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双轨双控双向融合分段衔接培养模式研究进展
2016-03-09何诗雯杨玉佩陈偶英
何诗雯,杨玉佩,陈偶英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双轨双控双向融合分段衔接培养模式研究进展
何诗雯,杨玉佩,陈偶英
综述了双控双向融合分段衔接培养模式、培养现状、培养目标、培养体系、课程体系、评价体系,提出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可借鉴双轨双控双向融合分段衔接培养模式,以利于我国护理专业硕士融入国际,快速发展。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双轨双控双向融合分段衔接培养模式
随着国内外医学分科的不断细化,对临床专业化高级护理人才培养的需要进一步加强,为满足这一需求,设立护理硕士专业学位成为必然,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设立护理硕士专业学位。护理学硕士专业学位与护理学硕士学术学位在培养目标、培养要求、课程设置、考核评价标准等多个方面不同,故设置护理硕士专业学位对高校护理专业硕士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挑战。双轨双控双相融合衔接培养人才培养模式能够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颇具特色,不仅与培养目标相适应,也与护理硕士科学学位相区别,能够培养出综合素质高、适应能力强的护理人才。本文通过双轨双控双相融合分段衔接培养模式的叙述,希望能对今后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提供相关理论参考依据,以促进科学、全面、符合我国国情的护理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
1 双轨双控双向融合分段衔接培养模式培养现状
1.1定义双轨制是指两种不同制度并行的体制,该体制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最初是在商务营销中提及并定义。进入21世纪以后,双轨制迅速发展,已涉及多个领域,在职业教育中,“双轨制”也称为“双元制”。“一轨”指职业学校,另“一轨”指企业,其实质是校企合作。“双轨制”是一种以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能力紧密结合的职业教育模式[1]。“双控”即双向控制监督,是保证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双轨制的两大主体学校和企业在共同培养人才的同时,对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学生考核与评价具有控制约束作用。故双控下的培养标准符合学校与企业的要求。分段衔接培养是将学生的整个培养阶段划分为多个模块,每个模块具有各自的培养目标和学习任务,最后再将各个模块串联起来进行衔接,学生能够在相应的时间学习掌握知识,最终实现培养目标。
1.2国内外发展现状双轨制是德国职业教育的基本形式,最初是中等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主要模式,随后发展成为职业学院人才培养的特有模式[2]。之后又在“双轨制”精髓之中加入高等学位教育的元素,使职业教育与学位教育有机结合,形成德国综合性大学“双元制”教育模式,也称“第三级教育领域中的双元制教育”。学生在高考或获取应用科学大学入学资格后,在高校学习理论知识,在企业接受实践教育,最终通过企业与学校的考核后获得学位证书(学士学位或硕士学位)和职业资格证书[3]。
双轨制培养模式在我国职业教育中应用较为普遍,经验丰富。如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定岗双元”培养模式,参照德国“双元制”,结合中国国情,将“双元制”本土化,实现了政府—学校—企业“三元”互动、合作共赢的良好局面[4]。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在借鉴、吸收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探索出一条校企合作共育人才模式,学校培养目标、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分别与企业用人要求、人力资源、区域医药卫生事业、职业岗位相对应结合[5]。在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层次上,杨淑娥[6]针对专业会计硕士(master of professional accountancy,MPAcc)教育模式进行探索,其中较为推崇的“协同式”模式与“双轨制”模式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对教育模式、教师选择、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均作了研究。毕桂芝[7]则对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双轨制”培养模式进行了叙述,包括实行该模式的必然性、目标定位及实施过程。对于教育质量监控,鞠红霞[8]对高职教学质量监控“双控体系”(校外监控体系和校内监控体系)的主要内容和形式、组织机构及职责、管理制度做了研究。邵勤等[9]也提到将教学质量监控分为外部教学监控体系和内部教学监控体系,以外部教学监控体系为基本方向,内外教学监控体系相结合,研究出高职高专院校发展的质量监控体系。结合研究生教育,张作岭等[10]探索师范专业“硕师计划”研究生质量保障体系,认为“两校协同(即培养学校与任职学校作为两大主体共同参与学生培养)是保障“硕师生”培养质量的基础,培养学校要对学生培养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而任教学校要履行培养“硕师生”的义务。