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东南民间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的理论依据及基本策略
2016-03-09郭昭第
郭昭第
(天水师范学院 文学与文化传播学院,甘肃 天水 741000)
陇东南民间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的理论依据及基本策略
郭昭第
(天水师范学院 文学与文化传播学院,甘肃 天水741000)
[摘要]最深层面的文化作为文化理想,集中体现于对特定民族乃至人类产生较为普遍和持久影响的宗教、哲学和美学思想;较深层面的文化作为文献,常常集中体现于音乐、文学、绘画、雕刻、戏剧、电影等文学艺术乃至文化典籍;最浅表层面的文化常常体现为一个特定民族、群体在一个时期的生活方式。实施陇东南民间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策略,一是打造以始祖文化为代表兼融宗教、哲学和美学思想的儒释道文化产业集群,重点开发陇东南民间智慧旅游产业;二是打造以《诗经·秦风》为代表兼融山歌、童谣、号子等陇东南民歌的文学艺术产业集群,重点开发陇东南民间文艺和出版产业;三是打造以西和乞巧节为核心兼融乞巧村、春官村、花儿村、红歌村等陇东南民俗文化村落的民族民俗文化产业集群,重点开发陇东南民间地域风情和民俗文化旅游产业。
[关键词]陇东南;民间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
陇东南地区是甘肃人口较为密集、土地及工农业生产资源相对贫乏、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同时也是甘肃地域文化积淀最深厚,特色文化资源最丰富,民间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前景最大的地区。要真正改变这一地区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相对缓慢甚或滞后的局面,最有必要把民间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加以大力发展。这一点虽然已经引起了当地政府和文化部门的高度关注,但真正科学合理的集群发展战略思路尚未确立,强而有力的发展策略尚未落实,致使这一地区的民间文化创意产业基本上停留于各自为阵、散兵游勇甚或纸上谈兵的层面。
一、 陇东南民间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的理论依据
要做好陇东南民间文化创意产业开发工作,必须弄清楚文化的概念及分类。比较而言,对文化的概念以威廉斯的分类梳理最有影响。在威廉斯看来,关于文化的定义大概有三种分类:第一种是理想的,是人类根据某些绝对或普遍的价值而追求自我完善的过程;第二种是文献的,是借助思想性或想象性作品记录下来的人类思想和经验;第三种是社会的,是包含在艺术、学识、制度和日常行为乃至特殊生活方式中的某些意义和价值[1]50-51。虽然威廉斯是对文化的定义进行梳理,但这一梳理也准确阐述了文化的三个层面。第一层面作为理想的文化,是渗透于某一民族甚或地域人们集体无意识中的文化,这种文化常常是百姓日用而不自知的文化,是任何一种文化之最原始、最持久、最精妙、最核心的部分,是不能用语言文字记载却常常作为人们的集体无意识而得以传承和绵延的文化。第二层面作为文献的文化,是能够用语言文字记载且已经用语言文字记载了的文化,是人们能借助文化典籍加以系统学习和掌握的文化。第三层面是作为社会特殊生活方式的文化,存在于人们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是能用语言文字记载但尚未用语言文字记载的文化,是每一历史阶段的人们能够直接感知和体验的文化,但由于尚未用语言文字加以记载所以常常被遗忘甚或失传的文化。
