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赣南油茶产业发展的瓶颈与对策

2016-03-09郭红生

贵州农业科学 2016年9期
关键词:茶油赣州市赣南

张 恒,郭红生

(赣南师范大学商学院,江西赣州341000)

赣南油茶产业发展的瓶颈与对策

张 恒,郭红生*

(赣南师范大学商学院,江西赣州341000)

为促进赣南油茶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在分析赣南油茶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种植、加工和营销3个方面归纳总结赣南油茶产业发展的瓶颈,并从政府、油茶产业协会和企业的角度提出针对性的发展对策。

油茶产业;发展瓶颈;对策;赣南

油茶是我国特有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与油橄榄、油棕和椰子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植物,与乌桕、油桐和核桃并称为我国四大木本油料植物。江西省赣南地区拥有2 300多年的油茶栽培历史,是我国重要的油茶产区。随着赣州市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赣南油茶产业得到快速发展。为促进赣南油茶产业的发展,少数学者[1-2]对其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由于此类研究仍较少见,并且很少有研究从企业和协会的角度提出发展对策,因此笔者在分析赣南油茶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以种植、加工和营销3个环节为切入点,归纳总结赣南油茶产业发展的瓶颈,并从政府、油茶产业协会和企业的角度提出针对性的发展对策,为促进赣南油茶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1 赣南油茶产业发展的现状

1.1 油茶产业成为赣南林业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油茶产业是一项朝阳产业,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于一体,是推进现代林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抓手[3]。随着油茶产业各项政策的出台,特别是2009年由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和国家林业局联合出台的《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09—2020年)》,将油茶产业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油茶产业得到极大的重视[4]。以此为契机,赣州市积极开展各项工作服务油茶产业,明确要把油茶产业作为林业的一个支柱产业来抓。截至2014年底,全市有油茶林15.36万hm2,面积和产量位居全省第二位,年产油量1.2万t,年产值36亿元[5],帮助8万余名农民脱贫致富,实现人均增收800元[6]。油茶成为赣南农民增收致富的幸福树和林业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对调整地区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就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和改善生态环境起着重要作用。

1.2 油茶良种的培育和推广取得显著成效

赣南油茶良种培育可追溯到20纪60年代。赣州市林科所参加了国家油茶良种区域试验,建立了油茶优良无性系采穗圃,选育了70多个品种,经过近30年的筛选、培育,现已确定21个良种,其中11个为国家级良种,10个为省级良种[7-8]。经多年的推广应用证明,油茶优良无性系造林,丰产期平均亩产茶油可达50kg以上,最高达67.25kg[8],属国内高产水平。截至2014年底,全市建有油茶育苗定点苗圃9个,产苗1 900万株[7],保证了高产油茶林造林所需的苗木供应,为赣州市新建高产油茶林提供保障。此外,自2010年以来,市林科所直接与各油茶产业县签订合同,提供科技支撑服务和良种苗木保障,采取分散育苗、就近取苗的方式把苗圃建在产业县。

1.3 产业配套服务体系相对完善

近年来,赣州市开展了全方位的油茶科技服务,形成了市、县、乡三级的油茶科技服务技术队伍,为油茶种植户提供技术培训,指导其科学造林,提高油茶产量与效益。2012—2014年共举办油茶技术培训班100余期,2000余人次送油茶科技下乡,培训茶农15万人次[8]。此外,为加强对赣南油茶相关产品的监管,2013年赣州市成立了江西赣南茶油质量检测中心,为赣州市茶油及其深加工产品的安全性提供保障。

1.4 生产加工能力大幅提升

长期以来,赣南地区采用传统油茶加工方式,工艺落后,出油率低,毛油质量差,油茶综合利用率低,整个油茶产业的潜力没有得到充分挖掘。近年来,赣南油茶加工产业有了新的发展。目前,赣州市现有江西仰山园油茶开发有限公司、齐云山油茶科技有限公司等油茶龙头加工企业10家,年设计加工产能6万t[9],产品以精炼食用茶油为主,年加工产品1.2万t,年商品销售收入达12亿元。产品多销往江西、湖南、北京、上海、广东、香港和台湾等地且不断拓展。今后赣州市将依托赣南油茶资源优势,建设国内一流的茶油原材料供应基地,打造从种植到初加工到衍生产品开发运营的全产业链条,实现油茶产业效益的整体开发。

