10熊玉唐李晓元
熊玉唐,曾 涛,凡 迪,李晓元
(1.贵州省农作物技术推广总站,贵州 贵阳 550001;2.四川发生水稻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四川 江油 621700)
■栽培技术
江两优3号的选育及机插秧栽培技术规程
熊玉唐1,曾涛1,凡迪1,李晓元2
(1.贵州省农作物技术推广总站,贵州 贵阳550001;2.四川发生水稻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四川 江油621700)
摘要:江两优3号是贵州省农作物技术推广总站与四川发生水稻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合作组配育成的两系杂交中籼稻组合,2009年通过贵州省品种审定。江两优3号具有高产潜力,株高与生育期适中,在贵州多地表现适宜于机插秧用种。为加快新品种及机插秧的推广,对品种的选育与特点及机插秧栽培技术规程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江两优3号;杂交稻;选育;栽培技术
江两优3号是贵州省农作物技术推广总站与四川发生水稻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利用不育系江育1S与恢复系江恢345组配育成的两系杂交中籼稻组合,于2009年通过贵州省审定(黔审稻2009001号),经过多年的试验示范,品种具有较强的抗逆性、较高的增产潜力[1~3]。2013年贵州省农作物技术推广总站在省科技厅立项实施了贵州省重点推广项目“江优919与江两优3号高产栽培技术示范推广”,开展江两优3号的试验、示范和推广,推广面积逐年增加,配套技术不断完善。示范推广中发现江两优3号特别适宜于机插秧栽培,并开展了机插秧配套技术试验形成了江两优3号机插秧栽培技术规程。为进一步加大江两优3号及机插秧技术推广,特对品种的选育、与特点及机插秧栽培技术规程介绍如下。
1选育方法及经过
江两优3号是江油市川江水稻研究所用自育不育系江育1S与江恢345组配而成的两系杂交稻组合,经贵州省农作物技术推广总站从2006年起在贵州进行多点试验筛选出推荐进入区试,2009年通过贵州省审定(黔审稻2009001号)。母本:江育1S是江油市川江水稻研究所于2000年夏从交换材料来的广占63S(N422S广占63)不稳定系中,经5年9代系统选育,育成了籼型优质两用核不育系江育1S。父本:江恢345是江油市川江水稻研究所用绵恢725作母本,粳型广亲和系02428作父本进行杂交,在海南种植F1(组合号为R9559),同年在本地分离F2,在F2中选株型适中、杆硬、穗大单株作母本,再与外引品种IRAT144复交,经多代自交优良单株并测恢选育而成。
2特征特性
2.1生物学特征
江两优3号属迟熟籼型两系杂交稻。全生育期为152.7d,株高111.4cm,茎杆较粗壮,株行适中,长势繁茂,剑叶短、直立,叶鞘、叶缘、叶耳无色。分蘖力中等,有效穗一般15.7万/667m2。穗型较大,穗实粒数为134.1粒,结实率77.7%,千粒重30.7g。籽粒黄白色、中等粒型,无芒、稃尖无色。
2.2抗性
2007-2008年田间自然和接种鉴定总评为感病,耐冷性鉴定结果两年均表现为较强。
2.3品质
2008年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试,米质主要指标为:出糙率81.1%,精米率73.7%,整精米率68.9%,垩白粒率20%,垩白度1.8%,粒长6.8mm,长宽比为2.6,胶稠度80mm,直链淀粉含量15.0%,碱消值5.8级,透明度1级;食味鉴评87.3分,居第1名,明显优于对照Ⅱ优838(60分)。
2.4产量表现
贵州省区试2007年和2008年平均单产614.25kg/667m2,比对照增产6.25%。15个试点中12增3减,增产次数达80%。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单产583.46kg/667m2,比对照增产2.24%,6个试点中4增2减,增产点达66.7%。