威廉斯进一步阐述:“我们需要区分出文化的三个层面,即使是最一般的文化定义也要如此区分。首先是某个特定时代和地方的活文化,只有生活在那个时代和地方的人才能完全理解它。其次是被记录下来的文化,从艺术到日常事务在内的一切都包罗其中:它是某一个时期的文化。第三是选择性传统文化,它是联接活文化和某时期文化的因子。”[1]58是谓作为社会特殊生活方式的文化其实是最浅表的文化,是活在某一时代某一地域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的文化,是只有生活于其中的人们才能完全理解和把握的文化。文化不仅是人类特定生活方式本身,而且也是生活方式的最具思想内涵的提升,是生活的最高体现形式,因此必然折射出人类生命活动的最基础最根本的思想内涵。人们可以毫不怀疑地认为所有文化其实都是人类阐释世界的产物。对世界的阐释,不仅是人类生命意志的体现,而且也是人类生命活动的最理想形式。尼采认为:“对世界的解释乃是统治欲的标志。”[2]人类正是通过对世界的科学的、艺术的、哲学的、宗教的阐释,才使其统治欲获得最富于成果的展示,且由此彰显出不同于其他动物的文化品位。惟其如此,文化从来并不仅仅是人类的一种生命意志的体现,更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甚至是人类成其为人的本质属性。对文化的认知和传承,并不仅仅是一种职业甚或生活的需要,更是人类彰显自己成其为人的标志。如果人类丧失了这种认知和传承,便是自甘堕落的开始。
更深一层面的文化是作为文献的文化。这一文化其实是有语言文字记载的最为有章可循的文化,是人们借助典籍阅读可能把握和传承的文化。人们对文化传统的建构和重构必然涉及对已有文化典籍和形式的重新选择和淘汰,其中一些文化典籍和形式可能因为被认为有价值受到保护,另一些典籍和形式则可能因为被认为无价值而被清除和淘汰。人们习惯于用吸取其精华、剔除其糟粕的说法来阐释这种建构甚或重构的原则,事实上所谓精华与糟粕的界限十分模糊,某些曾经被视为糟粕的东西,有可能在后来看是精华,有些曾经被视为精华的东西,后来看倒是糟粕。如汉语曾经被认为是世界上最落后的语言,汉字具有难读、难写、难记之类主要缺陷,必须走拼音化道路。现在却认为汉字表意文字的属性决定了具有贯通古今、沟通四方的超时空优势,是不同方言区和不同历史时期都能普遍认知的文字;汉字源于图画,是唯一可以成为艺术品的文字;汉字在一个小方块内凭借笔画部件的有规律组合形成互相区别的字形构造乃至字义,是最经济地利用了有限空间来传达最多信息的文字,同时也是最容易进行计算机输入的文字。也许对民族文化的任何人为分别和取舍都可能导致历史性错误,都可能导致不同语言乃至文化异质性的被抹杀,都可能导致民族语言乃至文化的被削弱甚或消解。一个民族要获得长足发展,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传承和发扬以文献作为载体的文化及其精神,这不仅是学者的使命,更是不同层次的有良知的教育工作者的基本使命,同时也是有远见的政府部门必须大力发展的文化策略。
最深层面的文化是作为理想的文化。这一文化不仅是联接作为社会特殊生活方式的活文化与作为文献的某一特定历史时期典籍文化的因子,而且也是深刻影响作为特殊生活方式和文化典籍等各个层面文化的最深刻因子,是任何一个地域、民族乃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文化确实有着非同寻常的价值和意义。它不仅是人类繁衍生息的根本保障,而且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支柱,甚或是一个民族文化身份的最主要标志。文化尤其文化精神的传承是不能等闲视之的事业。马克思将人类掌握世界的方式概括为科学、艺术、哲学和宗教等四种方式,尼采将人类阐释世界的方式概述为艺术世界观、科学世界观、宗教世界观和道德世界观等。方东美认为:“许许多多最好的文化,代表文化的优良精神,第一层是宗教,第二层是哲学,第三层是艺术。这些都是高尚的精神构成的形而上境界。”[3]所以一切文化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在于发掘和张扬民族优秀文化的最核心文化基因,而不是仅仅停留于口头上甚或表面的形象工程层次。
