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背景下的江苏沿海旅游空间布局研究
2016-03-09吴泽群
吴泽群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区域经济总差异呈现扩大态势,江苏沿海地区经济增长明显慢于全省平均发展速度。分析了江苏沿海旅游空间布局的现状,针对性的提出了设计有特色的旅游产品。
关键词:快速城市化;旅游空间布局;旅游空间优化
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城市化已经成为城市发展不可阻挡的趋势,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主要呈现两个特点:一是城市化达到较高水平;二是城市化地区间差异比较明显。在这样的城市化背景下,江苏沿海地区旅游空间布局应顺应特殊的城市化发展趋势,来制定相应的旅游空间布局政策,从而更好的形成江苏沿海地区旅游空间布局的优势互补,减少旅游资源的重复开发,最大限度的发挥经济效益。
一、江苏沿海旅游空间布局现状
(一)定位不明确
江苏沿海旅游空间布局中旅游定位不明确问题较为严重。旅游主要还是停留在平庸普通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开发上,缺乏较强文化内涵的旅游产品,旅游产品比较单一,特别是适合现代旅游要求的休闲度假产品比较缺乏,尤其是体验型、参与型的项目缺乏。
(二)重复开发,不良竞争
江苏沿海旅游存在较大的重发开发的问题,除连云港、盐城、南通三大城市特有的文化旅游资源之外,以此为依托的周边其他县市对自身优势旅游资源的开发不足,在旅游产品的设计上大同小异,缺乏特色,这对江苏沿海旅游发展不利。
(三)针对性不足
旅游产品的设计应该从旅游消费者的角度出发,进而进行创新性的设计,如国外旅游者可能对地区人文旅游资源比较感兴趣,而国内旅游爱好者则可能比较注重休闲和放松,以自然资源的旅游为主。在长短途旅游和旅游产品的组合上缺乏化学反应,不能形成一个令旅游者眼前一亮的旅游产品。
二、江苏沿海旅游空间布局的影响因素
旅游空间的布局收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正确合理的空间区位布局能起到区域推动作用,对于江苏沿海地区旅游业发展将起到巨大促进作用。
(一)中心城镇的集散功能
所谓的中心城镇就是指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或者在全国的社会、政治、经济以及文化活动中处于重要的地位,具有综合功能或多种主导功能,起着枢纽作用的大城市。位于旅游区的中心城市有聚集和疏散游客的功效,城镇作为区域的交通枢纽,也是区域人文风情的集中体现地,它们的建设对旅游产业的发展起到窗口形象作用。
(二)相关行业对旅游产业布局的影响
与旅游产业关系最为密切的有交通、邮政、通讯、金融、能源、食品加工、农业、保险等行业,旅游产业布局也受这些相关行业的影响,这是旅游业得以发展的基础,旅游产业布局与相关行业形成了相依共存的发展关系。
(三) 旅游者出游半径对旅游产业布局的影响
江苏沿海地区主要包括连云港、盐城和南通三市,相对落后的交通区位和基础设施建设,促使江苏沿海地区在旅游空间布局上缺乏足够的活力。旅游者出游受支付能力、闲暇时间和距离的影响,出游区域的分布由中心层向外依次减少,江苏沿海地区恰好处在这样一个相对偏远的地区。
三、江苏沿海地区旅游空间布局策略
(一)针对性的设计旅游产品
设计旅游产品,首先要选定旅游地的旅游价值点,并据此进行创新设计。如盐城在江苏沿海旅游空间布局中应以海盐文化为主体,连云港则以港口文化为主题,南通则以水城作为旅游主题。江苏沿海旅游空间的合理布局必须在普通旅游资源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性的设计和推广。
(二)加快城镇化体系
三大城市要抓住有利契机,把小城镇建设与产业的承接转移有机结合起来,选择部分条件较好的中心镇,通过采取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改善产业发展环境,安排一些公共工程项目等措施,增强综合承载能力和吸纳人口能力,进一步加快人口城市化进程,以此为依托,在城镇化的基础上,加速旅游空间更加合理的布局。
(三)资源互补,减少重复开发
随着国内外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旅游资源的利用已经逐渐打破原来的行政区划, 跨区域协作、优势互补成为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对旅游资源的互补性研究愈发显得重要。突出地方特色,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互补,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增加江苏沿海旅游空间布局上的合理性,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开发,最大限度的节约成本。
(四)交通先行原则
必须实行交通先行的原则,只有良好的交通设施,才能在旅游空间布局上形成有机的依托和排列组合。江苏沿海旅游空间布局主要依托G15国家高速公路沈海线,但仅仅依靠这一条路线是不够的,必须在G15的基础上形成国道、省道、县道的合理布局。
四、结语
江苏沿海地区有着一大批区域特色和优势都很明显的旅游资源,只要江苏沿海地区尊重旅游业发展规律,制定科学发展规划,创新模式,实施科学、务实、灵活的旅游业发展战略,江苏沿海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潜力是很大的。
参考文献:
[1]唐勇.江苏召开“江苏城市化问题研究”高层研讨会[J].南京社会科学,2000,8(08):73-74.
[2]陈书荣.我国城市化现状、问题及发展前景[J].城市问题,2000,1(01):4-5.
[3]曹永栋.甘肃城市化进程中小城镇发展的模式选择及相关问题探析[J].社科纵横, 2002,5(05):8-9.
[4]蓝绍敏.美国城市化经验对江苏城市化战略的启示[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6(06):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