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0年《档案管理》的文献计量分析
2016-03-10冯熙然周耀林
冯熙然+周耀林
摘 要:本文通过运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和信息可视化分析技术,选取《档案管理》2005年~2014年刊载的3137篇论文作为研究对象,对该刊从载文量、被引情况、关键词、合著情况、核心作者、核心机构、基金论文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从中得出该刊近10年的一些特点和发展规律,希望为其今后的良好发展提供参考数据。
关键词:档案管理;文献计量学;关键词;核心作者;核心机构; 基金;CiteSpace
Abstract:This paper takes 3137 theses which were published in Archives Management from 2005 to 2014 as the object of study and makes a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magazine from quantity of published articles, citation situation, keywords, coauthor situation, core authors, core institutions, funded theses and other aspects by means of methods of Bibliometrics and analysis technology of 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 so as to gain some characteristics and laws of development and provide some reference data for its good development.
Keywords:Archives Management; Bibliometrics; Keywords; Core Authors; Core Institutions; Fund; CiteSpace
《档案管理》创刊于1986年,是由河南省档案局主办的旨在传播档案学知识,交流工作经验,推动理论研究,提高档案工作者业务素质的学术性期刊。1996年~2008年连续四次入选中国中文核心期刊,是中国档案学、档案事业类的核心期刊。[1]它为全国高校档案专业教师、档案实际工作者、专职档案科研工作者和其他有关人员的学术交流提供一片广阔的天地, 所刊载的论文也反映了档案学的研究水平与发展动态。
本文选取《档案管理》2005年~2014年刊载的3137篇论文作为研究对象,以中国知网(CNKI)开发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AJD)为数据源,运用文献计量和信息可视化分析技术,对该刊从载文量、被引情况、关键词、合著情况、核心作者、核心机构、基金论文等方面进行文献计量学研究,以便从全方位对《档案管理》近10年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与评价。
1 载文与被引分析
1.1 载文及被引情况。期刊的载文量指某期刊在某段时间内刊载论文的数量。载文的被引情况是评价期刊质量和学术影响力的重要指标,被引情况包括被引论文量和被引频次。在CAJD中,以“档案管理”为刊名,年份设在2005年~2014年,共检出论文3137篇(检索时间为2015年4月20日)。各个年份的载文和被引的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其中,期均载文=载文篇数/期数,期均被引=被引篇数/期数,被引率=被引篇数/载文篇数。
载文量是衡量学术期刊吸收和传递情报能力的主要指标。[2]表-1显示,《档案管理》十年来共载文3137篇,平均每年载文313.7篇,平均每期刊载52.3篇论文。被引情况能反映期刊被使用和受重视的程度及其在学科交流中的作用和地位,是期刊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档案管理》十年来刊载3137篇论文中,被引1238篇,被引率为39.5%,总被引频次达4513次。上述数据表明,《档案管理》被使用频率和受关注程度均较高。
1.2 单篇论文被引频次分布。将《档案管理》2005年~2014年刊载的1238篇被引论文按其被引频次进行分类、统计,统计情况如图-1所示。
单篇文献被引频次,是该文献质量及学术影响力的重要测度。通常情况下,单篇文献被引频次与其质量及学术影响力成正比,即文献被引频次越高,学术水平越高,影响力也越大。从图-1可以看出:(1)被引频次为1~6的论文最多,共1061篇,总计被引2419次,篇均被引2.28次;(2)被引频次为7~13的论文总计132篇,共被引1171次,篇均被引8.87次;(3)被引频次为14~20的论文共34篇,共被引581次,篇均被引18.74次;(4)被引频次>20的论文共11篇,共被引342次,篇均被引31.09次。总体上,被引频次低的论文篇数多,但篇均被引频次低;被引频次高的论文篇数少,但篇均被引频次高。
2 被引论文分析
2.1 关键词分析。关键词是从文献的标题、摘要和正文中选取的能够反映文献主题的词、词组和短语,每篇文献一般选取3个~8个关键词。关键词能揭示论文论述的重点,高频关键词常常代表某个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3]笔者利用CiteSpace[4][5]软件对1238篇被引论文的关键词进行统计分析。网络节点确定为关键词,时间分割设为1年,设定适当阈值,运行CiteSpace得到被引论文的关键词共现网络知识图谱,如图-2所示。
