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命关怀视野下高职思政课教学省思

2016-03-09刘丽容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思政课教学高职

刘丽容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东莞 523808)



生命关怀视野下高职思政课教学省思

刘丽容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广东东莞523808)

摘要:高职思政课教学在学生成长成才中扮演重要角色,不仅仅是教给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基本知识,而且必须唤醒学生的生命情感,增强生命意识,激发其生命潜能,促使其学会珍惜生命、提升生命质量。本文从构建注重生命相融的师生关系,培养善于生命关怀的思政课教师,创建体现生命关怀的思政课教学,建造充满生命关怀的校园文化四个维度尝试增强思政课的生命关怀功能。

关键词:生命关怀;高职;思政课教学

一、生命关怀的内涵

生命关怀是指对人的生命进行关怀,看见生命的差异、尊重生命的成长,关注个体生命的实际需求,关心他/她的生活情况和心灵世界,尽最大可能地促进他/她的精神自立,使其自由而全面发展,从而体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根据目前高职思政课存在的问题和高职生实际情况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来看,高职思政课教学中的生命关怀应指思政课教师看见并尊重学生生命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当下的存在感;关注学生未来生命的质量。思政课教学中生命关怀的目的是使学生认识、珍惜自然生命到积极创造精神生命、努力践行社会生命,使其能够凝聚积极乐观的生命能量面对未来的人生道路,充分感受生命意义,成长为能够助力社会发展的人,实现生命的价值。高职思政课若能融入更多生命关怀必将使学生受益匪浅。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说:“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这句话很好地阐释了教育的生命关怀特质。仔细审视高职思政课教学,它应是集中表达教育生命关怀的教育形式,高职思政课应是体现生命关怀教育职责的课程。高职生通过思政课可以系统接受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同时又能得到生命价值与人生态度的引导与提升;还有心灵世界、精神生命、社会生命的指引和关怀。

二、当前高职思政课生命关怀的缺失

(一)高职思政课教学忽视了生命个体的差异性

世上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学生,正如世上没有两片完全一样的树叶。但是当下的高职思政课教学忽视了个体之间的差异。采用了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教学模板,统一的教学目标、理论化的教育内容、“一言堂”的教学形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这种“大一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无法为学生的个体发展创造宽松、自由、民主的环境和条件,无益于人的个性和主体性的发展,抑制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其结果就导致了思想僵化。客观上,目前普遍合班上课的情况也使教师关注了解每一个学生力不从心,无法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更谈不上对学生的生命关怀及生命教育。

(二)部分教师生命关怀意识淡漠及生命关怀能力不足

生命关怀的实施需要教师掌握生命关怀的知识与能力,从总体上看,高职思政课教师爱岗敬业、勤奋刻苦,很多教师在教书与科研上的功夫下得深,但在“育人”给予学生生命关怀方面的意识还不是很浓厚,上课才来下课就走,只管课堂教学不管教学环境,如对教室卫生差、黑板不擦、垃圾不倒等现象视而不见,也不强调课堂纪律,无视学生旷课迟到早退,对学生的个体生命关注度十分有限,一方面是教师专业能力的局限性;一方面是教师生命关怀意识、职业责任感需进一步提升。真正体现生命关怀的教师不仅是关注学生生命,而是能用自己的生命去感应学生的生命,使学生在自我生命体验与成长中得到自身生命的成长。

(三)教学方法手段上的单向灌输难以唤起生命热情

作为高职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思政课在教学方法手段上,虽然不时出现各种改革的呼声,甚至不少学校教师也参与开辟高职思政课的试验田,但从课程讲授的整体情况看,据了解,更多时候是“老师讲,学生听,上课记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完全忘记”。如今多媒体时代,课堂教学增加了许多视听感受,但看似偶尔热闹的课堂,也很难调动大多数同学的参与,难以唤起生命热情。

(四)工具理性对价值理性的冲击使教育看不见“生命”

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将“合理性”分为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工具理性强调行为的效率及效益,强调效果最大化;价值理性强调行为本身的价值,强调追求过程中的意义和情感。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然而作为体现人的主体性的价值理性一度被淹没,因为工具理性愈来愈成为人的主导思维方式。在功利主义、实用主义和拜金主义的浪潮中,人逐渐丧失他的本性与人文关怀。正如学者马尔库塞所讲,人成为一种单向度的人,成为一种更为关注物欲与成就,关注工具和手段,缺乏自我生存意义的人[1]。在高职思政课教学中也不例外,由于种种现实的原因,价值理性往往被工具理性挤压冲击,使思政课教师很难发现生命,高职学生也很难关注自己的生命价值。

三、强化高职思政课生命关怀的实施路径

(一)构建注重生命相融的师生关系

强化高职思政课生命关怀,构建注重生命相融的师生关系是前提。好的教育应该是心灵相通充满默契的过程,理想的教育应该使师生生命达到和谐共振。“当人的精神生命中建构起了稳定的意义世界,他就会有明确的自我意识和对生活意义的探寻和反思,有对真善美的向往和追求,有价值判断和选择的能力,他就成长为精神自立的人。[2]”要让学生学会关心、学会尊重,学会珍惜生命以及学会爱,成长为精神自立的人。首先要让他们感觉到被尊重和被关怀,而在学校教育的各种关系当中,师生关系无疑是最普通、最密切的一种关系。只有教师真正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和关心,才能使学生真正感觉到平等和尊重,从而产生对他人的尊重和关爱,激发生命的责任感、达到精神的自立,将来步入社会也能与社会形成一种良性互动,传递正能量。生命关怀视野下的高职思政课教学,师生可以通过真诚有效的沟通与交流建构起民主平等的生命相融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使教师的才华得以施展,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最终能使教师与学生在教学相长中生命质量都得以改善。