2.5品种特点与适宜区域
早熟、高产、优质,稳产性好,耐冷性较强,是适宜于作机插秧、稻田多熟等播种期要求较严的栽培模式的品种,适宜贵州省中籼迟熟稻区种植,稻瘟病常发区慎用。
3机插秧栽培技术规程
3.1育秧
3.1.1播种期
根据种植区生态条件、茬口和栽培方式确定播种期,江两优3号生育期略短,播种期弹性相对较大。一般在热量条件较好的遵义、铜仁、黔东南、黔南等地播种期为3月下旬-4月下旬,在贵阳、安顺、黔西南等地播种期一般为4月中下旬。
3.1.2苗床制作
江两优3号一般采用温床育秧。苗床应选择排水良好、土壤肥沃、背风向阳、水源方便的旱地或稻田,推荐使用半旱式秧床。苗床面积和大田的比例按1∶80-100左右配置,667m2大田需苗床面积6.5~10m2(净面积)。半旱式秧床需在播种前10~15d上水验平,待沉实后再做秧板。秧板净宽140cm,沟宽、深分别为25cm和10~15cm,围沟深20cm,秧板要求“平、直、光、实”。
3.1.3秧盘准备
推荐使用钵形毯状育秧盘,采用机插专用秧盘,秧盘规格:长×宽为58 cm×28 cm。一般667m2大田实际用盘13-18盘,播种量每盘按2000粒左右(55~75g),秧龄长的播种量宜少。经济条件好的推荐使用钵体育苗盘进行育秧,秧盘规格:长×宽为58 cm×28 cm,一般667m2大田实际用盘13-18盘,播种量每盘按2000粒左右,保证每穴3-5粒种子。
3.1.4种子处理
种子播种前,需晒种、选种处理,一般采用温水浸种,播种前用55℃的温水浸泡种子15min,然后自然冷却后继续浸泡24h,催芽至破胸露白即可。种子露白后,用锐胜20g+满适金10g兑水60g与露白的种子拌种,颜色均匀即可。
3.1.5播种
3.1.5.1毯式育秧
江两优3号品种常规播种时先将秧盘平铺于已整好的秧板上,秧盘边缘相互重叠排放,使秧盘底部与苗床土充分接触。播种前先将营养土装入软盘内铺2cm厚,然后浇透水播种,播种做到均匀播种,播后盖0.5cm厚营养土,以盖没种子为宜,不能过厚,撒好盖种土后,不可再洒水,以防表土板结影响种子出苗。覆土后,在软盘表面平铺一层地膜,再起拱搭一层农膜或水稻育秧专用无纺布,用土将膜四周压好。在播种前浇水时,最好在水中加入食用醋和敌克松进行调酸消毒,用法为每平方米的苗床用食用醋40 g和70%的敌克松2 .5 g,以保证出苗整齐。生产上推荐采用无纺布覆盖。
3.1.5.2钵体育秧
钵体育秧选用机械播种方式,播种前需将晒干的菜园土粉粹,用25%的机插秧专用育苗基质混匀,直接放入泥土进料口。机械作业好的秧盘,需及时放入拱棚内,以保证种子正常吸水。苗床厢面与育苗盘间需垫一层纤维纱布,以便取盘。生产上推荐采用无纺布覆盖。
3.1.6苗床管理
温湿度管理:播种至出苗,应保持床土湿润,有利出苗整齐。出苗至至3叶1心,看苗适浇水,保持床土湿润。秧苗到4叶1心时,应揭掉无纺布。移栽前3~4 d,天晴灌半沟水蹲苗,或放水炼苗。
病害防治:1叶1心时,喷药防治立枯病,用7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2.5g/m2兑水1.5kg/m2配成600倍水溶液喷施或用15%立枯灵液剂配成1000倍水溶液喷施,喷洒遇晴天,用量减半;用三环唑或富士一号防治苗稻瘟。
追肥:采用沼液作追肥,一般以沼液原液喷苗或沼液原液按1:1兑水喷苗2次(1叶1心+3叶1 心)。也可用尿素追肥,一般秧苗2叶1心时,用尿素25g/m2兑水浇施。
3.1.7壮秧标准
秧龄18~25d,叶龄3~4叶,苗高12~20cm,单株发根数12条以上。秧苗整齐,成苗均匀,苗基部扁宽,叶片挺立有弹性,叶色翠绿,无病虫、无杂草,秧苗发根力强。毯式育秧盘根带土厚度2~2.2cm,根系盘结牢固,提起不散,成苗数2株/cm2左右;钵式育秧盘底根系不盘结,成苗数3株/穴左右。
3.2本田栽培
3.2.1本田耕整
一般大田耕翻深度掌握在15~20 cm,泥脚深度不超过30 cm,田面平整、基本无杂草,田块内高低落差不超过3 cm。整田应与施基肥一并进行。
3.2.2机插