图-2显示了被引论文的144个关键词及其之间的236条连线。其中,“档案信息”、“档案工作”和“档案管理”是最大的三个节点,出现的频次最高。出现频次较高的关键词还有“档案”、“档案事业”、“国家档案局”、“档案利用”、“档案资料”、“档案人员”、“档案数字化”、“馆藏档案”、“档案网站”等。这些高频关键词反映的是《档案管理》刊登文献研究的热点和重点,且这些热点多是一些基础性的理论和工作。
此外,关注一些散落在周围、年代较新的较小的节点,如“数字档案”、“单位档案”、“人事档案”、“信息服务”、“信息技术”、“档案信息化管理”、“档案行政管理”、“档案数据库”等。这些节点代表的关键词出现频率较低,出现年代较新,反映的是《档案管理》刊登文献研究的前沿性问题。
2.2 合著情况分析。网络节点确定为作者,时间分割设为1年,设定适当阈值,运行CiteSpace得到被引论文的作者共现网络知识图谱,如图-3所示。
图-3显示了349个作者所在的节点和87条连线,节点间的连线可表示作者之间的合作情况。由图-3可知,代表作者的349个节点中,绝大多数都是独立分散的,只有吴雁平、程训方、陈忠海、李兴利、王茂跃等发文量较多的作者之间联系较为密切。这说明被引论文的研究方式依然以个人为主体,著者之间的合作度还不够高。
3 高频被引文献分析
3.1 高频被引文献情况。设定被引频次>20的为高频被引文献,《档案管理》2005年~2014年刊载文献中的高频被引文献有11篇,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
从表-2可以看出,近10年被引频次>20的论文共有11篇,总计被引342次,下载6417次,篇均被引31.09次,篇均下载583.36次,篇均3.7页,篇均引文7条。这11篇文献是档案学研究领域中质量较高、影响力较大的研究成果。从年代分布来看,这11篇文献中有5篇发表于2005年,3篇发表于2006年,2篇在2007年,1篇在2009年;从期数分布来看,这11篇文献有3篇刊登在第1期,1篇在第2期,1篇在第5期,6篇在第6期;从作者上看,多为档案学研究领域的专家和知名学者,如上海大学图书情报档案系教授丁华东,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傅荣校,武汉大学图书馆馆长、信息管理学院教授王新才,苏州大学教授张照余等。
3.2 高频被引文献著者合作情况。文献著者合作度指某期刊在某段时间内,每篇论文的平均作者数。它是期刊论文著者合作研究程度的重要指标,反映刊物的著者合作智能发挥程度,文献著者合作率等于非独立著者文献量与总文献量比值,一定程度上体现论文研究的深广度,也是评价期刊著者合作程度的重要指标。[2]2005年~2014年《档案管理》11篇高频被引文献共涉及16名著者,其中独立著者6人,非独立著者10人。著者合作度为1.45(人/篇),合著文献有5篇,著者合作率45.45%。可以看出,该刊近10年的高频被引文献的著者合作度和合作率都不错,但仍有继续发展的空间。
4 核心作者和核心机构分析
4.1 核心作者。期刊核心作者指在某刊物上发文较多,并且所发文献被引量和被引频次都较高,对期刊发展起较大作用的精英作者。评价一个作者是否某期刊的核心作者一般从三个指标来看:一是发文量,即作者在某刊物、某段时间内发表论文的总量;二是被引量,即作者在某刊物、某段时间内发表的论文中,被他人引证的论文总量;三是被引频次,即作者在某刊物、某段时间内发表的论文中,被他人引证的频次总量。
根据著名学者普赖斯提出的计算公式,核心作者候选人的最低发文量M≈0.749 ,其中Nmax为最高产作者的发文量。[6]Nmax=52,所以M≈0.749 =5.4,即发表6篇及以上的为核心作者候选人,共40人。
笔者使用加权的方法来确定核心作者。设a为发文量,b为被引量,c为被引频次,d为学术水平值,赋予a、b、c权值分别为0.4、0.3、0.3,则d=0.4a+0.3b+0.3c。以刘东斌为例,他的发文量为48篇,被引量为38篇,总被引频次为207次,则其学术水平值为48×0.4+38×0.3+207×0.3=92.7。按照这样的方法将核心作者候选人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计算,根据学术水平值>17的为核心作者确定出13位《档案管理》的核心作者,如表-3所示:
4.2 核心机构。期刊核心机构是指在该刊物上发文量较大,并且所发文献被引量及被引频次都较高的研究机构。评价一个机构是否某期刊的核心作者机构一般也从发文量、被引量和被引频次三个指标来看。按照上述确定核心作者的方法,同样可以确定出核心机构。按综合指数由高到低排列,按照综合指数>40的标准确定出近10年《档案管理》核心机构共12个,具体情况如表-4所示。
5 基金论文分析
对《档案管理》近10年刊载的基金论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基金论文情况
基金论文是指由国家政府部门或各级基金组织提供科研经费,通过开展科学研究项目取得一定的阶段性成果,这些成果以科研论文的形式表达出来的论文。[7]基金项目通常会经过相当严格的审核,在选题、研究背景、意义和技术等方面较有保障,因此基金论文往往质量较高,成为某研究领域的新趋势、制高点的代表。从表-5的统计可以看出,《档案管理》十年载文中基金论文共76篇,基金论文比为2.4%,被引论文39篇,总被引234次。
