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围产期母牛及初生犊牛的护理技术要点

2016-03-10

贵州畜牧兽医 2016年1期
关键词:胎衣围产期难产

张 腾

(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畜牧兽医局,贵州 安顺 561000)

围产期母牛及初生犊牛的护理技术要点

张 腾

(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畜牧兽医局,贵州 安顺 561000)

母牛分娩前后15天称围产期。围产期母牛经历分娩、产后复原,从干奶到分泌初乳、常乳等一系列的生理变化,消化功能减弱,食欲差,易引发营养代谢、生殖器官、乳腺等方面的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因此应加强护理。而犊牛初生阶段是牛整个成长过程中最基础、最关键的时期,由于初生犊牛体质娇嫩,抵抗外界不良环境能力和适应性差,容易受各种病菌的侵袭而引起疾病,甚至造成死亡。因此,必须加强围产期母牛及初生牛犊的科学护理,提高生产效益。现将围产期母牛及初生牛犊的护理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供参考。

1 围产期母牛的护理

1.1 围产前期 临产母牛应准备产房,产房要求宽敞、清洁、保暖、环境安静,地面相对平整,面积为20 m2的独立空间,并预先用10%石灰水消毒,干后在地面铺以清洁干燥、日光晒过的柔软垫草。母牛应在临产前1~2周进入产房,单栏饲喂并可让牛自由运动。围产前期由于母牛采食量下降,要促使瘤胃逐步适应产后高精料日粮,激发免疫系统,减少围产期疾病发生,就应多喂易消化的饲草,如优质青干草、苜蓿干草。精料喂量可适当增加,但不宜过多。日采食量占体重的2%~2.5%,每千克干物质含产奶净能6.29 MJ,粗蛋白质由13%提高到15%,粗纤维不少于20%。在乳热症多发牛群,产前14天改喂低钙日粮(钙、磷每日喂量分别为50、30 g),对预防酮病、乳热症有良好效果。此外,食盐喂量也应适当降低。产前4~7天,如乳房过度胀大,可减少或停喂精料和多汁饲料。产前2~3天,为防止便秘,精料可适当增加麸皮含量。在胎衣不下较多的牛群,产前20天可注射硒-维生素E制剂,有良好预防效果。

1.2 接产 产房要保持安静,接产前对母牛尾部及后躯用0.1%高锰酸钾溶液清洗消毒。护理人员在接产前应做好准备,提供必要的助产设备,并注意观察分娩过程是否正常。如发现母牛羊水破裂后20分钟胎儿仍未产出可确定为难产,则需及早进行助产手术。难产手术的助产原则是“推进、整复、拉出”。常见难产原因及救治方法如下。

1.2.1 胎位正常,子宫颈口扩张不全,子宫收缩无力性难产:表现为羊水流出早,母牛努责无力或努责间隔时间长,手背进入子宫颈口检查有夹手感。救治方法:肌肉注射乙烯雌酚40~60 mg,然后再注射催产素30~100 IU,增强子宫收缩力;胎儿进入盆腔时,根据胎儿位置及时用手或产科绳牵引胎儿协助产出。

1.2.2 产道狭窄性难产:主要由于骨盆狭窄或胎儿过大引起。表现为母牛努责有力,经检查胎位正常,但胎儿夹在产道难以产出。救治方法:先将胎儿适当推进,用温肥皂水或液体石蜡油、凡士林、植物油润滑产道,正生时用2条产科绳缚好2前肢系部,术者手握胎儿下颌用力拉,助手交替拉2前肢,使2肩胛错开拉出骨盆狭窄部,整个胎儿就可顺势拉出。

1.2.3 胎位不正性难产:表现为母牛努责,常见头或肢出来但生不出来。救治方法:主要是矫正胎位、助产。对正生2前肢出来、头向下、后弯曲胎势的难产,术者用手握住胎儿下颌,慢慢提拉,将胎头拉入骨盆腔内,用产科绳缚住下颌齿槽间隙、2前肢,术者扶正胎位,助手向外拉出。对正生头和1前肢出

或倒生1后肢出的难产,术者将胎儿内推,用手握住或绳缚住异常肢腕部,慢慢疏理拉向骨盆腔内,再借力拉出。胎儿特别大产不出的难产,胎儿成活的要及时进行剖腹取胎,胎儿已死亡的可实行产道内手术分解后取出死胎。

1.3 围产后期

1.3.1 母牛产后失水较多,疲劳虚弱,腹空口渴。可立即给母牛饮喂温热(37~38℃)麸皮盐钙汤(麸皮1~2 kg,食盐100~150 g,碳酸钙50~100 g)10~20 kg,补充体内水分损耗,维持体内酸碱平衡,增加腹压和恢复体力,利于胎衣的排出和温暖充饥。同时喂给母牛优质、软嫩的干草1~2 kg。但应注意食盐喂量不可过大,否则会增加乳房浮肿。

