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合作学习中发展学生的个性
2016-03-09顾小兰
【摘 要】对于学习中的问题性、探究性内容,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探索,并在学生合作学习的互动、交锋、生成等环节,尊重个性、彰显个性、完善个性,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品质,促进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合作学习;个性发展;建构主义
【中图分类号】G622.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6009(2016)02-0063-02
【作者简介】顾小兰,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第一附属小学(江苏南通,226001)教师。
合作学习,作为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完成某种共同的任务而进行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是个体学习模式的一种升华。这一学习方式,既弥补了教师无法因材施教的不足;又让学生在习得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的同时,培养合作的意识和技能。
一、在合作学习的互动中尊重个性
“合作互动”教学强调师生间、生生间动态的信息交流,通过这样的信息交流,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通过“合作互动”,彼此体验到民主、平等、尊重,同时受到激励、指导和建议。从世界各国的教学实践来看,合作学习更多地把互动的中心聚焦在学生与学生关系的拓展上。
根据合作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美国大卫·W·约翰逊的论述,互动有助于合作学习的良好运营。实现合作“互动”,必须在教与学中组建有效的团队,以团队学习为基本形式,且使这一团队具备五个基本要素:一是积极的相互依靠;二是成员之间的相互促进;三是个人责任;四是社交技能;五是自组织功能。当然,我们在组建小组团队的过程中,还要考虑到组内成员在学习状态、学习习惯、社交技能、组织能力、性格特征等方面的差别,充分尊重和利用他们不同的个性差异,让学生在学习小组内分别扮演不同的积极角色,实现最优化的“组合”,引导各类学生积极主动地根据各自的能力学习知识。
我们曾在六年级学生中,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组织开展了一次“南通名人知多少”的课外探究性语文学习活动。在学习小组的分工中,我们将组内角色划分为三种:组长——统筹组内学习内容的分解和安排,检查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并负责资料的整理工作;小记者——负责外出调查、访问,了解本地各行各业的杰出人物;资料员——负责从书籍、报刊中搜集有关南通名人的资料。同时,组内角色可以一人兼任多职,也可以多人共担一职。在角色的安排中,我们尊重各人意愿,充分发挥各人的个性特长,组织管理能力强的担任组长,活动能力强的担任小记者,沉静、爱读书、善思考的担任资料员,他们有效地促进了合作学习的开展。
这样,在合作互动中尊重学生的个性,既可以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优势,又可以促使每个成员明确自身责任,并相互支持、相互依靠、相互促进,最终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在达成合作学习目标的同时,发展学生的个性。
二、在合作学习的交锋中彰显个性
合作学习提出的理论背景之一,是建构主义学说。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与学生之间在共同针对某些问题进行探索时,由于经验背景的差异,对问题的看法和理解经常是千差万别的,学生必须通过会话和交锋,提出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商讨如何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从而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合作学习为学生的知识建构交流与表达,创设了一种情境,搭建了一个平台。交锋在合作学习中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我们应鼓励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相互交锋——交流和质疑,从而达到相互了解、相互认同、相互接纳的境界。
在学习了苏教版小语教材第十一册《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之后,学生意犹未尽,纷纷想探究一下:“爱因斯坦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是不是一个伟大的人?”我就适时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探究,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和融合。学生通过再读课文、查找资料、询问长辈、思考感悟,基本了解了爱因斯坦的生平事迹,但依然存在一些不同的看法。在合作学习的讨论阶段,有学生认为:“爱因斯坦是一个大科学家,是相对论的发现者,对世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毫无疑问是一个伟大的人。”也有同学针锋相对:“大科学家怎么了?大科学家就可以不注意个人卫生?这也是个人修养的一种表现。”还有同学认为:“爱因斯坦一心扑在科学研究上,一切以事业为重,对个人生活考虑得很少,所以不修边幅,而且他以后不是知错就改,在向小女孩学习穿戴和布置房间吗?”不同的看法和理解,需要在学生的思维碰撞、思想交锋中体现出来,这一过程实则上也就是学生个性彰显的过程。
三、在合作学习的生成中完善个性
叶澜教授认为:“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的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可见,有了精心的预设,还需要通过课堂中的生成才能实现其价值。那么,在合作学习的生成阶段,我们不仅要重视各类教学目标的达成,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注重达成情感和人际交往技能领域的训练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非认知品质。在这一阶段,教师要充分发挥好“引导者”“调控者”的作用,通过组织学生开展积极、有效的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学会感激、学会关爱、学会信任,引导学生相互关注、相互学习、相互尊重、相互鼓励,最终实现共同提高的“双赢”目的。实则上,这个过程正是学生个性完善的过程。
在执教苏教版小语教材《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的过程中,教者围绕“彭德怀既然那么喜爱大黑骡子,为什么还把它杀掉”这一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在学习中,个别学习小组内学习力较强的学生,不顾其他同学的阅读感受,自顾自地将“答案”公布出来,尽管这一小组较快地完成了学习任务,但老师并没有给予肯定。因为,作为学生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和“调控者”,我深知这一种合作中的“小霸王”习气不值得提倡。合作学习虽然注重结果,但更注重过程,要保证每个学生有效地参与合作,学会合作,并完善个性。
当然,小组合作学习中所谓的互动、交锋、生成等环节,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包容、相互渗透的整体。“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语文学科问题性、探究性合作学习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学生通过积极合作和自主探索,解决了哪些问题,获得了哪些知识,更重要的在于,加强了对学生包括学习态度、学习状态、学习品质等在内的人格的整体培养。这些,可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品质,促进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让学生受益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