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前儿童教育手游的设计分析*

2016-03-09王静娴陈卫东

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道德观手游想象力

王静娴  陈卫东

(苏州科技大学  新媒体交互设计与应用研究所,江苏  苏州 215011)

学前儿童教育手游的设计分析*

王静娴陈卫东

(苏州科技大学新媒体交互设计与应用研究所,江苏苏州215011)

教育手游具有娱乐性的同时,也具有很好的教育性。作为“数字土著”的当代学前儿童对手持移动终端具有很好的适应性,是移动手游典型的用户。作为面向学前儿童教育手游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到学前儿童的生理和心里特点,应做到保持并进一步激发儿童想象力和创造力、以适合其低操作力和低理解力的发展水平,帮助学前儿童树立正确的是非观、道德观,培养其理性思维能力的成长。

学前儿童;教育;手游;设计分析

引言

根据2013年10月份非营利性机构Common SenseMedia针对美国0~8岁儿童的父母和青少年做的一项调查显示:儿童在移动设备(如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上花费的时间从两年前的5分钟增长到15分钟,增长了三倍,每天使用一次手机的频率也显著增长,从8%增长到了17%;儿童使用移动设备主要是用来玩游戏和消费内容,玩游戏占据第一,占被访者的63%[1]。学前儿童也已成为手游的忠实用户。作为培养学生情感认知、习惯养成和手指协调技能训练为主的教育手游已经成为当下幼儿家长关注的热点,开发适合学前儿童学和玩的手游则是当下教育界和企业界共同关注的问题。

一、学前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分析

首先,学前的3~6岁是个人想象力、创造力迅猛发展的黄金时段。在这期间,由于没有正式进入课堂接受老师专门指导和系统学习,所以幼儿没有思想框架束缚,可以对自己直接或间接的经历材料进行随意地组合和迁移。这个阶段是儿童思维尤其是表象性思维发展最快的时期,想象力极为生动丰富,并已萌发了创造性思维,能对未来有所规划,并且他们倾向于通过自己的想象去解释周围的世界和模仿成人的社会性行为活动,以此来塑造自己的人格[2]。

其次,在儿童的认知活动中,感知觉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3~6岁的儿童活动是以行为模仿和动作学习为基础,肢体引导思维的被动性学习,所以其思维活动较为局限且缺乏相对性和可逆性。

第三,3~6岁是学前儿童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他们是非观和道德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时的儿童乐于发现、模仿和享受一切新鲜事物,由于儿童的是非观和道德观还没有正确树立,其行为仅是纯粹效仿,不能预料对不同事件做统一实践的后果。在儿童是非观和道德观的模糊时期,他人应做出正确表率,并借助其他有效手段和方法,帮助儿童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和道德观。

最后,学前儿童从一个客观的“自然人”到主观的“社会人”发展进化的必要过程。幼儿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的,幼儿初期自控能力还比较弱,到幼儿晚期,儿童对自己行为的控制力有了比较明显的发展。因此,对幼儿自控能力的培养,必须考虑其发展的年龄特点[3]。

二、学前儿童教育手游的设计分析

针对学前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理性思维萌芽的出现及发展、模糊的是非观、道德观和较低的操作力、理解力的生理、心理特点,结合手游积极的互动性、目标定位的精确性、丰富多彩的创意性以及超强的用户黏性等特点,尝试提出学前儿童教育手游的设计原则,使其一方面满足学前教育的启迪要求,另一方面顺应儿童天性的自由发展,为学前儿童教育事业提供助力,使学前儿童在“玩”中健康快乐的成长。

(一)保持并进一步激发想象力、创造力

罗素曾言:“如果孩提时代的想象力通过适合各年龄的刺激保持得很活跃,那么当他以适合成人的方式发挥作用时,则以后的想象力会更为活跃。”[4]学前阶段正是儿童想象力、创造力最丰富时期。

保持学前儿童想象力、创造力发展的手游设计,第一要义就是让学前儿童从游戏中学会模仿,能够为后续想象发展提供一定的材料基础。在智能手机刚刚流行的前几年时间里,一款根据罗宾汉《猫和老鼠》动画改编的一款电子宠物类游戏《汤姆猫》被大众疯狂的下载。汤姆是一只电子宠物猫,每当你触摸它时,它会做出相对的反应,并根据动作发出各种滑稽的声音。而汤姆最为人喜爱的地方则是它的模仿功能——只要你对着它讲话,它就会用各种声腔重复一遍。儿童在跟汤姆猫嬉戏中学会了表情、动作和语言和模仿,知道哪些是开心表现,哪些是生气表现,为其后的构思想象也提供了材料。

