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RU拉远方式下的分组传送网边缘层建设
2016-03-09中国普天信息产业北京通信规划设计院巩国栋邢伟男李国栋
中国普天信息产业北京通信规划设计院 巩国栋 邢伟男 李国栋
RRU拉远方式下的分组传送网边缘层建设
中国普天信息产业北京通信规划设计院 巩国栋 邢伟男 李国栋
【摘要】近年来各运营商移动通信网建设广泛采用RRU拉远方式。本文探讨了RRU拉远方式的广泛应用对分组传送网边缘层建设的影响,提出了依据传输距离、道路情况、光缆现状等硬约束,依据3G设备配置、接入主干光缆建设等软约束,进行传送网边缘层进行重构的建设思路。
【关键词】RRU拉远;传送网建设;重构;硬约束;软约束
1 RRU拉远方式概述
近年来,各运营商移动通信网建设广泛采用RRU拉远方式。其中中国联通要求,新增站点原则上采用RRU拉远方式接入,同时要求RRU拉远比例在80%以上。RRU拉远成为移动通信网建设的主要方式。
采用RRU拉远方式进行新建移动网站点建设,不必建设通信机房、直流电源、传输设备以及相关配套设备,因此同样的投资可建设更多站点,有利于充分发挥投资效益。对于相对弱势的运营商,采用RRU拉远方式尤为必要。
2 对传送网的影响
传送网用以满足业务网络建设,随业务网络的发展而发展;由于联通公司主要业务——移动网建设方式的改变,必然带来传送网建设思路和建设方式的改变。
RRU拉远方式下,将对传送网边缘层网络的建设产生深远影响,主要有:
(1) 传输设备用量急剧下滑
随RRU拉远方式的规模使用,多数站点将无需配置传输设备;显然,相比站点数量,传输设备用量将急剧减少。
(2) 光缆线路建设方式改变
原先每站点均配置传输设备,要求光缆网络支撑传输结构,成环型或环带链型;RRU拉远方式,将使光缆网络边缘层分化为两个子层:接入主干层、末端接入层(或接入配线层);接入主干层作为骨架层面,将得到加强;而末端则用于接入,将更加强调快速灵活。
(3) MSAP方式将失去意义
MSAP定位于末端接入,旨在以低成本方式提供最后一公里的低速支路端口;目前主要的业务网络转向“光纤直趋”方式,即便是低成本的MSAP方式,也变得无意义。
(4) 光缆网络管理难度将更大
原来每基站均配置传输设备,传送系统拓扑大致可反映光缆拓扑;通过传输系统网管,大致可管理光缆通断,实现粗略的光缆线路管理。而在RRU拉远方式下,光缆线路完全脱离传输系统网管,光缆线路的管理将退回到依托竣工资料、人员记忆的时代。因此也更加凸显了基础资源管理系统的必要。
(5) 规划设计思路面临调整
需调整的方面包括:安装传输设备的站点如何选择;传输设备如何选型;如何调整改造现有的接入主干光缆;新建的RRU拉远光缆遵循什么原则。等等。
3 新的建设思路梳理
3.1 总体思路
RRU拉远方式下的分组传送网边缘层(核心汇聚层不在本文探讨范围)建设思路总体为:
(1) 边缘层网络采用UTN技术,需要重构而非MSTP网络的简单叠加;
(2) 梳理机房资源和站点建设情况,依据传输距离、道路情况、光缆现状等硬约束,选取第一批安装传输设备的站点,作为边缘层主干;
(3) 依据3G设备配置、接入主干光缆建设等软约束,选取第二批传输设备安装站点,作为边缘层辅助;
(4) 加强通信管道和接入主干光缆建设,以支撑RRU接入;
(5) 接入配线光缆灵活、快速的满足接入;
3.2 要重构而非简单叠加
之所以说,边缘层网络需要重构而非MSTP网络的简单叠加,有以下几个原因:
(1) UTN技术以IP技术为核心,无论网络拓扑、系统容量、保护方式等与MSTP网络有质的区别;
(2) 移动通信网建设推行RRU拉远方式,改变了原先每站配置传输设备的方式;
(3) 现有MSTP网络受限于历史原因,网络组织存在不合理之处;在分组传送网建设初中期,借鉴现网进行重新梳理,有利于长远发展。
3.3 传输设备配置原则