2 赣南油茶产业发展的瓶颈

2.1 种植

2.1.1 高产油茶林占比低,产量效益低下 赣南地区现有油茶林15.36万hm2,面积居全省第二位,其中低产老油茶林11万hm2[10]。虽然2010年以来已改造低产老油茶林2.39万hm2,但未经改造的低产老油茶林仍占全市油茶林总面积的56%,且90%都是稀疏老残林,同时,大多数种植户对此类油茶林缺乏重视,粗放管理,导致其产油量平均不足3 kg/667m2[9]。目前,赣州市平均茶油产量不足5 kg/667m2,低于全国5.79kg/667m2的平均水平[1,9],产量和效益低下。此外,自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来,全市80%的集体山林已分到农户,但户均山林面积仅1.73hm2,且较为分散[9]。部分农民认为土地流转收益不高,加之对土地的固有情结,导致土地流转不畅,造成龙头企业和种植大户难以扩大生产规模。目前全市只有极少数龙头企业的油茶种植面积超过667hm2,规模效应难以发挥。

2.1.2 资金不足,发展乏力 油茶产业是典型的高投入、高回报和高风险产业。油茶投入周期长,投资回收期约10a,新造林和老林更新改造,单位投资约1 500元/667m2[11-14],而目前赣州市油茶种植户只能享受300元/667m2的补贴[9]。巨大的资金压力而没有合适的融资渠道,削弱了企业和种植户造新林和改老林的积极性,形成油茶产业投入不足→低产低效→更加投入不足→更加低产低效的恶性循环。同时,在科技研发、良种推广和市场开拓等环节,财力有限而投入不足成为赣南油茶产业发展的短板。

2.1.3 基础设施落后 赣南地区经济欠发达,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而油茶林主要分布在边远山区,基础设施更加落后,导致生产成本高,仅油茶鲜果采摘成本就占其售价的约30%[9]。加之果茶采摘、挑拣、剥壳和烘干等环节仍以手工为主,没有实现机械化生产,不仅效率低成本高,质量也难以保证。此外,随着产业的发展,劳动力向其他产业转移将导致上述环节所需劳动力短缺。这些因素将严重制约赣南油茶规模化生产及其产业发展。

2.2 加工

2.2.1 产品单一、产业链短 赣南茶油以食用精炼油为主,产品单一,产业链短,综合加工利用率低。在高档茶油炼制、化妆品茶油、保健茶油的开发、茶皂素的提取和茶壳的综合利用等技术工艺上还存在很多亟需解决的问题,先进技术工艺的应用也还处于起步阶段。虽然赣州市在茶油药用及其副产品的研制开发方面取得一些成果,开发了婴儿PP油、润肤霜和面膜等茶油衍生产品,获得国家发明专利4项和附加产品的制备技术,但制备技术在新产品新工艺的产业化生产上难以实现,产品生产许可核准和保健品认证困难,导致科技成果难以推广应用,直接影响赣南茶油产业链的发展。

2.2.2 原料供应不足 赣南油茶加工企业多但规模小,龙头带动效应不明显。目前,赣州茶油加工企业有500~600家,但龙头企业只有江西仰山园油茶开发有限公司和齐云山油茶科技有限公司等10余家,年加工能力30多万t,年产油1.3万t[15],大部分茶油加工企业需从外地补给茶油原料,原料供应严重不足。

2.3 营销

2.3.1 需求不旺 茶油作为一种小品种油类,价格是普通食用油的5~10倍,让大多数消费者望而却步;而具有购买力的高收入消费者对茶油的营养价值和功效不了解,存在购买疑虑。虽然目前市场上的茶油及其副产品多以绿色健康、富含营养为卖点,但这一卖点模糊且没有形成与其他同类产品的差异化,无法让消费者弄清茶油对人体的益处,不能很好地刺激消费者的需求。此外,受食用习惯与偏好的影响,很多消费者不愿意食用茶油,导致茶油的消费量一直偏低。

