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慎重对待校园“暴力”事件

2016-03-10蓝玫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男孩子男孩儿暴力

蓝玫

【案例回放】

男是我班上的一个学生,他的家庭颇为殷实。因此,家人对作为独子的男“要求不高”。娇惯加放任,使男养成了冲动、易怒、暴躁的性格,还得了个“打架王”的绰号。但妈妈的结论是:“我们这小子挺怂的,和别人打架每次都是吃亏的那个。”而爸爸干脆就是:“下次要是挨了打回来,我还得揍你,爸爸小时候,可没你这么笨……”这无形中让男变得更加“威猛”。

后来据我留心观察,其实男惹事原本也没有多少恶意,但常常因为不知道轻重,就让“小事情”演变成了“大事件”。

比如一次课间的时候,男忽然跑到走在自己前面的寒旁边,拦腰把寒“夹”起来就走,寒没有防备,就被摔在地上。寒站起来追着男就打,男一边招架一边冲着寒大喊:“怎么了?不就玩一下啊,想怎么样啊你?”最后,两个人连拉带拽被送进了办公室。类似这样发生在男身上的事情层出不穷。

“老师,男叫来了他上初中的哥哥,要和五年级的孩子打架。”一个男孩子气喘吁吁地跑来报告。

“什么?说清楚一点。”男一向爱惹事,但是竟然叫了“帮手”来打架,这还是第一次,让我很吃惊。

“男说上午被五年级的一个同学打了,他下午就叫了哥哥来给自己报仇。”

“现在人在哪里?”我一边问一边赶紧站起身往外走。我知道男是独子,所以这个“哥哥帮手”到底是怎么回事,让我的心一下子揪起来了。

大概是有人跑来报告我的同时,也早有孩子冲着教室里发出了“老师来了”的警告,那个孩子们嘴里的“男的哥哥”和我走了个迎面。

我认出这是一个原本应该上初中的男孩子,现在辍学在家。因为没有什么正当的事情,所以经常在学校附近的街上游逛,是一个很多人嘴里的“问题少年”。但不知道怎么就变成了男的哥哥。

“你是男的哥哥?他不是独子吗?”我微笑着对眼前这个瘦瘦的男孩儿说。

“不是亲哥哥。您是男的老师吗?”男孩儿做出了一副“嬉皮”的样子。

“是的,去我办公室谈谈吧。”我伸手做了一个“请”的示意。男孩子脸上没有任何表情,随着我来到了办公室。

“谢谢你对我用‘您这样称呼,这样的礼貌要多教给你弟弟啊。”我一边拉了一把椅子让他坐下,一边说。

“老师,我弟说五年级有个孩子老欺负他。”男孩儿没有买我的账。

我倒了一杯水递给他:“是吗?这件事男没有和我说起过。但是,你们男孩子是不是都提倡自己的事情自己解决?”我还是微笑地看着他。

“嗯,男说这个孩子打了他好几次了,不然我也不会来管!”男的哥哥说得有些激动,无视我的“示好”。

“男从来没有告诉过我。如果我早知道的话,哪里会等到他被欺负好几次。”我说得比他还“激动”。

随着一声“报告”,男进了办公室,看看我,看看哥哥,没有说话。

“男,你有个好哥哥啊!”我看着男的眼睛,认真地对他说,“他不仅在你遇到问题的时候站出来帮助你,还帮得非常得体。他先从同学那里了解情况,然后再反映给老师,交由老师来处理。这是一份尊重和信任,是个男人!你以后要多学着点哥哥啊,别总是那么冲动。”

男有些茫然地看看我,看看哥哥,没有说话。

“你说那个五年级的同学打你好几次了,真有这回事吗?你怎么没有来告诉我呢?显然你还不知道处理问题有更好的办法。以后要多向哥哥学习,知道吗?”“嗯,知道了。”

“那和五年级同学之间到底怎么回事?”

“那天,明明是他放学下楼的时候撞到我了,却对我说‘你等着。”男满脸的委屈。

“是不是他没有道歉,还威胁你,让你很生气?”