1.3.2 对刚分娩母牛的外阴及其周围用温肥皂水或1%~2%来苏儿液或0.1%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干净并擦干;圈舍或围栏内被污染的垫草应及时更换,保持清洁、温暖,防止贼风吹入。同时要尽早驱使母牛站起,以减少出血,也有利于生殖器官的复位,为防子宫脱出,可牵引母牛缓行15分钟左右,以后逐渐增加运动量。母牛分娩后8小时内,胎衣一般可自行脱落,若超过24小时仍不脱落时,应按胎衣滞留处理。胎衣脱落后,注意恶露的排出情况。为使母牛恶露排净和分娩后子宫复位,可喂饮热 (40~45℃)益母草红糖水 (益母草粉250 g,加水1 500 g,煎成水剂后,加红糖1 kg和水3 kg),每天饮1次,连饮2~3次。

1.3.3 根据乳房和消化系统的恢复状况,逐渐增加给料量。正常情况下,产后7天常乳分泌大量增加,营养需要明显增加。在产后1~3天内日粮应以优质干草为主,补以少量玉米面和麸皮粥(1~2 kg),以免引起消化道疾病。产后4~5天即可逐渐增加精料、多汁料及青贮饲料。至产后15天青贮饲料可增加到每天每头15 kg以上,干草3~4 kg,块根、糟渣类5~7 kg。为避免体重减轻过大,精料喂量可逐渐增加,但喂量不得超过日粮干物质的48%,以免引发酸中毒、皱胃移位等疾患。与此同时,日粮中钙、磷不能缺,否则不仅产奶量下降,还会引发软骨症、肢蹄病等。钙、磷不足可补喂矿物质添加剂。每头每天钙不低于150 g,磷不低于100 g。同时要保持充足、清洁、适温的饮水,一般产后1~5天应供给温水,水温37~40℃,以后逐渐降至常温。

2 初生犊牛的护理

2.1 清除黏液 犊牛产出后要及时清理犊牛鼻孔内及口腔中的黏液,防止黏液引起犊牛窒息死亡,让母牛舔净犊牛身上的胎液,有利于母牛子宫恢复。如犊牛生后不能马上呼吸,发生窒息,立即将其后腿提起,并拍打胸部,掏出吸入的黏液,按压胸腔,助其呼吸。

2.2 断脐带 通常情况下,犊牛的脐带可自然扯断,未扯断时,先用手将脐带内的血液向腹腔内推进,再用消毒剪刀在距腹部10 cm处剪断脐带,用手将脐带中的血液挤净,用5%~10%碘酊消毒,防止感染。断脐不要结扎,以自然脱落为好。

2.3 早吃初乳 初乳具有增强犊牛抵抗力,利于胎便排出的作用。刚出生犊牛能较好地吸收初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出生后24~36小时对免疫球蛋白吸收较弱,如出生24小时内不能吃上初乳,犊牛对许多病原丧失抵抗力,特别是犊牛大肠杆菌病易引起下痢甚至死亡。因此,犊牛出生后1小时内应让其吃初乳2 L,经5~6小时后再吃初乳2 L。初乳可喂5~7天,日喂量为体重的1/8~1/6,每日3次,温度为36~38℃。如果产后母牛没有初乳或初乳不洁,可用其他母牛的初乳代替。犊牛每次哺乳后1~2小时,应饮温开水(35~38℃)1次。

2.4 补喂抗生素 为了防止新生犊牛下痢,可补喂抗生素,每天给予金霉素250 mg,供给时间可以从生后的第3天直至产后30天,可溶于乳中饲喂。

2.5 环境适宜 保持犊牛舍清洁、通风、干燥,牛床、牛栏应定期用10%石灰水冲刷,且消毒药液也要定期更换品种。在放入新生犊牛前,犊牛栏必须消毒并空舍3周,防止病菌交叉感染,应将下痢犊牛与健康犊牛完全隔离。因初生犊牛的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全,皮肤的调温机能也很差,很容易受凉而发病,特别是寒冬时节,因保温措施不当有可能被冻死。冬季犊牛舍温度要达到18~22℃。夏天要保持舍内清洁,通风良好,空气清新。

2.6 观察粪便的形状、颜色和气味 为便于了解犊牛消化道的状态和饲养管理状况,要时常观察犊牛刚刚排出的粪便。在哺乳期,犊牛若哺乳量过高则粪便软,呈淡黄色或灰色;粪便黑硬则可能是由于饮水不足造成;受凉时粪便多气泡;患胃肠炎时粪便混有黏液。正常犊牛粪便呈黄褐色,开始吃草后变干饼,呈盘状。

2.7 不要任犊牛乱舔 犊牛每次吃奶完毕,应将其口鼻擦拭干净,以免自行舔鼻造成舔癖,使散落的毛发进入犊牛胃内,引发炎症。

S823.4

B

1007-1474(2016)01-0058-02

2015-10-23

西秀区2014年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草食畜牧业工程)建设,编号:安发改农经[2014]543号

张腾(1967—),男,畜牧师,主要从事畜牧技术研究及推广工作。

猜你喜欢

胎衣围产期难产
南方规模奶牛场胎衣滞留发病规律研究
胎衣加赘物预防母牛胎衣不下的效果观察
母牛发生胎衣不下的原因、临床症状、治疗和预防方法
母牛难产的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
先娩后肩法在肩难产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围产期预防保健干预对高危孕妇妊娠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观察
补血生乳颗粒对SD大鼠围产期毒性
围产期时间定义
围产期胎膜早破与生殖道病原菌感染的分析
奶牛难产的诊断及助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