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热点·微吧
2016-03-09
中国经济周刊 2016年9期
科研经费大量流失,如何堵塞漏洞?
广西一民营企业原技术负责人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举报其老板以开发柔性印刷等技术为名,获得国家科技和技改资金逾千万元后“根本没有实施”。其中5个通过验收的项目系以同一份伪造的检验报告申请验收结题,而实际未进行任何项目研发。截至2015年5月31日,广西逾期未结题验收项目3102项,涉科研经费6.53亿元。
这是偶发现象吗?
@薛福康的微博:科研经费用非所需,效益低下是多年的积弊,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
@与子同喵:这就是中国连圆珠笔球珠都要进口的原因。
@frank_风:浪费!国家投入大量的钱没有成果,有时找人代写论文就算交差了。
@郭斯特:学术不端的行为比较严重,也很普遍,弄虚作假、抄袭剽窃、以权谋私等科学道德失范行为也较为普遍,且呈年轻化态势,国家要下力气专门整治了。
国家有关部门不会坐视不管
@店小二:触目惊心的造假行为!明目张胆骗取国家科技资金!相信有关部门一定不会坐视不管。
@停不住的风:对这种行为要法律严惩、杀一儆百,才能有所震慑!
@雨一直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每个环节实实在在负起责任,相信这种行为不会得逞!
@秋田六千:科技领域的事情要借助科技手段解决,建立科研项目申请与学术不端行为监测系统等,以打击学术造假和科研腐败行为。
学术腐败是根本原因
@百尺竿头3075643:从广西科技厅前几天对科研成果转让新政策中可以看出,成本是财政资金投入的,成果收益却是单位与个人享有的,最后都由领导与学术不端者自作主张说了算,分配享受了。
@风云869:其实这还是一个腐败问题,只要把腐败管好了,这些问题自然就解决了。
@怎染白梅香:监督机制不完善,还有责任追究没有落实到位,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中存在的一些漏洞,点燃了一些机构和个人的贪婪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