由于无线侧推行RRU拉远方式,改变了原先每站配置传输设备;那么边缘层哪些站点需配置传输设备成为问题;本节提供一种传输设备配置的思路。
总体思路为:通过传输距离、道路情况、光缆现状等硬约束,选取第一批站点,作为边缘层骨架;在依据3G设备配置、接入主干光缆建设等软约束,选取第二批站点,作为辅助。
3.3.1 总前提
传输设备配置的考虑应在对机房资源核查、熟悉现有光缆线路、需求确认的前提下进行。
(1) 机房资源核查
传输网络的重构必然涉及到对现网站点的筛选。机房条件是极为重要的一方面;稳定可靠、光缆进出方便、面积充足的机房是网络稳定的重要条件。
机房选取优先次序参考如下:
1) 优先选取自有机房、面积充足的机房、光缆进出方便的机房;
2) 其次选取稳定(长租优先)、面积充足的租用站点或者面积充足的共享站点;
3) 室外一体化、迷你机柜站点严禁选取;
4) 边远的末端站点严禁选取。
(2) 现有光缆线路资源
传输网络的重构需充分利用现有光缆线路资源。在节点选取的同时,结合光缆线路现状和规划,慎重考虑传输系统的网络组织。
(3) 需求的确认
传输网络的重构以“满足需求、适度超前”为原则。在规划期内无3G、4G网络建设的区域,可以不进行分组传送系统建设;而在3G、4G站点规划区域则应适度超前的组织建设UTN网络(即:提前搭建好网络骨架,以备接入)。
3.3.2 硬约束
(1) 传输距离
依据传输厂商资料,边缘层设备依据光模块配置一般分为10km、40km、80km几种规格;其中80km光模块在边缘层基本不需要;因此传输设备配置间隔不大于40km,考虑余度应不大于30km。
依据无线厂商资料,一般拉远距离在20km以内(取决于无线设备配置的光传输模块),一般使用10km光模块;因此,传输设备的配置间隔不应大于20km。
综合考虑,传输设备的配置间隔不应大于20km(以上配置间隔指光缆长度,而非站间距)。
图1 RRU拉远距离的限制使得头井子必须安装传输设备
图1中,头井子两侧均为规划3G站点,光缆距离分别为19km、20km;因此头井子必须安装传输设备。
(2) 道路条件
在郊区,路网情况反映经济程度:路网发达、密集的区域一般经济较好,不发达、不密集的区域反之;因此多数站点布局在道路沿线。相应的光缆网格也就基本与道路网格一致;道路的起点、终点、交叉处就天然成为网格的重要节点;这些节点宜设置传输设备,为周边站点的接入提供依托。
图2中,宝和村、胡家边、土门林场、白板滩、黄花滩位于道路交叉处,因此选定为安装传输设备站点;道路交叉处的传输节点有节约光缆、方便维护的好处。
白板滩、黄花滩安装传输设备
(3) 纤芯资源
运营商早期光缆部分为8芯/12芯或者干线分芯,这些区域存在纤芯不足的问题;为充分利用现有光缆,降低综合造价,这些区域可考虑加密设备配置。
图3中,天祝至金强驿一线利用一干分芯建设,纤芯不足;为减少新建光缆规模,沿途分组设备考虑加密配置,即:岔口驿、宽沟工业园、火烧城、打柴沟、深沟、金强驿、天祝陈家沟均需配置传输设备,以方便周边新建站接入。
图3 天祝至金强驿一线利用一干分芯建设,分组设备加密
3.3.3 软约束
通过硬约束条件,可确定UTN边缘层骨架;可再行从现网采用MSTP方式承载的3G、2G站点中,依据组网需要、接入主干光缆的完善程度,再梳理一些站点安装传输设备。
(1) 现网MSTP方式承载的3G站点
现网3G站点无线设备分为两类:宏基站设备和分布式基站设备(即RRU上塔方式)。
分布式基站(即:BBU+RRU设备),可以通过改造实现RRU拉远方式,即将BBU搬迁至上游站点,可不叠加UTN设备。
宏基站设备(即:一体化设备)则暂难以改造。远期看无线若无新增替代设备则传输侧需叠加UTN设备,以解决其传输需求;近期建议可适量考虑,但不宜过多。
(2) 现网MSTP方式承载的2G站点
现网2G站点,仅使用低速E1端口,且每站基本仅使用1个;MSTP网络可以满足承载需求,此部分若无明确的UTN组网需求,则不予叠加。
3.4 光缆线路建设原则