2.3.2 营销乏力 过去赣南茶油产量不高,多年来一直面向高端市场,大多数茶油企业主攻团购市场,主要客户是具有购买力的单位。自中央出台八项规定以来,茶油销售受到很大冲击。虽然部分茶油企业还有超市、专卖店、特产店和网店等销售渠道,但是由于资金有限和缺乏专业人才进行运作,销量一直难以提升。在品牌推广方面,“赣南茶油”已获批成为国家地理标志品牌,但当前各油茶企业缺乏团队合作,品牌推广一直缺乏统一的运作思路,造成资源分散,品牌知名度不高,因此,如何利用好赣南茶油品牌来促进赣南茶油的营销仍然任重而道远。

3 赣南油茶产业发展的对策

3.1 政府宏观支持

3.1.1 加强引导、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赣南油茶产业当前迫切需要进行低产油茶林改造,但由于油茶生产周期较长,一般约10年才能达到投入产出持平,第11年进入投资回收期,而这期间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为防止急于求成而盲目大量种植,导致新造林成活率低,增加企业和农户的资金负担,赣州市政府要加强对油茶产业的引导,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推广以“五统一分”(统一流转、统一规划、统一整地、统一购苗、统一栽植、分户管理和收益)为主的发展模式,探索多种经营模式,着力在低产林改造和新造林推广上出效益。

3.1.2 加大扶持力度,助推产业发展 首先,整合政府的各种农业投资和补贴资金,使其能够有效地投入油茶林基地建设。同时,加大对油茶产业的资金投入,提高补贴标准,可将新造林标准提高到1 000元/667m2,低改林提高到600元/667m2。其次,以政策吸引资金,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例如按油茶林种植规模、产量给予税收优惠,鼓励规模经营,吸引种植专业户和龙头企业投资。再次,完善与油茶林业生产特点相适应的金融服务,设计符合产业特点的低息贷款或无息贷款,并将贴息期限延长,如金穗油茶贷产品[16]。此外,建立严格的投资使用监管机制,保证资金专用,足额投入油茶产业,严防借发展油茶产业名义套取补贴的行为发生。

3.1.3 完善基础设施,推进规模化经营 当地政府需要根据茶林分布情况,在种植规模集中连片的区域优先改善交通,为适度规模经营提供有利条件。另外,地方政府制定优惠政策积极引导有实力的企业建立全自动的油茶果处理中心,实现剥壳、烘干和除杂等自动化作业,既解决劳动力不足且效率低下的问题,也能降低成本并保证原材料质量。此外,赣州市政府要出台政策引导林权有效合理流转,积极推动龙头加工企业和种植大户以多种经营模式形成规模化经营。

3.1.4 强化科技支撑,促进产业升级 首先,充分利用现有油茶科研资源,发挥国家油茶科学中心赣南试验站、江西省油茶工程技术中心的优势,重点做好良种培育、病虫害防治、低产林改造、炼油技术和茶粕综合利用等工作。其次,在油茶深加工、产品研发以及制定行业标准、油茶生产加工标准等方面加强与中国林科院、省林科院、高校和龙头企业的联合,并对有创新成果、专利发明的企业给与奖励,促进产业升级。再次,努力完善油茶产业配套服务体系,并形成长效化机制,持续加强技术培训,努力确保每个种植油茶的村组至少有1名掌握油茶技术的本地人,对种植大户则要有专门技术人员负责技术指导与咨询。此外,要加大人才引进。可参考赣南脐橙产业的人才引进方式,以赣州高校和林科所等平台吸引油茶技术专家和市场开发等人才,促进人才智力与油茶产业对接,在培育和推广良种良法、深加工、科研成果转化和市场推广等方面提供服务指导。

