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铁岭县玉米生产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2016-03-09吴英姿

新农业 2016年1期
关键词:铁岭县亩产全县

吴英姿

铁岭县是全省重点玉米生产基地县,多年来播种面积都在70万亩以上,占粮食播种面积的60%以上,在全县农业生产及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铁岭县地处辽河平原,土壤肥沃,雨量充沛,是我国的黄金玉米带,玉米生产有很大优势,为进一步挖掘粮食生产潜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探索研究和集成推广高产高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技术模式,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农业竞争力,促进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创新组织方式和技术推广方式,将成熟技术,组装成区域性、标准化的增产技术模式。

1 玉米生产现状

1.1 种植面积大

铁岭县是全省重点玉米生产基地县,全县粮食种植面积107万亩,其中玉米76万亩。流转土地46万亩。与建国初期的1952年(11.8万亩)相比增加了64.2万亩,增长544.07%,而同期水稻增长264.8%,高粱减少214%,谷子减少85%。

1.2 产量增长迅速

2014年与1952年相比,玉米亩产由100公斤提高到656公斤,增长556%,总产量由1.18万吨提高到49.9万吨,增长48.72倍。62年来,全县玉米总增产48.72万吨,占全县粮食总产73.27%,全县六行玉米免耕播种机77台,土壤深松机113台,大型联合收获机540台。2013~2014年,开始实施以国家级粮食高产创建整建制推进为主线,以玉米双增二百为纽带,全面开展玉米绿色增产模式攻关技术,融合农机、农艺、土地有机质提升技术,带动全县76万亩玉米整体种植水平提高,从而保障了大旱之年,粮食持续增产,玉米总产达5亿公斤,较2013年增0.5亿公斤,玉米平均单产656公斤,比2013年605公斤亩增51公斤。

1.3 用途日渐广泛

建国初期发展玉米主要用做口粮,解决温饱问题,上世纪60~70年代,除作口粮外,同时也用作饲料。80年代后,口粮用量减少,饲料用量增加,并开始深加工。现在玉米已视为粮食、饲料和工业原料三位一体的作物,涉及的领域包括食品、酿造、医药、造纸等工业的相关产业。

1.4 发展不平衡

2013年腰堡镇3.3万亩玉米平均亩产708公斤,阿吉乡5.2万亩玉米平均亩产619公斤,李千户乡9.5万亩玉米平均亩产576公斤,横道乡3.7万亩玉米平均亩产482公斤。高产与低产相差46.88%,而在高产乡(镇)中的高产村与低产村的差距也很大,低产乡(镇)中也有高产村屯,充分说明玉米的增产潜力很大。

1.5 布局不当

由于人口的增长,人均耕地面积有所下降,建国初人均耕地约5亩,现在人均耕地3亩左右。在有限的耕地上,如何合理安排作物布局,合理调整产业结构,解决粮、菜、林、牧等争地矛盾的问题,均需要认真考虑,这些都影响了玉米生产的布局。

1.6 栽培技术有待改进

虽然玉米生产水平已有很大进步,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不仅质量差,而且产量较低。目前世界玉米最高亩产纪录为1823.4公斤,而我国最高玉米单产纪录是1400多公斤。2006年吉林省桦甸市30亩玉米亩产平均达到1122.11公斤,其中1.33亩均产达1150.4公斤,创下东北地区玉米最高单产纪录。由此看出, 玉米的增产潜力还很大(专家理论估算玉米亩产最高可达2055.6公斤),挖掘这一潜力的主要措施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粮食绿色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强化行政推动,依靠科技进步,加大资金投入,集成技术、集约项目、集中力量,把玉米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成功的技术模式、组织方式、工作机制,向整乡推进,集中打造一批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的粮食高产模式攻关示范区,辐射更广范围,带动更大面积均衡绿色增产,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环境友好的土地产出率。突出优势,以种植合作社、农机合作社为依托举办百亩以上高标准、高规格玉米绿色增产模式攻关园,带动全县76万亩玉米均衡增产。

2 实施玉米高产创建的主要技术措施

为保证全县玉米高产达到稳中有升,均衡增长的目的,应重点采取以下措施。

2.1 选用推广适宜机播机收耐密品种是高产的前提

玉米产量提高的原因首先是选择了杂交种,而且不断更新换代。据试验统计分析,玉米杂交优势在各种增产因素中占37.1%,几年的区域试验表明 选择耐密、秸秆坚挺、抗倒伏、结穗高度一致、成熟度一致、籽粒脱水快,适宜机械化收获的高产优质高抗中早熟耐密玉米品种是高产的关键。按区重点推广耐密品种巡天1102、东单6531、铁研58、铁研818、铁研358、中迪158、良玉88,玉99、良玉88、郑单958、铁研358等为主,做到包衣下地。这几个杂交种均有穗部以下叶片平展,上部叶片上冲即所谓的“理想株型”,能更大截获光能,还具有抗病、抗倒、中晚熟、活秆成熟等特点。