章风云[11]认为,研究生教育要接受多方的监控与评价,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因与行业紧密联系,需将校外导师和企业单位纳入质量监控主体,构建双向监控、层级监控和外部监控等多元化的监控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1.3护理专业应用现状依据护理学专业特点,周春美[12]采用双轨双控双向融合模式培养高职护理人才,学校和医院共同开发课程体系,完成教学任务,进行师资培训和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学校与医院共同组成教学指导委员会,共同制定教学与实习相关的制度、临床带教规范和质量标准,并建立学校、医院护理部、带教教师三级联系网络来实施“双控”。在培养的每个环节进行“双向融合”,最后双向完美融合对接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将双轨双控双向融合分段衔接培养模式应用于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意义重大:①目前学校培养与医院培养脱节,双方导师不能有效合作,双方教学管理无法良好衔接[13]。采用双轨制,医院与学校共同参与整个培养方案的制订、实施、监控,二者联系紧密。②我国当前护理院校设置的专业以临床护理居多,虽有临床化的导向,但过于笼统[14]。双轨制下的课程设置与医院优势专科紧密结合,凸显专业特色,专科特色鲜明。③实施“双控”体系,学校与医院衔接紧密,对教学质量的严格把关,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达到培养目标。④“双轨制”可以缓解学校教学资源不足的现状。⑤“双轨制”体系下的校企合作,能实现学生、企业、校方三方共赢,能增强学生对企业的认同感[15]。将该体系应用于护理专业,学生对临床知识技能和职业环境文化的理解加深,使职业嵌合度大大加深。⑥采用分段衔接培养将目标细化,分阶段进行,可以减轻学生压力,逐步完成任务。
2 双轨双控双向融合分段衔接培养模式培养目标
2.1国外护理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目标设定情况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的总依据和最终目的。国外的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开展较早,培养目标的设定较为合理。美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要求学生知识和技能实力强,思想职业素质高[16]。重点培养教育和行政管理技能、专业临床实践技能,培养出高级护理人员[17];英国将培养学生护理科研能力以及专科护理专家作为培养目标,充分体现了专科化;日本把研究能力培养作为培养重心[18];韩国从1960年引入护理硕士研究生教育,所开设的临床型硕士研究生教育主要是培养各专科领域的护理专家[19]。泰国的护理硕士研究生以培养临床型为主,其目标为具有专科角色的临床高级实践护士、护士管理者、临床护理专家及护理研究人员[20]。
2.2国内护理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目标设定情况专业学位硕士是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适应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注重临床思维和技能,具有实践性、职业性、复合性[21]等特点。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认为:护理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是综合素质高、对本学科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掌握牢固,能解决常见护理问题的高层次、应用型、专科型护理专门人才[22]。北京大学、山西医科大学、南方医科大学、重庆医科大学等也制订了护理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邓洁等[23]建议,根据院校不同教学方向和研究水平,开设临床学科方向;将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硕士教育与临床专科护士、临床护理专家的培养联系起来,培养目标以体现护理专业的学科独立性和科学性。虽然对培养目标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仍存在能力要求未明确,培养目标未细化、各专科培养目标未界定等问题[24]。双轨双控双向衔接培养模式下,我国高职院校设定的培养目标与经济发展需求相适应,有可取之处。温亚丽[15]提出: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要与企业的需求相结合,学校可以通过到企业调研、开展相关的授课、讲座等方式,针对真实的工作过程,对岗位和能力两方面进行科学的探讨,从而确立新型的培养目标。郑汉山[25]认为,高校社体专业人才在双轨并联培养模式下,应立足区域行业发展的视野,确立人才培养目标。
总之,双轨双控双向融合分段衔接培养模式的培养目标既要与医院的需求相符合又要与学校的专业目标相对应;既要有总的培养目标,也要有依据专业方向细化的培养目标;不仅要充分凸显专科特色,也要凸出学生自身特色。
3 双轨双控双向融合分段衔接培养模式培养体系