按照威廉斯的阐述,人们可以较为粗略地将文化划分为:超越时代和地域限制,对特定民族乃至人类产生过深刻、广泛而持久的代表普遍人类理想和思想的文化,对某一特定时代和地域产生过较为广泛和深入的影响同时也能对其他时代和地域的人们产生一定意义的较为广泛、深入影响的文化;对某一特定时代和地域产生过较为广泛和深入的影响但对其他时代和地域的人们所产生的影响极其微弱甚或有限的文化。马林诺夫斯基认为:“文化显然是一个有机整体,包括工具和消费品,各种社会群体的制度宪纲、人们的观念和记忆、信仰和习俗。无论考察的是简单原始的文化,抑或是极为复杂发达的文化,我们面对的都是一个部分由物质、部分由人群、部分由精神构成的庞大装置。人借此应付其面对的各种具体而实际的难题。”[4]马林诺夫斯基在这里将文化划分为物质器具、社会制度和思想观念三个层面。马林诺夫斯基对文化层面的划分和阐述虽然与威廉斯有所不同,但可以帮助人们理清对文化层面乃至类型的认识。
在此基础上可以将文化划分为对特定民族乃至人类产生最为普遍而深刻影响的宗教、哲学、美学等最深层次的文化,对特定民族乃至人类产生较为普遍和深刻影响的文学艺术等较浅表层次的文化,对特定时代和地域有深刻影响但对其他时代和地域的民族乃至人类有着极为微弱影响的文化三种。如果说第一种文化常常是最高级的精神层面的文化,第二种文化便是兼具精神同时也有着物态化表征的较低层次的精神文化,至于第三种文化常常是很大程度上借助物质器具乃至人们特殊生活方式的更低层次的物质文化,其精神文化的属性可能显得更为微弱。按照这一思路,人们可以将文化概括为纯粹精神性文化,兼备物质文化的精神文化,以及兼备精神文化的物质文化三大类型。第一种文化常常体现为宗教、哲学和美学,第二种文化常常体现为文学艺术,第三种文化常常体现为诉诸日常生活方式的民族民俗文化。当然这三种类型的文化仍然存在相互兼容、互相渗透的性质和特点。
第一种文化即作为理想的思想文化常常存在于人们的集体无意识之中,是无需语言文字和文献记载而得以流传的文化类型和层面。所以对于第一层面文化的研究常常可能最大限度超越文字乃至文献、生活方式以至历史遗存的束缚,以发掘和彰显最为透彻圆融的文化精神和生命智慧作为核心课题。第二种文化即作为文献的文化艺术,是常常存在于文字记载之中依赖文献得以传承的文化类型和层面。作为文献的文化艺术也正是借助文字乃至文献记载得以保存且依赖文本解读和阐释得以传承和延续的。所以对第二层面作为文献的文化艺术的研究常常最大限度立足文字乃至文献本身,借以发掘和彰显存在于文字记载中的思想意识。第三种文化作为社会的特殊生活方式,是并未借助文字乃至文献记载方式而完全存在于社会制度、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中的文化类型和层面。所以对第三层面文化的研究和破译得主要依赖民间文化乃至历史遗存。
二、陇东南民间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的基本策略
按照文化的三种类型和层面划分,可以将陇东南民间文化创意产业划分为三大类型,并由此构成三大文化产业集群。
第一个产业集群便是以天水伏羲庙为核心,以陇东周先祖遗址、陇南秦先祖遗址,及各地文庙或孔庙、道观和佛教寺院为载体,打造以始祖文化为代表兼融宗教、哲学和美学思想的儒释道文化产业集群,重点开发陇东南智慧旅游产业。
以伏羲庙乃至遍布全省各地文庙或孔庙、道观和佛教寺院为标志,无疑在很大程度上集中彰显着儒释道文化理想,以及宗教的、哲学的美学的文化传统,不仅深刻而持久地影响了中国人,甚或对世界也产生了广泛影响。所以必须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其一是重视天水伏羲庙、秦安文庙、泾川王母宫石窟、平凉崆峒山、天水玉泉观、天水麦积山石窟等寺庙、道观的儒释道文化内涵建设,使得诸如此类的文化资源不能仅仅停留于一般意义上的旅游观光资源层次,应该通过诸多具有鲜明地域特色、与儒释道文化密切相关的旅游文化创意产品大力推介儒释道文化内涵。其二是重视发掘诸如《诗经》及历代文化典籍关于伏羲、周先祖、秦先祖在陇东南地区创业的颂歌的价值和意义,感召当地民众从内心深处敬仰先祖。在这方面,或许《周易·系辞传》《诗经·大雅·生民》《诗经·大雅·公刘》《诗经·秦风·车邻》、《诗经·秦风·终南》分别对伏羲、公刘、后稷、秦仲、秦襄公的赞美等,都可以成为陇东南智慧旅游的核心内容。人们可以将相关诗歌刻录陈列于历史文化遗址旅游地,也可以以此类素材为基础组织创作大型历史剧表彰先祖的丰功伟绩。譬如,曹植《伏羲赞》“木德风姓,八卦创焉。龙瑞官名,法地象天。包厨祭祀,罟网渔畋,琴瑟以象,时神通玄”等诗文都可以成为打造陇东南民间文化创意产业的资源。其三是打造与伏羲、周先祖、秦先祖有关的文化演艺产品,丰富陇东南智慧旅游的内容,提升智慧旅游的品位。