2.2 适时播种

根据我们进行玉米高产栽培试验研究表明,若苗期群体整齐度差,则弱苗在成株时株高虽有赶上壮株的趋势,但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显著降低。因此,在高产条件下,尤其要重视玉米田间群体的整齐度,做到秋天深松、秸秆还田、联合整地作业,达到地平、土碎,地面平整,大力推广高留茬、秸秆30%粉碎覆盖免耕播种技术。秋墒春用,春墒秋保,适时播种,4月10~20日为最佳播种期。

2.3 推广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

提倡秋深松、秋整地。秋深松深度不低于30厘米,每隔2~3年深翻或深松一次,打破犁底层;秋整地采用联合整地机一次完成灭茬、旋耕、起垄作业。未实行秋深松在春季深松或苗期对垄沟或行间进行深松作业,深度25~30厘米之间,2015年秋深松面积达30万亩。采取平播作业,按照机耕、机收作业要求统一垄距,利于机械作业尤其是机械收获作业,提高作业质量。

2.4 改变种植模式,推广机械化精密播种技术

目前生产上栽培的玉米,垄向大部分随公路平行或垂直,垄距为57厘米,玉米植株互相遮荫,光能利用率低,没有充分利用北半球夏季日照时间长,西南向光照强和西南向风频率高的气候资源,改变垄向和扩大垄距为的是提高光能利用率和通风能力。中西部主产玉米区大力推广大垄双行(80+40厘米)种植模式。适宜密度3800~4000株。大垄双行适宜密度4000~4500株。苗带重镇压,保证播后种子与土壤紧实接触,减少失墒,使土壤中水、肥、气、热得到调节,促进种子萌发,保证全苗。据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齐晓宁研究员试验,采用这种栽培方式,可增产玉米23.4%。

2.5 增加投入 培肥地力与平衡施肥技术

施肥在玉米增产中的作用占30%左右,在一定范围内玉米产量是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提高的,目前我县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为2.02%,属中等水平,因此玉米产量要大上快上,必须扩大有机肥来源,增加有机化肥投入,根据品种特性、土壤肥力状况,产量指标,通过土壤选点实测,按照土壤有效养分含量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同时根据玉米的需肥特性、土质、气候、土壤肥力、肥料种类,数量以及耕作制度等因素,制定一套经济有效的施肥方法。

高产玉米郑单958、铁研124、辽单565,亩产750公斤,施肥数量和方法是:

基肥:亩施农肥2500公斤,锌肥(硫酸锌)1.5公斤。口肥:随播种施二铵15公斤加硫酸钾5公斤,或硫酸钾型三元素复合肥15公斤;一次性侧深施总养分含量55%玉米专用肥35公斤(免耕)。追肥:在玉米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15~20公斤(非免耕)。

在高产量、高指标、大量增施氮磷肥的情况下,土壤速效钾的供应显得不足。据阿吉镇农业站试验结果,在亩施纯氮10公斤,五氧化二磷6公斤的条件下,施用5公斤硫酸钾肥,比对照田增产玉米66.9公斤,增长12%,因此我们确定土壤速效钾含量低于100毫克/公斤的地块要增施钾肥(铁岭县土壤速效钾含量为80.58毫克/公斤,属微缺状态),每亩施钾肥5公斤左右(或复合肥)。

在不断增施大量元素的情况下,锌肥不足的矛盾显现出来,田间出现了“花白苗”,缺锌已成为高产的限制因素。为解决这一问题,即每亩用硫酸锌1~1.5公斤与有机肥混拌施入。

推广亩施优质商品有机肥250公斤,根据测土数据、产量指标确定具体配方施肥指标。坚持降氮、稳磷、增钾补锌硅原则,目标产量700~800公斤,氮16公斤、五氧化二磷6公斤、氧化钾7公斤,同时增施20%的硅锌肥10公斤。

在土层深厚保肥保水能力强的地块推广玉米长效专用肥一次侧深施技术,含量52%~55%每亩50~60公斤,控释肥每亩40~50公斤,补施20%硅锌肥10公斤。

2.6 推广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

采取“预防为主”,突出“综合防控、绿色防治、长效治理”实行“六统一”防治措施即统一领导、统一测报、统一筹资、统一备药、统一时间、统一验收。以村为单位成立防螟专业队。6月12~18日二次释放赤眼蜂,实现玉米螟绿色防控76万亩全覆盖。

2.7 应用促早熟和适时晚收技术

正确掌握玉米的收获期,是增加粒重、提高产量和品质的重要环节。实践证明,玉米每晚收1天,可增加5公斤产量,一般可晚收10~15天,所以,在不增加任何成本的情况下,仅仅晚收便可亩增50~75公斤。

猜你喜欢

铁岭县亩产全县
不简单!一口普通的淡水虾塘,他们竟能做到亩产2000多斤,获利3万多/亩
山西夏粮喜获丰收 亩产首次突破300公斤
四十年巨变数字看发展
冬小麦“亩产状元”诞生啦
冬小麦“亩产状元“诞生啦
辽宁省铁岭县乡村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
铁岭县水土流失生态敏感性研究
金沙县召开2014年全县关工委工作推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