德国双轨制下的学生具有“学生”和“学徒工”双重身份。与“培训大批理论文化知识、专业知识掌握较好,操作能力较强,职业素质较高以及拥有继续学习能力的应用型劳动者”这一目标相对应。双轨制模式对师资力量要求高,需创建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职业教师队伍。企业教学以国家颁布的包括教学内容、时间安排及考核方法在内的条例为依据,学校教学内容由各州文教部规定[26]。
我国高职院校通过借鉴德国的“双轨制”,在护理专业、移动通信技术专业、烹饪专业、社体专业[25,27-29]等领域均作了研究。如扬州职业大学医学院运用“双元制”与企业合作开办扬州母婴保健职业培训学校。学校与企业共建共管,校企专家合作,企业、职业院校全程参与并全程管理基地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材编写、课程标准、学员顶岗实习管理和质量评价。该模式有效解决了学校的工学结合育人问题,学生知识与技能双全,为企业培养高素质、有保障的专业人才[30]。曹万强[31]针对本科教学培养学生面临的困难,对“双轨制”的实践性人才培养模式的培养内容、设计原则和实施方案做了详细的论述。张烨[3]则从德国第三级教育领域中的双元制教育的发展历史和地位入手,逐步分析培养目标、法律、特点、申请程序和教育报酬。通过举例对德国“第三级教育领域中的双元制教育”的承担者进行深入分析,总结经验,对我国高职本科培养模式提出了构想和建议。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对人才培养的要求高。我国首都医科大学开展急诊医学专业学位“双轨合一”,即将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一,通过对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分阶段培养,培养中侧重于临床实践,以临床能力培养为主,在规培和研究生培养之间寻找结合点,以确保研究生教育质量和规培质量,学生的职业嵌合度能够大大增加[32]。管会生等[33]提出高校教育技术学硕士“专业+卓越”双元制培养模式的构想,从模式的起源、内涵、意义及其构建内容、困难进行叙述。在该模式下学生最终成为“教育”“技术”都卓越的专业人才。
护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采取“双轨双控双相融合分段衔接培养模式”,即学校培养与医院基地培养“双轨合一”对学生进行分阶段培养。以3年制为例,可将学生的学习分为多个阶段进行。纪翠红[34]对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核心能力做了研究,认为专业能力、专业发展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及人文素质为四大一级指标。整个培养内容,课程人员的配置考核,教学内容的安排与考试以及学生评价均由学校与医院共同制定。学校与医院联系紧密,相互监督,即使较长时间的校外基地培养学校也能掌握学生动态,对医院基地培养教育起到监督作用。在两大基地的密切联系下,学校能够充分了解医院的优势特色,从而可将学校开设的专业方向有针对性地与医院专科进行结合,学生按专科方向轮转,凸显专科特色。与职业教育的“双师型”教学相似,护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构建“双导制”教学团队,能够更为全面地培养和评价学生[35]。针对两大基地建设,德国“双元制”模式下的实训基地建设,具有参考价值。进行校内、校外两个“基地”建设,两个“基地”一起抓,示范性校外基地承担一定课时的教学、学生实训及顶岗等作用[26]。
4 双轨双控双向融合分段衔接培养模式课程体系
课程是教学之本,课程设置与建设直接关系人才质量,课程体系直接反应人才培养方向[36]。德国“双轨制”下,教学工作由企业和高职院校共同完成,课程选择注重直接性的职业经验。课程内容设置以工作需要为核心,理论课程内容以职业活动为中心,覆盖面广,综合性强。同时课程按学期进行细分,围绕企业实践由浅入深逐步展开,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强[37]。我国陶卫东[38]对校企合作课程建设的“双轨、双导”模式进行研究,双轨并行,双导并重,企业全面深度参与课程建设,包括组建课程建设团队,设计“三层递进”的课程结构,分层选定课程内容。在高职教育护理专业实行的“双轨制”,学校和医院共同开发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一起完成教学任务、共同进行师资培养 、共同实施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12]。课程选择和课程结构需充分考虑课程的适切性,专业应用型硕士课程体系应与学术型硕士课程课程体系不同,应用型研究生强调实践能力,其课程设置应重视案例研究教学,强调与职业的紧密联系。武汉大学硕士课程的设置具有特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设为两条轨道,分别设置。对学生进行分类培养,对培养方案、知识结构、课程层次进行改革,有效地提高了学生专业能力[39]。课程设置时将教学目标、课程内容、教学以及教学评价作为课程设置的四要素[40],内容包括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学术活动。
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双轨双控分段衔接培养课程体系由学校和医院共同参与制定,采取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对护理专业学位硕士课程设置的建议[41],结合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和护理专业人才双轨双控模式下的课程设置[12]。课程应设有专业基础课、公共必修课,并根据所选专业不同又细化为专业方向选修课和必修课,充分体现专科特色。医院基地承担理论课后的实践使学生能够熟悉医院文化,培养职业意识。同时,理论后紧接着实践有利于知识的掌握和加固。课程的教学人员即有专职教师也有医院的兼职教师,学校与医院共同高要求选定教师,教学中即充斥有雄厚的理论知识又有丰富的临床案例。“双轨制”下的课程体系,课程全面且专科特色鲜明,适应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
