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病临床诊断五法的应用
2016-03-09李德玉吉林省通榆县新华镇畜牧兽医站137200周吉林省通榆县乌兰花镇畜牧兽医站137200郑吉林省通榆县新华镇畜牧兽医站137200
李德玉 吉林省通榆县新华镇畜牧兽医站 137200周 勇 吉林省通榆县乌兰花镇畜牧兽医站 137200郑 勇 吉林省通榆县新华镇畜牧兽医站 137200
鹅病临床诊断五法的应用
李德玉吉林省通榆县新华镇畜牧兽医站137200
周 勇吉林省通榆县乌兰花镇畜牧兽医站137200
郑 勇吉林省通榆县新华镇畜牧兽医站137200
1 问诊
(1)了解病史和既往史。了解鹅群的病史和既往史,重点应放在流行病学调查上:鹅群曾患过什么病,有无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其发病的经过和结果如何,有无季节性和流行性,原疾病与本次患病有无相同之处。还要了解本次疾病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以及发病的区域范围及临床表现。通过了解来分析本次疾病与过去疾病的联系。
(2)了解防疫情况及实际效果。防疫制度贯彻得如何,养鹅场有无消毒设施,病死鹅的处理是否到位等,这些都对分析疫情有着一定的实际意义。预防接种实施情况如何,应着重了解高致病性禽流感、鹅新城疫、小鹅瘟、禽霍乱等主要传染病的预防接种过程,包括接种时间、方法和密度,并查明疫苗的来源、运输及保管方法等,以估计实际接种效果。
(3)在了解鹅群患病情况的同时,还要了解其他畜禽是否发病。通过了解可推断该疫病传播流行的危害程度。如禽霍乱,不但能引起鹅发病死亡,而且也能引起鸡、鸭、鸽、鹌鹑等其他禽类死亡,同时亦能引起猪的死亡。
(4)了解饲养方式、饲养密度、饲养管理和环境卫生状况。对这些情况的了解可以帮助分析致病的原因。如散养鹅群容易发生寄生虫病和中毒病;网上平养的鹅群容易发生营养代谢病;饲养管理不善、鹅舍卫生环境差、通风不良,容易引发鹅群呼吸道传染病,如鸭疫里默氏杆菌病、鹅大肠杆菌病、鹅支原体病,以及雏鹅眼结膜炎等。饮水槽有污垢、饲槽不洁,常成为鹅群大肠杆菌病和沙门氏菌病的致病条件。而地面平养、饲养密度大、环境不卫生、垫料潮湿,则容易传播雏鹅球虫病、葡萄球菌病和曲霉菌病等。
2 视诊
(1)观察鹅群的整体状态。如鹅群的营养状况、生长发育速度、肌肉丰满度,以及体质强弱等。
(2)观察精神状况、体态、姿势和运动行为等。如精神是否萎靡,敏感性是否增强,体躯是否匀称,两翼是否下垂,行走是否迟缓,站立姿势及两肢外形和位置正常与否,关节是否肿胀,运动是否协调,以及有无神经症状等病理性异常行为。
(3)观察羽毛、皮肤、喙、脚蹼,以及眼睛等处有无异常。如羽毛有无光泽、是否蓬松或脱落、断裂,有无寄生虫,肛门周围的羽毛是否清洁或被稀粪污染;眼睑、喙部或鼻部有无疣状物或小结痂,瞳孔是否缩小或散大;羽毛覆盖处的皮肤状况如何,皮肤衍生物(包括喙或脚蹼等部位)的色泽情况;有无创伤、炎症、出血肿胀及肿瘤等。
(4)观察鹅群的食道膨大部等部位的形态性状。如是否空虚紧缩或饱满下垂,同时观察腹部的形状大小,有无异常膨大或下垂;还应观察肛门、泄殖腔黏膜的色泽、完整性、紧张度、湿润程度及有无异物等。
(5)观察某些生理活动有无异常。如是否出现喘息、呼吸困难、喷嚏和咳嗽;采食、吞咽有无异常,嘴角有无涎液;观察鼻腔是否清洁,有无鼻液或异物;检查眼睛时,观察有无结膜炎、角膜炎、晶状体混浊;观察排粪状况,如颜色、粪量、有无未消化的谷料等。
3 触诊
触诊是以手或者简单的检查用具接触鹅的体表及某些器官,根据感觉有无异常来诊断疾病的一种方法。一般用于检查皮肤表面的温度(鹅正常体温为40~41.3℃)和局部变化处(肿物)的温度、大小、内容物性状、弹性、软硬度及疼痛反应等。用手触摸鹅的头部来感觉鹅的体温是否正常。产蛋母鹅的肿物位于腹下,且内容物不定,一般经按压可还纳,则提示有发生疝(赫尔尼亚)的可疑。触诊鹅的食道膨大部内容物坚硬,则提示与食道膨大部阻塞有关。关节肿大,且有热痛感,则提示关节有炎性肿胀。用手触摸鹅的胸部也可以感觉其营养状况。生长发育良好的鹅,胸部较平,肌肉丰满;而胸骨如刀,肌肉瘠薄,则提示可能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慢性寄生虫病或慢性传染病等。
4 听诊
主要听取鹅的呼吸动作中有无发出异常声音,如有呼吸道症状则出现甩鼻音、喘鸣音,即 “呼-嘶”、“呼-噜”、“嘎-嘎”等异常粗厉的呼吸音或啰音。
5 嗅诊
嗅诊是通过人的鼻子嗅闻检查鹅舍内和周围的环境中有无刺鼻的有害气体,以及鹅的饲料、垫料、分泌物、排泄物有无异常的气味,以便客观地判断鹅的饲养管理、环境卫生状况,为诊断鹅的群发性疾病提供可靠的依据。如鹅舍氨味较浓,提示鹅群有可能患呼吸道疾病或肠道疾病;饲料、垫料有霉味,则提示鹅群可能患曲霉菌病。