“游戏特别是创造性游戏如角色游戏、表演游戏、结构游戏等对幼儿创造力的发展有着重大的促进作用。”[5]因而,在进一步激发学前儿童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就是能让学前儿童在游戏中学会把想象进行实际运用和创造,这也是其教育手游设计的第二要义。《宝贝猜猜》是一款专门针对2~14岁儿童设计的“你演我猜”的游戏。玩法很简单,一个人表演或者描述手机题卡中的文字(不能说出题卡中的文字),另外一个人猜。这款游戏方式打破了传统固有的单一游戏模式,而且也将传统的社交游戏搬到了手机上。表演者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然后进行生动的表演和具体语言描述,把自己所看到的文字表达出来,而另一方也要根据自己脑中已有的物质材料进行联想对照,最终猜测出来。游戏的内容和形式及其演示的媒介都极为有趣,对儿童想象力的发展和具体想象的实践创造也起到了深刻锻炼。

(二)培养和促进理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众所周知,学前3~6岁的儿童行为是属于直觉性行为,也就是感知觉占主导地位的无目的性行为。但这并不意味着学前儿童没有理性思维能力,只是理性思维尚处于萌芽状态,属于象征性思维阶段和直觉的半逻辑思维阶段。

“儿童的思维感性、具体和泛灵化,儿童的天性率真、浪漫和顽皮,童话、幻想、假扮和涂鸦是儿童的精神表达。”[6]因而,要帮助学前儿童理性思维能力的成长,学前儿童手游设计可以分为三步。

第一步就是“有的放矢”,要从儿童本身兴趣出发,以其客观所需为根本。“游戏为儿童提供了没有压力的问题解决环境,有利于幼儿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并取得成果,促进其思维的关联性发展。”[7]所以,在兴趣之后,给予学前儿童愉悦的学习环境和吸引持续投入成为设计关键。

第二步就是“简而精”,运用与众不同的创意和简洁明了的象征性图案及多种引导认知发展的形状来代替繁琐的文字说明。

第三步就是“媒介增效”。学前儿童教育手游的设计除了要注重以图案表达故事内容和以形状指导认知外,对于游戏内容呈现的平台和媒介要有区别的选择利用。充分发挥教育手游的积极互动性、超强的用户黏性和丰富多彩的创意性等特点,把游戏的故事机制、画面情境和人物角色等,通过学前儿童的手动模式统一结合起来,让学前儿童在玩中成长自己的理性思维。

像游戏《水果宝贝爱思考》,就是一款运用不同的图案和形状,通过互动的创意性场景来提升学前儿童辨别能力的游戏。这款游戏是属于经营型和策略型的农场类游戏。利用开放式的场景配搭自然音效和丰富的动态效果,让儿童拥有极高的权利和自由度,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同时,在游戏的场景中也设计和潜藏了各类小游戏,像喂养动物、种蔬菜、摘苹果、拼图等多种动手操作环节和游戏关卡完美结合,使得儿童左右脑得到均衡发展。

(三)倡导和树立正确的是非观、道德观

“研究显示,3~5岁幼儿在不同程度上都能采用四种不同的判断标准对不同角色主人公的道德行为作出合理的推断,且他们的这一推断能力在3~4、5岁之间获得了显著的发展。”[8]因而,学前儿童的是非观、道德观的形成是一个变量的积累学习过程,并且以依赖和效仿其教育对象的道德行为示范为标准,在此基础上逐渐演变为自身的道德衡量标准。

“游戏能促进幼儿在交往活动中解除自我中心,学习掌握社会角色(尤其是性别角色),学习社会道德规范以及培养协调和竞争的社交技巧等。”[9]所以,利用游戏来帮助学前儿童树立正确的是非观、道德观已成为时代共鸣。但是,错误的榜样会引起错误的学习效仿,最后导致学前儿童的是非观和道德观的严重扭曲。因此,为了教育和引导学前儿童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和道德观,学前儿童手游设计需遵循两个原则:

一是要把握好内容的“度”,切勿含糊不清和错误引导,有准确的道德示范和清晰的是非衡量标准。

二是要坚决拒绝以暴力、色情、病态等不良因素和手段来吸引用户、拓展销路,杜绝错误的价值理念传达。此外,在创作理念和设计的内容上也要以教育为设计导向,结合手游的互动性、趣味性和超强的用户黏性等特点,把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和道德观、是非观传递给学前儿童,帮助他们形成良好品质,把“电子鸦片”便成“教育良药”。

像《熊大炸飞光头强》就是典型的反面教材。这款手游以光头强破坏熊大和熊二居住的森林为背景,熊大自制土大炮,轰炸光头强。不良的故事背景、粗糙的画质、机械的投射和盲目的杀戮等,这些不良的动机和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阻碍了学前儿童是非观和道德观正确的树立。像这样的反面教材在儿童手游的应用市场中数不胜数。这类手游常以利益为导向,盲目跟风改编热门动画和真人秀节目,根本不顾及对学前儿童是非观、道德观的影响。所以,在学前儿童教育手游的设计中,我们要避免杀戮竞争类的手游设计,进而转向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和共同促进的手游设计目标,从而帮助学前儿童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和道德观。