3.2 协会积极引导

3.2.1 转变农户观念,实现茶林园艺化管理 一直以来,农民对油茶的认识还守着传统观念,没有认识到油茶的发展潜力和巨大经济效益,使得许多油茶林仍处于没有人工干预的自然生长状态,单产低、质量不高。为此,赣南油茶产业协会要向农户传授土壤改良、树体管理、林分管理、病虫管理和引蜂授粉等知识,积极引导农户进行油茶林的园艺化经营管理,提高油茶的产量与质量,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丰收。

3.2.2 加大宣传力度,引导需求,强化监管 协会要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和多种渠道大力宣传茶油知识,消除消费者对茶油的一些错误性认知。同时,协会要及时发布、更新赣南油茶生产和销售的信息,以便茶油加工企业作出合理决策;要鼓励企业之间进行经验交流,鼓励重组、兼并、淘汰落后产能,引导行业良性竞争,协作发展,合力打造好“赣南茶油”品牌。此外,协会要严格按照“赣南茶油”地理标志标准,为茶油的生产加工过程制订一套科学的行业标准,贯穿选种、栽培、收获、加工和包装等全过程,重点抓好油茶基地建设和茶油等加工产品的质量监管,并协助质检部门开展产品质量抽检,打击假冒伪劣产品,保障茶油产品质量,促进油茶产业规范有序、健康可持续发展。

3.3 企业自身完善

3.3.1 组建技术研发中心,提高综合利用水平各油茶加工企业需借助市林科所等科研力量,与其他龙头企业、研究所、生物制药企业和高等院校以特聘、参股等多种形式组建大型技术研发中心,将重点放在生物制药、日用化工和原料综合利用技术等方面,提高赣南茶油企业的深加工能力,丰富产品组合,促进产业链升级。

3.3.2 精准营销,引导消费需求 茶油作为优质高价的小众化消费品,将其作为普通食用油进行市场定位并实施常规的营销组合策略,无法达到预期的营销效果,因此需要转变营销模式,采用精准、高效和经济的精准营销模式。借助该模式,企业可有效找出茶油的主要消费人群,根据其消费行为和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产品、传播媒介和销售渠道,实现企业资源的有效利用并降低成本。如在北上广深等赣南茶油销售的目标城市各中高档小区举办家庭营养总动员营销活动,进行知识营销和体验营销,实现产品向目标消费者的精准传播。

3.3.3 拓宽销售渠道,提升销量 赣南茶油的销售渠道目前主要以大型商超、专卖店和特产店为主,对目标顾客的针对性不强。为此需要根据渠道的特点主推相应的产品,通过拓宽销售渠道提升茶油销量。在专卖店可采用统一设计,覆盖所有的茶油品类,除食用茶油外,还应包括茶油面膜和精油等,将专卖店打造成为传播赣南茶油文化、产品形象展示和体验的综合性平台。另外,选择与高级美容会所和养生会所等合作,使其成为茶油的新兴销售场所。其次,赣南油茶企业可借助大数据技术分析目标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主要使用的电商平台,将有限的资源在相关平台集中投放。同时,企业可在政府与协会的协助下,探索建设油茶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再次,建立油茶现代物流与集散中心,建设油茶综合批发贸易市场,促进油茶籽及其加工产品的流通,在沿海和大中城市建立营销渠道和配送中心,努力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3.3.4 整合营销传播,树立品牌形象 赣南茶油现有品牌众多,但大多为区域品牌,影响力小,需要优化整合各种传播手段,提升品牌形象。首先,各企业树立品牌意识,统一品牌思路,合力精心打造“赣南茶油”商标,把赣南茶油做成精品,突破区域范围,成为全国知名品牌。其次,采取“母子品牌”模式,符合赣南茶油国家地理标志品牌标准的各企业在统一使用“赣南茶油”区域品牌标志的同时,可使用其原有品牌名作为子品牌,既利用了母品牌的共性资源,又可以体现子品牌的特点。再次,借助政府和协会资源,实现协同发展,统一宣传,提高消费者对赣南茶油的认知度。再次,力争创建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提升茶油品牌的形象。此外,油茶加工企业可在政府、行业协会的支持配合下,挖掘和包装油茶历史文化及相关民俗文化,设立民间油茶主题博物馆或博览园,并利用茶树四季常青、冬春开花等优势发展农家乐等多种形式的林业观光旅游。

[1]吴延旭.赣南油茶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8(9):21-22.