(1)毯式机插秧
机型选择:插秧机按操作方式分为手扶式和乘坐式,手扶式的作业行数主要有2行、4行、6行,乘坐式的主要有4行、6行、8行等型号,机型的选择主要根据田块的大小和机具的转运条件来选择。一般地,小的、不规则的没有机耕道及转运不方便的田块选择手扶式,其它的就选择乘坐式。
栽插密度:根据气候、稻田肥力、品种特性等因素情况。一般中迟熟杂交稻品种适宜的密度范围为1.01万~1.71万穴/667 m2,中早熟品种的适宜的密度范围为1.39万~2.02万穴/667 m2,每穴2-3苗,行向采取东西行向,但冲沟田、河谷田宜顺风定行向。
插秧技术要求:起秧时小心将秧块卷起,运送时堆叠层数2~3层。运至田头随即卸下平放,使秧苗自然舒展,做到随起随运随插。机插时做到清水淀板(旋耕整平后需沉实1~2d)、薄水浅插,田面水层1 cm左右,栽插深度1 cm左右,以入泥为宜;漏插率控制在5%以内、漂秧率控制在3%以内。栽后2~3d内进行人工补缺棵、栽浮棵、拆大棵、补小棵,促使全田穴苗数均。
(2)钵体机插秧
机型选择:生产上一般选用由常州亚美柯机械设备有限公司与日本进行技术合作研制的2ZB-6A(RXA-60T)型钵苗乘坐式高速插秧机。
栽插密度:插秧行距为30cm、10行,株距可调,江两优3号具有分蘖强的特点,生产上宜选择的株距为18cm,在稻鱼鸭共生栽培区域,株距应选择为20cm或22cm。行向采取东西行向,但冲沟田、河谷田宜顺风定行向。
插秧技术要求:起秧后的秧盘,用配套的秧盘搬运叉搬运。若有空缺穴孔,可人工补苗,做到穴穴有苗,以保证一插全苗。机插时做到清水淀板(旋耕整平后需沉实1~2d)、薄水浅插,田面水层1 cm左右,栽插深度1 cm左右,以入泥为宜。
3.2.3施肥
施肥量根据田块肥力、气候环境等因素,运用目标产量法、测土配方法确定,并根据秧苗动态、气候和各生育时期需肥要求,做到施肥量、施肥时期和营养元素的精确定量。N:P2O5:k2O一般按1∶0.6~1∶1.1。磷肥一般全作基肥使用,酸性重田块用钙镁磷肥,其余用过磷酸钙。钾肥60%左右作基肥,40%左右于在分蘖盛期(8叶~9叶龄)施用。氮肥遵循“前促、中控、后稳”的原则,施肥分为基肥、分蘖肥和穗粒肥,氮肥施入比例分别为50%、15%~25%、25%~35%[4]。分蘖肥一般分两次施用,第1次为栽后7d左右,第2次为栽后14d左右;穗肥一般在倒4叶至倒1叶期看苗分两次施用,粒肥于始穗期至灌浆期看苗施用。追肥时应和灌溉相结合,田面无水或薄水时施入,施肥后浅水灌溉,以水调肥,以促进根系生长。为提高结实率,可在始穗期、齐穗期喷施“吨田宝”叶面肥,可将叶面肥稀释后与农药混合施用。
3.2.4水浆管理
灌溉应遵循“以水调肥、以水调气、以气养根、以根健蘖”的原则。浅水插秧,浅水返青,湿润分蘖,有水追肥,自然落干,间歇灌溉。当群体总茎蘖数达到预期穗数的85%时开始自然断水搁田,多次轻搁田。拔节期须搁田,孕穗期至抽穗期薄水养穗,灌浆至成熟期干湿交替灌溉,每隔7~10d灌“跑马水”[4],直至收割前一周。
3.2.5病虫害防治
针对贵州稻区的特点,病害以防纹枯病、稻瘟病为主,同时兼顾稻曲病、白叶枯等;虫害以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为主。纹枯病在分蘖末期至园秆拔节期用井岗霉素、低聚糖素等预防;稻瘟病在苗期至拔节期、孕穗抽穗期应抢晴普遍施药预防,667m2选用40%稻瘟灵乳油100ml、7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30g、5%井冈霉素水剂50g兑水40kg均匀喷雾[5];稻飞虱在100丛稻有虫1000头以上的田块,小若虫高峰期时用药防治,用10%蚍虫啉15g~20g兑水50kg喷雾;稻纵卷叶螟、二化螟100丛稻有虫60头以上的田块,2~3龄幼虫盛期用25%噻虫嗪可湿性粉剂或者40%毒死蜱60ml+1.8%阿维菌素35ml混合兑水40kg均匀喷雾防治[6]。
杂草:于插秧后5d左右用稻田除草剂防除,用70%的除草净70~80g/667m2与第1次追肥尿素混匀施用,施药时保持约3cm的浅水达7d[7]。
3.3收获