“是。”男使劲点头。

“那个同学后来有没有再找你的麻烦?”

“他瞪我。”男忽然又有些气愤。

“他瞪你的时候,你就想起他威胁你的话,心里不服气,又担心他真的会对你动手,所以就叫哥哥来威胁他,对不对?”男转头看了哥哥一眼。

“如果他也叫了一个更厉害的哥哥,然后你怎么办?本来大家是不小心碰到的,你先说句‘对不起不就没事了吗?你是害怕所以叫哥哥来给自己壮胆,他没准儿也是害怕了才说那句‘你等着呢。下次见面自己把这件事和对方说开,都是同学,又不是故意的。”

我本以为这件事就此结束,两个孩子可以一起离开了。男的哥哥却对男说:“你先去吧,我和老师说几句话。”

看着男走出办公室,他转过头特别诚恳地对我说:“老师,其实我就知道,肯定不是大事!男的胆子挺小的,他就是希望我来给他壮壮胆。我既不能拒绝男,也不想让家里人为我们操心。”

我也真诚地对他说:“我非常理解,所以这件事到此为止。不过你要记住,我们每个人必须自己遭遇问题、解决问题,然后才能得到成长,谁也代替不了谁。”

“我明白了,不打扰您了老师。”男的哥哥转身离开了。

一场风波就这样过去了。

(案例提供:北京市新教育实验学校 王丽君)

1.对孩子期望过高或者没有期望,都不是负责任的态度。其实,很多时候父母并不知道该对孩子提出怎样的“要求”。

2.一个家庭里的所有成员,对孩子的要求应该达成一致,并且尽量采取正确的态度。否则,孩子会无所适从,干脆谁的话都不听了。比如故事中家人对男和小朋友“打架”的态度,明显是不当的。正确的做法是大家一起帮助孩子分析事情发生的原因,教给孩子正确处理问题和疏导自己情绪的办法。要教孩子保护自己,不能教孩子“以暴制暴”。

3.很多时候,父母冷静几秒钟,就能让一件事情的结果截然不同。这不同的结果,很有可能造成父母、孩子甚至几个家庭的不同命运。

4.对父母来说,不仅仅承担着养育子女的责任,更要以自我的不断成长更好地陪伴孩子成长。所以,成长也是父母的一种责任,而且是重要责任。

1.面对孩子之间的矛盾,老师不要大惊小怪,更不要轻易把孩子的行为“上纲上线”。孩子们往往是因为不知道该怎么处理一件事情,或者感觉到了委屈,却不知道如何倾诉来平衡自己内心的感受,才会选择夸大某种最容易获得同情和支持的东西,来为自己赢得安全感。老师要细心地洞察孩子们的这些“小心思”,让孩子既要能感受到来自老师的真切关怀,又懂得该怎样用合适的办法来处理问题。

2.有时候,老师善意的谎言是必要的。故事中哥哥来替弟弟“出头”的时候,已经是带着情绪的。老师先把哥哥带到办公室,是为了避免这件事情影响面的扩大。而且,老师温和的态度也稳定了哥哥的情绪。在之后的沟通过程中,老师借助和男的对话,委婉提出了对哥哥行为的引导和建议,也告诉了两个孩子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

3.当男的哥哥委婉表达出对家人知道这件事的担忧时,说明他是一个懂得考虑别人感受的孩子。老师明确表示这件事“到此为止”,这样有利于彼此建立信任关系,避免再发生更恶劣的事件。

4.很多教育的契机,是需要老师敏锐捕捉、牢牢抓住、充分利用的。对男这样的孩子,老师要多观察、多发现,帮助孩子找到感兴趣的事物,并发展自己的兴趣,从而为未来打下良好的基础。

(责 编 子 君)

猜你喜欢

男孩子男孩儿暴力
反性别暴力
蓝衣小男孩儿
看事
男孩子
同性相斥,异性相吸
你好,男孩子
暴力的班长
暴力和痛苦
我要坐着
“疆独”暴力袭击我驻外使领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