第二个产业集群是以《诗经》“秦风”等为核心,以陇东南社火曲、山歌、童谣等民歌为载体,打造以《诗经·秦风》为代表兼融山歌、童谣、号子等陇东南民歌的文学艺术产业集群,重点开发陇东南民间文艺和出版产业。开发陇东南民间文艺产业,应做好六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做好陇东南地区民歌的田野调查,获得最全面、完整、可靠的第一手资料,编著真正意义上的《陇东南民歌集成》,弥补过去在收集陇东南民歌方面的薄弱环节;二是组织专门人员从大量文化典籍中收集整理陇东南地区历代民歌,填补陇东南民歌研究方面的历史空白;三是组织人员有效吸收陇东南民歌歌词和曲调,整理与朱仲禄创作的《下四川》同等质量和水平的民歌;四是以陇东南民歌为元素,打造陇东南民歌大型歌舞节目乃至演艺产业;五是吸收陇东南民歌文化元素,加强地方戏曲曲艺创作,打造具有陇东南地方元素和民歌风格的戏曲曲艺节目,创新天水西秦腔、陇东环县道情即陇剧、陇南武都高山戏等地方戏曲曲艺等民间艺术形式,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戏曲曲艺产业;六是吸收陇东南民歌的某些元素,创作具有民歌风味和底蕴的长篇叙事诗、小说、影视剧和网络文学等,打造富有陇东南地域特色和风格的出版产业。
第三个产业集群是以陇南乞巧节为核心,以陇南乞巧歌、春官唱词,天水秦安小曲、关山花儿,陇东红歌等为载体,打造以西和乞巧节为核心兼融乞巧村、春官村、花儿村、红歌村等陇东南民俗文化村落的民族民俗文化产业集群,重点开发陇东南地域风情和民俗文化旅游产业。必须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其一是围绕乞巧节、香包节等,组织专门人员深入陇东南各地,做好渗透于民间建筑、服饰和饮食等日常生活方式乃至民族民俗文化田野调查和研究,获得最全面、详实的第一手资料;其二是重点做好诸如西和乞巧文化节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和保护工作;其三是整体设计、逐步打造以陇南乞巧歌、春官唱词,天水秦安小曲、关山花儿,陇东红歌等为载体的民族民俗文化村,通过民歌表演和民俗展示,形成民族民俗文化旅游的新亮点。
设计和实施陇东南民间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战略,可以创造条件,打破陇东南地域限制,充分利用甘肃、陕西等地文化产业资源,打造立足陇东南,面向甘肃、辐射大西北的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战略。
要真正实现儒释道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策略,首先必须建构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的儒释道文化产业集群。各地应该首先放下地方保护主义和狭隘地域观念,将甘肃境内所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尤其天水伏羲庙、秦安文庙、泾川王母宫石窟、平凉崆峒山、天水玉泉观、敦煌莫高窟、瓜州榆林窟、天水麦积山石窟、永靖炳灵寺石窟、夏河拉卜楞寺等进行整体规划。其次,必须打造富有文化特色和品位的儒释道旅游文化产业。除了开发高层次高质量文物复制品之外,还可以将儒释道文化典籍,尤其具有特殊版本价值和意义的典籍作为旅游纪念品出售。再次,必须打造具有数字媒体技术的儒释道文化产业集群。除了数字敦煌之外,儒释道文化产业集群也得充分考虑数字化问题,特别是与信息产业的相互融合,乃至借助网络电视、网络电影、网络出版、手机游戏、手机报纸和数字音乐等新型文化业态方面,都应该得到加强。再其次,在高校如汉语言文学专业、历史学专业、哲学专业开设相关国学专业选修方向,着力培养这方面的专门人才。