5 双轨双控双向融合分段衔接培养模式评价体系
德国的“双轨制”评价体系由政府搭台;由相关法律作驱动、保障和规范,法律对分工、校企权责及责任追究有明文规定,大学和企业合作办学;行业协会把关[42]。如双轨制双方的互动有明确规定[43];学生考核办法、教育质量考评有相应行会负责,具有统一性[26];行业协会负责质量考核标准的制定、考试质量的把关、证书发放[44]。德国的评价标准分为通用标准、专业标准和核心标准,评价标准符合职业要求、明确清晰、可行性强,执行标准严格具有高度原则性。院校双方一起执行学生的考核评价,学校主管学校基地考核,医院主管医院基地考核,二者分工与合作清晰,共同组建较为全面的评价体系。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有利于把握校企合作的活动规律,使学校与企业双方获益,能够提高所培养人才的社会发展需要的满足度[15]。
浙江中医药大学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技能培训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结合的 “双轨合一”模式,在考核方面,设立准入标准,设置分阶段多站式考核,强调理论与实际的应用[45]。依据护理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双轨双控双向融合分段衔接培养模式下的评价体系分两大阶段(课程考核及评价体系、临床能力评价体系)进行。课程考核及评价体系学校和医院贯穿始终,二者共定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教学人员二者共评;对学生的考核评价改终结性评价为过程性评价(如穿插期中考核),具有持续性。考核全面,有素质评价、专科护理理论及实操评价、综合技能和理论评价。汤先萍等[46]成立课题小组,拟定问卷,采取Delphi法调查,确立了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在各评价指标的权重中,临床综合技能的权重为0.25,排在第一。其构建方案对临床能力评价体系具有参考价值。
在双轨制下,临床能力评价包括医院对学生在顶岗实习中工作态度、职业道德、专业知识、身体素质和岗位技能方面的评价;包含评价学生选择课题进行毕业设计,考查岗位结合度、临床专科实践规范、健康教育护理教学、以及护理研究创新型;护士执业考试以及在医院护理考核团队下进行医院专科护士职业岗位认证也属于临床能力考核。评价体系是双轨双控双向融合分段衔接培养模式不可或缺的一环。
6 展望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可借鉴双轨双控双向融合分段衔接培养模式,以利于我国护理专业硕士融入国际,快速发展。该模式应用于护理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能够明确和学术型硕士相区别,与培养目标相适应,值得借鉴。
[1]刘欢,覃波.“双元制”模式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几点启示[J].科教文汇,2010(11):145.
[2]邓志军.德、美两国高职院校与企业互动的模式及机制[J].成人教育,2009,29(12):90-92.
[3]张烨.德国第三级教育领域中的双元制教育研究及其对中国的启示[D].南京:东南大学,2009:1-49.
[4]齐鲁,牛彬.定位“双元制”模式特色办学创品牌[J].江苏教育:职业教育,2012(9):63.
[5]黄祖春,丁昭良.医药类高职高专院校“1351”校院(企)合作共育人才模式探索[J].重庆医学,2011,40(21):2118-2119.
[6]杨淑娥.对会计专业硕士(MPAcc)教育模式选择的思考[J].会计之友,2005(2):63-64.
[7]毕桂芝.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就业取向及培养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4:1.
[8]鞠红霞.高职教学质量“双控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职教论坛,2009(15):16-19.
[9]邵勤,李莉.高职高专提升职业教育质量的途径[J].教育与职业,2014(32):26-27.
[10]张作岭,刘艳清,赵朋.“硕师计划”研究生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J].教育探索,2012(7):77-79.
[11]章风云.培养机制改革下研究生教育质量监控体系构建研究[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12,29(3):65-67.
[12]周春美.双轨双控双向融合的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7):77-78.
[13]杨巾夏,陈翠萍.国内外护理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现状与进展[J].上海护理,2014(6):71-75.
[14]杨晓玲.我国专业学位护理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及思考[C]// 2014现代护理论坛论文集.北京:中华医学会《中华现代护理》编辑委员会,2014:1.
[15]温亚丽.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新模式的构建[J].平顶山学院学报,2012,27(3):111-113.
