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下剥除术与传统剥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比较分析

2016-03-09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肌瘤微创出血量

郭 静

(张家港澳洋医院妇科,河北 张家港 215600)

腹腔镜下剥除术与传统剥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比较分析

郭 静

(张家港澳洋医院妇科,河北 张家港 215600)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剥除术与传统剥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本院收治的子宫肌瘤的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传统组(n=26)和微创组(n=26),传统组采用传统剥除术进行治疗,而微创组则采用腹腔镜下剥除术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患者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等均优于传统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子宫肌瘤的患者,采取腹腔镜下剥除术可缩短手术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有效的减少了术中出血量,利于患者疾病恢复,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腹腔镜;子宫肌瘤;传统手术;剥除术

子宫肌瘤是临床上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的良性肿瘤,多发于30~50岁年龄段的妇女,其发病机制临床上还没有确切的说明,多数学者认为可能与正常肌层的细胞突变、性激素、局部生长因子等作用有关,也有临床研究认为雌激素是促使肌瘤生长的主要因素[1]。治疗该病最主要的手段就是通过手术切除,此次主要针对腹腔镜下剥除术与传统剥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展开分析与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本院收治的子宫肌瘤的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传统组(n=26)和微创组(n=26)。传统组年龄29~52岁,平均年龄为(40.7±3.8)岁,其中浆膜下肌瘤9例、粘膜下肌瘤4例、宫颈肌瘤5例、间壁肌瘤8例;微创组年龄28~51岁,平均年龄为(41.3±3.4)岁,其中浆膜下肌瘤8例、粘膜下肌瘤3例、宫颈肌瘤4例、间壁肌瘤11例。纳入标准:(1)经妇科检查、临床症状以及B超检查均符合子宫肌瘤的诊断标准。(2)所有患者不存在子宫内膜以及宫颈管的恶性病变并排除宫颈癌。(3)患者及家属自愿参与此次研究,并签订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以下数据的比较和分析,本次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研究通过。

1.2 治疗方法

传统组患者采取传统手术剥除术,将患者安置为头低脚高位,麻醉方式为硬膜外麻醉,常规消毒皮肤后通过阴道进行子宫肌瘤的剥除,而后进行分层缝合,以起到止血的作用[2]。

微创组采用腹腔镜下剥除术,将患者安置为膀胱结石位,麻醉方式为全身麻醉,采取二氧化碳气腹,并维持气压在14 mmHg左右,在患者腹部选择4个穿刺点,并将其中一个点作为操作孔,其他3个孔可放置其他器械,与此同时还要放置一个举宫器将子宫充分的固定,可为操作者提供一个更加宽阔的视野[3]。将20 U的催产素注入子宫肌壁以促进子宫肌肉组织的收缩。按照子宫肌瘤的不同位置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法,对于子宫壁间肌瘤突出的部位可利用单极电钩将其斜行切开;而对于浆膜下的肌瘤,必须采用菱形切口,以充分的保持创面的平整。将肌瘤切除干净后可采取电凝止血,而后采用生理盐水将盆腔冲洗干净,如未发生活动性的出血再将腹腔内的气体放出,并取出穿刺鞘,而后缝合切口[4]。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

1.4 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治疗后患者月经量较前大量的减少,各项临床症状消失,经B超检查显示肌瘤完全切除。有效:治疗后化妆呢或月经量有所减少,临床症状有明显的改善,B超检查无肌瘤残留的现象。无效:治疗后患者各项临床症状和月经量无明显的改善,检查显示,还有残留的肌瘤部分[5-6]。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比较

微创组患者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等均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治疗效果比较[n(%)]

表2 各项手术指标比较(±s)

表2 各项手术指标比较(±s)

组别手术时间(min)肛门排气时间(min)住院时间(d)术中出血量(ml)传统组67.44±10.7117.2±1.411.14±2.1262.23±12.31微创组40.43±6.349.3±2.38.22±1.4341.44±10.14 t11.065814.96045.82246.6469 P<0.01<0.01<0.01<0.01

3 讨 论

子宫肌瘤是临床上发生于女性生殖器常见的良性肿瘤,好发于30~50岁的育龄期妇女,其主要原因是子宫平滑肌的异常增生而导致的,一般恶化的可能性不大,临床上常采用手术治疗将其切除,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以往在临床上常采用传统的剥除术进行治疗,效果虽然显著,但是在手术过程中创伤比较大,术中出血量较多,很不利于患者术后的机体恢复,而且还会影响患者以后的生育能力[6]。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很多微创技术被运用到外科手术当中,腹腔镜手术的发展比较迅速,是目前子宫肌瘤常用的治疗方式,它可以保持盆腔结构的完整性,对于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效果明显,治疗后受孕的几率比较高[7-8]。

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腹腔镜治疗的微创组患者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等均优于传统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对于子宫肌瘤的患者,采取腹腔镜下剥除术可缩短手术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有效的减少了术中出血量,利于患者疾病恢复,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1] 王 文.传统剥除术与腹腔镜下剥除术治疗子宫肌瘤对比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3,8(32):51-53.

[2] 吕向红,陈 楠,王彩霞,等.传统剥除术与腹腔镜下剥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比较研究[J].吉林医学,2016,37(8):1963-1964.

[3] 高 梅.传统剥除术与腹腔镜下剥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分析[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5,(10):3-4.

[4] 周琴亚,凌 静,谭 洁,等.腹腔镜与经腹多发性子宫肌瘤剥除术的疗效比较[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5,(3):509-511.

[5] 周 彦.腹腔镜剥除与开腹剥除子宫肌瘤的临床配对研究[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38(7):859-861.

[6] 高丽荣,朱雪琼.腹腔镜辅助下子宫肌瘤剥除手术患者的临床路径管理研究[J].西部医学,2014,26(5):665-666,669.

[7] 翁郁玲,孔雪莲,陈利英,等.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与传统手术方式的对比分析[J].吉林医学,2015,36(5):939.

[8] 吴祖辉.传统手术与微创手术治疗剥除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比较[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12):56.

R711.74

B

ISSN.2095-8803.2016.12.90.02

猜你喜欢

肌瘤微创出血量
肺癌的微创介入治疗——专访北京医院肿瘤微创治疗中心主任李晓光
分析对生产巨大儿的剖宫产产妇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和缩宫素减少其出血量的效果
子宫肌瘤和怀孕可以共存吗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肺淋巴管肌瘤病肺内及肺外CT表现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贲门失弛缓症的微创治疗进展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产后出血量的评估及产后出血相关因素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