要发展文学艺术文化产业集群,可以充分利用甘肃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其一是敦煌文献。敦煌文献除了包括具有独特版本价值的儒释道经典之外,还有大量文学作品和其他文字材料;其二是有文溯阁《四库全书》,而且已按特级文物馆藏标准兴建了文溯阁四库全书藏书馆;其三是有具有全国影响的《读者》期刊。在艺术领域,最负盛名的应是秦腔,但关于秦腔的整理和研究实际上已经远远落后于陕西,至少在秦腔剧本的整理方面,西安已经出版《西安秦腔剧本精编》丛书,收囊了近700部秦腔剧本,而甘肃许多这方面的工作还无人问津。可以在一些高校戏剧影视文学专业、舞蹈专业、表演专业,乃至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等设置诸如地方舞蹈、戏曲曲艺,乃至数字媒体创意、网络服务创意等专业方向,为培养一定数量具有专业素质和水平的文化创意专业人才奠定基础。
至于最有价值的文化产业集群应该是作为社会特殊生活方式的民族民俗文化。这类文化产业集群的价值在于没有相应文字乃至文献记载,但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是除了身处其中的人群外很难全面深入透彻地把握和领略的文化类型。每一个时代有各自时代的独特文化,每一个民族有各自民族的独特文化,生活方式才是真正的活文化,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和意义,等待着人们去认识和破译。这一层面文化产业集群,甘肃同样有着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不仅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大地湾遗址、马家窑遗址、齐家坪遗址、大堡子山遗址,以及长城遗址、丝绸之路、长征路线旧址等蕴含着不同时代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生命精神,而且甘肃还是一个多民族集聚的地方,不同民族的宗教信仰、生活习惯、民俗风情等同样有着独特的价值和意义,而且兼融着10个民族特殊的生活方式,以东乡族、裕固族、保安族为独有民族。所有这些是形成民族民俗文化产业集群不可多得优势之所在。尤其丝绸之路、长征路线,甚至有着几乎将甘肃全境贯穿起来的特点。所以民族民俗文化产业集群发展首先得破除行政区划和地方保护主义的束缚,在具有鲜明民族风格,能够折射出各民族独特生活方式的旅游文化尤其品牌旅游产品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乃至数字媒体化和网络化方面多下功夫。这是真正提高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的基本对策和措施。
[参考文献]
[1]雷蒙德·威廉斯.漫长的革命[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
[2]尼采.权力意志[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468.
[3]方东美.中国哲学对未来世界的影响[M]//王月清,张一兵.东方诗哲方东美论著辑要.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203-204.
[4]马林诺夫斯基.科学的文化理论[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52.
[责任编辑张亚君]
收稿日期:2016-03-22
作者简介:郭昭第(1966-),甘肃陇南人,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和研究。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4630(2016)03-00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