在水稻黄熟期,须排水晒田,根据天气情况,遇晴天或阴天,须抢收。及时清理稻谷中的杂质,晒好稻谷后,须及时入库储存。
参考文献
[1]曾涛,熊玉唐,刘垚,等.不同氮肥施用方法对江两优3号产量的影响[J].耕作与栽培,2015(2):3-4,21.
[2]朱娅,张万里,王安洪.不同丢秧密度对江两优3号产量的影响[J].耕作与栽培,2015(增刊):16,23.
[2]郑桂维,杨再培,杨忠湘,等.江优919与江两优3号机插秧适宜密度研究[J].耕作与栽培,2015(增刊):24-25.
[4]杨立武,韩娟英.籼粳杂交稻甬优538在余姚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稻米,2014,,20(3):101-102.
[5]肖学鹏,刘左鸿,毛梦龙,等.两系杂交稻新组合Y两优143在涟源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J].杂交水稻,2014,29(3):50-52.
[6]徐剑,蒋继武,唐照锐,等.两系杂交稻丰两优9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杂交水稻,2014,29(3):52-53.
[7]贵州省水稻机插秧栽培技术规范.DB52/T 898-2012
Breeding an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for Mechine-transplanted of Jiangliangyou No. 3
XIONG Yu-tang1, ZENG Tao1, FAN Di1, LI Xiao-yuan2
(1.GuizhouGeneralStationofCropTechnologyExtension,Guiyang,Guizhou550001,China;2.SichuanFashengRiceTechnologyLMDCo.,Jiangyou,Sichuan621700,China)
Key words:Jiangliangyou No. 3; hybrid rice; breed; cultivation technique
Abstract:Jiangliangyou No. 3 is a new Indica hybrid rice combination, bred by Guizhou General Station of Crop Technology Extension and Sichuan Fasheng Rice Technology LMD Co., it was registered and released for commercial production by Guizhou Provincial Crop Veriety Appraisal Committee in 2009. Jiangliangyou No. 3 had high yield potential, suitable plant height and growth period, it appropriate for mechine-transplanted in Guizhou province.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production, the breeding an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for mechine-transplanted of Jiangliangyou No. 3 wa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收稿日期:2016-01-16
基金项目:江优919与江两优3号高产栽培技术推广,黔科合成字[2013]5068
第一作者:熊玉唐(1958-),男,研究员,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