现有光缆网络的结构与传输系统网络组织相适应,即采用环型或环带链结构;RRU拉远方式下,光缆网络接入主干层以下逻辑拓扑将由环型或环带链型变更为星型;以下将探讨与此相适应的物理拓扑组织。
总体思路为:加强光缆网络接入主干层建设;接入配线层降低安全性要求,以快速、灵活开展业务为目标。
3.4.1 加强接入主干层建设
接入主干光缆的提出,意在将接入层光缆的主干部分单独列出,作为接入层骨架,提前布局,以支撑业务的快速接入。接入主干光缆分为城区接入主干光缆和县乡光缆(郊区)。
之前接入主干光缆建设的主要意图是用于宽带接入、兼顾基站接入;RRU拉远方式的广泛使用,使得基站接入也成为接入主干光缆的主要业务。
接入主干光缆建设的主要意义在于:
(1) 将接入层划分为接入主干和接入配线,完善了光缆网络层次;
(2) 明确了“加强主干、简化配线”的思路;
(3) 接入主干光缆作为接入层骨架,适度超前建设,以支撑业务的快速接入;
(4) 接入主干光缆大致圈定综合业务点管辖范围。
这里对几处重要问题进行补充说明:
(1) 现有接入主干光缆的改造
部分现有接入主干光缆存在“环路过大、引出点集中”的问题;目前建设的不少接入主干光缆从中心机房引出,芯数多为288芯,环路长度多在10km左右。
这样利用接入主干光缆的多数业务,都需回到中心局终结,将造成中心局压力过大(中心局机房条件好,应承担较多的责任,但不应过度集中),同时又弱化了分散布局的综合业务接入点的作用。
因此,应对现有接入主干光缆进行改造,将主干光缆引入有条件的综合业务接入点,方式有:
1) 综合业务接入点布放光缆至接入主干光缆环上的光交;
2) 将接入主干光缆分歧引入综合业务接入点,并重新进行纤芯分配。
最终形成“管辖范围明确、业务承载合理分散”的接入主干光缆。
图4中,现有接入主干光缆从中心机房引出,采用288芯光缆,环路串接10个光交,未引接周边综合业务接入点;其中,街景小区、二十一区为新购机房,面积均在70平米以上,目前的接入主干光缆建设方式不利于发挥机房作用;因此,拟将主干光缆引入街景小区、固网机房、二十一区、八冶(十八区)等综合业务接入点,并重新考虑纤芯分配(综合业务点管辖至周边2-3个光交)。
图4 金昌接入主干光缆引入街景小区、
固网机房、二十一区、八冶
(2) 提前启动新建接入主干光缆
显然,只有提前布局接入主干光缆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因此在具备条件的区域,尽量提前进行接入主干光缆的布局。
3.4.2 灵活建设接入配线层光缆
RRU拉远站点采用“光纤直趋”方式,其光缆线路属于接入配线层;依据集团意见,接入配线层光缆有如下特点:
(1) 安全性要求,可参考同样采用“光纤直趋”方式的宽带接入,将有所降低;
(2) 如前所述,接入配线层逻辑拓扑将由环型或环带链型变更为星型;
(3) 接入配线层光缆不拘泥结构,强调快速、灵活接入。
3.4.3 接入主干层光缆不完善区域需加密传输设备配置
实际网络建设中存在通信管道不完善的情况,相应的接入主干光缆建设、完善难度较大;在接入主干光缆不完善的区域,应考虑加密传输设备配置,依托分散的传输设备布局,实现快速的业务接入。
图5中,永昌县城仅规划永昌中继站、永昌县两处综合业务接入点;实际情况,由于通信管道不发达,难以建设接入主干光缆,新建站点也难以接入至综合业务接入点;因此,考虑加密传输设备配置,在城区永昌西站、永昌运政、农机监理、永昌一小、永昌电力、疾控中心、永昌二小布局传输设备,以提供接入支撑。
图5 永昌县城无接入主干建设,传输设备配置应加密
4 总结
本文探讨了RRU拉远方式的广泛应用对分组传送网边缘层建设的影响,提出了依据传输距离、道路情况、光缆现状等硬约束,依据3G设备配置、接入主干光缆建设等软约束,进行分组传送网边缘层进行重构的传输系统建设思路,提出加强接入主干光缆建设,简化末端接入光缆建设的边缘层光缆建设思路,为分组传送网边缘层建设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