(四)配合低操作力、低理解力

相关研究表明,“虽然内在动机有不同的来源,如兴趣、好奇心、挑战和控制,但是在操作定义水平上内在动机是等同于兴趣的。”[10]因此,在把握其生理和心理特征的基础上,以兴趣为设计导向,吸引和激发学前儿童的学习和操作兴趣,进而增强他们对事物的理解力和自身操作能力。

心理学家维尔纳通过实验证明,儿童尤其是学龄前儿童,对于事物的识别和选择多根据事物本身有强烈视觉感染力的色彩进行。[11]所以,以色彩为吸引兴趣的契机,是学前儿童教育手游必备的外在条件之一;其次,根据学前儿童身体发育的一般水准,手游的界面和布局设计上应条理清晰、简洁明了,页面中组成元素之间的距离和尺寸也要为其量身定做,便于满足他们的生理所需,进而达到心理满足,这是必备的外在条件之二;最后,作为学前儿童手游设计的内在核心“丰富的趣味性”,则是得以让儿童继续游戏的内在齿条和发动机。兴趣和快乐这两种情绪体验相互作用、相互补充,进一步支持和促进幼儿去游戏[12]。所以,在学前儿童教育手游的设计中要牢牢记住和发展这一点,将各个兴趣点连接,才得以顺理成章地开展下去。

Wood Blocks for Kids是一款儿童积木拼图手游。玩家根据系统所提供的隐拼图轮廓,从画面的左上方挑选出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木质几何图形依次拖拽到隐形拼图轮廓中,最后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木质几何图形拼成实际图形,玩家就算胜利。这款手游最大的亮点就是把积木和拼图进行完美的融合,从简单到复杂,尽可能的锻炼儿童的手眼协调能力、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认知能力。漂亮的颜色外观,有趣的思维内容,充分调动了儿童的兴趣,激发了他们积极探索和操作的欲望。因此,在学前儿童教育手游的设计中,通过外在色彩表现和内在趣味结合,是锻炼学前儿童操作力和理解力的有效办法。

三、结语

在现代媒体的普及和影响下,无论是大人还是儿童,时间都呈现出碎片化特点。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和存在方式,学前儿童各种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得益于游戏的形式展现,同时,“游戏也是学前儿童最初实现社会化,将社会生活观念、角色意识内化为主体意识。”[13]所以,学前儿童教育手游的出现是其必然的结果,把游戏作为“主菜”,教育作为“配菜”,结合主流媒体发展,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1]199IT-互联网数据中心.eMarketer:使用移动设备的儿童越来越多[DB/OL].(2014-03-19)[2016-03-08].http://www.199it.com/archives/ 168367.html.

[2]王家军.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与儿童健康人格的培养[J].学前教育研究,2011(6).

[3]许政援,吴念阳,阂瑞芳.3-6岁幼儿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发展特点和影响发展的因素[J].心理学报,1987(1).

[4]夏益娴.学前儿童想象力培养方式浅析[J].小学科学:教师,2012(9).

[5]王小英.幼儿创造力发展的特点及其教育教学对策[J].东北师大学报.2005(2).

[6]冯季林.加达默尔的游戏观对儿童游戏教育的启示[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

[7]刘瑛.游戏与学前儿童的创造力发展[J].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4(5).

[8]冯天荃.学前儿童道德责任意识的发展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8(3).

[9]毛曙阳.关于幼儿游戏的本质及其对幼儿的发展价值的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1999.

[10]张荣华,陈会昌.4-7岁儿童内在动机的追踪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2).

[11]魏思萍,洪缨,李娜.学前儿童软件界面色彩设计探析[J].艺术与设计,2010(3).

[12]刘焱.我国幼儿教育领域中的游戏理论与实践[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1997(2).

[13]关永红.重新审视学前儿童游戏的教育学价值[J].内蒙古民族师院学报 (哲社版),1999 (4).

[责任编辑周个妹]

G434

A

1008-7656(2016)02-0034-04

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2014课题(编号:2014-R-33444);苏州科技大学数字媒体艺术重点专业建设项目(编号:2013ZYXZ-10);苏州科技大学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编号:621542401)

2016-05-25

王静娴,苏州科技大学新媒体交互设计与研究所,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数字娱乐设计;陈卫东,本文通讯作者,苏州科技大学新媒体交互设计与应用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硕导,研究方向:新媒体交互设计与教育应用、教育游戏、未来课堂。

猜你喜欢

道德观手游想象力
看见你的想象力
手游,江南文化的传承新方式
《魔鬼的门徒》的宗教伦理与道德观照
打开新的想象力
休闲手游荣光不再,该杀回马枪了
传统文化与大学生道德观教育研究
从传统学术道德观反思当今学术道德问题
卑以自牧,柔以时升——论易经初六爻的爻德内涵及其儒家道德观
天象互动:成都手游再探路
嘿,来点想象力——读《跑酷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