[16]陈琰晗,周建荣.中美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之比较与启示[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z2):196.
[17]李梦诗,周玲君,顾申.美、澳、英护理硕士学位教育与执业资格制度及其衔接现状的比较[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3,30(9):1-4.
[18]陈婧,杨美芳,钟清玲.国外护理硕士教育与临床实践效果的研究现状[J].医学与哲学,2013,34(5):81-84.
[19]李娜.科学教育与职业教育双重视野下的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D].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1.
[20]曹瑞红,包水梅.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09(6):61-64.
[21]李沐,金莉,谢晖,等.基于能力本位的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核心能力研究现状[J].护理学报,2011,18(5):8-10.
[2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专业学位设置审批暂行办法[EB/OL].[2012-03-23].http://www.moe.gov.cn/public“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26/200506/9294.html.
[23]邓洁,罗羽.专业学位护理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及其展望[J].护理研究,2012,26(12B):3273-3275.
[24]刘丹丹,张云美.探讨我国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J].全科护理,2014,12(4):294-296.
[25]郑汉山.高校社体专业人才双轨并联培养模式探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5(4):163-166.
[26]梁云凤.德国双轨教育体制的成功经验及借鉴[J].经济研究参考,2011(61):56-59.
[27]郭宇森,张海峡.“院校合作”在高职护理专业应用存在问题和对策分析[J].医药前沿,2014(12):32-33.
[28]宋燕辉,陈霖.高职院校移动通信技术专业“模块组合、双轨联动”实践教学体系设计探索[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4(1):76-78.
[29]张振霞.中国式“双元制”校企合作模式的探讨[J].现代营销,2013(2):175.
[31]曹万强.“双轨制”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1):29.
[30]李晶晶,徐静赵,慧萍.“双轨制”教育模式在产期母婴保健师护理培训基地中的运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6):109-111.
[32]唐子人,杭晨晨,邵瑞,等.急诊医学专业学位“双轨合一”培养的现状及建议[J].中国病案,2015(2):85-87.
[33]管会生,董萍,岳大庆.教育技术学硕士“专业+卓越”双元制培养模式构想[J].现代教育技术,2013,23(2):61-75.
[34]纪翠红.护理硕士研究生核心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和应用研究[D].广州:南方医科大学,2011:1.
[35]张文文.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探讨[D].青岛:青岛大学,2012:1.
[36]许红.中美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研究[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0:139.
[37]郝建林.以德、美为视角看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运行方式[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3):48-49.
[38]陶卫东.校企合作课程建设的“双轨、双导”模式探析[J].职教通讯,2014(32):30-33.
[39]方贵庭.对研究生课程尝试“双轨制”的思考——以武汉大学培养模式为例[J].襄樊学院学报,2009,30(6):69-72.
[40]武佩佩,李秋洁,郭杰,等.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研究现状[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10):53-56.
[41]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印发金融硕士等19种专业学位设置方案的通知[S].2012-03-17.
[42]朱秀民.德国综合性大学“双元制”模式与我国“卓越计划”模式实施机制的对比分析[J].教育管理,2014(11):124-128.
[43]邓志军.德、美两国高职院校与企业互动的模式及机制[J].成人教育,2009,29(12):90-92.
[44]潘陆益,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文化渊源及其启示[J].中国高等教育,2011(22):40-41.
[45]周杰,梁宜,国佳,等.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技能培训现状及“双轨合一”实施设想[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0):1253-1255.
[46]汤先萍,周莹,谭迎春,等.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9):42-45.
(本文编辑孙玉梅)
Research progress on double track dual control two-way integration segmented link-up training model for master of nursing specialist
He Shiwen,Yang Yupei,Chen Ouying
(School of Nursing,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Hunan 410208 China)
It reviewed the training status quo,training target,training system,curriculum system,evaluation system of double track dual control two-way integration segmented link-up training model.It put forward master of nursing specialist could learn from the double track dual control two-way integration segmented link-up training model,which was helpful to make master of nursing in China into the international model and rapid development.
master of nursing specialist;double track dual control two-way integration segmented link-up training model of convergence
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课题,编号:XJK015BGD050。作者简介何诗雯,护士,本科,单位:410208,湖南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杨玉佩、陈偶英(通讯作者)单位:410208,湖南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
G643
A
10.3969/j.issn.1009-6493.2016.22.002
1009-6493(2016)08A-2692-05
2015-10-31;
2016-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