(二)培养善于生命关怀的思政课教师

强化高职思政课生命关怀,培养善于生命关怀的思政课教师是关键。高职思政课教师是生命关怀的重要实施者,用自身的生命热情、生命活力去浸润、启发学生,可以达到无痕教育、润物无声的效果。因此,思政课教师首先要增强生命关怀的意识。跳出和超越传统的知识传递者的角色,树立一个生命型教师的新形象。生命型教师应该是关爱生命的教师,是把教育当事业的教师,是富有人文关怀的教师,是充满生命活力的教师,是充满智慧和创造的教师,是追求专业持续发展的教师[3]。只有自身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教师,才会去爱学生,才可以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印度诗人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是应当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学生所学习的是如何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而不只是如何找到一份工作、一种职业;他们必须懂得如何明智、快乐而且成功地生活,而不违背自己内在深层的需求;当然,更不会执着于金钱和权力[4]。”其次,思政课教师生命关怀的能力还有待提高。正所谓言传身教,教师的行为举止会有一定的示范作用。教师的积极情绪和活力可以感染学生,教师进行生命情感的适时表达、生命体验的感悟分享,也能让学生更形象地感受生命。高职思政课教师要想在课堂内外积极做到生命关怀,需要在不断提升自身生命价值的同时,充分承认并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与探索;尊重学生精神自由,使学生拥有主动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主动体验生命价值。在这个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从而使师生都能身心健康、自由而全面发展。可见,培养善于生命关怀的思政课教师是思政课教学中实施生命关怀的关键。为此学校应该加强高职思政课教师的生命教育、生命关怀的理念及技能学习和培训,加大对思政课教师生命关怀课堂改革的实际支持力度。

(三)创建体现生命关怀的思政课教学

强化高职思政课生命关怀,创建体现生命关怀的思政课教学是根本。因为思政课教学是学校育人的主渠道,而育人不可缺少生命关怀这一重要内容。所以思政课就不仅是传授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眼界、胸怀、德性、审美等的生命教育。在课堂教学之中,高职思政课教师应该使学生了解生、老、病、死等生命现象,感知个体生命的差异,把握生命规律,从而在生活中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和热爱生命。在课堂教学之外,还应该重视开辟第二课堂,强化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的知行合一。社会实践活动中有大量丰富的生命关怀教育资源,安全挫折、诚信互助、敬业奉献等教育内容都包含于其中。高职思政课教学必须针对高职学生理论功底弱,但动手操作兴趣高、能力强等特点,注重认知、体验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发挥体验式学习的功效,融知、情、意、行为一体。例如仅仅只是知道很多环保知识而没有树立环保理念,实施环保行动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一节里,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生态文明相关理念及国家相关环保举措,并能够学以致用,我们开展相关环保实践活动。请学生动手用废旧物品制作环保实用美观的手工作品,结果收到的作品中有上百件进入初赛,20多件有实用价值既环保又美观的作品进入决赛,易拉罐成了天鹅装饰,小小旧牙签成了幸福摩天轮,获得现场观众的点赞。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同学们带着环保的理念去实施了一次环保的行动,在最终作品展示的环节又是一次别出心裁的环保宣传,启发和影响到了更多的人。

(四)建造充满生命关怀的校园文化

强化高职思政课生命关怀,建造充满生命关怀的校园文化是保障。校园文化有静态与动态之分。静态的校园文化是指硬件设施建设,如书香怡人的图书馆、赏心悦目的校园绿化、高端大气的实训楼、宽敞明亮的教室、干净整洁的食堂、动感便利的运动场馆、灵动别致的休闲广场等。动态的校园文化是学校校风等软件,包括学校管理层的办学理念管理风格、教师的教学态度及学生的学习风气;学校师生的言行习惯和精神风貌;学校倡导的环境氛围及给人留下的印象气质等。静态校园文化与动态校园文化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才能更好地建造充满“生命对话”的校园氛围。目前看来,大多数学校在动态校园文化方面还需要苦练内功,加强内涵建设。学校领导层面,需要构建崇德、笃行、民主、和谐的校风,服务师生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教师层面,需要形成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良好教风,助力学校发展及师生生命价值实现;学生层面,需要形成尊师重教、勤奋刻苦的学风以及团结向上、积极进取的班风,助力学校发展及自身生命价值实现。建造充满生命关怀的校园文化符合环境育人的教育理念,打好这样的教育组合拳能为学校大思政育人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综上所述,通过分析高职思政课生命关怀的现状,思考高职思政课生命关怀的途径,可以看出高职思政课教师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作为一名高职思政课教师,必须在课堂内外更加注重生命关怀,能以自己的生命去感应学生的生命;能在学生的生命成长中体验和发现自我的生命成长;能用自己的生命去做“把生命放在生命里”的教育事业[1]。

参考文献:

[1]刘铁芳.现代教育的生命关怀[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9.

[2]郭亚萍.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冲突[J].塔里木大学学报,2005,(6):47~49.

[3]冯建军.教育的人学视野[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311~312.

[4]郑晓江.生命教育演讲录[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4~5.

文章编号:2095-4654(2016)04-0091-03

收稿日期:2016-02-18

基金项目:2015年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专项课题“大学生休闲教育中生命关怀理论与实践研究”(2015b15);广东省高职文化教指委课题“高职生休闲教育中的生命关怀理论与实践研究”阶段性成果(WHSZ15QN011)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猜你喜欢

思政课教学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高校思政课教学案例库共享社区化模式探索
职业教育背景下应用本科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创新路径思考
孟子学说中的教育思想探析
思政课教学中加强抗战教育的思考
在思政课教学中创建课堂学习共同体的可行性分析
高职大学生孝文化教育浅探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