从基金论文数量上看,基金论文呈逐年增多的趋势,说明国家政府部门和基金机构对档案学研究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对该领域的投资力度不断加强。从基金来源上看,76篇基金论文有61篇的基金来源为二类基金,且国家社科基金占到95.1%;其余论文有7篇来源于三类基金,8篇来源于四类基金。
6 结论
《档案管理》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形成了以下显著的特点:
第一,载文量大。《档案管理》2005年~2014年十年共载文3137篇,平均每年载文313.7篇。《档案学通讯》、《四川档案》和《中国档案》2005年~2014年十年载文量分别为1701篇、2406篇和4321篇,年均载文分别为170.1篇、240.6篇和432.1篇。与月刊《中国档案》相比,《档案管理》的载文量稍少;但与同为双月刊的《档案学通讯》和《四川档案》相比,《档案管理》的载文量却多了约84%和30%。这些数据表明,《档案管理》载文量较同类期刊大。
第二,发展稳定。《档案管理》近10年的载文量虽然在2005年~2008年呈减少趋势,2008年以来论文数量有小幅波动,但总体上保持稳定。且该刊十年来每年固定发刊6期,平均每期刊载52.3篇,未出现过缺刊、临时增刊等现象,已经进入稳固发展的成熟阶段。
第三,办刊特色显著。从栏目设置上看,《档案管理》的常设栏目有“卷首语”、“理论探讨”、“业务研究”、“调查报告”、“工作园地”、“专题沙龙”等,非常设栏目如“编读互动”、“人物访谈”、“海外采风”、“争鸣”、“文苑”、“杂谈”等则根据刊载文章的情况灵活设置,条理清楚,层次分明。从内容上看,《档案管理》刊载文章既有对理论知识的研究,又有对档案工作业务的探讨;既有与名家、局长和读者间的互动,又有与兄弟期刊之间的交流。此外,还刊登一些轻松、休闲性的文章以调节氛围,将学术性和趣味性巧妙地融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办刊特色。
第四,学术队伍强大。根据前文关于《档案管理》核心作者和核心机构的分析,核心作者既有陈忠海、丁华东、傅荣校、刘永、桑毓域等著名教授,又有刘东斌、吴雁平、管先海、程训方、李兴利等档案工作者;核心机构中既有武汉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也有河南省档案局、河南省濮阳市档案局、河南省开封市档案局等各级优秀的档案局。《档案管理》已经拥有一支由学界和业界学术骨干组成的强大的学术队伍。
第五,期刊影响力较大。由核心作者和核心机构的分析可知,《档案管理》不仅得到了陈忠海、丁华东、傅荣校等众多著名高校教授的青睐,还得到了武汉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著名高校和河南省档案局、河南省濮阳市档案局等优秀档案机构的大力支持,这说明该期刊在档案学术界有较大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此外,从刊载基金论文量来看,《档案管理》近10年刊载基金论文76篇,而《中国档案》和《四川档案》分别刊载基金论文13篇和1篇。可见,《档案管理》更受基金论文的青睐,受重视的程度更高。
尽管《档案管理》已形成了显著的特点,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在同类期刊中处于重要地位,但笔者认为,《档案管理》在以高频被引文献和高基金论文比为特征的高质量论文、以合著作者数和合作次数为代表的论文著者合作度、以“编读互动”栏目为代表的与读者之间的交流和以创新性、前沿性、技术性问题为代表的研究热点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笔者相信,《档案管理》一定会走上发展的新阶段,取得更辉煌的成绩。
参考文献:
[ ]邱均平. 信息计量学[M]. 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7:192~195.
[2]马海群,吕红. 2000~2009年《情报科学》文献计量学分析与研究[J]. 情报科学,2011,06:868~870.
[3]赵蓉英, 许丽敏.文献计量学发展演进与研究前沿的知识图谱探析[J].中国图书馆学报, 2010, 36(5): 60~68.
[4]邵晓军,颜志森. “211工程”大学学报的载文量与基金论文比分析[J]. 编辑学报,2011,04:373.
[5]河南档案信息网. 《档案管理》杂志订阅[EB/OL]. (2011-04-25)[2015-04-20]. http://www.hada.gov.cn/w_NewsShow.asp?ID=0:2624
[6]Chen, C. (2006) CiteSpace II: Detecting and visualizing emerging trends and transient patterns in scientific literatur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57(3), 359~377.
[7] Chen, C. (2004) Searching for intellectual turning points: Progressive Knowledge Domain Visualization. Proc. Nat. Acad. Sci., 101(Suppl.):5303~5310.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来稿日期:2015-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