[2]黄林海,吴延旭.赣南油茶产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江西科学,2008,26(5):828-831.

[3]彭雪英.赣南油茶,腾飞还需加“油”[N].赣南日报,2015-03-31(1).

[4]邹锡兰,吴尚清.国务院批准颁布《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09—2020年)》千亿油茶产业待破局[J].中国经济周刊,2009(47):45-46.

[5]张 炜.赣南茶油成国家地标产品[J].质量探索,2016(2):19.

[6]陈少芬.兴国宝石村:油茶树结出致富果[EB/OL].(2015-03-07)[2015-04-01].http://www.gndaily.com/news/2015-03/30/content_1508719.htm

[7]黄林海,吴延旭.赣南油茶产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江西科学,2008,26(5):828-831.

[8]彭雪英.科技支撑,为油茶产业插上腾飞之翼[N].赣南日报,2015-03-27(1).

[9]彭雪英.赣南油茶之困[N].赣南日报,2015-03-30(1).

[10]彭雪英.香味渐浓走进“春天里”[EB/OL].(2015-03-26)[2015-04-01].http://jx.people.com.cn/n/2015/0326/c338249-24285129.html.

[11]彭邵锋,陈永忠,马 力,等.湖南油茶产业SWOT分析及发展对策[J].湖南林业科技,2013,40(3):81-84,88.

[12]郭晓敏,李开平,张文元,等.江西油茶产业发展瓶颈剖析及对策思考[J].经济林研究,2013,31(2):1-7.

[13]王 斌,王开良,童杰洁,等.我国油茶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林业科技开发,2011,25(2):11-15.

[14]汤晓文,刘韶辉,田亚玲,等.我国油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湖南、浙江调研报告[J].林业经济,2008(7):24-28.

[15]刘运华,刘宗亮,王烈峰,等.赣南油茶产业现状及发展思路[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5,35(6):976-979.

[16]谢文军,肖小丽.赣南飘起油茶香[J].中国农村金融,2015(21):60-61.

(责任编辑:黄筑斌)

Bottleneck and Countermeasures ofCamelliaoleiferaIndustry Developments in Gannan

ZHANG Heng,GUO Hongsheng*
(Schoolofbusiness,GannanNormalUniversity,Ganzhou,Jiangxi610015,China)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C.oleiferaindustry,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GannanC.oleiferaindustry development,the authors summarized its development bottleneck from three aspects including planting,processing and marketing.Accordingly,from the viewpoints of government,industry association and enterprise,some countermeasures onC.oleiferaindustry development in Ganann were put forward.

Camelliaoleiferaindustry;bottleneck;countermeasure;Gannan

S-9;S326

A

2016-06-15;2016-08-23修回

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基于IPA法的地理标志品牌水平营销研究”(13GL41);2015年度赣南师范学院研究生创新专项资金项目(YCX15B001)

张 恒(1991-),男,在读硕士,研究方向:市场营销理论。E-mail:136106658@qq.com

*通讯作者:郭红生(1971-),男,教授,从事市场营销研究。E-mail:jxgzghs@sina.com

1001-3601(2016)09-0408-0163-04

猜你喜欢

茶油赣州市赣南
持续做好“后半篇文章:!
——赣州市审计局这样让困难群众感受温暖
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简介
老骥伏枥 为霞满天
——庆祝江西省赣州市老年大学建校30周年
林安娜 茶油飘香 绿色扶贫
茶油果
茶油飘香
启航
江西赣州市老年大学校歌
赣南脐橙整形修剪技术
赣南早脐橙在几种中间砧木上高接换种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